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
-
凌小雨从来就不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晓事得早,沉默寡言,看人的眼光总斜斜的隔着一层浓密而长的睫毛,神气也淡淡的,像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样的孩子大多不受大人的喜欢,因为不够可爱。
她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一个寂寞的孩子,陪着她的只有一本残缺不全的《红楼梦》和外婆重复了很多遍的故事,外祖奶奶的故事。外婆讲不厌,她听不厌。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梦里光怪陆离穿梭着一个绝色的女子。
凌小雨回到父母亲的身边时十三岁,她还有一个弟弟。
并不是偏心的问题,而是潜意识里的一种选择。比如说在一个危急的情况下,如果只能救一个人,那么你会救哪一个。你救的那个人必然是你生命中最爱的那一个。这是本能。凌小雨相信,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情况,父母救的一定不是自己。他们并不是不爱她,他们只是更爱弟弟而已。
他们在这件事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把她从一个乡村的初中直接转到城里的重点中学来,当然还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凌小雨必须降级,回到初一复读一年。他们没有意见,一年两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
凌小雨于是落入了一个自觉尴尬的境地,她跟弟弟凌霄在一个班上,并且凌霄还是班长。她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凌霄,是叫班长呢,还是叫弟弟。但凌霄并不管这些,他是一个极其聪明而又有足够的活动能力的男孩子,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洋溢着一种让人喜欢的满不在乎的味道。
凌霄追前追后油嘴滑舌的喊着她姐姐,兴致勃勃的像玩一个刚发现的游戏。凌小雨的脸先是胀得通红,然后就变得白了。这种苍白的颜色再也没有从她的脸上褪掉。
在流传下来的外祖奶奶的故事中,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婚姻,因为这个故事不仅仅传奇,更有着浓浓的浪漫色彩。凌小雨常常怀疑事实也许不致于如此,可能很多都是后人加上去的。老故事总是这样,传来传去,像是用一颗虾米煮出了一大锅汤。
故事里外祖奶奶和外祖爷爷的第一次相逢是在雨中。春雨,微雨,江南的雨,天生就有催动情怀的作用。后来凌小雨在课本里读到了戴望舒的那一篇《雨巷》,凌小雨就有一些恍忽,想着那个传说中的外祖奶奶,想必也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香,丁香一样的忧愁。
外祖奶奶在雨中遇到了外祖爷爷,不过她并没有看见他,因为外祖爷爷那时坐在轿子中。外祖爷爷从低卷起的轿帘后看到了外祖奶奶,看到了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像是看到了一个自己的梦。
那是外祖爷爷回国的第一天。他是那个小镇里很早出国留学的人之一。那一天对于外祖爷爷来说有着很深的意义,当他还疯狂的爱恋着外祖奶奶的时侯,他说那是他有生以来最神奇的一天,最美丽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里,他遇上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而后来他开始诅咒这一天。凌小雨猜想这才是外祖奶奶最终毅然离开他的真正原因。但是不管怎么样,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该相见的人还是相见了。这一切都发生在江南那个美丽多雨的季节里。
也许在外祖奶奶与外祖爷爷真实的故事里还存在着另外的背景。但凌小雨无意细究,她从来不是一个适合做历史的人,她只是喜欢那个故事的淡灰底色,灰得如江南潮湿的阴天,黯黯的低低的,欲雨不雨。
外祖爷爷以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特有的热情和冲动狂热的追求着外祖奶奶,他原打算只在家乡呆一个暑假便回日本,可是他留了下来,因为外祖奶奶。而这个被疯狂爱恋着的女孩当时只不过是他们家的一个丫环,外祖爷爷第五个堂妹妹的闺房陪读。
凌小雨读过金庸的那篇《月云》,金庸承认没有想过要很喜欢那个小丫头月云,是因为觉得她不够美丽。可见男人对于美女的向往是根植于本性中的,即使是在小宜官当年的稚龄。外祖爷爷的痴狂无形中为外祖奶奶套上了一层美丽的光圈,可能外祖奶奶当年未必便是镇上最美的女子,但是自从外祖爷爷回乡以后,镇上的男人再谈到女人时,都公认外祖奶奶才是镇上的第一美人。凌小雨为此仔细观察过外婆,母亲以及自己的五官,发现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模糊和粗糙,这曾使她很沮丧。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还使凌小雨感兴趣的一点是外祖奶奶自己,十七岁的外祖奶奶又在想什么呢。在流传的故事里没有人叙述到了这一点。每个人都觉得这是极其顺理成章的事,套用《红楼梦》里凤姐的一句话: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婚姻是改变自身地位的一条捷径,历来如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每个阶层中都不乏容貌姣美之人,但相貌漂亮通常是上层等级的标志,这是审慎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上层人士与阶层较低的人结合,他们通常只会选择美人。
在第二年的五月里,大红花轿把十九岁的周碧玉抬进了杨家大屋。这个小女子凭着美丽和智慧叩开了一个也许永远也不属于她的世界的大门。当然这其中还可能有一些细节,例如说杨家如何肯点头答应身份低微的外祖奶奶嫁进门来。故事如果在这里拐一下弯就有可能演变成一个悲剧,像《家》中的觉慧和鸣凤。但是这些细节已不可考了,因为讲故事的人说到这里总是一句带过,跳跃的过渡到这一段落的结尾。
结尾是外祖奶奶在这一年的五月正式成为了杨家的长门长媳。
杨家是一个大家族,据说仅仅房子就有数百间之多。到了凌小雨这一代,杨家早已星流云散,人去房空,那些房子也都收归国有。凌小雨曾经想过亲自去一趟那个小镇,她无法想像数百间房子是怎么样的规模,也许外婆也只是一个错误的印象,毕竟她离开杨家大屋的时侯仅有七岁,一个七岁孩子的印象里常常充满了想象和错觉。
外婆是七岁时离开杨家的,那一年外祖奶奶二十八岁。外祖奶奶在杨家整整呆了十年。她一生中最幸福最美丽也是最痛苦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