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谈判 ...


  •   楚国人提出谈判,陆临渊当然是不二人选。

      首先,他是钦差,是梁国在南疆外交事务的最高负责人,其次,此时所有人都认为,楚国突然出兵就是因为陆临渊在南疆推行招安政策引起的,当然由他负责,最后,主张救人的是他,要救的也是他的人。

      一句话:你不去谁去?

      所以,即使阴谋浮出水面,圈套明明白白,陆临渊还是不得不走进去,身边的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走进去,这回连陆尘远也不拦了。

      因为于情于理,陆临渊都不能说一个不字。

      虽然他此时手上除了耿英那只几百人的卫队已经没有兵,但是没关系,让你去谈判,又不是打战。即便不做统军之将,你也还是钦差。你陆大人平日里不是大力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吗?现在楚国人提出谈判,便是有希望不打战,这个时候你要怂了不敢去,今后还有何面目立足南疆?

      陆临渊自然也不可能退缩。但是既然提到谈判,陆临渊便提出,要楚国先解释偷袭平南镇一事,也就是这次出兵的理由。

      很快,楚国人就给出了回复。这个理由让孟钦如闻晴天霹雳:楚国人说,这次出兵行动主要针对百夷部,讨伐孟钦言而无信,左右逢源,戏弄楚国。证据就是当时他写给楚王的那封求援信。

      这真的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照楚国的说法,这几万大军是应百夷部得求救而来,结果发现孟钦已经投靠了梁国,导致楚国白白兴师动众一场,所以楚王一怒之下要讨伐他。末了还说这本来就是一场楚国对南疆的军事行动,但是梁国冒然派兵介入,所以那三千梁军被楚军围在平安镇了。

      这种理由只怕楚国人自己都的不信。这些年,梁国边境屡遭被十八部劫掠,楚国同样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么多年来没见他们采取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突然一夕之间却派重兵前来援助百夷部。要知南疆十八部中与楚国更为交好的百冲和百柔两部正是这次与百夷部交战的主力,楚国要支持,也是支持百冲、百柔部才合理,怎么可能调转方向去支持他们的死对头。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此时距离孟钦发出那封信都已经过去了近一年,楚国之前不闻不问,连个回信都没有,现在却说孟钦戏弄楚国,导致他们白白劳师动众。孟钦在大半年前,也就是陆临渊即将抵达南疆时,在百柔百冲等部的围攻下已经左支右拙,难以支持,难道这时有人向他伸出援手,他还要拒绝,一心一意去等那个不知何年才有回音的楚国?

      别说那个时候他根本不对楚国抱有希望,就算有,等到这时候楚国才姗姗来迟,世上还有没有百夷部都两说了。

      明眼人一看即知,这个牵强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但在一些不那么明智的梁国人那里,这个消息还是起到了离间的作用:原来孟钦心里打的是一女二嫁的主意,可见他归向梁国也未必心诚。

      孟钦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叫梁国人起疑心了,否则自己将面对同时开罪梁国和楚国的局面,还有百冲百柔等敌对部落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三面树敌,那对百夷部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何况还有陷在平安镇中的千余百夷民众,还得仰仗梁国人才能脱困。这一千多人之所以来不及跟随大部队撤离,就是因为其中多是妇孺老弱,还有几名年迈的长老,孟钦作为一部首领,亲自带人下山,若不能把他们好好的带回来今后在族中还有何威信可言?好在关键时刻,陆临渊没有放弃他们,虽然那批前来营救的梁军也被围困,但至少让孟钦看到了梁国方面的诚意。

      而且打死孟钦也不相信,那几万杀气腾腾的楚军是来帮助百夷部的,只怕梁军一走,他们伙同百冲、百柔部把自己灭了倒是很有可能。

      关键时候,大家同坐一条船,这个时候更要表明立场。所以孟钦立即亲自前往南平要塞中向陆临渊解释,并且做了一个表明诚意的举动:把自己的儿子孟郅放到陆临渊身边,以示自己归降梁国的决心。

      其实这个时候,百夷部已经成了烫手山芋,丢出去或许能平息楚国人的怒火,接纳孟郅就是表明要将此事一力承担到底。

      陆临渊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他接纳了孟郅,将他安置在南平要塞,同时也答应了楚国人谈判的要求。

      尽管楚国出兵的理由很扯蛋,但谈判还是要谈的,在梁国边军都不支持的情况下,想要解救那些人,陆临渊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但是陆临渊也不可能无条件但被楚国人牵着鼻子跑,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楚国先释放平安镇中一半的人质,作为和谈的诚意,这其实也是一个试探。

      顾浔听到这里,忽然插了句嘴道:“陆少将军倒是精明!”

      陆和不意他由此感慨,奇道:“怎么,你原来觉得他很傻么?”

      “不,不是的!”顾浔自知失言,刚才那句话太有歧义,连忙解释:“只是先前对他的印象太过于……太过于……嗯,怎么说呢……过于板正?”

      陆和并不怪罪,反倒是笑了笑:“是不是先前所说,让你觉得他这个人太过无私,又者是太过天真,所以应该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二愣子?其实二公子这人有很多面,说起来,三个兄弟中,二公子才是最不固执己见,最能变通的那个。”

      顾浔心想,最固执的、最不能变通的那个肯定是陆尘远了,只是这话不便出口,只能在心下腹诽。但眼下最让他感慨的还是陆临渊。这个人,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在顾浔心里触动却越来越多,形象越来越鲜活。

      是啊,但凡他不那么执着无畏,不那么大公无私,不那么信守承诺,又何至于满腔热血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地步?

      他未必不知道这是身后的梁国内鬼为了算计他,不惜通敌,联手做套,甚至他心中已经有了此行有去无回的预判,但为了救人,他还是毅然前往。

      平安镇中现有千余名百夷民众,韩子峰所率的那支队伍,除去战死人数,还有两千余人,这些人总数在不到四千人。陆临渊提出释放一半人质,楚国人起先不肯,最后讨价还价,人数定在一千。

      两日后,陆临渊抵达谈判的地点,平安镇外。楚军安营迎扎寨在这里已经多时,五万军队,将这座小镇围得水泄不通。而陆临渊只带了五名侍卫随行,连耿英那支卫队都没带。因为在他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毕竟对面是数以万计的楚军,如果回不去,就没必要多余的牺牲。

      正是这个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念之善,在日后面临绝境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陆临渊很明白,这场所谓的谈判,最终目的是要留下他,所以他人一到,便要求楚军撤去包围,首先让镇中的百夷部众安全撤离。

      这时候,作为陆家军的素质得以体现。在陆临渊与镇中联系断绝、无法下达命令的情况下,当先撤出的这一千人全部都是百夷部百姓,没有一个梁国的士兵。他们在被孤军包围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主帅贯彻的原则:撤退,百姓需优先于军人,归顺的南疆人,也是梁国的百姓。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陆临渊深深的信任:不必争抢,主帅一定会设法营救,绝对不会放弃他们。

      这就是陆临渊这支亲兵的素养。这支亲兵是他自父兄手中接过,陆晔霖一手培养起来的陆家军。

      顾浔也终于可以理解,为何他几次在百夷部盘桓,那些百夷人对他都很友善,完全没有传闻中所说异族排外、仇视中原人的特质。也进一步理解了孟郅对陆尘远的信任。之前,听陆尘远说那句:“我今日所摘取的果实,全因我兄长八年前在南疆所种绝非虚言”,顾浔以为他多少谦虚了,现在,他终于深以为然。

      但是有一点令顾浔颇感意外:“楚国人这就痛快放人了?”

      两国邦交,毕竟不是绑匪行事,一见陆临渊孤身前来,就把人绑了了事。要将对方留下,必需有个由头,哪怕是十分拙劣的借口。

      陆和摇头:“自然不会!”

      当时只知道这个阴谋针对的是陆临渊,但它实施的过程和复杂程度,没人能料到。连陆临渊自己也料想不到,日后面临的局面是怎样的残酷而绝望,他将遭受怎样的痛苦和折辱。

      楚国这次领兵的统帅也就是出面谈判之人名叫高长松。顾浔一听到这个的名字,顿时心中一震,想起陆尘远雨夜率军夺回南平要塞那晚。

      顾浔犹记得,陆尘远那晚在听到守将高仓就是高长松的侄子时,毫不犹豫地挽弓将其射杀。他当时是从孟郅口中听到得这个名字,还跟着重复了一遍,嘴角噙着一抹凌厉而仇恨的冷笑。

      原来仇恨源自这里。以陆尘远连带与他沾亲带故的人都恨之入骨的反应来看,此人极有可能是直接造成了陆临渊之死。

      但出人意料的是,陆和说,高长松见到陆临渊之后,就真的如约放人,并没有耍花样。之后两人便进入营帐谈判,但是,谈到一半,奇怪的事又发生了。

      那千余名百夷人离去没多久,却又匆匆折返,确切地说,是逃回来的。因为他们在路上遇到了百冲、百柔等敌对几部的伏击。

      显然是有人事先通风报信了,把这几部也拉进来,搅乱南疆这一池水。

      百冲、百柔等部在陆临渊到来南疆之前一直与百夷交战,但战局也只限于南疆十八部地界内,还不至于打到梁国眼皮子底下来。时机还觑得奇准,抢在这个时候动手,是谁给他们的底气,又是谁通风报信,不言而喻。

      这千余百夷人绝大多数都是些普通百姓,而非士兵,如何能敌?留在镇中只是被围困,出去反倒极有可能被老对头打死,所以这些人无奈之下,又原路退回,逃进了镇中。

      而百冲、百柔那几部却并未就此离去,竟然也跟着楚军,就此在平安镇外安营扎寨,守着这一千多人。孟钦随之也率领部众匆匆赶到,几部就在平安镇外对峙,一触即发。

      局势变得更加混乱,高长松这时还在假惺惺地解释楚国此次出兵的原因:无非是梁国在南疆推行招安政策前不曾知会楚国,南疆十八部不能全部由梁国掌控,所谓招安,也得是由梁楚两国事先谋定划分好势力范围。

      这话说得好像南疆已是梁楚囊中之物,只需协商瓜分一般。简直是笑话奇谈,延续之前的扯蛋。南疆十八部要是那么温驯好降服,梁国和楚国的边境就不会年年遭抢劫了。光是招安一个本就有意归顺的百夷部,陆临渊就用尽心思和诚意,还未得他们举族归附。

      但是,从他这番胡扯,陆临渊看出了一点端倪:楚国人也不想打仗。至少不想大动干戈。

      之前提出释放人质那次就是试探。

      楚国人重兵围困,人质在手,占尽优势,梁国方面如果不想打仗,按道理上赶着谈判的人应该是陆临渊,他有什么资格提条件要求先释放一部分人质?

      但楚国却仿佛唯恐陆临渊不来,竟然答应了。

      要知被围困在里面的是三千精锐,之所以蛰伏未动,是在观望局势。如果梁国宁愿弃子不顾,就是没人敢来谈判,最后的结果这三千人做困兽之斗,拼死突围,楚军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之所以没考虑过他们会投降,高长松应该事先做过功课的,被围在里面的是陆家军,对这支队伍来说,只有战死,没有投降!

      再结合之前,陆尘远和耿英的回报,他们遭遇夜袭,带着大部分人撤退回要塞,伤亡却并不重,可见楚军也并未拼命,否则他们未必能全身而退。通过种种怪异的现象,陆临渊得出了一个看似非常荒谬却又合理的推测:楚军这次行动未必是奉楚王之令,而是一场由边境守将也就是高长松擅自策划的行动。

      结论就是一句话:他们也不敢打!

  •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有点忙,三次元琐事繁多,更新比较慢,请见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