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只能利用这番情意了 ...
-
王嬷嬷一手搭扶在门框上,边喘气边说道“刚刚衙门里来人,老爷被知府大人派的一队兵缉拿了,如今正关押在府衙大狱!”
定涵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住了,章氏似乎没反应过来,错愕的问“嬷嬷,你在说什么胡话,知府大人怎可能将老爷投进大狱呢?”
王嬷嬷急的直跺脚“夫人,千真万确啊!老爷的小厮李实刚刚从府衙过来,被那些兵打了一顿,蓬头垢面不说,牙也掉了两颗。王实亲眼看到知府大人带了一队人马抓了老爷!”
章氏仍旧不敢相信“我昨日还与赵夫人在粥厂施粥,知府大人下晌也来了,不似,不似有异啊!”
定涵却镇定了下来“嬷嬷,去唤刘管家来!”
“母亲,不会有误了。当务之急,咱们先去府衙探探父亲犯了什么事,倘或能见着知府大人,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头日,定涵和母亲去衙门求见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的衣角尚未见着,就被打发了出来。
关父被囚,章氏失了主心骨,一时进退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日日垂泪。定涵除了要忧心父亲,还要安抚母亲,照顾幼弟。
那日一早,定涵搀着着母亲出府,称愿为灾民捐银,前去赵府求见赵夫人。但是这位一向待人亲厚周到的贵妇同样避而不见。
知府大人家,定涵是去过的,赵夫人也相熟。余杭一带内的几多筵席,总能碰到几回,赵夫人圆圆的脸盘,眼睛望着人的时候总是含着笑意。是位很和蔼的中年夫人,每每言笑晏晏的拉着定涵的手,夸赞母亲教养的好。
赵知府虽是进士出生,家里却是江西景德的农户,家徒四壁,往上数十代,能识文断字的祖辈,凑不出一只手五根指头。几代人里出了这样一个文曲星,简直是祖坟里放烟花了。
赵夫人是有福的,她出生就是县中豪绅的女儿,因着家里父亲赏识赵大人的才识,十五岁便嫁做赵家妇,孝顺公婆,伺候丈夫,抚养小姑。
虽也吃了些长辈的苦头,所幸,赵大人终是不负所望,金榜题名。且其人不仅八面见光,又能左右逢源,才四十出头的年纪已是杭州知府,官居四品,前途大有可为。
赵府的仆妇奚落“咱们夫人是菩萨心肠,心中一直惦记着流离失所的百姓。一大早晨就去了粥厂,回来便累着了,现下歇着了”
“关夫人,我劝您早些回吧,关老爷犯的事杭州府无人担的起,您一双儿女尚且年幼,不如早早投奔娘家。”
“悄悄儿告诉您,此刻我家老爷正在衙门里接待京城来的特使。今天实在是您来错了地儿了。想想其他法子吧!”
在偏厅等了一个时辰,热茶等到发凉,茶汤由绿转清,章氏终于放弃,不再坚持。
出了赵府大门,登上归家的马车,尚未坐稳,章氏便泪流满面,哽咽不止“豫豫!豫豫!我们该怎么办啊?”
章氏的心性里有一种未被破坏的天真,所以在庶务上有着惊人的笨拙。这是是从未经受过苦难,生活顺遂且内心善良的人才能养成的特质。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定涵呢,有一对风花雪月的父母,母亲对庶务不说一窍不通,只是不感兴趣,一知半解罢了,而父亲只纵着母亲,换句话说,应算作是恩爱有加。
关贺是独生子,家中人口简单,双亲都早逝,唯一的族兄远在徽州经商。所以定涵从未见过自己的祖父祖母,除了母亲那边的亲人,几乎没有父族的亲戚需要走动。
母亲嫁过来,无需侍奉公婆,更加没有小姑妯娌,夫妻俩婚后生活过的随心所欲。直到关贺入仕后才渐渐有了应酬,当然一应大小事物主要还是关贺处理,定涵七岁起就开始帮着母亲处理家中的大事小情,后来母亲更是这不愿听,那不想管,对字画音律越发的痴迷,家中事务几乎都有定涵做主,父亲也不在像以前三不五时的过问了。
于是,定涵原本就敏感的内心,较同龄的女孩子更加了一分老成和缜密。
父亲总劝她率真些“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又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不要总是拘束着自己。
但十五岁的定涵有自己的想法,还未到能够勘破人生这命题的年纪,她在意人言可畏,也在意周围灼灼的目光。
定涵闭眼沉思,未几,安抚着“母亲,想来赵大人也是泥菩萨过河,与赵夫人多说无益。余杭的灾情惊动了朝廷,他们瞒不过便推了父亲出来垫背,替自己争取遮掩转圜的时间。京都到余杭,快马不歇至少需要五日,来回便是十天。可如今父亲被囚五日不到,朝廷特使便到了。想必父亲已有打算,或者朝廷中有人关盯着余杭,不然特使不会来的这样快。”
一边轻抚着母亲后背,一边吩咐车夫“掉头,去同知府郑大人家!!”
“母亲可还记得,去年同知大人刚来杭州时,父亲曾提及郑大人父亲与祖父曾是旧识,郑大人求娶夫人还是祖父保的媒,只是祖父和郑老太爷都走的早,慢慢少了来往。同知大人是孝子,因不舍其母,上任不久就将家中老母接了过来。我们去找郑老太太,一定要求着郑大人让我们见到父亲!”
何况郑大人嫡子对定涵有意,曾托了其妹试探,几次三番都被定涵搪塞了去。时局逼人,只能利用这番情意了。
不到两盏茶的时间,马车停在了郑府侧门。
不似在赵家碰了壁,郑家家仆似乎早有准备,迎了定涵母女入府。见到郑老太太时,她刚从佛堂出来,周身氤氲着崖柏香味。郑老太太面含笑意,客套的让章氏和定涵落座,仆妇们井然有序的上了茶。
章氏开口“侄媳妇给老太太问安,今日不请自来,实在是失礼,侄媳妇向您告罪。”
郑老太太捻着掌中的菩提手串,微微一笑。富态的手指捏起茶碗盖,轻轻的拨去茶叶,微微抿了一口,又放下茶碗,方才朝着座下二人慈爱的说道“早些年,我家老太爷和你家老太爷最是交好,本就该多多往来。只可怜关大人幼年丧母,关老太爷又走的早。我家老爷子生前还常与我提及早年与关老太爷的趣事,一想起关大人父母早丧便不由唏嘘。那么小小的年纪便要独自支应起家里的门庭,多艰难呐!后来看着他中了榜,娶了妻,又有了一双乖巧的儿女。所以说,人的命数啊,都是老天爷定好的,好些磋磨,都是命中注定的。”
章氏不善于与人交际,一味的附和“老夫人说的正是如此。”便无话可说了,想要讲的话在嘴里转了几圈,就是不知怎么脱口。
好在郑老太太不甚在意“我常年吃斋连佛,越老越发不爱出门了,小辈们个个都认不全了。边上这丫头便是豫豫罢?还是你小时候见过一次,那时候就粉雕玉琢的惹人喜爱,如今竟长得如此周正了,果然如我孙子孙女所说,跟花神似的美。”
定涵赶紧起身施礼“谢谢老太太夸赞,关尔小姐纯善,她与我交好,便觉得我处处都好,豫豫也觉得关尔小姐活泼灵动,丰容靓姿,不可多得。”
郑老太太很满意定涵的回话,笑着说“真是好孩子”,又对着章氏道“关大人的事我也知晓了,想着你多半会来,是故让门上的人留意,一来就通报我。”
章氏赶忙回到“谢谢老太太体谅,我夫君从小便没了母亲爱护,公爹又严苛,我与夫君刚议过亲,公爹就仙去了。我夫君一路科考仕途不容易,才过了几年舒坦日子,不承想出了这事。豫豫去年刚及笄,我儿良頔也才六岁,求老太太帮忙,全了我这做妻子,做母亲的心!”说着,章氏拿出帕子轻轻的按去去眼角的溢出的泪花。
郑老太太微微沉吟,长叹了口气“为了往日的情分,我也想帮你。不过朝政上的事,我们妇道人家不便多问,兹事体大,不容你我置喙。我已派人唤我儿过来了,你们问问情形罢。”
定涵壮着胆子起身,朝郑老太太福了一福,柔柔的声音清晰又婉转“老太太,豫豫有个不情之请,豫豫想求同知大人带母亲和豫豫去看一眼父亲。”
郑老太太想了想,复对定涵一笑“能否见着关大人,我可不能做主。现下是个什么情况,我是个两眼一抹黑的。不如等我儿过来,届时你有什么话,当面请教他罢。”又问了身旁的老奴,才道“咱们说会子话,稍坐一坐他便也到了。”
章氏有些颓靡,失落的望着定涵。定涵知道,郑老太太只说场面话,在她这头是再讨不到好了,只能想想其他办法。
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她孙子郑中南,孙女郑关尔。
郑中南如今十七,已经跟着郑大人出入交际了,很是知道一些官场上的见闻,不知他对父亲的案情知道多少?又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心里着急,自己却又不能显露,只得陪着母亲在这坐着,听她们说一些祖辈父辈们的趣事。大家虽然各自存着心事,却也都耐着性子相互周旋。
定涵呢,面上始终挂着端庄的笑,心里盘算着找个什么借口才好见到郑中南,再探一探父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