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回府 ...

  •     姜怀书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病怏怏的样子了,病情十分严重,甚至连吃了好几副药都没有什么起色,这让建安侯和叶老太太心急如焚。

      幸运的是,叶明闲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太医。经过他精心治疗后,姜怀书的身体状况才逐渐开始有所改善,但平时仍然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

      姜怀书昏昏沉沉地睡了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她的三个舅舅、舅母以及其他几位兄长姐妹都曾前来看望过她。

      "姑娘,您什么时候醒过来的呀?怎么也不喊一下我呢。"

      姜怀书正静静地躺在床上,突然看到门帘被轻轻掀起来又放下去,紧接着纳珠便走进房间,怀中还抱着一些衣物。

      纳珠长相清秀可人,而且心思细腻。

      跟在纳珠身后的还有两名年纪较小的女孩子。

      纳珠向姜怀书介绍说:"姑娘,从今往后,就由我、纳兰和纳春一同来伺候您啦。"

      两个小丫头站成一排,先是纳兰上前一步,轻声细语地开始做起了自我介绍。

      只见纳兰年纪比另一个丫头稍大一些,但相貌却颇为平凡,远不如一旁纳春长得那般伶俐可爱。

      “姑娘,从今往后您若是有任何事情需要交办,尽管吩咐我与纳春便是。”纳兰面带微笑,语气十分恳切地说道。

      姜怀书听后微微点头,随后伸手从怀中摸出了些许碎银,递到两人面前,轻声说道:“我这里也没有其他什么贵重之物可以赐予你们,这些碎银就权当是给你们的赏赐吧!”

      纳兰和纳春见状喜不自禁,连忙跪地叩头谢恩,口中连连称谢不止。

      这时,姜怀书眼角余光忽然瞥见纳珠正抱着几件衣裳站在一旁,于是开口询问道:“纳珠,这几件衣裳是作何用途的?”

      纳珠赶忙回答说:“姑娘,太傅大人将于五日之后举办一场诗会,大太太特意嘱咐要带姑娘前去参加,也好让京城中的诸位名门闺秀们都能结识一下姑娘您呢。”

      “哦?那此次诗会都会有哪些人前往呢?”姜怀书的声音如同轻风一般,柔和而婉转,仿佛一阵微风吹过,令人难以捕捉其踪迹。

      纳珠思考片刻后回答道:“京城里有很多姑娘都会前去,就连咱们府上的大姑娘和二姑娘也要一同前往。”

      提及元檀与元蔻二人时,姜怀书仅仅只见过她们两面而已。

      元檀和元宵均来自于二舅母身旁;元青乃大舅母所生之子;而元宝以及元蔻,则是三舅母家的。

      这五位虽然性情各异,但彼此之间相处得极为融洽和睦。

      正当此时,院子内忽然传来了元檀清脆悦耳的嗓音:“姜妹妹,我跟元蔻一起来看望你啦!”

      话音未落,只见门帘被轻轻掀起,元檀与元蔻并肩走进屋内。

      这两个小姑娘年龄相当,都要比姜怀书年长一两岁左右。

      “好妹妹,你现在身子是好些了吗?”元檀面容姣好,或许正是继承了二舅母和二舅舅的优良基因吧,她眉清目秀、朱唇皓齿,尚未满十五岁便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元蔻同样毫不逊色,总而言之,这对姐妹花堪称完美无瑕。

      “好些了,多谢檀姐姐关心。”姜怀书轻声回应道。

      元檀微微一笑,柔声说道:“你这院子里仅有纳珠、纳兰和纳春三人伺候着怎么够呢?大伯母特别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婆子前来照料你。”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年岁稍长的婆子迈步走进屋内,态度恭谨地行了个礼。

      “见过三位姑娘。”婆子低眉顺眼地问候道。

      “周妈妈,妹妹身子羸弱,需要悉心照料,你务必要尽心尽力,明白吗?”元檀叮嘱完后,转头看向姜怀书,关切地询问道:“妹妹,对于这位新来的婆子是否称心如意呢?若有任何不妥之处尽管告诉我。”

      面对元檀的关怀与询问,姜怀书心中自是颇为感激,但嘴上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很满意。

      元檀与元蔻并没有多做停留,没过多久便起身离去了。

      纳珠手脚麻利地将几件漂亮的衣裳整齐地摆放在床榻之上,然后轻声问道:“姑娘,您想穿哪一件呢?”眼神中透露出对姜怀书的关心。

      “把衣裳收了吧。”姜怀书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嗯……也是时候该用早膳了吧。”轻声呢喃间,纳珠仿佛突然被点醒一般,抬手轻轻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然后匆匆忙忙地回应道:“好嘞!我这就去收拾衣裳准备早膳!”说罢,便转身离去忙活起来。

      随着纳珠的离开,整个屋子瞬间变得安静无比,只剩下姜怀书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原地。

      对于建安侯府而言,用餐时有着诸多规矩。通常情况下,除非家中来客或是有重大事情发生,否则一家人都会选择在各自的院落中用餐。而每个院子里,也都设有专属的小厨房以供使用。

      姜怀书来到这里已经有些时日,但却从未有时间仔细端详过屋内的摆设。如今总算逮到这个机会,可以好好观察一番周围的环境。

      毕竟,想要尽快了解并融入建安侯府,熟悉这里的一切便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够更好地谋划自己的未来。

      姜怀书缓缓转动身躯,目光环视着四周。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张精致华美的床榻,其上的布置可谓巧夺天工;紧接着是摆在一旁的梳妆台,上面琳琅满目的胭脂水粉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可以看出,这间屋子的主人必定身份不凡——即便是作为外孙女所居住的地方,依然如此奢华考究、气度非凡,无一不彰显出建安侯府的显赫地位与雄厚财力。

      姜怀书这些天待在府上,耳朵里充斥的都是有关于她的消息,她时不时就会听见府邸中的丫鬟们在屋外交头接耳地谈论。

      毫无疑问,这件事情也传进了永昌候府之中。

      此刻,永昌候府的姜老太太正悠然自得地转动着手中的茶盏,同时倾听着婆子向她禀报情况。

      "老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四处打听,最后才从建安侯府的一个婆子那里探听到一些实情。原来叶姑娘由于当年发生的那些事情后不堪谣言便出走了,而且当时她还身怀有孕。离开家后,她不幸被堰州百里郡候姜伯仲强占为妾。然而,几年前这位叶姑娘就已经过世了,只留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啊!"

      姜老太太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说道:"此事切不可让李氏知晓,否则她必定会大吵大闹一场!"

      她心里很清楚,如果让李氏知道了这个消息,恐怕又要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想当年,姜玄与叶卿卿之事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啊!众人皆知那位叶卿卿竟然与姜玄私奔在外,待到被寻回之时,竟已有三月身孕。然而彼时的姜玄却已迎娶他人——正是文国公之嫡女李妙静!

      说起这位李妙静,那可是出了名的善妒且性格泼辣之人。整个府邸之中无论是姨娘还是姐妹们,无不对其敬畏有加、惧怕三分呐!

      起初听闻姜玄与叶卿卿之间的龌龊丑事之后,李妙静更是毫不留情地对姜老太太冷嘲热讽起来。要知道姜老太太一生育有三子,但大儿子却在其三岁那年因高烧不退而不幸夭折;二儿子则一心向佛,早在数年之前便前往禅心寺出家修行;如今也唯有这三子姜玄早年入朝为官,谋得了个一官半职罢了。

      近些年来,姜府着实大不如前,远不及昔日风光无限的建安侯府那般繁荣昌盛咯!

      自从永昌候不幸离世后,姜玄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尽管这个官职并非显要高位,但好歹也是堂堂正三品大员啊!然而近年来,姜老太太追求宁静闲适之境,将掌管家事的重任交予了李妙静手中。可谁曾料到,这位当家主母竟然将整个姜府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

      姜老太太原本有意对李氏隐瞒此事,怎奈终究纸包不住火,还是让她知晓了真相。李氏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愤恨难平。更令她气恼的是,外界还流传着诸多闲言碎语,令她颜面扫地,气得几乎昏厥过去。

      偏偏此时,她又无意间听闻了姜老太太与姜玄的一番对话,得知他们竟打算将一个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野丫头接入府中。这怎么能行?!李氏怒火中烧,心想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只可惜,这件事已绝非她所能左右。姜玄下朝归来,一眼便瞧出了李氏脸上的怒色,心知肚明她必然已知晓此事。

      “明日你去建安侯府把姜怀书接过来,说到底她也是我的亲生骨肉啊。”

      李氏紧紧地咬住牙关,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狠狠地说道:“想都别想,那个下贱女人所生的杂种怎么有资格踏进我们姜家的大门!”

      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脸上便猛地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姜玄怒不可遏地瞪着她,声音中充满了失望与斥责。

      “你真是糊涂至极!难道你不知道圣上在朝堂之上是怎样责骂我的吗?他说我连自己的子嗣流落在外都毫不知情,简直就是无能之辈!”

      姜玄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循规蹈矩,却因为当年与叶卿卿的那段往事,而备受他人指责。尤其是今日早朝上,他竟然又遭到了定北公的弹劾。

      “现在立刻去把孩子接回来,同时将如喜的住所整理妥当。等那孩子归来后,就安排在你身边抚养。再给她挑选几个手脚勤快的丫鬟和婆子侍奉左右。我郑重警告你,如果你胆敢有丝毫怠慢,休怪我对你毫不留情!”

      姜玄用力一挥衣袖,转身准备离去。

      “好啊你,姜玄!你这分明是要让那个贱人的女儿成为嫡女,对不对!”李氏气得浑身发抖,满脸怨恨地冲着丈夫的背影怒吼道。

      李氏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显然她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图——这分明就是要抢走她女儿如喜的嫡女之位!

      姜玄冷漠地注视着李氏,心中对她越发厌恶起来。这些年来,尽管他们一直维持着夫妻关系,但他早已看腻了李氏那张脸,感觉就像嚼蜡一般无味。

      想到此处,姜玄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语气冰冷地说道:"这件事情尽快办妥,否则就将府里的事务交由佩娴处理吧。"

      听到"佩娴"二字,李氏瞬间恢复了理智。她深知杨佩娴如今深得姜玄宠爱,其地位几乎与自己这位正妻相当,甚至连她所生的那个贱人也要逐渐取代如喜在姜玄心目中的位置。

      此刻,建安侯府的氛围变得异常诡异。叶老太太静静地坐在那里,轻轻抚摸着怀中的猫咪,一言不发。而站在一旁的沈氏则开口询问道:"姜娘子今日到访,不知有何事相商?"

      李氏和沈氏向来不合,若不是老太太的命令,李氏断然不会来建安府走这一遭的,心里对姜玄的恼恨又多了几分,脸上却带着笑:“我这是为了怀书那丫头的事来的,老太太你也知道,毕竟怀书也是我家老爷的孩子,理应将她接到我们姜家,您说是不是?”

      叶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风浪没见过?又岂能看不透她心中打的那点小算盘?

      要论这李氏究竟是何许人也,恐怕整个盛京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姜怀书若是真跟她回了姜家,那岂不是要被折磨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啊!叶老太太又怎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千辛万苦才寻回来的宝贝孙女遭此毒手呢!

      只见叶老太太一脸严肃地说道:“怀书可是我的亲孙女,与你们姜家毫无瓜葛!”言语之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此时此刻,李氏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她心里清楚得很,这位叶老太太绝非等闲之辈,手段高明着呢!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竟然如此难缠。

      而站在一旁的沈氏也忍不住插话道:“是啊,我们建安府对怀书关怀备至,悉心照料。若将怀书送回姜家,无异于羊入虎口啊!”

      显然,沈氏并不希望看到姜怀书陷入困境,毕竟在她们的呵护下,姜怀书才能茁壮成长。

      的确,如今的姜怀书年纪尚小,正是需要亲人关爱的时候。叶老太太自然是心疼不已,舍不得让她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沈氏心中自然是万般不舍,但表面上还是强装出镇定的模样。

      “我家怀书丫头这些年来一直流落在外,未曾得到过你们半分关怀。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将她接回家中,你们却突然跑来要人,世间岂会有这般好事?”沈氏愤愤不平地说道。

      李氏听后,先是瞥了一眼沈氏,而后露出一抹笑容回应道:“夫人这话可就言重了,咱们此前确实并不知晓还有怀书这个丫头存在。若是早知如此,怎会不将她早早接回府呢?”

      “哼!老太太,当年之事可谓人尽皆知。叶姑娘与我家老爷之间的纠葛闹得满城风雨,叶姑娘被寻到时已然身怀六甲,而那腹中胎儿便是姜怀书无疑。此事早已得到证实,圣上更是亲自下旨。老太太,莫非您想要违抗圣命不成?”李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目光紧盯着叶老太太,观察着她接下来的举动。

      然而,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叶老太太竟然笑出声来。这一笑,让在场众人皆是摸不着头脑,不知她究竟是何意。

      “圣上下旨又能如何?我家的宝贝孙女当然得由我们建安府来抚养!”叶老太太一脸坚定地说道。

      “老太太啊,您这话说得可有些不讲理啦。怀书丫头虽然是您的外孙女,但她身上流着的毕竟也是我们姜家的血脉呀!俗话说得好,血浓于水嘛。我家老太太天天都念叨着想让我赶紧把怀书丫头接回去呢!”李氏据理力争道。

      叶老太太听后仍然有些犹豫不决,她心想这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一下才行。于是告诉李氏说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好好想想,过几天再给她答复。

      见叶老太太态度如此坚决,李氏也无可奈何,只能先行离去,并表示明天会再来拜访。

      “姑娘,姑娘……”正当纳春闲暇之余与主院侍奉叶老太太的丫鬟闲聊时,偶然间听闻李氏打算将姜怀书带回姜家之事,心中顿时一惊,暗呼不好。她来不及多想,便急匆匆地赶回海棠院。

      纳珠正在屋内刺绣,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她抬起头来,只见纳春满脸惊恐地朝她奔来。纳珠见状,眉头一皱,厉声喝道:“急什么!没看见姑娘正在午睡吗?你这样大喊大叫的,万一惊扰到姑娘该如何是好?”

      纳春紧紧地咬着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轻声说道:“好姐姐,那永昌候府的人已经到了。”

      “哦?他们来了啊。”纳珠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惊讶或慌乱,“你这么慌张做什么呢?”

      “可是……这次他们来,据说是要把姑娘接回姜家去的。”纳春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一些,带着些许担忧。

      此时此刻,在屋子里的姜怀书将外面二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她静静地坐在床边,手中轻轻转动着一串佛珠,沉默片刻后,开口唤道:“纳珠,你进来说话吧。”

      听到呼唤声,纳珠走进房间,站在姜怀书面前。姜怀书半倚在床榻上,目光凝视着手中的佛珠,缓缓问道:“刚才你和纳春在谈论些什么呢?”

      纳珠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气回答道:“姑娘,听闻今日永昌候府的太太亲自来到咱们府上。倘若姑娘真的回到了姜家,恐怕会遭受不少委屈啊。”

      姜怀书微微一笑,笑容中夹杂着几分无奈与释然,她淡淡地说:“我尚未前往姜家,你便如此替我担忧起来了。其实,有些事情终究是无法逃避的,该来的总是会来,而我也无处可躲。”

      叶老太太将姜怀书唤至身前,轻声询问她的意见。

      姜怀书略加思索后回应道:“在建安府生活固然安稳舒适,但我内心深处更渴望前往永昌候府。因为那里或许藏着有关我母亲和姜玄过往经历的秘密,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寻得真相大白。”

      话语间透露出坚定不移地决心。

      叶老太太听后心生怜悯之情,紧紧拥抱着姜怀书并喃喃自语般念叨着安抚之言,表示理解支持孙女的决定。

      三日之后,李氏再度造访建安侯府。刚踏进院门便瞥见了站在一旁的姜怀书,不禁赞叹道:“哎呀呀!这位想必就是怀书丫头吧?长得真是清新脱俗、惹人怜爱啊。”

      姜怀书抬眼端详起眼前的李氏,只见其面容姣好却透着几分狡黠之气;身着一袭青蓝色珠边袄显得颇为华丽,头上珠翠环绕且有一支精致的燕钗横斜于发髻之间,手臂上佩戴的金镯闪烁夺目,整体装扮尽显奢华富贵之态。

      然而面对李氏如此热情洋溢的夸赞以及看似友善亲切的笑容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时,姜怀书心中暗自思忖——这不正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笑面虎"吗? 表面和善可亲而实际居心叵测......想到此处她不禁提高警惕以防被对方算计利用。

      姜怀书好不容易才把叶老太太说动,叶老太太是百般不愿意,可姜怀书执意如此,她也是没有办法,最后同意了。

      “老太太,您放心,怀书在我们府上一定会悉心照料的。”

      “若是孩子在姜家受了欺负,我这个祖母可万万不能答应。”

      “那是自然,怀书到了我们姜家我亲自抚养。”

      话虽说的好听,可脸上却没有半分的诚意。

      姜怀书的东西不多,沈氏替她收拾好衣物,又给她洗了热水澡,还把做好的新衣裳给她穿上。

      千叮咛万嘱咐道:“怀书,到了永昌候府可要听话,那李妙静如果欺负你,你就告诉舅母,到时候舅母替你收拾她。”

      “谢谢舅母。”

      沈氏对她好,她是知道的,在叶府这段日子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少有的亲情。

      元檀,元蔻听说她要去永昌候府,一百个不愿意。

      拉着她说了好一会的话,元檀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去永昌候府。

      “好妹妹,你可知那永昌候府是个什么地方,你可知道那李氏又是怎样的人。”

      “檀姐姐,我都知道,你不用担心。”

      元檀还想说什么,但看着姜怀书做的决定没办法改变,索性不在劝,嘱咐她许多要注意的事项。

      还把如今永昌候府的几位姑娘大致说了一遍。

      姜怀书紧记于心。

      姜家的主院正堂,姜怀书进了屋就看到一个老妇人,穿着一身青色的衣裳,手里拿着本经文。

      “母亲,怀书丫头到了。”

      姜老太太收起经文,看了一眼姜怀书,说道:“这就是怀书那丫头?”

      “母亲,正是,这孩子怕是刚回来,有些认生。”说罢,李氏朝姜怀书招了招手道:“怀书,还不快见过你祖母。”

      “孩子,你过来!”

      姜老太太伸手,姜怀书急忙走过去,姜老太太一把拉着姜怀书,在自己的身边坐下。

      一番仔细的观察,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姜怀书难以查觉的探究。

      姜怀书小心翼翼的只敢偷偷的看她,见她瞪大眼睛看着自己,姜老太太笑道:“你这孩子在看什么,快叫祖母。”

      “祖母。”姜怀书怯生生的喊了一声。紧接着只听姜老太太颇有些感慨的说道:“到了自己家,切莫拘束,日后有什么要紧缺的记得告诉你母亲……”

      怀书点头,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李氏。姜老太太看到她的小动作,和蔼的摸了摸听的头看向李氏沉声道:“这孩子既跟了你,你可要好好的待她,你可明白?”

      李氏笑眯眯的说道:“那是自然,我定把怀书当成自己的孩子。”

      “怀书丫头,前几日我特意吩咐人赶制了几件衣裳,还置办了些首饰,现下已经送到了赋月阁,如果缺什么让人去采办!”

      李氏此时此刻倒像是个贤母。

      “多谢母亲。”

      姜怀书自知她没安好心,但又不得不虚假奉承。

      姜老太太看着姜怀书衣衫单薄关切的问道:“天气如今还凉,衣衫如此单薄,可别冻坏了。”

      李氏笑着说道:“康妈妈,快把我的那件狸氅拿来,就送给怀书丫头了。”

      说罢,李氏从康妈妈手中拿过一件白色的狸氅披到姜怀书身上。

      姜怀书看着那件狸氅,料子看起来很旧,在姜怀书的记忆中,好像在堰州看到姜老太太穿过,虽然只是遥遥一瞥,看的并不真切,但感觉是一样的。

      姜怀书知道李氏不喜自己,而她如今为了立足在姜府中,必须找一个靠山,想到这里姜怀书莞尔一笑,一脸笑容的看着姜老太太,道:“祖母,孙女也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枚香囊,不太好意思的说道:“这个香囊是孙女在堰州时一位老先生教我所制,有凝神静气的功效,祖母若是不嫌弃还请收下。”

      姜老太太笑着点点头,说道:“难为你费心了。”

      姜老太太说着眼神撇向在一旁伺候的罗妈妈,说道:“去把我那赤金环珠九转玲珑镯取来,送给怀书丫头。”

      李氏一听这话,牙齿咬的直作响。

      好你个老太太这么贵重的物品她的喜姐儿求了好久,她都不曾舍得,如今倒是舍得给这个贱蹄子。

      姜怀书略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怎么好让祖母破费,这么贵重的镯子我不能要。”

      姜怀书一眼就看出这镯子的珍贵,可不是一些平常的镯子可比的,没想到姜老太太把这么贵重的镯子给她,心里有些动容,可她心里也明白,这不过是姜老太太为了气李氏罢了,单看那李氏的脸色便明白这镯子的珍贵。

      “收着吧。”姜老太他转头看向李氏道:“记得前些日子祥云绸铺送来几批上好的苏绣月华锦缎,你吩咐人制成几件衣服送给怀书丫头。”

      李氏心生不满,道:“母亲怎么这样偏心,怀书丫头虽说刚到府上,许多东西都还没采买,但这批苏绣月华锦缎原本是打算给府中几个孩子做衣裳的,现如今都给怀书丫头用了,那府中几个孩子该如何想。”

      姜老太太皱眉道:“你当家你做主吧,但不可亏待怀书丫头?”

      “我早已差人做了许多衣裳,母亲放心,怀书丫头吃穿用度早已备下,所以母亲不用担心。”

      姜老太太也有些困乏,摆摆手道:“既然如此,那便好。”

      说完又想起什么道:“怀书今年十岁有余,依照辈分理应是姜府的六小姐。”

      “这个自然,母亲放心。”李氏想起什么说道:“六娘,一会让人带你去见见几位姨娘。”

      姜怀书连忙点头道:“是,母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