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出尘与入世 ...
-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此时正当春意浓时,路上时有城中富家子弟联袂踏青,饮酒作诗,寻芳问柳。阿乐与轿夫在山脚下茶摊坐等,狄远清和孟冉冉一同上山游玩。
因昨日下过一场春雨,今日阶湿苔滑,较平时更为难走。孟冉冉每日忙于生计,从未登山游玩,今日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觉山中空气清新,草木葱郁,心情大好,从路边折下几支野花擎在手中把玩。
杉林常笔立,竹影舞婆娑,偶听得游人的喧闹在不远处,待他们上前,那几人又走远了。孟冉冉笑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狄远清也笑,道:“我小时候常被逼着背诗词,对授课夫子深恶痛疾,长大了一丝诗兴也没有,是个顶顶恶俗之人。今天听你背诗,倒想起一首来。”说完对着满目青山朗朗背起:“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孟冉冉仔细想了想,除了《春夜喜雨》《咏柳》《春晓》等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也暂时想不出什么应景之作。忽见路边两株红杏开得胭脂万点,花繁姿娇,随口吟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惊觉自己是个寡妇,怎么背出这样的诗句来,不禁尴尬万分。
狄远清哈哈大笑,道:“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本是极好的颂春之作,只是后世登徒子篡改他的本意,你不要放心上。”
两人随口说笑,走到黄墙碧瓦的一座寺庙前,香客络绎,迎面山门两侧法联:风净妙一尘不染菩提地,湖海云朦万法同归般若门,乃是一座女尼净寺。
随狄远清来到大殿佛祖像前,看他诚心参拜叩头,孟冉冉只在一旁随喜瞻仰。对此狄远清略感惊讶,须知当时妇女无不笃信佛教。随喜几两银子的香火钱,女尼请他们入禅房小坐,品香茗,嚼笋脯,别有一番滋味。
礼佛时间到了,大殿里传来木鱼钟磬伴随着女尼诵经梵音,涤荡红尘凡俗,孟冉冉和狄远清都未发一声,只是静听许久。
从净寺出来,院墙旁边是女尼种植的菜地,瓜棚豆架青翠欲滴,满山遍野梧桐树,白花自开自落,清幽雅静,蕴含禅意,好一个真如境界。孟冉冉怅然道,真想削发为尼,在这里坐看花开花落,云起云灭。
狄远清道:“孟姑娘还未找到心仪之人,就说要了断红尘的话,未免过早。”
孟冉冉惊看他,道:“我是——”
狄远清打断她:“不是,你不是寡妇。”他把目光转向她,眼眸深邃,认真说道:“物欲横流的市井街巷中,单身女子谋生何其艰难,我很怜惜你。以后在我面前,你不用再武装自己。”
话说到这里,反而无话可说了。孟冉冉心中热血澎湃,乃至狄远清牵起她的手也不挣脱。
下山与上山时心境迥然不同,狄远清时时搀扶她小心下台阶,情意绵绵已不加掩饰。孟冉冉口角含笑,看他风度翩翩,举止绅士,绝不是普通的势利商贾之流,芳心微动,更因为他见识高远,善于谋略,帮了自己不少,看来对自己也是颇有诚意。
路上狄远清还在替她谋划店铺的事情,说道:“你以前的包子铺能够给茶馆外送点心,现在也可以把吃食外送--------”然后细细说如何雇人,如何结交衙门税丁等等。
听得孟冉冉连连点头,下意识想要找个笔记本来记,指尖刚动了动,被狄远清牢牢扣在掌心,心头甜似蜜。
阿乐见两人拉手下山,会意一笑,又努了努嘴,好似不明白怎么东家看上了个寡妇。
回店后,孟冉冉立志改革,马上再让教书匠写“迎端午,惠四邻,每菜两文,卖完即止。”一人高的布帘子,高高挑出沿街房檐,迎风招展。
最先吸引的是那些脚夫力工之流,他们平日只舍得在小摊前买两个烧饼一碗豆花之类充饥,也要五六文铜钱才能吃饱,今日见饭馆卖的如此便宜,纷纷进店来看。
孟冉冉不在门口发托盘了,反而是让双胞胎端着盘子跟着客人,那些劳力见还有丫鬟伺候自己,更是高兴,什么鸡腿猪排卤蛋,尽数点来。后来的人唯恐他们把荤菜抢购完,纷纷主动拿起托盘挤上来叫菜。等他们用餐完毕,孟冉冉再数盘子收钱。
刘婶子原本为卖不动发愁:天气暖湿,明天这些饭菜恐怕要尽数倒了。现在一抢而空,虽然还是亏本,但好歹能收回一些本钱。可孟冉冉却还让她加菜,加菜,又不禁心疼发愁:卖的多亏得多啊。但在孟冉冉的坚持下,这样的两文特价还是坚持了三天。这样一来,店内整日人头涌动,周围大妈大婶甚至拿着锅碗一早来排队等开门,两文钱的红烧肉比自家去肉铺买来煮都便宜许多,当然要起早去抢购,不然等中午只剩下花生之类的素菜了。
三天后特价销售结束,回复原来的价格,经过改变销售策略后,留住了一大批食客,餐馆经营渐入正轨。端午节将至,孟冉冉将一大罐的雄黄酒放在门口,进店的人均赠送一小杯。生意一转好,人手就不够,经人介绍带来两名贫家小子,说好供吃不供住,不拿工钱。
两个伙计中叫李二狗的男孩和明月她们差不多年纪,傻乎乎的也不懂做事情,另一个姓王,叫王有福,年纪稍大也脑子灵活点。孟冉冉安排他们端盘子,大妹月明帮刘婶子忙活盛菜打饭。二妹明月人小机灵,一会儿在门口招揽生意,一会儿进来点盘子收钱。先买单的做法行不通,孟冉冉就在小碟子上做记号,用蓝边青花碟子装五文钱的菜品,素白碟子装两文钱的,粥饭和汤都是两文钱,快餐店平时也不卖酒水,这样算账就方便多了,明月很快就学会了,算得比孟冉冉都快几分。
狄远清派他的账房先生来教孟冉冉打算盘,记账,晚上还教她写字。夜市收工后,孟冉冉叫上全体店员,排好桌椅,专等账房先生来上课。青竹布长衫的老先生一进店门就被吓一跳,全体店员身穿深蓝蜡染衫裤,齐刷刷起立向他鞠躬,高喊:“先生好!”
账房先生哪里受过这样的待遇,顿时脸上放光,年轻时候考场不得志,身上无半点功名,因此没人请他去做西席夫子,迫于生计才做了账房。此刻见人人尊敬他,心中得意万分,捋须感叹,得良才而教之真乃人生快事。
孟冉冉嘱咐先生四书五经统统不要讲,三字经百家姓可以介绍一下,重点是打算盘记账和练习写大字。所以好吃点快餐馆每晚灯火通明,算盘劈里啪啦响个不停,周围居民还以为这里成了私塾。两个伙计的家人知道他家孩子在这里吃饱穿暖,不用挨打,而且还能学本事,都不知如何感激,四处颂扬孟寡妇的仁义。只有刘婶子学了两天就逃学了,她宁可搬张椅子坐在门口纳鞋底。
根据狄远清的建议,她打算积极拓展外卖业务。把一个双层铁皮箱改造一下,成为外包棉套的保暖炭火箱,上面请铁匠铺焊上提手。开始还只是送包子粽子给茶馆、戏院等以前的老顾客,这样比以前用竹篮送点心更能保暖。后来,她开始用粽叶包裹饭菜,再用油纸包一层,写上记号,汤和粥装进洗干净的竹筒里,油纸封口,绳子紧扎,确保不会溢漏后小心放进专门定做的简易竹编卡槽。这种快餐受到热情欢迎,上至行商马队,下至轿夫走卒,携带方便又省去点菜等菜的功夫。特别是一些不供应饭菜的小客栈、货栈,每日都要派遣伙计来买。后来,城内最大的岳桦书院也来和她们洽谈,让快餐馆每日送餐给学子。孟冉冉只好再改装了一辆独轮车,一次能装下六个大铁皮箱,派遣伙计王有福推着去送货。
当时城内一些大饭馆也会用食盒送餐上门,但需要让伙计等客人吃完回收餐具,这样既浪费人工,顾客又觉得不方便。孟冉冉家的油纸包快餐不必回收餐具,还奉送筷子。黟县徽州均产毛竹,竹筷子本不值钱,但孟冉冉非要定做最上等的,选料上乘,车工精致。夜间在家与姐妹两还加工出一批薛涛笺筷套,隐印桃花瓣状花纹,配上精美竹筷,让人吃完饭都舍不得丢弃。许多主妇特地收藏她们的筷子,为了凑齐一套,凡是家中请客宴席,就要来店里预定外送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