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濞嗐垼绻嬬拋鍧楁6閺呭鐫�,鐠囩﹤閻ц鍙�/濞夈劌鍞�]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聚贤楼人来人往,文人士子谈笑风生,热闹非常。

      杨澈沿着回廊绕着一楼大厅闲走,厅中台上有文人正在论道,四周围满儒生在听。此时发言的是位年过而立的青衫书生,昂首挺胸激扬陈词。围观的听众有的颔首,有的摇头,有的相互窃窃低语评价。

      杨澈笑着看了几眼台上之人,顺着楼梯朝二楼去。

      聚贤楼是帝都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八方才子在此吟诗作赋、评古论今,风雅至极。

      也正因文人汇集,常有人拿着诗词文章来此,借着讨教之名,行扬名之实;亦有字画爱好者,借着鉴赏交流之名,行买卖交易之实,聚贤楼的书墨之中也就掺杂了几分铜臭味。

      二楼的一间茶厅此时便正在进行一场古画鉴赏交易,围观的人寥寥无几,相对安静。

      杨澈在门前贮足听了须臾才抬步走进茶厅,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听中间座椅上的几位士子鉴赏阔谈。

      这幅画送来这里不是为了鉴定真假,是为了鉴定有多假,估它的市价。

      因为这幅本就是假画。

      假画也分三六九等,特别是名家临摹的古画仿品,亦是重金难求。

      厅内侍候的伙计端着茶水点心过来,杨澈慢悠悠地喝茶打量厅内众人。

      卖家是个年过四旬的字画店老板,面相和善,像个老实巴交的小商人。

      买主是个样貌不俗的年轻人,一身锦衣,目光沉稳,嘴角一直带着若有若无的笑,让人琢磨不透心思。

      众士子对此画的看法不一,有的说就值三五十两,有的认为三五百两,还有的认为三五千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耗了许久,买卖双方一直达不成共识。

      年轻买主此时起身走向一直没有开口的杨澈,拱手施礼请教:“这位公子一直盯着此画打量,想来也是行家,不知公子觉得此画价值几何?”

      杨澈放下茶盏,起身回礼,笑问:“公子要听实话吗?”

      “那是自然。”买主温润一笑。

      杨澈点点头,走到展开字画的长桌边,将画从右到左近处打量一遍,转身道:“公子恐买不起。”

      “此话何意?”年轻人有些不屑。

      字画店老板心头却一紧,买主一瞧就是不差钱的主,身上最不起眼的一样配饰也上百两。就算这画真的价值三五千两,对买主来说也是小钱。

      杨澈敲了下桌子感慨道:“在下今日有幸能与诸位共同一饱《壬戌天狩图》真迹。韩大师的这幅真迹价值何止千金万金?”

      “真迹?”众人一震。

      买主立即哂笑,“公子开玩笑吧?这幅画不可能是真迹!”

      不仅年轻买家不信,字画店老板自己也不信,这幅画怎么得来的他最清楚,真迹到不了他的手上。

      虽这么想,他没有开口,还是抱有一点幻想,一点侥幸。

      茶厅内鉴画的文士们此时又盯着画仔细鉴别。

      他们在鉴画这一行好歹有两把刷子,就算看走眼,也不过是临摹的参差,绝不可能真迹、伪画不分。

      “这位公子,话不能乱说,此画必是伪画!”一位年轻文士指着画严肃地道。

      “是啊!”另外一位中年人附和,眼睛却没从画上离开,“此画无论从颜料、纸张、笔法,还是题跋、印章,都看得出并非韩勰大师亲笔,绝对伪画无疑。”

      又一位高个子文士起身走到杨澈身侧,压着声音半提醒半威胁:“这里都是有身份的人,你说话可要想清楚。”

      杨澈目光扫过场内所有人,虽不相识,却也知道能够来聚贤楼没几个是白身。即便白身,也是附庸风雅之流,在鉴画这一块有点头脸。自己这句话是在打他们的脸。

      他拱手一礼,不卑不亢地道:“诸位先生面前,在下岂敢乱言,此画的确是真迹。”

      高个子见他不识抬举,有点压不住火气,“年轻人,你可知看走眼的后果?”

      “在下可以用功名担保。”

      此话一出,众人皆愣了下神,便细细打量起面前年轻人:文人装扮,举止有礼有节,略带外地口音,应该是个进京赶考的举子。

      举子一生读书就为功名仕途,敢拿这个作保,若非冲动莽夫就是有真本事在身,面前年轻人显然不像个没脑子的莽夫。

      众人心中泛起嘀咕,对杨澈的话重视起来。

      字画店老板心中雀跃,忙上前一步相问:“公子既用功名作保,还不知公子怎么称呼?”

      “在下杨澈,江东省安江人氏。”

      一位长须老者拍着大腿站起来,激动地问:“可是庚子科江东省杨解元?”

      杨澈虚心一笑,“正是区区在下。”

      “哎呀!”老者拊掌大笑,面颊堆满褶子,乐不可支地抓起身边人手臂,向众人介绍,“这位就是孟长垣孟公的高徒,不仅是江东省解元,还是江南出了名的鉴画才子。”

      杨澈这个名字众人不熟悉,但是江南有位年轻的鉴画才子倒是听说的。孟长垣大名,读书人更是无不知晓。

      孟长垣不仅是当世鸿儒大师,还是字画大家,一幅《众生百相图》被先帝称为当世瑰宝。孟公十年前因病致仕,回乡养老,人虽不露面,却仍受天下读书人敬仰。

      这样的身份亮出来,杨澈刚刚的言论就有很大的可信度。

      字画店老板这时不淡定了,几百两买进的字画,眨眼间成了天价的真迹。

      真迹啊!

      他激动过甚,以致于指着画的手开始颤抖,说话舌头开始打结,磕磕巴巴。

      “真……真是真迹?”

      “是。若不能十分确定,我岂敢用功名作保?”杨澈再次肯定。

      字画店老板顿时被突入起来的泼天富贵冲得头脑发昏,手足无措地原地转了一圈。

      聚贤楼中各处的文人士子们不知怎得就知道这边茶厅内的事情,全涌过来,想一睹韩大师真迹,也想一睹这位鉴画才子杨解元真容。

      人多了,见识就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当场便有人提出质疑。

      “当今世上《壬戌天狩图》的伪画泛滥成灾。传闻前朝吴宪公为了戏耍当时世人临摹过不少幅。《壬戌天狩图》真迹丢失多年,下落不明,即便真迹现世,也不可能在一个靠卖伪画赝品营生的小字画店老板手中。”

      其中质疑声最大的是年轻买主。

      “绝不可能!”买主态度很坚决。

      “公子怀疑杨某的鉴画之能?”

      买主讥笑,“杨公子的鉴画之才在下略有耳闻,但是这幅《壬戌天狩图》绝不可能是真迹,即便仿得比真迹还真,也只能是伪画!”

      “公子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真迹昨日已经被计侍郎献给陛下!”买主朝上拱了拱手,“哪里还来真迹?”

      此话如炸雷在茶厅内轰响。

      买主继续冷嘲小商人:“万老板别被杨公子忽悠了。昨日计侍郎献画,朝中官员多数知晓,万老板有心打听不难得知。”

      “这……”万老板不知真假,求助般望向杨澈。

      茶厅内外围观的士子中忽然有人附和:“这个我可以作证,昨日计侍郎的确将此画献给陛下。”

      又一士子也大胆地开口质疑:“若这画是真迹,那计侍郎献给陛下的画难不成是假的?”

      茶厅内的文士们见这么多人作证,站在他们的角度反驳杨澈,脸上都露出轻松表情。

      高个子文士稍稍抬了抬下巴,轻笑道:“杨解元,以后说话要慎重,莫要张口闭口功名仕途,丢了可就真没了。”

      另一位年轻文士温和地笑着打圆场:“杨解元一句玩笑话而已,哪里能当真。”

      “怎么能是玩笑?”高个子提高嗓音,让茶厅内外的人都听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么多人看着、听着呢!”

      有几名文士跟着附和,想杀一杀杨澈张狂锐气,出一出被对方驳斥的怒气,顺便看一场笑话。

      也有个别士子帮着杨澈说话,毕竟一省解元,难得的鉴画才子,因为一时口快闹成笑话失了功名仕途,实在太可惜。

      杨澈镇定地看着众人脸上各异的表情,其中最得意的莫过于高个子文士。

      他转过目光望向年轻的买家。

      四目相对后,买家目光转向茶厅外围观的文人们。

      人群中立即有人高声力挺:“杨解元乃江南有名的鉴画才子,又得孟公真传,应该不会看错。”

      又一书生反驳:“如果杨公子说的是真的,计侍郎献给陛下的岂不是伪画?”

      “这……也不是不可能。论鉴画,朝野上下还没有能及孟公者,杨解元是孟公高徒,自然不会看走眼。”

      “难不成是朝中的大臣看错了?”

      围观之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杨澈走向神经紧绷、不知所措的字画店老板,询问:“万老板这画是从何处得来?”

      众人这时也意识到忽略了最重要的事,这幅画的来源,这也是断定此画真假的一个佐证。

      万老板的心情随着真迹伪画的讨论大起大落,此刻人是全懵的状态。在周围人群一双双询问甚至质疑的眼神下,支吾地回道:“这画是我侄儿从他一个朋友那里……”

      话说一半万老板忽然僵住,好似想到什么可怕事情,脸色顿时煞白,额头汗珠直冒,瞪大眼睛愣愣望着那幅画,像见了鬼。

      “不卖了,不卖了,不卖了。”慌张地扑过去急急匆匆将画收起,颤抖着手塞进帙袋,抱起帙袋撞开门前士子朝楼梯跑,好似逃命一般。

      众人不知什么情况,喊好几声,万老板头也不回。因为脚下太急,在楼梯口摔倒,滑了几个阶梯,磕破鼻子流出血,他顾不得擦血,爬起来不管不顾朝楼下奔。

      众人傻眼了。

      “万老板这是作何?难不成那画来历不正?”

      一人提出质疑,其他人也跟着猜测起来。

      “杨解元,万老板的画真是韩勰大师真迹?”一位文士再次求证。

      杨澈笑而不言,向众人施了一礼,最后朝年轻买主点了下头,转身走出茶厅离去。有人跟着追上去想问个究竟,也有的要去追问万老板,更有的开始稍稍离开去通风报信。

      留下的人心里更加疑惑。

      “看万老板那慌张神色,古怪得很。他那侄儿又不务正业,好像和计侍郎小儿子还认识,那幅画来历真不好说。”

      “难不成杨解元说的是真的?”

      “若是真的,计侍郎进献的那幅就是……”

      众人一阵唏嘘,进献假画,欺君之罪。

      众人不再向下说,识趣地三三两两散去,鉴画的文士们也相继告辞。

      茶厅内外一下子空了,只留年轻买主和几名怀疑计侍郎献假画的书生。

      买主默默走出茶厅,站在栏杆处望向楼下大厅中的杨澈,目送他走出大门。

      “若无当年变故,他和他的兄长会成为大周最耀眼的两位才子。”买主轻声感慨。

      身侧书生满眼惋惜地望着他:“公子又何尝不是呢!”

      买主默了几息,苦笑一声,吩咐:“按计划行事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鐠囬攱鍋嶉崗鍫㈡閸忋儱鎮楅崘宥呭絺鐟封偓閿涗箷閻ц鍙�/濞夈劌鍞�]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