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
-
第一章
王朝将耳朵又向书房门口贴了贴,故意用力叹了口气,书房内的声音却没有受到半点打扰,周围的三大校尉不由同情地互相看看。
王朝这一口气真是叹得百转千回幽怨至极,但可惜书房内的三个人,更确切说是书房内争执的两个人的耳朵却完全不长在别人身上。
私下里四大校尉常常会调侃说,庞太师把这开封府当成第二个庞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女儿嫁入深宫,儿子又混上了个众星捧月的差事,太师也是老来无事可做,又偏偏大人是个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人,太师隔个十天半月就退朝后跟来吵吵,习惯了倒也可以忍忍。
但一般来说,到了午饭时间,太师也该鸣金收兵了,偏偏今天不知道是遇上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眼,如果双方再无让步,恐怕开封府今晚就要扫榻留客了。
王朝又向门口贴了贴,想听清楚两人混战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余光却扫到马汉三人的身子动了动,转向了同一个方向。还不待他直起身,已有一只手轻轻搭在了他的肩上。
“展……”一见那人,王朝一喜,刚刚脱口而出一个字,却见那人竖起食指,在微微嘟起的嘴前轻轻晃了晃,展颜一笑,春风拂面。
门终于是开了,最先出来的庞太师怒气冲冲,圆圆的脸争得通红,好像刚出锅的一样。紧随其后的包拯也是一样浓眉紧锁,但他身材高大,早已越过矮胖的庞太师的头顶看到了守在门外的五个人。一见到那身熟悉的红衣,包拯原本满是怒气的眼睛不由柔和下来。
“展护卫。”
这三个字一出口,门外所有人,包括刚刚跟出门的公孙策都在心里大叫了一声不好。
一般来说,正在气头上的人最见不得别人好,更何况如见正在气头上的人是庞太师,更何况的是,他自然最见不得包拯的好。
果不出大家所料,已经走过四大校尉身边的庞太师立刻停住了脚步,眼看年迈的太师又要提气咆哮,王朝似乎已经绝望地看到他们即将扫榻留客的样子了。
“包……”
“太师。”庞太师一个带着火气的字刚刚冲出嘴边,却被一个不徐不缓的声音打断:“太师来得正好,展昭正有事要向太师禀告。”
庞太师愣了一下,环视了一圈四周人的神情——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知道开封府这些人恨不得自己现在立即土遁消失,最后他将目光停在了展昭身上。
“什么事?”顿了顿,他立即补充道:“展昭,你可莫想以谎言诓骗老夫!”
“太师明鉴。”红衣武官笑了笑,微微躬身行礼:“方才展昭路过东角楼时,见将军与一些兄弟于酒楼畅饮,只是……庞将军似乎略有些不胜酒力……”
展昭一句话未完,庞太师早已脚下生风直奔大门而去,直到转过了照壁,还能听到他急三火四的吼声:“备轿!备轿!”
开封众人终于是对视一眼,直到大门口传来衙役们悠长的“起轿”声,才慢慢松了口气——原来这庞昱虽借了父亲和姐姐的势得以受封威武将军,但嗜酒之习不改,又因性情暴躁心胸狭隘,之前曾惹出不少祸来,故而庞太师一听此事,会慌得连后话都来不及听。
“展护卫,那庞昱酒后可有闹事?”虽然是请走了太师,但包拯心里也一样无不担忧。
“大人放心,庞将军酒醉之后便被随从送回,并无他事。”
“那便好。”包拯不由地轻轻叹了口气:“庞昱,又是庞昱。”
王朝刚刚贴着门只听了只言片语,此时听到他这么说,不由问道:“大人,难道太师今天来,就是为了庞昱的事吗?”
“此事说来话长,”包拯轻轻摇了摇头。“但也和那庞昱不无关系。”
展昭想起方才路过时自庞昱一干人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略一沉吟,问道:“大人,可是因为此次秋狩之事?”
包拯愣了一下,点了点头,但这边展昭等人却已明白了六七分。
这件事果然是说来话长。原来那辽国游牧之族,虽然牛羊丰沛,但不事耕作,每到冬季,便常会有苦寒一说。故而北边接壤之处,经常会有辽人在秋末冬初之时来宋人居住之地暗偷强掠,辽国朝廷虽知道此事,却并不阻拦,反而间或会以士兵冒充,一同强取。百姓连连叫苦,县尉知州才不得不向朝廷求助。
辽人骁勇彪悍,宋军士兵又惯于安逸,不愿与辽人正面硬碰,但另一方面,如若毫无动静,班师回朝之后又无法交代。久而久之,竟然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另一种之前谁也想象不到的情况:辽人仍然是大摇大摆抢了就走,只是在临走前撇下些许陈旧辎重,而宋军则随后出来收拾整顿一番,一冬过去倒也满载而归,回来受赏自然不在话下。可惜只苦了一干百姓,却无处诉苦。
盖因双方皆受益不浅,因而私底下大家都称之为“秋狩”。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三年前,杜朝安奉命秋狩北征。见此情景大怒,先是带头监修了北部析津一代的城防,随后又率众将辽人一口气赶到了中京附近,大挫其锐气。第二年辽王派兵七千掠边,杜朝安再度大捷而归,百姓拍手欢呼,真定府知州亲拟捷报,传至汴京,一时人心振奋。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朝廷内却因此而争得不可开交。部分人认为此举甚好,既保边疆安宁,又扬大宋国威,但另一些人却对辽宋朝廷之交惴惴不安,力劝仁宗以和为贵。
此后之事,辽王如何书信往来,外人不得而知,但在这第三年,仁宗仍委派杜朝安前往镇边,底下的臣子也便知道了仁宗的心思,劝和之声渐渐消退下去。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辽王于朝廷上不动声色,但心中早已发怒,此次竟然大军压来,杜朝安虽勉强退敌,却也是损失惨重。而仁宗不过一个犹豫间,朝堂上反对之声已然甚嚣尘上,而众人中自然以庞太师为其中甚者。
经展昭一个“秋狩”的点醒,张龙赵虎又是亲眼见了军队入城,而那口黑棺更是难忘,就算再过驽钝,也明白了不少。张龙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庞太师哪是为什么国家太平着想,他担心的还不是他的宝贝儿子!”
“张龙!”包拯面色微微一沉,喝道:“不可胡说!”
说起来的确是令人愤愤不平,杜朝安征战无数,战功显赫,如今除“卫国将军”的封号外,实际职务为殿前司步兵副都指挥使,而庞昱不过是出使辽国两次,仗着父亲的地位和姐姐的御枕旁风,竟然也官至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也就是说,距离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都虞侯、指挥使,他们都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次皇上论功行赏,杜朝安加功进爵的话,庞昱只能一直屈居人下了。这也难怪庞太师此次会如此咄咄逼人。
“太师言道,”包拯慢慢道:“辽王此次必然不肯善罢甘休,若想平息其愤怒,恐怕要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而此事皆因杜将军而起;另外,此次杜将军虽胜,却也阵亡了许多将士,因此,太师极力进言圣上不赏反罚……”
“大人!这……”
包拯抬手拦住了属下们即将冲口而出的愤言:“对杜将军处罚一事,八王爷、丞相与本府自然不以为然,圣上那里倒也不必太过担心——只因这次阵亡将士中,有一人……令圣上十分痛心疾首……”
听包拯这么一说,张龙赵虎对视一眼,不由都想起了那口黑棺。
“大人,”看了看公孙策,王朝不由心中凉了一下:“莫非是……”
“不错,是杜向宁……杜将军的左右手,也是他的亲弟弟……”
书房中变得异常宁静,但似乎也能听到几个人心里压抑着的一声惋惜——杜朝安名扬天下,可以说他的左右两将功不可没,似乎只是两个名字,便能让人踏实得觉得仿佛江山永固一般,而如今……
“朝廷失一大将,可惜啊,可惜。”包拯叹了一声:“圣上有心褒奖于杜将军以示安慰,但太师等人却不肯罢休,因此,圣上并未在杜将军之事上与太师过多纠缠,却擢拔杜将军此次的先锋官楚玄同为殿前司兵马副都指挥使。”
“大人,”一直在一旁沉默的展昭忽然开口,问道:“楚玄他是否已经当庭辞让?”
“不错。”包拯挺了片刻,了然地点了点头,似乎想多说些什么,但犹豫片刻却又好像勉强咽了回去,过了半晌才叫了一声:“展护卫。”
“大人。”
“军队之事,开封府不便插手,但听闻你与楚玄楚将军有旧交,改日你不妨代本府前去探访,向杜将军表本府慰问之意,望他节哀顺变,功名荣耀事小,但愿他能察知隆隆圣意。”
“遵命。”
书房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只有王朝和另外三个兄弟有些莫名其妙地面面相觑——一直到很久以后,当现实将一个事实不容回头地扔掷在他们面前,再陡然想起这句话,才恍惚明白这一番焦虑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