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6章 ...

  •   在贵妃和博士官董云的默认下,皇子伴读的人选在无硝烟中定下了李慕。

      此番还是颇令相干人等感到震动。

      长公主感叹自己虽出奇招,却未在贵妃这里讨了好;淑妃意外于在如此局势之下,贵妃会选择她的人脉;皇帝更是惊讶于贵妃的从容大度,愿意启用敌对方的人选。

      贵妃无奈思索,“真是把我当成了弥勒佛转世了。此番定是会让窦氏助长气焰;可我也没办法呀,另一个人选更糟。”

      时光荏苒,李慕已陪伴二皇子桓景书五年。时年李慕十五岁,桓景书十岁。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年,却也足够让他俩彼此相知相熟。

      这么多年,桓景书也未成长为文采风流之人。每次叫醒都让李慕感叹是一桩大难事。“我的殿下,你为何总是这么爱赖床?”“哥哥,比起读书来,睡觉难道不是更令人开心!”

      每当此时,李慕想要提及太子殿下,让桓景书好好和他比比,总被桓景书懊恼地打断,“哥哥不要总是提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说到要和太子殿下媲美,又是桓景书的一桩伤心事。

      这些年来,太子殿下的声名愈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小儿谚语倒是未应验在太子殿下身上。他文采裴然,时人云太子殿下“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风标才器,实足师范。”

      可见太子的一举一动俨然已成了市井坊间争相效仿的大才了。可憾的是,如今战乱已平,太子未有机会在战场上驰骋,无法观察太子的武才如何,但文武一词占个文字,倒也是很不错了。

      文帝每次和贵妃提起桓景书,都一边笑一边摇摇头,作为他最爱的女子生出的孩子,他当然是爱屋及乌;但不免也为桓景书的调皮和学问无大长感到头疼。

      贵妃每每焦急地询问李慕该当如何,李慕也只能尽心尽力的让她宽忧,殿下时日还长。

      毕竟他深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况且他打从心底里认为,“生在如此平静宽和的年代,又是宫廷至高出身,计较那么多倒是杞人忧天了。”当然这些话不值与贵妃想提——他也不是不能猜测到贵妃心中所图何事。

      不过以现在以礼治国的风气愈发盛行,太子颇有威望,窦家权威不倒,贵妃又能找到何处下手?

      暂且不议李慕心里的万千心思。每每李慕调笑道此处时,桓景书就会举着肉嘟嘟的双手要去捂住李慕的嘴。

      李慕每次看到他微黑的双手被他光洁的肌肤衬得越发黝黑,总是心里暗地发笑。

      倒不是说桓景书生就多么黝黑,也不是李慕自夸。而是李慕太白了!

      可能这些年在宫廷耽搁日久,他也能和皇子一样享受到被人打伞的乐趣,比五年前刚进宫时是越发的白皙了。说回桓景书,肌肤状况是比较健康的古铜黑色,但人还是胖胖的小小的,尚未抽条,很难想象抽条后会是什么景象。

      “殿下是该减减肥了。”“没关系,我还小,还在发育期。”小小年纪,却是一派信手拈来的台词,无论你怎么戳他,他都能给你防的滴水不漏。

      这点也是令王太傅感到无奈。王太傅每次提到儒家和道家之争,桓景书都纳闷,为何不能两者结合在一起?讨论时策时,他的想法总是过于天真。王太傅总是无奈地看着他,“也不知你日后会否改变这个想法。”

      时而冒出一些质朴之言倒也符合桓景书的性格,但这些年来也没修得一些稳重习性。

      每次进学时,都巴巴盼望着太傅早点下学,要不就眼神指望着李慕能给点暗示——李慕是从不会在学习上纵容他的,进学时就完全不理会他的眼神官司,只是捏捏殿下的双手,让他跟着太傅的语言思考,不要只想着依赖他。

      这些年他俩的确是越发亲近了,李慕自持是有点少年古板在那的,但桓景书很喜欢搂搂抱抱,据他所言,“漂亮哥哥就像招财童子一样,看到就想摸摸。”

      “这是什么揩油小人之言啊?料着他年纪尚小,索性不计较。”

      于是一回生二回熟,李慕对他的亲热动作也已习惯,久而久之,在言语间也减少了几分隔阂,颇为贴近。

      太傅对他俩的亲切动作倒也乐见其成,他一眼也看出李慕是一个胸中有丘壑的孩子,必能好好引导二皇子殿下。

      但下学后又是另一番苦恼。太傅重在引导而不是灌输,喜欢让二皇子殿下下学后思考,这个篇章在现实中你可遇到相似的情景?如若你遇到了,你会和写作之人有相同的处理方式吗?如若不是,你又该如何做呢?

      但二皇子殿下和李慕犯了相同的错误,看了这些诗词古经,并不会思考太多

      。一方面对于他的年纪来说,他的经历不足以让他了解典籍里蕴藏的内涵;一方面他的心思还是更重玩乐,并不会去多想一想,多走一步,他的心思啊,早已飞到外太空了。

      而李慕在早时的确不能理解这些书背后的含义,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年来除了未入朝做伴读时反复习诵这些古籍,陪读的过程中更是重复阅读了几次,这反反复复的训练过程中,倒是让他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解。

      但李慕自己开了关窍,助桓景书开关窍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不希望直接呈递答案,对桓景书本人无益;所以更重在轻巧点拨上。比如读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他会问桓景书如果以后创办大学,他想怎么做;比如读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他会问桓景书是否能联想到他俩的关系,到底是君子之交还是小人之交呢?诸如此类,都旨在让桓景书代入自身,代入身边的环境去思考。

      他的努力是方显一些作用的,但最多是一分收益到了五分收益了……因为有些篇章,无论李慕怎么点拨,桓景书就是很茫然,比如他不能理解为何要“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被批评了难道不是愤怒,怎会喜悦;

      对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更是感到疑惑,人这一辈子真的会有和自己相携一生的人吗?“难道母妃、哥哥会陪我一辈子吗?”

      李慕这时就知道桓景书对于爱情的了解尚处于懵懂状态,“这首诗让你现在感受它的感情还太早;如果有可能,你母妃和哥哥也愿意陪你一辈子呢。”

      他听到李慕的回答更是张大嘴巴,小手焦急地搓着脸庞,“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理解啊?”李慕会抬手摸摸他的头,并让他把手放下,一脸神秘地说,“留待殿下以后发现。”

      其实桓景书的兴趣爱好还是在骑马上。他个子尚小,他对目之所及的世界无法满足,而马上的世界却能给他开启一片新的篇章。

      不过,由于桓朝初建时期,战乱纷飞,马是一个十分稀罕的物件。

      文帝想要出行时,连找齐相同颜色的马都很难做到。所以他在位十几年,创立了不少马苑,专门用于养马用,不仅有苑监,还有管理马儿的官婢多达一万余人,在鼎盛时期,能养到多达二十万匹宝马。

      当然,在民间文帝也颁发了不少政策,加强对马的保护。比如用于邮政传递系统的官驿马,只在公务时可使用;可以养马以免除兵役;王公贵族无爵位者不可骑马,出行驷马高车。

      可能受父皇桓文帝的影响,桓景书非常喜欢马,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桓文帝得知,送予他一匹马苑精心奉养的宝马——此马油光水滑,可见皮毛得到了细致的打理;

      高大英俊的上半身睥睨众生,乌溜溜的眼睛透着一股桀骜不驯之意;蹄毽粗壮,看得出四肢有力;遍布的鬃毛长而硬而密,惹恼到它时,它能鲁莽地甩你一身,激起一身飞絮。

      于是下学时,他更喜欢陪伴在这匹马的身旁,在宫中的马场里自由自在的奔跑。往往此时,李慕总是一脸微笑的看着他。

      桓景书会邀请李慕一同搭乘,却总是屡屡被拒绝,“我有点害怕这颠簸之感。”

      桓景书的骑马技艺乃是桓文帝拨的骑兵教授,虽未能在沙场上驰骋,但也能解点馋。

      李慕常常不解,为何二皇子殿下这么喜欢骑马,“骑马的世界又能和脚下的世界有何差别呢?”

      “哥哥不懂,急速的马能带我去往我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且驾驭这宝马的感觉太好,有种掌握了这天下的感觉呢!”

      “你倒是大言不惭。口气大得很哪!可是你现在也并不能离开宫闱呢——”

      李慕拖长了音嘲笑道,“殿下还是需要先好好读书才行。”

      桓景书丝毫不畏惧李慕的嘲笑,他知道哥哥不是故意的,“知道了!骑完这回,我就马上准备功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