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点心铺开张 ...
-
次日,孟冉冉被门外的动静吵醒,鸭蛋青的天际还刚蒙蒙亮,肖锐已经在屋外帮她把布棚撑好。孟冉冉暗自惭愧,卖点心的商贩都要赶早市,如果太阳都出来了,生意都过去一半了,看来以后睡懒觉和自己无缘了。她迅速穿戴好,用一块蓝布把头发包起,把被褥用草席卷起来,一边洗漱一边开炉生火。好在面胚昨晚已经发好。一会的功夫,已经做了几十个鲤鱼豆包、四喜花卷上笼蒸上了,然后开始搅拌猪肉去馅料,和昨晚熬好的猪皮冻拌上葱姜水,捏制汤包。肖锐搭好了布棚,支好条凳和两张长条形的窄桌子,进厨房来帮她看火添柴。
第一笼汤包蒸熟了,孟冉冉差不多得到她妈妈的真传,每个汤□□薄汤足,肉丸有弹性,均匀排布热腾腾的蒸笼上显得玲珑可爱。她执意要让肖锐做第一个客户,待他认真的品尝后,夸赞比扬州灌汤包有过之无不及,然后取出十文铜钱给她,作为开张彩头。孟冉冉大方收了,并让他写一块牌子挂在墙上,“开张大吉,买汤包送豆包”。
去往菜市的人络绎多了起来,人人都在经过时扭头看这家新开的包子铺。造型美观奇特的豆包和四喜花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第一位顾客是位大婶带着孩子,那孩子见到鲤鱼豆包便不肯走了,闹着一定要买。大婶觉得10文一笼的汤包也不贵,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在孟冉冉和肖锐的殷勤目光下落座。母子俩吃得不亦乐乎,几个围观的人也纷纷落座,霎那间,包子铺已经被团团围住。孟冉冉和肖锐措手不及的忙得晕头转向,不是忘了收钱就是忘了擦桌子。
没等太阳升高,孟冉冉准备的包子和汤包已经告罄,还有要品尝的客人只能等中午了,两人连忙向询问的客人道歉,把桌椅翻折起来,关门收摊。原本还忐忑不安的心情变成懊恼为什么不多准备一些了。肖锐把帮忙收的钱从口袋里拿出来,两人合起来一数,扣掉食材和柴火等成本,一早上至少赚了两钱银子。
肖锐笑道:“如果不是赠送豆包,还能多赚些呢。”
孟冉冉一边数钱一边说:“我老家那里的店铺开张都要搞优惠促销的,这是规矩。”然后划出三十文铜钱给他,说:“小锐,这是你的工资,可别嫌少。”
肖锐坚持不肯收,只说:“孟大姐,我以后一定要来白吃白喝的,你别嫌我吃的多干得少就好了。”
“你以后能不能不要叫我大姐,在我们老家大就是老,我老了吗?”双手叉腰作茶壶状,竖眉问道。
肖锐被吓住了,连忙改口:“不老,不老,孟姐姐--------”
这时候门外有人敲门,原来是索绰罗佳惠,又骑着她心爱的大白马,这次真的变成大白马了。
她委屈的不行:“冉姐姐,我以为今天你会给我留一份汤包呢!”
肖锐还要回客栈照料马队,孟冉冉介绍他认识了佳惠后就放他走了。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佳惠,你是格格吧?”
“嘻嘻,我们满洲小姐都叫格格。”
“你都十八岁了,怎么还没嫁人呢?”
“原本去年说进京待选的,幸好皇上下旨说不选了。我就求阿玛让我在娘家多呆两年,嘻嘻,阿玛其实也舍不得我嫁人。”
孟冉冉心想都说雍正不好色,果然是这样的,笑问:“你和宋四哥是不是定亲了?”
佳惠脸红起来,难得扭捏着哼哼:“我还没想好呢,我阿玛也说等他今年的武举考上进士再说。”今年正好是三年一期的武举,宋四哥已经启程前往京城,想到昨日在城外紫阳桥畔依依惜别的场景,佳惠怅然若失。
“四哥,四哥!你一定要考上啊!”孟冉冉挥袖作深情状,凝目眺望远方:“不然,我爹要把我嫁给隔壁王二麻子-----------”
佳惠半羞半恼,把面粉扔向孟冉冉,两人笑着在天井绕井追逐起来。
几天后肖锐的马队装货完毕,要离开徽州去广州了。孟冉冉做了一大包点心和煮鸡蛋来送他。肖锐红着脸,细细的叮嘱她晚上要拴好门,小心烛火,保重身体等等。明明比她小着几岁的人却像个大人似的,这几天无微不至的为她奔走办事。孟冉冉也早就把他当作弟弟一样亲近,很多时候却又依赖着他,幸亏遇到他才能顺利在古代站稳脚跟。
她已能够很熟练的独自开张做生意了,左邻右舍也慢慢接受了这位独自开店的孟寡妇。再加上她为人大方,常常免费送新奇可爱的小点心给邻居馋嘴小孩们吃,大妈大婶们也乐意帮她做件衣服,订个被面什么的。隔壁刘婶子的男人是徽州给人办红白宴席的厨子,她也精通白案,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就来帮忙做事,以贴补家用,孟冉冉按天支付她工钱。
刘婶子用孟冉冉教她的方法把南瓜蒸熟压成泥,掺面粉发成金黄色的面胚。然后和白色面胚一起擀成片,卷起来切成剂子,用筷子一夹就成了一只双色蝴蝶。孟冉冉则用菜汁做成绿色面胚,再点上红枣,做成枣泥馅的小绿乌。她们的包子比别家贵上两文,但造型可爱,花样时常翻新,馅料丰富新鲜,买的人是络绎不绝,有些人家请客摆宴都要提前几天来这里预定。刘婶子的老公去做宴席也必定要带上上百个半成品,作为必不可少的点心。
陈葆发的小饭馆也沾了她们的光,很多来他们店里的吃客都是冲着孟寡妇的汤包点心来的。他们家以前只卖炒菜,请了大师傅又疑心人家手脚不干净,总是借故去厨房盘点,几年下来就没人肯来他们店里做事。陈氏的厨艺一般,只能凑合着做些家常菜,再加上他们家卖的酒掺水太多,生意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孟冉冉的小吃铺开张后,一些穿长袍的体面人不愿意排队等在露天板凳条桌前,就进到饭馆里坐着,让陈氏给他们端点心。陈氏也不来商量,直接从厨房端走,每晚和她结账,还要压低孟冉冉她们对外销售价格,每只包子压价1文,再转手加1文卖给吃客,汤包毎笼也要净赚4文,这样她等于洗两个盘子就能赚钱了。还不说她经常问孟冉冉借用柴火,借油借盐等等,当然经陈氏借的东西都是不还的。这些行为惹得刘婶子愤愤不平,常要去和她理论,都被孟冉冉拦住了,她不太计较这些得失,既然同住屋檐下,还是和气生财的好。
一个月后孟冉冉问陈葆发再租借楼上的房间,添置了衣橱,梳妆台等家具,作为她的卧室,这样楼下可以完全用来堆放食材。刘婶子让她当学徒的儿子特地请了一天假,帮忙搬东西。
刘婶子的儿子叫小璐子,十五六岁黑黑瘦瘦,在徽州最大的酒楼醉太白当学徒。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的,看得两个女人都心疼。
孟冉冉奇怪他在酒楼当学徒,怎么也能吃饱吧。
小璐子大口大口吃着红烧肉,含糊的说道:“饭能吃饱,可是肉吃不上,如果偷吃,掌案大师傅要打的,我也不愿意吃客人剩下的菜。”
“不给工钱,也不教烧菜,啧啧,太白楼虐待童工呢!”
小璐子捋起袖管,让她们看他手上的红印烫伤,说道:“还要挨打呢,瞧!”
刘婶子看得要掉泪,爱怜地抚摸儿子的伤口。
小璐子满不在乎的放下衣袖,老练的说道:“我还不算挨打最多的,师傅要是看你不顺眼,疑心你偷学烧菜,抓起勺子就揍。我每次逃得快,他腆着胖肚子撵不上,嘻嘻---------”
孟冉冉问刘婶子怎么不让小璐子和他爹爹学做菜。
刘婶子擦擦眼泪答道:“醉太白酒楼里白做九年,要能学出来就算大厨了,走哪里都算块金字招牌。跟他爹学,就算都学会了还是跑街串巷的二流厨子。”
哦,原来当学徒也有这些讲究,就是名校毕业和野鸡大学毕业的区别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小璐子这些学徒一代一代都是靠天分和偷师学习烹饪的,真是够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