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父亲 ...
-
午睡起后,宜姐儿就在孟氏的房中习字,知书、柳绿在一旁伺候。孟氏出身青州大族,教养自是不错,给孙女启蒙足够。宜姐儿写了半篇《滕王阁序》,忙跑向孟氏显摆:
“祖母,您看我的字是不是又有长进了?”
孟氏正在一旁跟赵嬷嬷低声说着话,转过身来接住孙女,仔细看了看,认真的说:
“宜姐儿的确长进很大,字再也不糊了。”
屋里顿时一阵笑声,宜姐儿羞得脸蛋红红的,却不肯承认之前不用心,字写的马马虎虎,强辩到:
“我之前是故意逗您呢,宜姐儿老早就不糊字啦!”
孟氏看她臊得慌,忙搂进怀里一阵揉搓,一叠声的说:“咱们宜姐儿写得可好了,比你爹十岁时写的不知道要强上多少。”
旁边赵嬷嬷更是笑岔了气,老爷打小不爱读书,虽说学问不曾落下,可十岁时正是爱玩的时候,一心学武,那手字真是不敢恭维,还是再大几岁老太太强逼着才练成现在的风骨。
宜姐儿可不知道自家爹的儿时“壮举”,听祖母说自己写得比爹还好,就真的高兴起来,抱着孟氏的胳膊摇:
“祖母,我都这么用功了,晚上做带鱼吃吧,宜姐儿需要补一补呢。”
这下孟氏可真是乐坏了,爱怜的摸了摸宜姐儿的头,说道:
“做,宜姐儿想吃什么就让厨房做什么,不过几条带鱼,谁让我们宜姐儿爱吃呢。”
说着就让赵嬷嬷去厨房吩咐王德家的,去鱼市买几条新鲜的带鱼,晚上烧了吃。赵嬷嬷乐呵呵的去了。
宜姐儿高兴的直拍手,带鱼有刺,狄氏怕卡着孩子,不让常吃。可宜姐儿上辈子就对海鱼情有独钟,这辈子投胎在靠海的地方,总要过把吃海鱼的瘾。听着祖母准她晚上吃带鱼,就自动跟着柳绿拿起了针线,认认真真的给祖母绣帕子去了。
孟氏给孙女启蒙,兼教孙女做针线,平时总得左哄右哄,没想到一顿鱼就让孙女心甘情愿的捏针,倒是额外之喜。
宜姐儿下午写了篇字,绣了个帕子,虽然看不出绣的是兰花还是萱草,仍自觉很累,孟氏就让赵嬷嬷陪着她又去花园转了圈,仍回到孟氏的上房,等父亲王道恭跟二哥王敛回府吃晚膳。
正一边跟祖母说话一边等父亲,就见母亲狄氏带着弟弟王效来给祖母问安。
王效年方六岁,跟姐姐分住狄氏院里的东西厢,且因狄氏出身莱州的书香世家,就由狄氏给其启蒙,下午就是效哥儿习字读书的时间。男儿的启蒙不同女儿家,狄氏虽看在效哥儿还小且是小儿子的份上已放宽准则,效哥儿还是不像姐姐那样可以边学边玩。
狄氏带着儿子给婆婆请安后,就由着效哥儿跟宜姐儿两个到一边玩儿,她陪着婆婆说些家长里短,不一会儿,就听柳黄进来回孟氏老爷带着二少爷进了大门了。
正说着,打外边先进来个高大又不失书生气的中年男子,他头发用青布扎了起来,一身青色的布袍,腰扎白底绣青竹滚金边的腰带,脚上一双黑皂靴,一双眼睛又利又亮,高鼻薄唇,肩宽背阔,双腿修长,很是英俊。因是归家见母亲妻儿,一身和气,倒看不出他在军中的凛冽杀伐之势。这便是这家的主人,莱州总兵王道恭。
后头跟着一开始抽身条的少年,装扮与其父亲几乎一模一样,只头发扎了一半,另一半披散在肩上,腰上缠的是与鞋同色绣青梅的带子。剑眉入鬓,星目璀璨,鼻似父、唇似母,肤色透亮,虽年仅十四,已有其父风姿,这便是宜姐儿二哥王敛。
王道恭与儿子一进门,先给孟氏行礼问安,孟氏温和回应,事无巨细的问了今日在营中的情形,尤其对孙子王敛格外细致。
孟氏起初并不同意将孙子这么小就送入军中,可王道恭的总兵职位可荫一子,大孙子读书天分极高,将来可继承丈夫衣钵,二孙子喜爱武艺,显然是会继承儿子志向。虽说以荫入职,可只要自己肯用功,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前途。况且儿子是本地最大的将领,可以顺带看护,也就同意了。
王道恭跟母亲说完话,趁着转身的功夫,温柔得跟妻子对了一眼,恰被旁边跟二哥玩闹的宜姐儿看见,不由闹了个脸红,好在自己整日操练,脸色不显。假意拉下脸,问闺女:
“宜姐儿今天可写字了?给爹的荷包绣好了吗?”
宜姐儿先带着弟弟给父亲请了安,再调皮一笑:
“祖母今天可夸女儿了,说女儿写得比爹十岁时写得好呢……至于爹爹的荷包,等到秋日爹爹寿辰,一定准时放在爹爹的书桌上,爹爹可别催啦,不然女儿可要给您绣个猫儿狗儿上去了。”
一大家子听着宜姐儿的话,都笑了,王道恭更是绷不住,一把把宜姐儿搂在怀里,捏了捏她的小鼻子,“就数你淘气,可别把效哥儿带坏了。”到底舍不得对女儿有一句重话。
说笑了一会儿,王道恭就扶着母亲孟氏,领着儿女去了饭厅,狄氏带着赵嬷嬷、柳红、柳绿摆了饭,一大家子落座,高高兴兴开始吃晚膳。
宜姐儿看见桌上的带鱼,先是偷偷看了狄氏几眼,不敢下箸。狄氏虽在跟二儿子说着话,却早已瞥见小女儿的动作,只故意不开口,想看看女儿抓耳挠腮的样子。王道恭见不得闺女吃瘪,提高音量说道:
“还是母亲念着儿子,知道儿子这几天就想吃带鱼,就做了来,今儿个可要吃得尽兴。宜姐儿、效哥儿也吃点,念书多辛苦。”
宜姐儿登时眉开眼笑,眼巴巴看着娘亲,狄氏到底拧不过婆婆、丈夫,让知书给她细细把刺都摘了去,才准她吃。
宜姐儿心里腹诽,吃带鱼就要一边咂刺一边吃肉才有趣,可她知道狄氏肯让她吃已是极限,绝不会让她自己摘刺,太没规矩了。遂等丫鬟摘完了,才挑着吃,满足得不行。
桌上的孟氏、王道恭、王敛看着她的吃相,都乐了。
晚膳当然不止海鱼,还有各种应季的菜蔬,狄氏拿手的葱花饼,一家子都吃得很满意。饭后,王道恭带着妻子儿女陪着孟氏说了会儿话,直到孟氏露出疲相,才从上房退出来,回到内院。
进了屋,狄氏又好好看了看二儿子,王敛虽然年少,但武学确有天分,又肯吃苦,还有父亲看顾,军中的生活颇为顺利。狄氏确定他没什么不妥,才打发儿子去了自己的院子休息。
王道恭则是陪着小女儿、小儿子又闹了一会儿,狄氏怕她俩玩疯了,待会儿走了困,赶紧止住,让知书、知画带着宜姐儿、效哥儿各自回厢房。宜姐儿跟效哥儿磨磨蹭蹭的围在爹爹身边,不肯离去。
王道恭摸了摸女儿的小脸,抱了小儿子掂了几下,哄了几回,小人儿怎么扛得住总兵大人的计谋呢,一会儿就答应老实回房。狄氏在旁边一阵好笑,敢情是自己活活拆散了人家呢。
宜姐儿临出门前,眼巴巴的望着爹爹道:
“爹,清明过后,女儿想跟着莹姐姐去芙蕖山脚踏青。”
旁边的效哥儿也眼睛亮亮的盯着自己爹,生怕爹爹不允。
姐弟俩之所以这会子提,皆因上午已经跟狄氏提过,但狄氏模棱两可给支吾过去了。其实清明后踏青是莱州城大户人家的习俗,为的就是给家中的儿女攒福气。
往年姐弟俩都是早早就定下去的,狄氏觉得宜姐儿大了,想拘点她的性子,故意磨她呢。谁知她一点也耐不住,眼下就提了,不由又气又笑。王道恭回头看了眼妻子,再看了眼可怜兮兮的儿女,顿时豪情猛涨,一挥手,
“去,咱们一家子都去。宜姐儿跟着刘姑娘,或跟着你娘均可。”
宜姐儿跟效哥儿立马欢呼一声,狄氏瞪了眼才消停下来,乐呵呵的行礼告退回屋去了。
看着儿女回了房以后,才是这一家男女主子议事的时候。狄氏帮丈夫宽了衣、净了面、沐完浴,两人就相拥在床上,互相叙说一日的情形。
狄氏先是说了两句孟氏的身体,又含笑夸了几句小儿女,有时也提几句教养儿女的小烦恼,为的是让丈夫对家里的事上心。
王道恭边享受妻子为其揉胳膊,边认真听着,时不时跟着赞两句,出几个主意,两人边说边耳鬓厮磨,很是恩爱。王道恭心里想到:这才是过日子,母亲康健,儿女孝顺,妻子贤惠,仕途有望,简直是神仙来了也不换。
想了会儿,王道恭执着妻子的手随意到:
“中秋过后,济南府的长宁伯会来莱州督导军务,我可能要忙几天,提前给你递个话,免得到时候担心。”
狄氏抬头看着丈夫:“长宁伯?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过?”
王道恭满不在意的回道:“是个刚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什么好提的?”
狄氏打趣的看他,他才又道:“我最不耐烦跟勋贵子弟打交道了,尤其是营里的军务,没几个真个巡查的。”
狄氏本想细问下如此年纪的少年怎已成了伯,见丈夫毫不将人放在心上,八成不怎么注意,就岔过了话题。
狄氏又问他军中的情形,引着他说了军中高兴的事儿,才圆了过去,两夫妻就此歇下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