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触 ...


  •   冰冰问我家小主在做什么,我家小主说在触摸海德格尔的灵魂,一兄说海氏面不善,让我家小主小心,我家小主就是一只百毒入侵的书虫,没救了。

      在触摸的过程中,怎么一触摸就触摸到了谢林的自由概念。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已经深入到灵魂深处,就算是流行歌曲:蓝莲花中对自由的向往,才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谢林《自由论文》堪称是谢林一生屡遭失败的探索中的一个辉煌顶点。而海德格尔则认为谢林和尼采是探索新开端的两个失败者。在《我进入现象学之路》(1963年)一文中海德格尔说:“从布莱格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谢林和黑格尔对于整个根本上不同于经院哲学的教义体系的思辨神学的重要性。就这样,本体论与思辩神学之间的张力作为形而上学的结构便进入了我的研究领域。” 谢林指出,对这一事实的“感觉”被直接铸入了每个人之中。

      “人心之动,感于物”,是故乐生于感,成于律。爱玲爱玲年以前,九儿看花是花,看草是草,如今,看花不是花,看草不是草。有时,听到一首老歌又会莫名其妙地悲伤,这是年纪大了,还是本来心就敏感。近来,九儿感触自己的灵魂变得痴顿了,想起从前的自己不是这样的。如今出门散步,看见路边的小花,觉得有生命总是好的。一场春雨过后,门前的竹子也发芽了,往年会拔了嫩笋炒肉片吃,今年,九儿想让小竹子长大,变老,去历经本该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生命历程。这样的感,也并非年轻人就有的,而是开了悟识的人才会有的,对物不单是感官的,感官只能感到物之形,而感触则是更直接感到大自然的息与物背后的象。又如对于节气的感触,风凉了,也是深秋的脚步近了。

      九儿叨叨华哥哥家的传统文化,有些看官说话不好听,有些平台还不给叨叨,说九儿也就罢了,说华哥哥家的文明,那九儿也不怪他,因为他不晓得文明有劫毁。九儿才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女人们好时尚,穿衣打扮好漂亮,九儿梦想着也能成为这样漂亮的女人。当九儿有一天成了这样的女人,却发现女人们的穿衣打扮越来越简单粗糙,什么短裤和吊带外穿,还有黑丝和蕾丝系列,我家小主也是没衣服穿,就照着爱玲姐姐给青芸姐姐设计的样式打了几条旗袍穿,其实,从女人的服饰也可以知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华哥哥家有良辰佳节,但这是先有了对节气的感。秋高气爽,在立秋的清晨就可以感觉到连枝头的树叶也有了秋意。华哥哥家文明的人世有繁华、艳丽,那都是尚在形先,就已有了感,因有这感,所以创造了繁华与艳丽,而因有对花先有行才又有了感,所以才高贵。

      华哥哥家的易经卦爻,全因于一个感字,这倒是比西哲都要好的。佛经讲观,观是静止的,感则是动的,动的所以有创造性。卦爻则是以动的方法来处理动与静的关系,这就是华哥哥家文明的易经。凭这个感字,感到了形先之象,像先之气。感到了大自然之意志与息之动而为阴阳二气,气将成象之际,像将成形之际。譬如一件陶器,单是方圆为形,而可寓无穷的变化之机,一碗一壶是静止的东西,而可有着动的意思。一碗一壶出窑即是既成了物,而这既成之物里亦可有着个天地之始。

      在我们江南,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棉袄, 春夏秋冬,秋最让人难受,收获之后代表繁华落尽,而熬过冬天是春景,万紫千红总是春。今又是秋分,寒意渐渐降下来。春夏秋冬,秋最让人难受,收获之后代表繁华结束,接下来是冬天,熬不过去就是死,熬过冬天是春景,万紫千红总在春。秋让人伤感,是聪明的人提前与人生作别的好时机。冬天,它让人坚强不屈。春天的懒不是困,是懒懒散散不想动。夏天太热,人容易抽疯,热昏头了会寻机吵架,真要命啊!所有的伤感,都因秋天而起,秋天开始结束了,冬天还会远吗?

      叨云:

      秋风萧萧草木摇,
      秋雨霖霖始作寒。
      秋景难驻红叶落,
      秋色西来苍满心。
      秋愁恨恨动离情,
      秋泪滚滚回千转。
      秋梦无声惊破鸣,
      秋悲处处是无常。
      秋风阵阵渐凉意
      云烟渺渺独思浓
      楼房层层困居士
      书窗扇扇又飘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