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话接前言。
      且说那纸鸢自在风中飘忽不定,凌驾云霄,其下一端紧扯着棉绳的却是正在钟粹宫当值的大宫女竹溪。

      今日风声紧,竹溪并着几名侍女费力扯着数只风筝,正是面红脸热之际,高卧翠微阁上的苏贵妃摇着扇打眼去看,暗自觉出些好笑的意味来。

      古人常有高楼凭栏闲看春意阑珊之语,赞叹的乃是文人墨客一番闲情雅致。
      但钟粹宫中起的这一处名唤翠微阁的高楼,原不是为着这等附庸风雅的缘故,却是因着宫里这位苏贵妃一向喜听折子爱吹凉风,便时常惫懒闲卧于高阁,兼并要唤来尚仪局的乐人时时吹拉弹唱。

      眼下那苏贵妃高卧阁上,遥遥觑着那纸鸢,又闻宫人嬉笑不绝于耳,半晌便觉了乏,睡意沉沉间,却想起自己的一桩年少心事。

      大约是十数年前,那时还未有什么宠冠后宫的贵妃娘娘,只有个名唤苏莺的侯府明珠。与这上京城里其他的许多侯府嫡女不同,苏莺一向恣意妄为,从不爱呆坐闺房习女红之事,却常常要强拉着裴家大公子在京都府里寻欢作乐。
      是了,那时的裴晏原也不是什么内阁首辅,只是按着榜上功名在翰林院里领了个编撰的闲差,且因其叔父被先帝重用入阁拜相的缘故,裴晏较之其余同僚,每每愈加谨慎行事,不敢行差蹈错分毫。
      先帝乾宁帝时,为防百官溺于声色犬马不思朝政,曾专设言官上谏群臣流连烟花巷柳之事,故而裴晏携着苏莺,一向不敢去那寻常惹人注目的茶楼酒肆之处,偏爱于休沐之日往京郊之地冶游踏青。

      且说这京郊之地,原有个讲究。
      当年高祖乘胜北伐至此地,见京都府背靠龙脉,坐山见水,隐隐有王气望南而生,便建都于此,故而京郊所指,其实包含环绕京中的东西南三处。
      京都府寸土寸金,寻常些的百姓人家便群聚于此三处京郊,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农耕女织安稳度日,可谓“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自是别有一番雅致。

      这一日那苏莺强押着裴晏去的,原是京外南郊。
      与之一同相伴冶游的,便是当时尚居潜府的李熙承及其少师杨正。

      “哟!你二人却是此间稀客!太后一向严词厉色,前日不是才罚了你在王府温书,今朝却怎的得了空来与我们胡闹?”
      苏莺噙着笑,复又瞥见一旁板着脸的杨大人,便更是起了些捉弄的心思,因道:“也是稀奇,今日你竟终于舍得放杨大人出府吹风了?向时我着人请他入府给我那幼弟讲学,李二你不是推说风大便是要说雨急,因而我总以为杨大人是个纸糊的英杰,今朝却可算得见了美人真容。”
      言毕,又作势口中直念阿弥陀佛,逗得一旁看戏的裴晏捧腹大笑。

      李熙承一哂,因笑道:“你一向最是牙尖嘴利,本殿可说不过你。”

      杨正闻言一时赧然,面上却不显,先是转脸拂掉李二扯在自己衣袖上的手,又正色道:“今日原是下官犯了头疾,本欲在府静养,但他说京郊春景宜人,便携了我至此处吹风,不想却于此地遇见你们,也是缘分。”

      苏莺转了转眼,单从这一个“他”字却暗暗品出了些不寻常的暧昧之意,因道:
      “是了,此一番啊,原是‘他’忧心着杨大人您的身子,是‘他’罔顾太后责难携着您至此处踏青。有这等浓情蜜意当前,却叫不才小女我情难自处尤甚啊。”
      言毕,她见杨大人羞赧之色已从耳朵根红至面颊,便顾及着李熙承的面子,不欲再多做逗弄。
      于是作势喟然而叹,因道:“罢罢罢,便看在殿下这番情真意切的面子上,我便受累领着你们去一趟桃源仙境,必当让你们此番不虚此行。”

      杨正闻言,心下正当疑惑,因问道:“却不知是何处桃源?”

      裴晏本携了苏莺的手缓步走在前面,闻言兀自回头答道:“大人莫要听她在此处胡诌。非是什么桃源,却是我在此处买下的一处农舍。因着阿莺是个喜动不喜静的性子,我领着官身又不方便携了她常在京中酒肆行走,南郊僻静,鲜有京中人至,因而我二人常来此处农舍饮酒踏青。”
      言毕,他想了一遭,心下终于明了,因冲李熙承笑道:“好哇,裴某这时才想明白殿下为何偏选这南郊踏青,此番原是要借着下官的寒舍搏杨大人一笑。”

      一路上,李熙承本揣着些邪念歪心,扯着杨大人的袖子遥遥缀在后面,行路间一双手却十分不老实地往杨大人的腰间去探,杨正便红着耳朵执了玉箫去挡,你来我往间却不觉已至那农舍门前。
      因尚隔着段距离,杨正抬眼只见裴晏苏莺二人在那藩篱外顿住了脚,却不知为何迟迟未入门内,因问道:“前面可是有何事发生?”

      裴晏闻言便转脸错开些身子,后面二人这才看清那藩篱外原晕了个素衣少女,一时不知其死活。苏莺见状便俯身去探此女鼻息,不想此举却惊动了地上那人,这素衣少女沉吟一声,却自从地上悠悠转醒了。

      苏莺拧着眉头左看右看,不见此女脸上有何憔悴病容,便只道这乡野间竟也有碰瓷敛财之人。因着今朝有贵客至舍,苏莺不欲再横生事端,本想施舍此女些银钱了事,不想地上那女子抬脸望见缀在人后的杨正,却弃了裴苏二人,急急膝行而上。
      她一手扯着杨正衣襟下摆,因叩首道:“兄长,阿鸢此番可算是将你寻见了!”

      李熙承见状,皱眉将那人的手拂下。
      侧耳却听那女子又道:“妾身自金陵辗转至此,一路上接连遭逢流寇山匪,本以为没命得见兄颜,不想却有缘于京郊相逢,可见今朝乃是老天开眼!”

      李熙承闻言,心下正当疑惑,因转脸向杨正问道:
      “少师当年至京时,不是早已与家中绝了往来,而今怎么又多了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妹妹?”

      那端跪下首的女子闻言不对,转了转眼,兀自打开身后包裹中翻找。
      苏莺见状上前疑道:“且说着话呢,你这又是在寻何物?”

      “阿鸢”闻言却并未对苏莺稍加理会,不多时却翻找出一应物什,双手高举奉上,因道:“其中缘由,兄长见了此物便皆可明了。”

      苏莺便定睛跟着去看,却见那物什凌乱繁杂,其中有封书信,上写着“我侄杨正亲启”,还有个孩童用的金锁,其上璎珞早缠作一团,待到移开眼去看其余之物,便更是荒唐出奇,却见那一堆里有块染血的帕子,又有些生参药引,一时不知作何道理。

      见那杨大人果然依言执了信去看,阿鸢便躲于下首偷眼去瞧,只见杨正脸上逐渐浮上了层悲戚之色,她心下一喜,暗道此计成矣。
      于是作势呜咽道:“不日前,父亲已于金陵撒手人寰,他老人家临走前,因顾及去后只剩我孤女一人漂泊,便命我至京中来寻大人庇佑。”

      李熙承见杨正不胜悲怆,心下一疼,抬手覆上其执信之手,因道:“逝者已矣,伤身无用。”

      阿鸢本就跪在近处,因而看得仔细,抬眼却见杨大人竟反手回握住那人的手,便暗自心惊更甚,自觉撞破一桩密辛,忙垂眸敛目。
      立耳却听杨正道:“许申原是我远房叔伯,某幼时丧父、稍长又丧母,未至京师前,曾养于叔伯家中,虽后来断恩绝义,从前却自是有一番粟米之恩。今既他人已西去,死者为大,从前是非便一概不论。今许伯既已将你托付于我,杨某也在京中谋得了一官半职,尔后你可跟着我在这京中过活,虽不至锦衣玉食,却可保你温饱不愁。”
      因又道:“你可有什么名字?”

      “回兄长的话,原有个名字,叫‘阿鸢’。”

      杨正沉吟一番,因道:“京中人多嘴杂,尔后你可隐去身世,且跟着我姓杨。若日后有人问起,便说是杨某认下的义妹。”

      杨鸢闻言一喜,忙叩首道谢。

      谈话间,天边一朵乌云已悄无声息压了上来,苏莺收神抬头去看时,只见那天际极远处转瞬闪过几道悬丝闪电,又听隐隐几声雷龙翻滚,正不知打何处汹涌而来。
      她打眼觑着顷刻变脸的天光,又敛目瞧着地上这认亲的荒谬光景,只觉一阵没来由的心慌。

      苏莺先喘匀了口气,只道是这阴雨天气作怪,又闷闷的压着些水汽,这才叫自己无端起了些妄念——更何况,此女的确携着信物而来,且已交由杨正过目,字迹必不曾伪造作假,可见确有其事,非是她信口雌黄。
      再不济,自己与裴晏事后可再暗中着人去金陵一处挨家挨户地打探,那许申有名有姓的,若真是身死托孤,必然做不得假。
      思至此处,苏莺便婉转一笑,因道:“既如此,各位就不要再呆站于我这屋外了。若叫旁人瞧了去,倒要怪我苏莺不知待客之道。眼看大雨将至,各位便再受累往院内多走几步,且先同我去屋内说话。”

      杨鸢依言起身,垂眸谨慎跟在一应人后,往那院内走去。
      不多时,却觉身侧一道不善的目光紧随自己,便悄悄侧脸看去,只见适才那位握着杨正手的少年正阴恻恻盯着她看。
      见杨鸢觉察,李熙承便欺身上前,在她耳边低声冷语道:“你此番若真是入京寻亲,仅是贪慕些荣华富贵,便罢了。但今后若叫本殿察觉你对少师稍有不轨之心,你必死无葬身之地。”

      李熙承此人长得虽稍嫌冷峻,但若凑近细看,脸上却自有一番风流之色。
      因而他此番俯身言语,虽句句诛心,却叫杨鸢红了脸,一时有些发昏,只是打眼紧盯着他的俊脸看,对此话却未多做理会。

      转至屋内,苏莺因揣着些疑心,故而先是嘱咐裴晏自去后厨烧水起灶后,自己却噙着笑,亭亭端坐于这来路不明的杨鸢跟前。
      她瞥了眼自于堂前悠游、束手逗弄杨正的李熙承,暗自啐了一声,心道这紧要关头,李二果然不堪大用,还是要靠自己替他们多留心、以免遭人算计了去。
      思及此处,因道:“听闻金陵女儿皆熟于女工,工于弹唱,不知今朝可有幸得见妹妹施展才学?”

      杨鸢笑了一声,心下已了然对面欲试探其真伪之心,因道:“我虽不善鸣筝,却也会唱些小曲儿,尔后若有机会,必捡些姐姐爱听的唱来与你助兴。”

      苏莺闻言先点点头。
      唱曲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便是苏府内洒水侍奉的小丫鬟寻常也会高歌几曲的。
      正思衬间,却见裴晏已烧好了水,又取了上好龙井茶,连着茶具一应端了上来。因李熙承杨正二人仍在堂前嘻闹,裴晏便转脸抬了茶碗先向厢房这边行来。
      苏莺见状,心生一计,抬手叫裴晏放下茶具便走,再让了一番,道:“妹妹且饮茶。”
      话毕,却不动手,只是见她如何敬茶行事。

      此一番,原是有个讲究。
      烹茶煮酒本是文人雅士素爱。且拿烹茶一事为引,便是煮来滚烫热水,一应茶具用之有先有后,几番撇尽其上清末去饮亦有时,其上原自有一番机巧。寻常名门望族出身的小姐,因日日枯坐房中,或熟稔于此道。

      因而苏莺此番以此试探,便是存了这等心思。
      她凝神去看时,只见那杨鸢虽步步皆无错处,却稍嫌生疏,瞧着竟似个照猫画虎的外行。
      苏莺心中正当升起一番疑云,一厢饮茶毕,便复又与她客套些金陵之地的民俗风情,兼并她从前在许府时的饮食起居,往往大至风俗景致,小至一蔬一饭,此女皆应答如流。
      如此一番言语过后,苏莺却摒了绕于心头的稍许疑云,只道是向时自己多心。
      似杨鸢之言,那许府或是小门小户,女儿未精于茶道原也并非大事。
      于是便开颜复与杨鸢畅谈。
      杨鸢此人,有一长处傍身,便是一向最会察言观色,取悦于人。
      苏莺与之交谈良久,更是将初见时的疑虑,譬如那染了血的帕子,譬如那生参药引,一并抛之脑后。

      正当时,忽闻乍响后,院外雷声翻涌,密雨连绵。
      却当道一阵阴风刮倒了龙王庙,实可谓是被那黑风老妖蛊惑了心。

      苏莺正于梦里说着话,却忽觉脸上一阵濡湿,打眼望见这屋顶明明完好,却不知何处漏雨。
      正疑惑间,又觉有人正摇着自己的肩膀,耳边作势呼喇喇起了阵罡风。

      “娘娘,南边起了雨,您且下了阁,自去殿内避雨吧。”

      苏贵妃一惊,便忽回神,于翠微阁悠悠转醒。
      此番可谓是:十数载春秋拂身而过,原是黄粱梦一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 1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