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吾弟阿山 ...
-
阿蘅鞋底都快磨破时,他们终于走到她姨婆家所在的村子。
“阿蘅,这里的房子好破啊,路也好脏。”小世子趴在阿蘅背上,不高兴的说。
村里的房子自然不似王府那样华丽光鲜,许多房子都是用泥糊的墙,少数才是砖石青瓦房子;村里的路都是泥地,刚下过雨,地面湿漉漉坑坑洼洼的,一踩一个泥坑。
这种路当然不能给小世子走,阿蘅背着小世子,踩了两腿泥。
“世子,村里都是这样的。”阿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阿姑家那边还不如这边呢。”
“还有更破更脏的地方?”小世子很惊奇。
“有很多很多的,我们这里乡下都这样。”阿蘅对一个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你们为什么不用砖盖房子,不用石板铺地呀?”小世子不解地问:“那样就不会这么脏了呀。”
“砖和石板很贵,买不起的。”阿蘅小声说:“大家都太穷了。”
小世子懵懵懂懂的“哦”了一声,他还不能够很明白穷是什么。
姨婆家就住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村里地多,房子虽然破,但都不小。姨婆家的房子也是,房子旁边还有一个小菜园子,种了许多绿油油的青菜。
初春时节,又是午后,村里静悄悄的,人们都锁上门出去干活去了。
姨婆家门上也挂着一把锁。
阿蘅把小世子放下来,用帕子垫在门槛上,让他坐着休息。她自己则是在附近几家看了看,都只有老人和小孩子在家。
村子不大,各家各户都是认识的,乍来了个眼生的小丫头,那些老人和小孩都站到门口看过来。
然后他们也看到了小世子。
因为贫苦,这里的小孩子都黑黑瘦瘦的,像小世子这般白白胖胖的年画娃娃似的小孩子极为少见。
有人好奇地围了过来。
小世子:“阿蘅,他们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村里的人说的是当地方言,小世子从小听的是官话,自然听不懂。
“他们说你好看。”阿蘅说。
小世子很开心:“我一直都这么好看。”
他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赞美里长大的。
有老人来问阿蘅是谁,为什么来这里。阿蘅许多年没来了,老人已经不大认得出她了,等阿蘅说了姨婆的名字,老人才想起来从前确实这家里确实曾来过一个顽皮的小丫头。
阿蘅也想起来她小时候在老人家里玩过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
老人又问小世子是谁,和她长得不像。
阿蘅说:“这是我弟弟阿山,是继母生的,像我继母。”
这是她在山里就想好了的。王府里没有人了,嬷嬷叫她把小世子当主子,可是又说不能让人知道小世子是谁,这可叫人太难办了。她也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这个借口已经是她能想出的最完善的一个了。
阿娘去世之后,阿爹确实娶过一个继母,继母也确实生了个弟弟,只不过很小就夭折了。后来阿爹也没了,继母彻底没了依靠,没多久也走了。
阿姑说为了阿爹和继母借了许多钱,这个钱得她来还,就把她卖给了人牙子。
阿姑家的村子离这里很远,与姨婆家这个村子少有来往,应该很难被发现。
至于阿山这个名字,阿蘅并不知道小世子叫什么,也不敢问。从前听王府里年长的仆从讲故事,说到那些落难的主角,多半是要隐姓埋名的,小世子的名字自然也要改。
她不会起名字。继母生的弟弟还没来得及取小名就没了,没得借,阿蘅就干脆叫他阿山。
——彼时两个人正好穿过了那座山。
有老人听说他们是村里人的远亲,便从家里摸了一把芝麻糖过来逗小世子。
“你叫什么名字?”老人展开皱巴巴的脸,用平时逗小孩子的问题逗他。
“阿山。”小世子用不太标准的方言说道。
阿蘅惊讶地望着他。她来之前没有想到方言和官话这件事,所以也没有教过小世子方言,没想到他竟然能说出来。大约是现学的。
“阿山,这个芝麻糖给你吃。”老人笑眯眯的说,伸出手,掌心里有几块芝麻糖。
小世子看了看老人黄黑的手,扭头扑到阿蘅怀里。
阿蘅去王府见了世面,知道小世子平时金尊玉贵,怕是嫌脏,忙对老人赔笑:“谢谢阿奶,阿山害羞,我替他拿着。”
老人便把芝麻糖给了阿蘅,见小世子躲在阿蘅怀里不肯露脸,笑道:“阿山几岁了,怎么还怕生?太娇气了,男孩子这么娇气可不行。”
阿蘅道:“阿山八岁呢,他小时候身体不好,继母不带他出门的,所以怕生。”
小世子其实才六岁,但王爷身量高,小世子生得也比寻常小孩高一些。谎报年龄也是阿蘅从故事里得来的灵感,出身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名字也不一样,这样就没人知道他是小世子了。
老人又跟阿蘅说了几句话,见小世子依旧把头埋在阿蘅怀里,也不逗他了,只叫阿蘅去自己家里坐。
“去我家里把鞋底洗一洗,喝点水吃点东西,你姨婆要到下昼才回呢。”老人很和气的说。
姨婆村里的人都很和气的,这边村里也比阿姑村里宽裕些。阿蘅不喜欢阿姑的村子,那里的人都很凶,针头线脑的事都能吵起来,绝不会像这边一样给陌生的孩子吃过年才舍得做的糖,也绝不肯叫他们进屋里去。
阿蘅背着小世子跟着老人去她家里。
老人见她细胳膊细腿背着圆润的小娃娃,皱了皱眉:“你背得动吗?让他自己走。”
阿蘅忙道:“我们翻了山过来的,阿山年纪小,走不动了。”
“你才多大,能走得动?”老人叹道:“真是个乖孩子,我的小孙孙要是有你这么懂事就好了。”
“我马上就十二岁了,都能出去干活给家里挣钱了。”阿蘅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小。
老人听她说十二岁,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又看了看她背上的小娃娃,又叹了一口气。可怜见的,继母待她肯定不好。
到老人家里坐下,老人又问她是为什么来这里。阿蘅也是早想好了的,只说是阿爹和继母都没了,阿姑对他们不好,又要卖了她,她就带着弟弟跑出来找姨婆。
听了这个缘由,又听说阿蘅带着弟弟走了大半个月,两个小孩子一起爬过村口那座山,老人不由得掉了几滴泪,大骂阿蘅的阿姑不是东西。
阿蘅心里觉得老人骂得好,可是她不能说长辈的不是,脸上不敢露出来。
小世子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靠着阿蘅坐着,紧紧的抱着她的胳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看阿蘅,又看看哭了的老人。
他把阿蘅怀里的帕子拽出来,递给老人。老人惊讶地望着他:“阿山真是乖孩子。”
见老人又要逗自己,小世子又把头埋到阿蘅怀里去,逗得老人直笑。
在老人家里呆了一下午,村里的人终于陆陆续续的回来了。阿蘅便辞了老人,回姨婆家里去。
姨婆家的门大开着,姨婆站在门口,正在听村里的人说她外孙来了,一转头便见着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女孩牵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阿蘅抱着姨婆哭了许久。她半年前被阿姑卖了,跟着人牙子三个月,被卖到王府又三个月。在人牙子那里,她和其他小孩子都要学官话,学伺候人,学察言观色,做不好就要挨打没饭吃。她很努力的学官话,学得快,王府来选人时她已经会说了,才被王府选了去。
本以为王府里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去了之后又被嬷嬷们教了一个月规矩,其间也是非打即骂。她因为不够聪明,被安排做粗活重活。幸好在家里她做惯了的,在王府里才能做得来。
王府出事那天,轮到她打扫下人房。下人房附近有个小门,比较偏僻,平素下人们只能从这个门进出。王府被围住了,只有这个门比较隐蔽没有人盯着,嬷嬷并几个侍卫护着小世子逃出去,见着她就把她也带上了,让她随同伺候小世子。
嬷嬷和侍卫都被追兵杀死了,她和小世子四处躲藏,才有了今日。
这半年她心里满是委屈却无处可哭,这一路受尽了惊吓却还要在小世子面前充大人,见着姨婆她才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抱着姨婆哭得停不下来。
小世子到底年纪小,见着她哭,也开始呜呜呜的哭。
一时间,两个小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
姨婆哄了这个又要哄那个,最后端了两碗糖水来,才让两个孩子止住了哭。
姨婆煮了面,加了鸡子闻起来香香的。她虽然是一个人住,但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手上也干干净净,小世子终于肯好好吃饭了。但他哭累了,吃了一半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阿蘅站起来,要带小世子去睡觉,被姨婆按下来叫她继续吃。她先前就烧了水,把小世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把他抱到里屋床上去睡觉。
等阿蘅吃完,姨婆给阿蘅也洗了脸,摸了摸阿蘅的头,问她:“二丫,阿山不是你弟弟吧。前几年外村有人来过这里,说你继母生了个儿子夭折了,不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跟姨婆好好说说。”
阿蘅原本就叫二丫,村里的女孩子小时候都只有小名,她被卖了以后,嬷嬷嫌二丫这个名字难听,才给她改叫阿蘅。
阿蘅没想到谎言这么快就被拆穿。她以为阿姑村里离这边远,姨婆从不过去,阿姑也从不过来,姨婆肯定不知她家里的事。哪里想到有别的人会路过,并告诉了姨婆这件事呢?
她咬着筷子,头都快闷到碗里了。
想了想,她到底还是把小世子的身世改头换面告诉了姨婆。她告诉姨婆,阿姑把她卖了,她在城里大户人家做活。那户人家惹了事,家里大人都没了,下人也都散了,她就把无处可去的小公子带回来了。
姨婆听说她被卖了,又惊又怒:“难怪你哭得那么伤心,这陈家村的老东西可真不是个东西!你是她亲孙女,她养不起就给我送回来,我养!做什么把你卖了?”姨婆说着也哭了起来,抱着阿蘅落泪:“乖二丫,你以后就跟着姨婆,再不回去了。”
这话又勾起了阿蘅心里的委屈,于是阿蘅也哭了起来。
祖孙俩哭了没一会儿,姨婆给她擦了眼泪,叫她赶紧把面吃完。
阿蘅吃着面,姨婆絮絮叨叨着说要给她做两身新衣,又说到小世子:“阿山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既然家里没有人了,就在咱们家里住下吧,给你当阿弟。姨婆年纪大了,也没个儿子撑着家里,把阿山养大了,以后让他给你撑腰。”
阿蘅忙道:“姨婆,阿山从小家里娇养着的,不会做活。”
姨婆一瞪眼,道:“以后就是咱家的孩子了,咱家的孩子哪里能不会做活?不会做活靠什么养活自己?难道还靠你养他?这可不成!你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养孩子的事你别管了,姨婆来管。”
阿蘅还想再争辩,但又觉得姨婆说得有道理——小世子家里什么人都没有了,既然这辈子都只能更名改姓活下去,就只能活成另一个人。姨婆家这个村子挺好的,人人都很和气,光景也还好,小世子在这里过日子不会委屈他的。
争不过姨婆,阿蘅也只能打定了主意。至于小世子肯不肯,他也没得选了。
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小世子了,只有吴家村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