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刀锋 ...

  •   历朝历代似乎有忠臣便有奸党,有清流便有浊流,没有那些人怎么体现得出另一些人的高大呢。

      明绰回府之后发出的这番感慨把管家气得够呛。

      明绰丝毫没有把晁简的黑脸放在心上,依旧笑咪咪地吃菜。

      晁简气苦,如今他也搞不清楚明绰到底在想什么了,外人风评都说明绰肆意妄为到了极点,但明绰一直都很有谱。镇抚司这类军政特务机构,本来就久受诟病。历朝历代重用这种特务机构的皇帝,基本上没有几个有好的名声。

      更何况他们本应直接听命于皇帝,历史上的皇帝动用这种力量,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这样的皇帝很容易就留下暴虐多疑的名声。

      更何况是一介臣子。

      如今谁不知道,隐卫其实基本上是明绰的势力,简直可以盖上一个意同谋逆的罪名了。

      现在满天飞的暗帝传言其实也不冤。

      “当初你让他们显露于世,第一次是为了拱卫正统,第二次是带着证据去整治贪腐,两次都占理,那些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加之他们搞不清楚你手上握着多少底牌,才不敢轻举妄动。

      可你现在在干什么,让镇抚司明目张胆监视官员,这不是搞政治恐怖吗?”

      天下的读书人会放过你吗?

      明绰这样明目张胆地威胁官员,就是跟天下的读书人作对。

      历史上也有皇帝这么干过,他为了整治吏治,反腐惩奸,暗中安插密探,四处巡访,即使是街头巷尾的民间小事,他都能马上知道。

      满朝文武都担心祸及自身,为人处世都格外小心谨慎。

      官员们如履薄冰,吏治得以清明。

      但那个皇帝因此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甚至民间至今还有杜撰出来的他亲自设计的杀人工具的传说。

      而明绰这些年做的事已经够招人怨恨了,他推行的新法很多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耗羡归公,更是动了官员们的小金库。

      他没有犯“民怨”,他犯得是“官怒”

      天下的读书人是好惹的吗?那是这个国家的大脑和喉舌。他们所看到和所说的,就是老百姓知道的,就是历史定义的。

      明绰要把监视摆到明面,就是自己递了筏子让人诋毁,毕竟这种事情从来都不光彩大义。

      一位贤相应当是以德服人,阴谋诡谲实在称不上正统。

      历史上的那位皇帝在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中尤且落下了贪财、刻薄、好杀、□□等恶名,简直明着说他“非君子”,不堪为君。就算事实上那是位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民的皇帝,在他治下人民负担减轻,吏治澄清。

      如今民间仍认为他是篡位登上的帝位,最后不得善终。

      读书人的笔可怕至此,连皇帝都差点被拉下马。

      明绰一介臣子可被诟病的就更无所禁忌了。

      这些明绰就一点不在乎吗?

      晁简还在苦口婆心地劝明相改变主意:“好好,就算你洒脱,不在乎名声,不爱惜自己的羽毛,那总得在乎新政吧,那基本上是你主导的,要是你落下了恶名,那些人不是更有由头抵制推翻新法了。”

      明绰啜了一口热气腾腾的鱼汤缓解口中的辣意,又再吃了几口香甜的藕丁,才放下筷子一摆手道:“那也得他们敢才行。”

      这本来是一句很霸气的话,有种一挥手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但明绰此时吃水煮鱼辣得直吸气,看上去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小晁啊别想这些了,你准备这么多好菜我也吃不完,来,坐下来一起吃吧。”

      晁简:“……”

      言霖看着不自觉露出笑意,不得不说明绰是个极有魅力的男人。一个人之所以有魅力,不是因为他太好,也不是因为他太坏,而是因为人们看不透。明绰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物。

      能在权力中枢混,哪个不是人精,一打眼,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人能摸清明绰的套路。

      当年洛河决堤,泛滥成灾,淹没数十万亩良田,朝廷全力支援抚恤,银子如水般倾泄,却看不到多少成效。

      一个落魄的书生撞开了丞相府的大门,将一本神秘的账册交到了明绰的手上。

      启朝史上最大的贪腐案由此揭开了序幕。

      没有人想到明绰的行动力如此之高,当天晚上就调集了军队暂时挪用军粮开赴灾区,同时安排斥候秘密调查;第二天,他本人只身亲赴洛州刺史府,指挥两队人马行动;很快,灾情暂时缓解,斥候也根据那本账册得到了精确的情报。

      贪污腐败、徇私舞弊、挪用军费、草菅人命……不仅仅是贪腐,一桩桩惊人的罪行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短短一个月洛中一带数百位官员落马,朝野震惊。

      这时还有人想强行阻止调查,可是民间已经蓄积了强大的舆论,有心人会知道这一定是明绰的手笔,这时候只要有人出面表示一丝不满,几乎就会被立刻定义为同党,不明白的如前面的好几位望风而动的大人,就不幸惨遭荼毒。

      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即使是心里再着急痛恨,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毕竟就连最敢说话的御史,也只敢找找皇帝大臣的茬,就算获罪,史书上还会有一笔直言敢谏的功绩在。

      而面对滔天的民意,谁也不想带着遗臭万年的骂名稀里糊涂地进地府不是。

      更何况此时越来越多的证据牵涉到朝堂上数位大臣。

      那是启国政治集团动荡最大的一个月,就连之前的诸王之乱都没有此时来的恐怖,毕竟那只是权利顶层的博弈,地位低点的还够不上。

      而此次,明绰几乎要把整个洛中官场连根拔起,反贪风暴从地方刮到中央,以雷霆之势席卷了整个朝廷,偏偏民间还一片叫好之声,就算是皇帝都无法阻止他,更别说……现在皇帝还大力的支持。

      有些事情朝堂上不能明着说,还有别的渠道,比如通过皇上,比如通过后宫。

      现在虽然皇帝还年幼,但已经明白事理了,且是少年人最叛逆的时候,而后宫虽还没有选妃,但几位太妃与家族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她们虽与启郁没有血缘关系,位份也不算高,但毕竟是长辈,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有的人还算委婉,悄悄地变着法儿跟启郁说怕明相行事太过,有伤天和。有的就比较直接,上升到诛心层面,说什么明绰完全不顾陛下声名,害得陛下在天下人心里留下残暴的名声。

      “哦,朕怎么觉得天下人从未有现在这样崇敬朕呢?”当时才十五岁的皇帝如此说,他声音还很稚嫩,但威仪具足,瞥了一眼身边的诸位太妃们,她们身子颤了一下,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各位都是朕的长辈,朕自然会尊敬,但后宫不宜干政更是祖宗留下的规矩,谁也不能改。你们还是都离前朝远着些吧。”

      少年皇帝斩钉截铁地扔下这句话,展开衣袍大步前行。被他的冷厉吓得委顿在地的几位妃嫔看着他的背影,竟是与那位素来含着浅浅笑容的丞相大人出奇地相似。

      这时是继诸王之乱之后,明绰的镇抚司又一次倾巢而出,虽然官方是用镇抚司这个名号,但在这之后,人人在心里都叫它隐卫,可见这个明绰手下隐隐约约的谍报组织的恐怖在此次事件之后多么深入人心。

      诸王之乱时,这个组织显露于人前的功能只是侦察、谍报,也许还有暗杀,而现在明绰无所顾忌,几乎把它暴露在世人的眼皮子底下,光明正大地行事,掌管刑狱,还有逮捕、审问等权力。

      一批又一批的官员上了它的审查名单,每天都有人的罪行被昭告天下,绝大多数被隐卫带走官员都板上钉钉地被定罪了。很快,这场贪腐巨案就以两位州刺史,十几位太守,还有上上下下各个关节的属官,数量最庞大的知县共计二百八十九位官员被捕定罪。

      聪明人就可以看出明绰作为政治家的清醒睿智了,本来他还可以继续查下去的,往上查,往深查,这其间很多黑幕是世人无法想象的。

      若是揭开马上就会牵扯到中央大部分与他敌对的人,兵不血刃地解决了政敌。

      然而真是这样吗?

      所谓法不责众,若是犯法的人太多,那么错的就是法了,还有执法者。

      就算明绰真能一一清算,这只会造成启国行政体系的瘫痪,甚至是一蹶不振。

      更何况那时明绰的实力,要对抗整个启国的统治阶级还有些托大。

      明绰无疑是清醒的,不但清醒而且理智,所以明绰暂时收手了,但那些调查的资料被秘密地封存保留,等待合适的时机启封。

      由此,明绰彻底地迈向权力巅峰。

      这个过程艰辛复杂却并不漫长。

      在那之后,为明绰晋升之路立下汗马功劳的镇抚司重新隐入黑暗,只有偶尔会惊鸿一瞥地出现,提醒人们头顶上还悬着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