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三零一 ...
-
回上海办公室的第一个月,就没有一点清闲。
所有NILTON的案子和媒体活动正式由路鋆全权接手,除此之外,他还要兼顾到其他几个客户的项目。其中,和某家高端品牌超市是第一次合作,对方为了庆祝在上海的第十家门店开业,一个月后会在旗舰店策划一个特别的美食生活摄影展览。
这也是路鋆回上海之后第一个接手的案子。为了这个活动,公司两个team的同事一起合作,从最初的活动策划、线上营销、挑选KOL(意见领袖)到实地考察,所有人兢兢业业,每天早上几乎都会坐在一起开早会,讨论细节,交换意见。
周一早上九点半,路鋆照旧准时到办公室。十点半开会,他特地叮嘱,把组里的实习生也一起叫上,让他们多参与,一来集思广益,二来对实习生更快融入也有好处。
早在路鋆回来之前,几个实习生就从饭桌上听来了八卦,听说这次从香港调回来的男经理如何聪明,又是如何的极具创意,四年里做过多少次活动,成绩斐然……这样的人想必一定是雷厉风行,自视甚高。可等到见了真人,这才目瞪口呆:虽说路鋆工作上追求完美,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可平时谈笑间却很亲和,开起玩笑和普通年轻人无异。对实习生一向一视同仁,没有半点轻视,力所能及的小事从不差遣别人,就连麻烦别人顺带帮忙打印都不会忘记说一句谢谢。
这些,他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但工作的这四年里,是无数像Mandy这样的前辈教会他:做好公关不单要敢想敢做,更要顾及好每一个细节,因为公关不仅要会做做包装,面子和里子都要做得干净、漂亮。
而离开上海的这三年,关于他的传言到现在还没有被人忘记:人极其聪明不说,那样的才华和用心更是别无仅有。而香港回来之后,更像是脱胎换骨,旧同事在私下悄悄评论说,他还真像是Mandy带出来的人,做事风格一模一样,能做好的每一件事都不偷懒,苛刻背后,其实是对这份职业的尊敬与热爱。要说哪里不一样,大概是路鋆比Mandy亲切得多,连实习生都不怕他,开会的时候有话就说,不怕说错。
早会上,大家针对已经做好的活动策划案又提了一些建议,理顺了这一周的工作计划。下午,路鋆带着方案,和另一名同事一起到客户那里赴约。除了把活动的方案交给对方负责人以外,今天还要亲自看一下活动的场地情况。
来接待他们的人是一张陌生面孔,并非之前同路鋆邮件沟通的那位经理。
陌生的年轻男人主动和路鋆握了手,双手递过了自己的名片,又诚恳地打招呼解释说:“不好意思啊,我们经理手上临时有一点事要处理,他马上就到。我是这次活动的助理,我姓余。方便的话,不如我先带两位去楼下看一下场地,可以吗?”
“你好,路鋆。”路鋆接过对方的名片,又递上了自己的。将纸片收进名片夹的时候,瞄了一眼上面的内容:余洋,市场部助理。
这家公司经营着近两万多种商品,其中八成为国外进口商品,以肉制品、奶制品、巧克力糖果和有机蔬菜为特色,可以说是上海数一数二的专业经营进口食品以及日用品的超市。而这间旗舰店的占地面积确实大,冷冻品区和厨房用具区之间有一块相当宽裕的空间,可以用来设计展台、陈列作品。
对方的小助理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讲解:“这两个区比较大,周围的货架摆设也比较理想,到时候展台摆在这里的话,空间上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的。”
路鋆琢磨了一下四周的情况,“还有其他选择吗?”
“啊?”对方看起来有点惊讶。
“我是说,这里虽然空间大,但用来搭展台,未必理想,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年轻的助理歪了歪头,不明所以地落了笑,眼睛弯弯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天真。路鋆猜他大概也是没入职多久的新人一个,于是抱着手等他的回应。
“……要说其他的选择,其实也是有的,两位请这边走,”那人手上拿着材料,有点不好意思地在前面领路,一边说话,一边还不忘回头看看路鋆他们的反应,“前面是进口糖果区,然后右手边就是有机蔬菜和奶制品的冷柜,再走到底就是出入口,那里也有一片区域比较空,只是面积没有刚才的大,我们马上就会经过。”
这一片区域其实是出入口的必经之地,从可用面积上来看,确实不如先前,但胜在位置好,一头的顶端是出口和入口,另外一面连接几条主要过道,能够赢得更多人流量和关注。
“……其实,这里的位置真的很好,够醒目。周边的几个区域贩卖的都是蔬菜、糖果等食品,跟这次美食生活的主题其实很契合,展台和作品放在这里,应该会更有看头,”小助理的讲解还在继续,“只是空间不如刚才那里宽敞,如果真的要在这里做一个方形展台的话,我们担心到时候会堵塞通道。”
这个新设想,对方经理根本没有提过。在之前沟通的邮件中,对方已经明确决定展台要搭建在厨房用具区附近的区域,所以他们今天才特地过来了解一下场地情况。
路鋆笑了,问:“如果真的要在这里做,那堵塞通道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年轻的助理被这样发问,略显窘迫,半开玩笑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之前也想过,可不可以做不一样的展台……因为我们之前的每一次活动,不管是产品销售还是别的,展台一般都默认搭成方形,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但这一次,是不是可以做成圆形呢?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绕着展台慢慢欣赏,两边的货架其实也可以灵活调整一下,腾出空间之余,或许也能减轻一些出入口的人群压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有点不太实际了。”
“没什么不实际的,”路鋆认可道:“冷冻区和厨房用具那一块,气氛比较压抑,位置又太靠里面,不适合搭建展台,这里比较好。”
等到对方经理过来之后,路鋆把活动的策划方案和场地的问题和对方一一说明。方案通过,场地也成功换到了更靠近出入口的区域。
临走的时候,小助理特地送他们下楼到大堂打车,路鋆上车前笑说:“那我们就活动上见了。”
大概是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真的考虑,最后还被采纳了,年轻的助理也笑着。
“嗯,到时候见。”
有想法又肯努力的年轻人,不愁遇不到伯乐。
在这之前余洋没想过跳槽,更没想从市场转行去做公关,但之后的种种机缘巧合,都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他往那个方向走。
活动前的这一个月,通过网络互动的营销方式,征集了许多摄影专题,其中有专业美食评论家的作品,也有普通市民对自己精彩生活的点滴记录。在这些照片中,最后将评选出最美的一百张,在这家旗舰店超市的中央展台展出。而活动当天,除了摄影展览之外,还邀请到了著名美食评论家和养生专家来做品味美食以及健□□活的专题,到场的电视和平媒也为数不少,活动当天还有两场对于KOL(意见领袖)的专题访问。
当天一早,路鋆和组里的同事当场,就先和客户方的负责人沟通活动安排。他看到那个叫余洋的助理在展台附近忙得不亦乐乎,仔细得就连周围一圈花盆之间的间距都反复地看。
下午五点,最后的采访环节顺利结束。一部分同事和客户方的工作人员要留下来清场,路鋆刚准备要走,就看到有同事提着一个黑包赶上来。
“这是哪个记者的?”他接过东西来看,摄影包里躺着一支长镜头,应该是媒体留下来的,幸好器材上贴着有杂志社的标签。
“是壹周的。今天的媒体签到表呢?拿出来找一下。我记得他们今天过来的摄影姓王,打电话让他们的人回来取。”
“好的。”
“要是来不及,就把东西留客户这儿,到时候让媒体直接找他们的人要。”路鋆看到余洋还在展台那儿收拾,就跟身边的同事交代,“可以给他们助理,姓余,就展台后面的那个。”
路鋆没搞明白最后这支镜头怎么还是阴差阳错地被同事带回了自己公司,更不明白为什么几天后来公司取镜头的人,竟然不是壹周那个姓王的摄影,而是孟焕之。
这天中午,路鋆刚刚和同事在公司附近吃过饭。当电梯打开的那一瞬间,他看到那个熟悉的背景正在和前台交涉。那人不知道捡到镜头的是谁,所以就报了路鋆的名字。
“路经理现在不在,要不您在旁边等一下?”
“什么事?”话自然而然就问出口了。
“哦路经理,壹周的记者找你,说是来拿上次活动忘记的器材。”
然后,他看到孟焕之淡淡地转过头来,这个动作像是被放慢了十几倍。
原来他还是理着和以前一样的发型,简单直接的平头,和所有搞摄影的人一样,穿得自然随性。他还是不怎么爱笑,就算是这样故人重逢的场景,也依旧是板着脸,看不出什么喜怒。
反而是路鋆先笑了,就像对待每一位访客一样彬彬有礼,“你好,来拿镜头是吗?东西在我同事那里,稍等啊。”
然后,他看到孟焕之的脸不知道为什么,变得更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