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纵火奇案 ...

  •   又过了两年,金府下人来传话,让王家把人领回去。
      王家三口人高兴坏了。这两年来他们连秋红一面都没见着,也不知她长高了多少,带去的新衣服还能不能穿了。
      见眼前的三个山里人乐得手舞足蹈,金府下人面露鄙夷。他在金府原是个最低等的下人,干些倒尿盆挑大粪的粗活。但这不妨碍他瞧不起更穷的人。
      他恶声恶气地训斥道:“高兴个屁,把人领回去都听不懂,一群农民。这是让你们给姑娘收尸!还当喜事庆祝呢。”
      一听这话,王家人面面相觑,心情从天宫跌到了地府,呆立在原地像是石磨上栓的那头笨驴。
      那人传完话便离去,王大郎和爹娘散落在屋中和院里,如同棋盘上动弹不得的死局。
      办葬礼少说要花两钱银子。爹娘心疼女儿,但更舍不得银子。更何况人已经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这就导致葬礼不适宜大操大办。他们决心不把钱花在死人身上。
      趁着夜色无人,王大郎和父亲和驴拉着板车下山,板车上铺着草席,草席上有一股猫尿味,骚臭难闻。他们要摸着月色下山,不能让别的山人看见,以□□言议论。
      夜里凉风下坠,土地冻得像一块硬铁。更深的树林里常有树影晃动,有野兽通行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想不注意到都难。但只要人不往深处去招惹野兽,它们通常也不会主动冒险。
      隔夜他们到达了金府。紧闭的大门外红灯笼飘动,相邻的街道上有打更的敲鼓声。王大郎跟门口的侍卫说自家妹妹在此当差,不幸死了,因此和父亲前来接她尸体回去。看门的侍卫不耐烦,说什么也不让进。还说里面没有死人,谁都说自家死了人在里面,那是不是谁都能进去了。
      王大郎他爹在门口和他白费口舌,急得唇焦舌烂,一张老脸极尽哀求之相。他说为了下山已经走了两天,脚底糊的都是血,每年都来进贡茶叶的,不是坏人,就只是想把闺女领回去。侍卫不听。后来王大郎从口袋里摸出了几枚铜板,侍卫就说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准许他们带着草席进去,将驴车停留在外面。
      春夜的冷风吹散了王大郎的伤感。他没那么气愤了,心里对金老爷也谈不上怨恨,甚至因为能再进金府一事感到愉悦与光荣。这地方他年年来,年年都有新花样,两只眼都看不过来。金府的路上铺着圆润的鹅卵石,在有月光的前方熠熠地散发光辉,如同一地细碎的星光。
      这次带路的是个年轻的男仆,王大郎瞅着他眼熟,但却说不上在哪里见过。等他在月光下露出脖颈,他才想起来这是被驴鼻涕喷过后脑勺的小丫鬟。便大着胆子向他搭话:“前些年见你不还是个丫鬟吗?”
      男仆回头看他一眼,眼皮向下翻:“老爷说我年龄大了,再也装不了女儿身,就让我做回男人了。”
      “你本来就是男的,装什么女人?”王大郎发问。
      男仆也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回答:“我给老爷干事,老爷说我是男的我就是男的,老爷想让我是女的我就是女的。老爷给我吃给我穿,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王大郎虽是穷人,但在身分上自由,比为人奴仆强上许多。他心想这是个疯子,是个狗奴才,便也不屑于继续讲话。
      他们二人被男仆领着去后院的柴房领尸首,本以为能看见肿胀青白的全尸,没想到却只有一叠旧衣服被扔在那里,形如垃圾。
      王大郎问假女人:“我妹妹呢?”
      “你妹妹的东西已经全在这儿了。”
      王大郎气不打一处来:“我说的是她的人,她的尸首呢?”
      男仆回答:“死人在院里放几天不得臭了。人没了的当天就埋了,还省了你们的麻烦。”
      王父说:“这不行,人走了要回祖坟的,不然投胎找不到路。”
      男仆失了耐心,没那么好声好气了:“人已经下葬,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总不能从地里再任由你们挖出来。到时候密密麻麻的尸体垒着,谁是谁都分不出来。”
      王大郎就着烛光看着那件橘红的衣裳,来时是新的,如今已经旧了,布料被磨得没了光泽。这件衣服还是两年前秋红下山时新做的,特意做大做长了几寸,期盼她长高长大了也能穿。想不到再见到时却是这幅光景。
      他拿着草席,他爹拿着衣服和鞋,便要回去了。回去的路上,王大郎问假女人秋红是怎么死的。
      他说:“你妹妹身体不好,做活做着做着人便病了,然后就死了。”
      王大郎问他:“郎中来看过没有?”
      他回答:“也许有,也许没有。有些病发得快,来不及找大夫。”
      王大郎又问:“有没有人糟蹋过秋红?”
      他回答:“你妹妹自己检点,就谈不上被人糟蹋。”
      王大郎只想听实话,便塞给他两个铜板。那男仆大概是看不上这仨瓜俩枣,怎么也不改口。
      王大郎和父亲和驴又拉着空板车上路。回去的路上走走停停,没来时那么急了。天蒙蒙亮时二人在酒店歇脚,向跑堂的讨壶茶水喝,听卖艺人敲着破碗讲故事。
      他讲的是官府轶事,专讲猎奇的吓唬人,十有八九是现编的,没人会当真事听。但这次王大郎却听进去了。
      他说有钱有势的官府人家,专养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只给她们吃桃子,其他的米面荤腥一点都不能沾。这样养出的姑娘皮肤水嫩白皙,腰身纤细柔软。各家各户的老爷常常培养这样的小姑娘以供玩乐攀比,时不时地还互相交换,流的汗都是果汁味道。
      底下听书的人觉得无趣:“每回都是换着玩,能不能说点新鲜的。”
      说书的眼睛一转,露出个狡猾的笑脸,卖起了关子:“厉害的我敢讲,你们敢听吗?”
      等底下的人扔了铜板打赏,他才接着讲道:“光是睡觉也就算了,这桃娘每天只吃水果,养不过一两年人就死了。这样简单死了终究是不值。我从熟人那里听闻,桃娘的肉质极为软嫩,在活着的时候用刀片斜着切下来,沿着皮肤的纹路,那肉鲜美可口,没有一点人肉的臭味。传说中顶级的桃娘,不用刀子切,肉嫩得能用扁瓷勺剜下来,直接沾酱油可以生吃。人肉刺身,鲜掉眉毛!我听人说张郎饭店就是专门给人做这道菜的!”
      姓张的老板在人群中破口大骂,引得围观众人发出哄笑。一阵哄笑过后,人们又起意:“不爱听吃人!再讲讲换人的事儿吧!”
      王大郎和父亲坐在板凳上,碗里的茶水浑浊不堪,倒映着他们低垂的脸。说书的朝听众笑骂:“你们丫的,就爱听换人那点破事儿,哈哈!”
      他们互相看了看,说着“该走了”“走罢”便又上了路。
      这一路上听了不少评书。原先听了这些粗制滥造的□□野事总会热血沸腾,走起路来也带劲,但现如今听了只觉得是秋红的遭遇。更何况他此次前来没见着妹妹的尸体,也无法知晓她的死因,这就使得传闻与现实的界限更为模糊,而现实总是比故事更为可怖,没干过的人无论如何也想不来出格的恶事。
      垂枝樱花漫山开遍,开在道路的两旁,如粉色的瀑布一般。驴蹄和板车摩擦石块,不时地发出沉重的叩响。在这烂漫的春景下,王家父子二人就像行走的泥偶,与春花和鸟鸣不相交融。
      回到家时,王母在磨坊上坐着等,看见丈夫儿子的身影,便开始啜泣。王大郎告诉她没有尸体,只拿了衣服回来。她用油蜡皮的双手接过旧衣裳,便开始忍不住地恸哭。而王大郎与父亲因为疲惫和汗水的蒸腾,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供给悲伤的情绪,只能和驴一起茫然地站着,像是在等候差遣。站了一会儿后两名男士自知无趣,便各自散开,找些活去干,留下母亲一人捧着衣服落泪。
      王大郎好好睡了一觉,悲伤的情绪缓解了许多,感觉又能振作起来生活了。他原以为父母也能如他一般,按原样把日子过下去。因为这过去的两年里,秋红一直是不在的,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也逐渐记不清妹妹的模样。若说起秋红的相貌,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反而是母亲的身影。母亲把妹妹背在竹筐里干活,腰弯得像被雷劈断的干树枝,秋红从竹筐里探出好奇的脑袋,半张着嘴的脸上挂着口水。
      因此他认为秋红虽然是不在了,死因也不明不白,但对生活没有影响。他们一家三口很快就会适应这个事实,然后继续地生活下去。
      然而王母却发了癔症,她常在夜晚惊醒,然后到王大郎的床前与他说话。夜晚的屋子黑如石墨,唯有王母的白眼仁悬在空中。她说秋红给她传梦,说生前有仇未报,是金老爷把她杀了。过了两夜又说是刘管家,说刘管家为了讨老爷欢心,扒了她的皮缝上猴皮,让她扮作兽相,逗金老爷高兴。
      王大郎困乏得厉害:“这么恐怖的事情金老爷看了有啥可高兴的。”
      王母紧抓着他不放,夜色里双手用力陷进他的皮肉中,形状宛若白骨。她说老爷们玩儿的花,已经很难再觉得新鲜了,因此手下人常出下策讨巧。
      自从他娘开始发疯,他和他爹就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往常是三人干活三人吃饭,如今变成了两人干活三人吃饭,活多得做都做不完。他们没空照顾母亲的心理状况,想不到竟因此惹出事端。
      那天早上王大郎正酣睡着,他爹破门而入,耀眼的日光在房间内炸裂出闪光弹,使人睁不开眼。
      他爹问:“你娘呢?”
      王大郎老实回答:“我怎么知道。”
      “她昨晚没到你这儿来?”
      “我没见。”
      “那怪了,大清早的,人哪儿去了。”
      “可能在地里吧。”
      他和他爹两人照常背着锄头和干粮向地里进发,没看见他娘,想着再回到家就一定又能见到了,结果到了傍晚,天色盖上了暗布,人还是没回来。
      他爹心里着急,在破茅屋里急得团团转。王大郎宽慰道:“别急。我娘腿脚不好,去不了远地方,咱们到附近找找。”
      说罢便出发,举着火把到山上找,一边找一边叫他娘的名字,挨家挨户地敲门去问。有人说见着了,往山下去了,说要去找女儿。王大郎这才发觉坏了,他娘是真的疯了。
      二人赶忙往山下走,大路上不见人影,只能又往树林里钻,急得没头苍蝇一般。长时间不曾进食,胃里饿得像空山洞,一点重量也没有的发出回响。这样走了不知多久,脚也软了,眼也黑了,仍是没有结果。
      他爹在寻找中诞生出一股乐观,对王大郎说:“你娘害羞了。她肯定听见我们叫她,就是不好意思出来。我们回到家去,不吭不响的,她也就后脚跟着回来了。”
      王大郎也累,气喘吁吁地看着他爹,心想这时候不好再疯一个。人的意志力总是比想象中的薄弱,不知何时就被击溃了。那之后即使重被拼凑起来,外观上能照常度日,人也不是原先那个人了。
      月光洒在淋了汗的臂膀上,冷得像冰霜。天色越黑,夜行山路的人心里就越忐忑,林中细细簌簌的,说不上是什么响动。王大郎和他爹都心生惧怕,眼见那乌七八黑的林中不知道有什么古怪,没了再往深处去的胆量。他们二人退回大路,心中怵怵,像被鬼撵一样地跑回了家。
      第二天,他娘仍没有回来。
      到了第三天早晨,王父坐不住了,说要下山一趟。他脚步快,再快点没准能追上乱跑的婆娘。王大郎自告奋勇,说他年轻强壮,脚程更快,两天的路程一天就能走完。
      他爹让我放手去干,但别太急,搁半路上摔个跟头,那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王大郎谨记在心,拿了背包便往山下跑。
      一天后他又到了金老爷府,已经累得不成人形,嘴里哈的气都是一股甜味。他问看门的侍卫,我娘来过没有?
      侍卫这回没装生人,只是态度不好地反问:“你娘的是哪个我怎么知道?”
      王大郎说:“难不成来金府的山村老太婆有很多?”
      侍卫挠了挠鼻子:“没见过。怎么,你娘跑丢了?”
      王大郎没回答他,说:“我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他心里觉得纳闷,又觉得恐慌。既然他娘没有来到金府,也没有回家,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她没有出山,那么她去哪里了呢?准是被狼群叼走吃掉了。
      王大郎这样想着,眼睛便堆起了泪水。走在州城的路上,眼眶中的水模糊了视线,溢满了便啪嗒啪嗒往下掉。王大郎自言自语地说我娘命苦,没享一天福,就让狼叼走吃了。狼嘴不大,那样一口一口地吃她,该有多疼啊。
      他这样一路哭着上山,双眼肿痛。到了夜里,远远听见城里传来喧闹,熙攘的一处房屋燃气火光。热气向上蒸腾,浑圆的红灯笼挣脱束缚,摇摇摆摆地飘到天上去。
      那时王大郎伫立在黑色的山林中,与大路两旁的松树别无两样。他在心中祈祷,祈祷纵火之人别是他娘,否则他一家三口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掉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纵火奇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