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周皇后家中贫寒,父亲周奎之前只是一个算命的。但知书达礼,颇通文墨,还懂药理。

      周后初时选入信王宫做了宫女,后来,因为“婉淑贞静”,晋升为信王妃。崇祯登基后,被立为皇后。

      她生性简朴,刚一入宫就着手裁减宫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费用。

      宫中夏天穿的暑衣从未有用纯素的,葛衣也只有崇祯帝一人能穿,其他人都不敢穿。周皇后却始穿白纱做的衣服,没有任何修饰。皇上笑说:“此真白衣大士也!”

      在书中影射宝钗只爱素净,雪洞一般的房间。

      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棉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书中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作者专门写了黛玉穿了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宝钗则衣着朴素,并未写其穿靴。

      崇祯宫里,以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最得宠,其中崇祯最爱田贵妃。

      周皇后与袁贵妃交好,却与田贵妃不睦,凡是游赏嬉戏,周皇后经常召袁一起,而不召田贵妃。她和田贵妃是死对头,偏偏对袁氏好的跟自己家亲妹子似的。

      恰如《红楼梦》里,史湘云与宝钗交好,史湘云当宝钗是亲姐姐,却与黛玉时有不睦。

      岁时妃嫔朝贺皇后,周后故意为难田贵妃,让她的车停在庑下,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把她晾在外面很久才让她进来。

      允许田贵妃进宫后,周后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就坐在正座上等着田贵妃朝拜,等田跪拜完,周立即走人。周后自持矜重,全程不说话。

      而晚来的袁贵妃,却先田贵妃入殿,周后直接传旨免拜,还亲自跑去拉着袁贵妃的手一起坐下,两人相谈甚欢。

      事后,田贵妃回到承乾宫中,向皇帝哭诉周皇后的冷遇,闻后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来到交泰殿与周皇后理论,于是明思宗与周皇后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之后明思宗冷静下来,委婉的向皇后赔诚,而为了维护周皇后的尊严,明思宗便命田贵妃出居启祥宫反省过错,且整整三个月不再召田贵妃侍寝。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后一同在永和宫赏花,由于永和宫旁便是田贵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宫,周皇后因此想起许久不见的田贵妃,便请明思宗召田贵妃一同赏花,明思宗闻后漠然不语,周皇后便命宫女用车去将田贵妃迎来,而田贵妃来了以后,周皇后与之相言甚欢,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后的心胸宽厚。

      周皇后的心机,可比宝钗。

      关于周皇后的轶事,据史料记载有一天晚上崇祯帝宿于袁妃处,周皇后已预先得知。

      第二天周皇后见到崇祯帝,问道:“昨宿于何处?”

      崇祯帝颇感难堪,“嗫嚅久之”,终于说出了一个字:“袁。”

      周皇后佯装笑了笑,便未再说什么。

      书中第二十一回,湘云来贾府,与黛玉同住,“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

      宝玉不仅用湘云洗了脸的残水洗脸,又让湘云替他梳头。袭人因此吃醋,和宝钗有了共同语言。

      “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

      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

      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

      因这一节,袭人吃醋,才有了这一回题目里的“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此回宝钗与袭人合体,与周皇后的吃醋的轶事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崇祯命田贵妃出居启祥宫反省过错。迁住启祥宫后不久,田贵妃就染上重病。

      从书中情节描述,可推也许有田贵妃生病时,周皇后送燕窝事,周皇后懂药性,作者对此应有疑虑,才写进书里,宝玉劝黛玉不要吃宝姐姐送的燕窝。

      田贵妃共生下四子,北京城破时只有作者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一人存活下来,其余皆殇。

      田贵妃之才能的确是世间罕见,所以她的儿子文采卓绝,能写出《红楼梦》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皇后因与田贵妃争宠,1641年让其父周奎回老家嘉定时,在苏州抢了陈圆圆,收为义女,陈圆圆便成了周皇后的干妹妹,后周奎将陈圆圆带进皇宫,进献给了崇祯。

      可惜此时正值内忧外患,崇祯无意美女,后来周奎将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

      此事影射入书中薛蟠抢香菱,以及姿色胜过薛宝钗的薛宝琴进大观园,王夫人认了薛宝琴作义女,两件事。

      田贵妃于1642年7月薨逝后,十六年(1643年)的中元节,明思宗对田贵妃追思不已,便召人为她做法事,在玉河桥里放河灯。该年法筵比往年繁盛许多。史载“石梁如虹,直跨金海”。

      田贵妃被葬于明思陵,对于作者来说,忠臣良将和父母就构成他所思念的前朝,而这些都集于黛玉一身。此曲不仅是将来追思黛玉,更是作者对前朝的怀念。

      宝玉的《红豆曲》,后面几句诗句,典出南宋诗词,以前我曾看过一篇评论文章,写的极好,我又整理了一下,作者正是借这种诗词典故,以宋被外族入侵,故国沦陷,影射明清事,以表怀明之意。

      宝玉曲子第二句“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典出:南宋于石的《伊昔》:

      “伊昔西湖柳,清阴满画楼。
      午凉欺舞扇,晚雨系渔舟。
      春尽花无主,风寒叶自秋。
      六桥今在否,空惜旧时游。”

      南宋被蒙元所灭后,作者于石重游故都临安,看到故国风景依旧,却已是物是人非,感怀中写下这首诗。

      第三句:“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典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八声甘州》。

      词开篇作者便写道:“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词人一生志在抗金,却常遭奸佞构陷不得志,故读《李广传》时产生共鸣,所以后面写道:“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词结尾有一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词人夜不能寐,听纱窗风雨,正是宝玉《红豆曲》“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的来处。

      第四句“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典出南宋诗人吕本中的《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中有一句:

      “家事不随王事了,
      新愁常接旧愁生。”

      吕本中是抗金名臣,因忤逆秦桧被罢官。

      第五句“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玉粒”典出明末诗人吴伟业的诗《题二禽图》:

      “旧朝虽去主人空,
      剪雨捎风自在中。
      却笑雪衣贪玉粒,
      羽毛憔悴闭雕笼。”

      这首诗也是以虫鸟喻事,意思说旧朝主人去后,燕子依然自由,风雨自在中,讥笑鸽子贪图“玉粒”,羽毛憔悴被关在雕笼中。

      诗中以雪衣鸽子比喻那些贪图清朝功名利禄的大臣。

      “金莼”典出“莼鲈之思”,晋灭东吴之后,张翰不愿在晋朝为官,便借口思念家乡的莼羹鲈鱼,弃官回家,后人常以“莼鲈之思”表示思念故乡之情。

      这里以金比喻清朝,咽不下清朝的玉粒和金莼,不愿在清朝为臣之意,以表对故国忠贞不二之心。

      第六句“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典出唐代诗人杨达的《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
      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
      羞对单于照旧颜。”

      这句也与宝玉向紫鹃索要菱花镜契合,宝玉向紫鹃要菱花镜,可谓一物多喻。

      第七句“展不开的眉头”,典出唐伯虎的词《一剪梅》。

      宝玉最后的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也出自这首词。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红豆曲》中这句“展不开的眉头”便来自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愁聚眉峰尽日颦”。

      无独有偶,李清照也作过一首《一剪梅》,里面有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合得上这句“展不开的眉头”。

      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将古今相思之情写到极致,作者引用此典,正是表达相思的主题。

      第八句:“捱不明的更漏”同样典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中的词句: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落到了江南,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文物散佚,写下了很多感伤思乡的词作,同样表达的有国破之殇。

      最后一句“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典出辛弃疾的词作《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词人借水怨山,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借由山水景物作家国沦亡之叹。

      宝玉的曲说的是对黛玉的相思之情,他的悲愁喜乐四字酒令说的却是宝钗。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宝玉的酒令为什么要悲愁和喜乐倒过来说,其实是在影射,酒令所说之人皆是叛臣贼子,改嫁之人。就连清人的祖先也曾是明朝的臣子。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点明薛宝钗是个大龄剩女。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指婚后宝钗劝宝玉求取功名,逼走宝玉出家。

      可是什么悲哀的事情,忽然就“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为什么?因为她又焕发第二春了。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此句应在苏轼的那首《蝶恋花》上:“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墙头马上。

      后文贾珍的两个妾佩凤偕鸳打秋千顽耍,脂批:“大家千金不令作此戏,故写不及探春等人也。”

      说明宝钗已不是大家千金,而是给人做了妾。

      因为贾雨村,字时飞,他又写过“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话,贾雨村曾替薛蟠乱判过葫芦案,可谓与宝钗颇有渊源,所以很多人猜宝钗后来改嫁贾雨村,给他做了妾室是有道理的。

      袭人与宝钗可视为一人,袭人改嫁蒋玉菡,宝钗自也会改嫁他人。

      因前面一曲给了黛玉,四字酒令给了宝钗,所以最后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写二人,一树梨花给了钗黛二人。

      所以潇湘馆里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宝钗初来贾府,住的是梨香院。她吃的冷香丸就埋在梨树下。

      黛玉的梨花,是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刻骨相思。

      而宝钗住的是后来戏子居住的梨香院。她的“雨打梨花深闭门”,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虚伪,当初为了求得一个好姻缘,她可以不分时辰的到怡红院串门,更何况日后,她可不是“凭尔去,忍淹留”的主儿,她是“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即使没了根基,她也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脂批中写宝钗埋在梨树下的冷香丸: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作者已经写明,即使日后离了宝玉,宝钗亦能自安,她是冷心冷情的人,是不会念着与宝玉的情分,为宝玉独守空房的。

      所以宝钗的花签是:“纵是无情也动人”。大观园被抄检后,宝钗为独善其身,迅速搬离大观园,毫无留恋挂牵。

      宝玉后去蘅芜苑,见寂静无人,房内搬的空空落落的,听婆子说才知道宝钗已经搬走。“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早已为后事埋下伏笔。

      同一句梨花,一个多情如此,刻骨相思,一个冷情如此。

      真应了苏轼那首《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