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掀开宫闱秘事的一角 ...

  •   同席嬷嬷闲暇吃茶时,嬷嬷寻问她的婚事可有定下,晞月不好隐瞒便将来泰州的缘由告知一二,却隐去了李愉这一层,嬷嬷自然以为祝允是因为顾明月才针对她。
      嬷嬷明白她的难处,只感叹道:“关心则乱罢了,你才多大,能顾得了多少?别放在心上,京城那种健忘的地方,想来现在已经没人记得这件事了。”,末了沉吟道,“淮王吗?淮王和祝家,好亲事……”
      说着嬷嬷脸上突然泛起一阵哀伤,只是淡淡的闪了一下泪花,又立刻恢复了常态,仿佛是回忆起了什么,只是时间过久浓烈的愁怨都散去了。“哎——我有时就想着,如果三大王顺利登基,会不会现在已经不是这般天地。三大王呀!可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善之人,可惜良善之人当不得君王。”
      “……嬷嬷今日感慨颇多。”
      “想起了一位故人,我这把年纪,总有很多故人可以想起。”嬷嬷摸着手上一个老坑玉镯子,那镯子水色虽然好,但隐隐有些裂痕。
      “……”
      晞月没敢多问,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不想说给别人的小秘密。
      “你知道我为何会来吴家吗?当然,你的那封书信言辞恳切,确实打动我了。不过还有一件事,就是为了这家的老夫人。”
      嬷嬷今日似乎沉浸在往事里,还特别愿意说出来。
      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当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这家的老夫人就是老太爷的那位早早故去的发妻。她是个极好的人,我还未入宫前,家乡糟了旱灾,我随爹娘一同逃难到了泰州。这家老夫人,那时应该是刚刚过门的样子,她真是个菩萨啊!不忍心流民挨饿受冻,从自己嫁妆里出钱赈灾建粥场,给我们发棉衣,还给我们看病,我当时病的几乎死去,也是她出钱让大夫医治,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得。后来我被买入王府,王府又将我送到宫里,在宫里一待就是这么些年。出宫后还被请到各家去教孩子,其实我最最厌烦的就是这个。我和梅嬷嬷不同,她就喜欢这个,一刻也闲不下来,你婆婆一提,她就欢欢喜喜得应下了。我嘛,是你婆婆前时在宫中曾经为我解围,于我有恩我才应下你家的事,给你家的那几个姐妹教好后,就直接到了泰州来寻恩人,可惜她已经故去多年……可我是流民,家早就没了,也没有亲戚朋友可以依仗,于是就找个山清水秀的乡下住了下来。你那日得知是这家请我来教孩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了,只想报答一二。”,说着一向持重的席嬷嬷居然抹起眼泪。
      晞月默默递上帕子,心中十分感慨。好人有好报,这句话一点没错,一人造福恩泽子孙,没有比这再感人的事情了。
      二人又说了些闲话,席嬷嬷问道:“顾老夫人有意将你放到这里避风头,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晞月言语一塞,“……大约等着婆婆来信传唤吧。”
      席嬷嬷笑了笑,拍拍她的背,“你是年初的生辰,若是明年定不下婚事可就……你别托大,你家老夫人在你这个年纪也嫁人了。十一娘,你可不能悬着,其实若这里有合适的,你不如就回信给老夫人,在这边定下?我和你投缘,看人的本事也有一些,也愿意帮你相看,你觉得呢?李家的小郎君,我瞧着不错,读书也上进,你的姨母对你也很好。”
      其实晞月也不是没有想过,李姨母待她很好,李巍人品端方也上进,虽然年纪小了一些,性子闷了一些,不过到底知根知底的。但顾暄还在京中,她不想离得太远,怕照顾不到。祖父粗心未必能像祖母照顾她那样照顾顾暄。她本想着在京中随意选个差不多的人家,有个一官半职的,就近照拂弟弟。
      席嬷嬷猜了一辈子别人心思,她那点思量自然没能躲过席嬷嬷的慧眼,“为了你弟弟?好了,我知道了,你们姐弟不易。”
      “其实这里也很好,住了这么久,我也是有些乐不思蜀的。”,晞月微笑着看着院子里苍翠的竹林,含光堂后面也有一块这样的林子,但没有吴家的这样茂密,住处有竹,院前有花,极尽风雅,在吴家的这些日子她过得很舒适,比在京中舒适。
      “……不想回去?”
      “到也没有,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吧……”,笑里含着淡淡的哀伤,自己已经写过好些书信请长辈宽宥,但京中每封家书都是老太师或者是栗妈妈所书,连映月都写过几次,唯独没有老夫人的笔迹,她也一直悬心老夫人依旧不肯原谅。
      “……你放心吧,中秋前后,你婆婆应该就会招你回去的。”
      晞月捧着茶盏,垂着头看不出情绪,“但愿吧。”
      “其实你性子很想三大王的生母甄夫人……”
      晞月安静得坐着听嬷嬷回忆往事。
      “我曾在甄夫人身边侍奉过,她待宫人是极其宽厚的,三大王也让她教的很好。嫡子薨逝后,先皇后思念过度缠绵病榻。底下的妃子宫人有些不安分的也都蠢蠢欲动,也都是甄夫人弹压维持,又照顾先皇后,保住了她最后的体面。不过自己也落下了病根儿,先帝也是因此才重视三大王的。只可惜她身子不好,又没有阎贵妃家族强悍,便也没能被立为继后……”席嬷嬷欲言又止,长叹了一口气,“想来你也听说过的。先皇后故去后,先帝思念过甚,身体也大不如前,三大王在朝上得力,虽没获封太子,不过是顾及先皇后孝仪,左右先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不立他还能立谁呢?三大王在朝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头一个就是掀宗亲们的金饭碗,自从三大王提出削减宗亲奉养,减轻徭役后,荣王,淮王,汝王就没少去告状。后来甚至出了三大王是灾星的说法,可我在宫里瞧得明白,不过是那些人放出去的流言故意诋毁三大王罢了。”
      身为皇帝独子的娘亲,甄夫人的结局如何,世人很清楚。那个蛊盅里终究要拼一个你死我活的!
      “……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北方雪灾冻死了好多人,先帝病榻之中大惊,命三大王赈灾,大过年的把三大王支了出去……哎!谁知道三大王赈灾之中查出一件大事,陈王居然密谋造反,囤积粮食,连赈灾的粮食也敢昧下,才导致众多难民冻饿而死。三大王当庭质问陈王,这件事你大约也知道吧……”
      晞月点点头,给席嬷嬷递上了一杯茶,“听翁翁说过。”
      “陈王只说三大王攀污,二人在庭上争辩不止,好在先帝虽然病重却没有昏头,当即让人把陈王拿下,自己也气的昏了过去。可谁知不久之后,三大王就暴毙宫中,陈王谋反的那些证据也灰飞烟灭了。先帝气极了,命人彻查,谁知那大牢里的陈王早就已经不见了。甄夫人在宫里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我们进去侍奉的时候她已经气绝了……“
      “是有人……”,坊间不是没有流言蜚语的,连足不出户的晞月都听过不少。
      席嬷嬷摇摇头,“甄夫人本就身子不好,又加上伤心过度,至于其他我也不晓得……”
      这话模棱两可,说明嬷嬷也怀疑过有人暗害!晞月暗暗吃惊,原来当初这事里面还有这么多见不得人的事!
      “先帝命人彻查,给甄夫人以贵妃丧仪下葬,我们这些旧人他瞧着伤心,也一并打发出来了。后来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先帝病重之际选了荣王做继也属合情合理,荣王毕竟是淳懿太子之后。”
      其实按照血缘,先帝亲弟弟淮王更家合适,淳懿太子是先帝堂叔,荣王身为其子,空有名分,在血脉一事比不过淮王,但淳懿太子是自出生起就被立为储君,监国数载,德厚流光,选荣王应当也是“众望所归”。
      “不过后来陈王逃出京中回到封地就真的兵变了,大家才恍然明白,可是为时已晚。朝上那些人为着三大王改革的事情镇日往他那里破脏水,却不想陈王才是真的狼子野心。都是一群顾忌蝇头小利之辈!”
      嬷嬷说起便气愤得摸起了眼泪,但很快又收住了,毕竟昔人已逝,无法挽回了。
      后面的事情晞月也知道,陈王一路从北方打到宫门口,要不是程家和孟家带兵两方夹击,又有起兵勤王的军队陆续赶到,怕是如今的京中已经是陈王稳坐了。她父亲也就是那个时候起势的,才有了后面那么多的事儿。
      席嬷嬷心不在焉地搅着碗里的乳酪,看着窗外斑驳的光影,好像回到了少年时侍奉甄夫人左右的日子,甄夫人最为和气,做她的宫里人也是一顶一的好差事,原本以为会一直陪着甄夫人,直至年老出宫,却不曾想突遭变故,一切都化为泡影,“甄夫人以前最喜欢吃桂花乳酪……朝廷的事情我不懂,只觉得甄夫人可惜了,那么好的人,心地那般纯良。”
      晞月觉得自己和甄夫人不同,她的善良没有利爪,而自己可以保护好自己,也能保护好家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