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作话小课堂开课了:
本章第一次出现了【注一】字样,这里需要跟各位看客宝贝们解释一下。
关于冠军侯在公元前121年,(也就是元狩二年)共发兵匈奴两次,一次春,一次夏。
本文注一写的就是二年春,发兵匈奴时的记载,根据《史记·霍去病传》:
天子曰:“……
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
《汉书·霍去病传》:
上曰:“……
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史记》当中并没有细指‘师率减什七’字样,但是汉书有记,可是这‘师率减什七’因为《史记》、《汉书》都没有明确指出主体是霍去病所率队伍死亡率,还是匈奴被斩杀人数,所以后世学者一直有争议。
(《史记》中华书局版6666页,一写师率减什三,是霍去病率领的士兵,死去三成(为夏季意译)那就是说春季师率减什七很可能是霍去病率领的士兵,死去七成。而《汉书新注》一写,此役,捷首虏近九千,匈奴共一万三千余人,故云减什七--意思是匈奴被杀了近三成人)
但《汉书》中常有全军披甲而归、全军获丑的字样,意味全军大胜,亡者极少,同时在描写霍去病班师归汉时,也有写全军获丑,也就是《汉书》明确表明这个‘师率减什七’应该是说匈奴被杀数量。
但后世人认为是《汉书》作者错写,因为《汉书》写这种战争,常有全军获丑字样出现,(也是到底师率减什七是什么,而一直争执不下的主要原因)。
但两书都写了霍去病加食邑两千+,而汉朝获封两千+食邑,一般都是获得极大胜利才能获赏。
基于这一观点,作者在写文选择了两书综合的选择,二年春战争,应该是霍去病以极少人员伤残,获得大成功。(PS:汉朝如果作战死人太多,是得不到太大赏赐,这也是作者终论之一,如果有宝贝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依据考究,也可以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