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护送 ...

  •   第二日,玲珑公主身后的二百护卫,就因白日酗酒闹事,又目无法纪在城中驰马当众撞伤了十来个行人,被程絮英扣下盘查了。

      兰州城守也听说了此事,满头大汗地前来寻程絮英,“下官听说玲珑公主才进城,将军您后脚就将随公主前来的北虞护卫给扣押了,”他擦了擦额上汗水,“镇北将军,这恐怕不妥吧?”

      程絮英若无其事地用巾帕擦着他的随身佩剑,凌冽剑光在秋日下熠熠夺目,“胡大人,不知这有何不妥?”

      胡义忙上前道:“本来嘛,酗酒闹事、纵马伤人这些事可大可小,玲珑公主她如今是北虞皇后,我们自然要给北虞几分薄面,免得节外生枝两国大动干戈,要是再等玲珑公主回了上京,向陛下和皇后娘娘参上一本,你我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将军,你说你又何必如此较真,让你我受到无端牵连呢?”

      程絮英听他说完,收剑入鞘,起身向胡义道:“胡大人,我既敢扣下他们,也不妨私下告诉你,这正是公主授意,本来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呢,没想到这些北虞人就先惹出了一堆事来。”

      胡义一听是公主授意,虽不解其意,但还是不免大大松了一口气。

      程絮英拍了拍胡义的肩膀,“至于那些北虞护卫,胡大人就更不用担心了,只待我护送公主离开兰州城后,大人再将他们放回行馆好吃好喝招待着,再去秦楼楚馆为他们挑选些美人过去,用不了几日他们必定乐不思蜀,就算公主日后带他们重返北虞,想必也对我大楚没什么怨言了。”

      胡义点头附和道:“那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下官这就去安排。”

      程絮英忙叮嘱道:“胡大人,只一件事你可万万需做好,切不可疏忽了。”

      胡义回身请教道:“将军请说。”

      “这些人请回行馆后,名为安置实为软禁,可千万别让他们出来扰民了。”

      胡义忙点头称是。

      待送走胡义,程絮英便来到冯缈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冯缈知门外是他,便轻声道了一句“请进”。

      程絮英推门而入后,见冯缈坐于桌前,桌上只放着一个瘪瘪的包袱,他微微皱了皱眉,“缈娘,明日我们出发,你的东西可有带全了?”

      冯缈的手放在包袱上,点了点头,“妾身来时便是两手空空,幸得将军照料才有了一方栖息之地,如今离去,带两件换洗衣裳便好。”

      听她说得轻松,程絮英不知为何心突然发紧,他遇事从来从容不迫,也不知为何自遇到她以后竟就落得这番境地。

      可原就是他要斩断这段关系的,他知道若是他愿意,冯缈会留下来随他左右,做婢女做姬妾哪怕是做见不得人的外室,她也会答应的,这样他的父亲便永远也不会知晓冯缈的存在,也不会因她的身世对他们二人感情大加干涉了,可若是这样做,他便不再是冯缈倾心的那个他,冯缈若是就此应下,她也就不再是那个令他倾慕的女子了。

      他永远贪图的都不是一时欢愉,而是长相厮守。

      短暂的沉默后,程絮英起身道:“天气越发寒冷了,我会为你多置办几件行装上路的。”说完,便出了冯缈房间。

      冯缈看着他逆着门外日光的背影,只觉得眼角发酸。

      北地的天刚蒙蒙亮,程絮英刚点完此行随同他护送公主入京的五百精兵,玲珑公主便在绛珠的搀扶下出了行馆大门。

      程絮英抱拳拱手道:“公主,一切已安排妥当,请公主上车。”

      慕珑点了点头。她看了一眼华车后长长的随行队伍,抬手指了指最末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镇北将军,那是……”

      程絮英忙解释道:“禀公主,末将替一位好友护送家眷一道回京。”

      其实程絮英一向不惯撒谎,慕珑见他微微泛红的耳根,便将一切了然于胸,她笑道:“将军不必紧张,本宫就是随口问问而已。”说完,便让一侧的绛珠扶她上了华车。

      这时冯缈也携着包袱来到了程絮英为她备下的马车旁,她知程絮英要在前为公主鸾驾开道,便只隔着几百人的队伍遥遥望了他一眼,她回头正要登车之时,却见车夫戴着半张银色面具遮面。

      她不免好奇,便询问道:“这位大哥,是将军让你为我驾车的吗?”

      那人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冯缈觉得此人甚是奇怪,但还是满腹疑虑地登上了马车。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程絮英的带领下出了城,便一路向南而去。

      中途歇息时,程絮英不忘身后的冯缈,将新鲜的果子送到了她面前,冯缈笑着接过,“多谢将军,将军在马车中备下了这么多的干粮点心和衣物,缈娘已经够受用了,将军不必担心。”

      程絮英陪她在林中走了几步,冯缈轻轻咬了一口手中金灿灿的枇杷,回头看了一眼在马车旁吃干粮的车夫,冯缈低声问道:“这个车夫着实奇怪,一路上问他什么他也不答话。”

      程絮英忙问道:“缈娘,是不是吓到你了?”

      冯缈摇了摇头,“缈娘愚钝,只是觉得他身上似乎藏有很多事,不像个寻常的赶车人。”

      程絮英没想到冯缈识人果然很准,道:“其实他是前些时日,我在城外练兵时救下的,当时他周身褴褛晕倒在了树丛里,脸上还有大半烧伤,我命人将他救起后,才知他不会说话。”

      冯缈闻言恍然大悟,她以为那人戴着面具是不想以真面目示人,原来只是不想吓到人而已,而他不说话也并非孤傲高冷,只是因着不能言语的缘故。

      程絮英继续道:“当时我见他虽瘦骨嶙峋,但却觉他英气不凡,等他醒来后一询问,他便将自己的情况写于纸张上将来龙去脉告知了我。”

      冯缈好奇追问道:“不知将军可否将此事说来,让缈娘也听听?”

      程絮英抬手摘下树上一只红彤彤灯笼般的柿子,将它轻轻放到冯缈掌心中,“原来他姓殷,曾也是一名大楚兵士,后来在火海中受了重伤被俘,因从他口中撬不出什么话,便被拔了舌关押进北虞采石场中日夜做苦力,前段时日才逃了出来,这次听说我要护送公主回上京,他说他失散的妻子现已不在兰州,但她祖上在上京城中开有一间香铺,他想趁此回上京寻她,我本欣然应下,没想到这位兄台知恩图报,一定要鞍前马后驱车相报,最终我没了办法,只得安排他来为你驾车。”

      冯缈听了,也不禁感佩道:“没想到世间还有如此忠义之人。”

      等她重新回到马车旁时,便卸下了一开始的疑虑与防备,将手中的柿子转赠给殷平,殷平忙摆手谢绝。

      冯缈笑了笑,“妾其实也是将军相救之人,所以感念殷大哥对将军的心意,殷大哥莫要嫌弃,就当这是小小见面礼,后面路途漫漫,你我还要相互扶持才是。”

      殷平这才点了点头,接下了冯缈送上的果子。

      文武疏通狱卒进来面见慕琰,慕琰端端正正坐在铺满稻草的石床上养神,比起和上次入狱之时不同的是,他的手上脚上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文武的脚步声一近,慕琰缓缓张开眼睛,“她有消息了吗?”

      文武摇了摇头,“暂未发现郡主踪迹,无论属下如何向当日当职的宫女太监询问,得到的消息都一样。那日晌午郡主确实在秋意园赏完菊后,又在东宫和长孙殿下聊了一会儿,但没多久便走了,之后便去了凤藻宫,虽有多名宫女作证看到郡主离开过凤藻宫,但郡主也确实是在那时候不见的。后面属下依殿下吩咐,派人留意东宫,却未见有何可疑之处。”

      慕琰撮捻了下左手拇指,上面的白玉扳指在入狱时已经摘下,他若有所思问道:“承嗣那边有什么动静?”

      “长孙殿下这几日也在马不停蹄地四下寻找郡主,昨日殿下又去了东宫,出宫后又去了护国大将军府打听消息,仍是毫无所获。”

      慕琰半垂下的眼帘忽地睁开,“不对!”

      文武挠了挠头,一脸疑惑,“王爷,这有什么不对的?”

      “他既知阿沅最后人出现在凤藻宫,她失踪了好些时日,他为何独独不去这凤藻宫一问究竟?”

      “许是怕皇后娘娘生气吧?毕竟娘娘是尊长,长孙殿下他一向恭顺仁孝,有所顾忌也是在所难免的。”

      慕琰摇头,“阿沅与他自幼相识相伴,他对阿沅的感情非同一般,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丝寻找到阿沅的机会的。”

      此刻他心中已有了计较,原来他一直都忽视了另一个地方,“小武,你再去各宫门探查一遍,不止是阿沅失踪当日,之后几日有哪些人进出也一并打听清楚了。”

      他站起了身子,身上的镣铐跟着叮当作响,他走近牢门,向文武小声耳语道:“之前安插在长孙府里的暗探可以启用了,让他查查阿沅是否是在长孙府中。”

      文武虽觉不可思议,但还是点头应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