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   晚上在山区的小镇路边一个饭馆里,同事们准时吃晚饭。有几个当地的农民挑来山货叫卖,几个同时跟他们讨价还价时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我和佳姐在一边听着不由跟着哈哈大笑。来单位工作这些日子,好像很少有这么放松的时刻,这一趟还真来对了。在说笑中结束晚餐,因为时间尚早我和佳姐及琳姐等同事在小镇的街上逛了逛。不得不说,小镇、县城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论工作机会和经济发展,小镇基本是自给自足,不存在什么完整产业链和新兴行业,县城也好不了多少,倒是多了一些私营企业,其中不乏少数发展还不错的民营企业。以上两个行政区域,基本都处于以土地置换资源的时期,没什么明朗的前景。大多数的工作机会都集中在体制下的各种行政管理单位、学校和医院等,除此之外就只剩私企和个体户还有地摊经济。我并没有瞧不起这些从业者的意思,就是实话实说而已。但从基本生活成本和环境来讲,小镇和县城的确要轻松和安逸一些,通勤时间低,生鲜市场性价比高,如果有自住房那就会更潇洒。小镇的空气明显比平城和运城清新,生活节奏也缓慢了不少。
      我们半个小时不到就逛完了主要生活和商业区,有点无聊。回到宾馆的佳姐忙着给家里打电话,问儿子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我只好也拿起手机上网看看有谁在线。我终于知道莹莹为啥不跟我去西城短途旅行了,她要出国留学了。原来前段时间她一直在忙硕士论文答辩以及办理出国留学手续,藏得这么深直到最后确定行程了才告诉我,果然是才女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标准,就像当初从财大转学到医大一样,我除了佩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姜栋跟上海美女见了一面,没有下文,好像互相都没看对眼,他全身心投入到带他跳槽出来单干的外国领导的公司里,忙的不亦乐乎。马德华跟女友感情稳定,婚期在即,这火箭速度让我自惭形秽啊。韩天生一家在平城团聚共享天伦本是开心的事情,但听他说好像媳妇跟他爹在生活观念以及沟通上有些问题。我觉得有点奇怪,按理说通常都是婆媳问题,没想到还有公媳问题,看来婚姻真的很复杂。而且我现在才知道韩天生的老婆家里条件挺好,老丈人在平城一个辖区开了民营医院,所以老婆总嫌弃自己工作的单位收入低。我当然作和事老劝他,既然在一起不容易就好好珍惜,一切都会好的。我的确听同事提过他和他老婆是婚前上车婚后买票,既然怀了孩子又怕肚子大了有闲言闲语,就赶紧登记结婚把婚礼也办了。其实,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以前尚有这样的情况。既然迟早要结婚,也肯定打算要小孩,对于女生而言早点总是好过晚点的吧?我正想着,佳姐叫我:“清凌走,我们出门跟他们活动去。”
      “啊?这时候还有什么活动?”我心里想总不至于又去KTV吧?
      “不知道,你琳姐通知的,让我们先下楼碰头再说。”佳姐起身开始收拾手提包。下楼后,我们四下看了一圈并没有发现琳姐,佳姐只好又拿起手机打电话。很快,我们就在她的电话指引下走到旁边的一条侧街。琳姐、孔哥站在街口不显眼的位置跟我们直招手,很快我就意识到这是在中心晋升后的琳姐和晓哥安排的活动足浴。我当然知道自己不过是蹭了佳姐和孔哥的便宜,多我一个人的花销并没有多少,但如果事后让我知道他们避开我活动,面子上总不好看。我突然想起上一次在上海的足浴,李兰老公说了几次:“我们这里太便宜,没什么娱乐活动,干脆就去足浴吧。”我推脱了一下,但他觉得在家里聊天有点寒碜就坚持要去,客随主便我不再拒绝。这一次来到山区重走长征路,琳姐说她穿的新鞋膈脚,双脚需要放松一下。我突然想到,上海的偏僻地区和山区的相似之处,忍住了心中的笑意。服务业无论哪里都不可或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还靠消费啊。足浴店里我又看到晓哥和综合科科长广主任,他热情跟我打招呼:“清凌,现在到督办科厉害啊!”
      “哪里,无论在哪里都要按领导要求把工作干好。”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大家说笑着进了足浴店,我和佳姐没有多说什么,偶尔和琳姐搭腔几句,主要听三位男同事各抒己见交流经验。他们当然不会聊重要的私人话题,毕竟隔墙有耳,我这样的外人和傻人应该什么都不知道最好。
      第二天一早,美女导游安排大家吃好早餐后往一个在山沟的景区进发。自然风光是我的最爱啊,我心情大好地拍起山沟里的桫椤等蕨类植物,还让佳姐帮我拍照,与此同时我看到值班室的科长也拿着单反相机到处拍。这条山沟的风光谈不上多好,但红砂岩和丹霞地貌特色一览无遗,再加上丰富的大型蕨类植物点缀其间,别有一番风味。山涧小溪随处可见,虽然瀑布气势小了很多,但与周围的野花相互映衬,倒也充满野趣。有几个男同事走得比较快,先行一步到达尽头又返回来说:“没啥意思,如果觉得累的,真没必要再走了,景色大同小异。”好几个女同事便放慢脚步,前进的动力少了大半,我坚持和陈琼花、老纪、值班室科长等几个同事走到最后。这是个四面山坳环抱的小水潭,上面有一个快要断流的小瀑布,周围的各类植物因为人迹罕至倒是长得特别茂盛。红色的砂岩和翠绿的桫椤林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我又“刷刷”拍了不少景色照片,纪念到此一游。我还是庆幸自己坚持走到最后,不曾错过这最后的风景,虽然不够惊艳却又与众不同。周日晚饭时间我们顺利到达运城,大家被安排到城外的一个小饭馆共进晚餐,结束了这趟学习之旅。
      周一我中午值班时,发现值班室科长在里间办公室里捣鼓照片,我忍不住跑过去看:“科长,你还偷拍了大家啊!”
      “什么偷拍啊,”这个科长平时爱开玩笑,“我帮大家定格抓拍,你看看你这张,笑得嘴都歪了。”
      “果然啊,你抓拍的时刻真非比寻常啊…”我看着照片里半闭着眼睛,咧开嘴大笑的自己,捂住嘴笑了起来。
      “不用捂嘴,你看笑得多开心!”科长提点我,让我放开大笑。得了吧,女生坐有坐样,站有站相,吃饭要淑女,笑时也要控制,科长抓拍的可真有想法啊。我不是不知道他一直在拍,有几次我都能感觉到镜头存在有意躲闪,结果还是被他抓拍在镜头里形成平时看不到的“经典”。
      “我是有肖像权的,”我佯装严肃认真,“你得把有我的照片都拷贝给我,然后从你电脑里删除掉。”
      “会的会的,我这不抓紧午休这点时间给大家分选照片吗?”科长笑盈盈看着我,我点点头退出办公室走到值班室继续守电话。周末坐张继松的顺风车会到崖城,到家没多久就听到妈妈的抱怨。大意是她的姑妈又打电话让她去福利院看望自己,还开出了购物清单包括各种生鲜以及腌制品,连重量都有详细要求。妈妈当然是不会拒绝,但是要付诸行动也让她特别懊恼。妈妈的姑妈是外公的妹妹,其实别说我很少见到外公的亲戚,就连我妈和外公相处的时间也很有限。在崖城跟着两个姨婆长大的妈妈,有几年的春节前总会被她的姑妈带着在平城吃点好吃的,外加买件新衣服和一双新皮鞋,所以妈妈总是记着她的好。以前因为去平城不方便,但一有机会妈妈就会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看她的姑妈,偶尔也会叫上她的姐姐一起去。可是姨妈不是很愿意去看望这个姑妈,所以最近好几年都是妈妈自己一个人坐公车前往。至于三姨和四姨就更别提了,从小到大都没怎么走动的亲戚,不过就剩下“亲戚”二字,别无其他。姑婆的老伴在时,仿佛她还没有这么多要求,自打前几年就剩她一个人住福利院时,她逢年过节都会叫妈妈去看她,还点名要崖城的各种特产。上一次过节妈妈一个人背着提着十多斤的东西按她说的时间去看她,却连她人都没见着,好像是去哪里参加活动了,只好留在门卫处等她回来自取。老年人想有人经常去看看她,这种心情我们倒是能理解,可明明她就有两个亲生女儿,却格外生分。
      大女儿我倒是见过两次,尤其是初中毕业暑假到平大上英语口语班时,有个周六她还特别邀请我到她家做客,让她女儿陪我看电影吃肯德基。我当时觉得受之有愧,连家里其他好多经常走动的亲戚都没有如此这般厚待我,我何德何能被如此优待?但很快事情就揭开谜底,来年寒暑假她都把女儿送到我们家呆了一两星期,让爸爸免费给他女儿补习物理。这些也就算了,反正找爸爸短期集训想飞跃的亲戚的孩子又不止她,基本都是一场空想。爸爸的教学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说,倒是读书学习本是一场以自己为核心的修行,哪里是那一两周就可以掰过来的重塑?听说她俩口子的工作单位不是很理想,忙于工作挣钱疏于照顾管理女儿,眼见着她女儿最后中考只能去一个普通中学,她也只能无可奈何。她的妹妹初中毕业后就南下淘金,混迹于几个城市最后跟一个老外去了国外定居。因此家里老父母的养老重担便落在大女儿身上,开始这个姐姐还比较上心,但一听说老母亲要把市区二环的一套房子留给她妹妹,态度便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再也不肯多来看两老一眼。
      姑婆倒是有一次对妈妈提到,小女儿从小娇纵,现在年轻可以在国外漂,以后老了落叶归根回到平城,那套黄金地段的房子至少可以保证她不餐风露宿。大女儿有了老公和女儿,本来自己有套不小的房子,现在就把另外一套位置不是很理想的房子留给她,她却觉得自己偏心,干脆都不来看她了。妈妈是局外人,也不知道姑婆有多少财产和房产打算怎么分给两个女儿,只能从中劝慰。再加上以前姑婆还自掏腰包帮自己更穷困的邻居供养一双儿女,而现在那对长达成人的儿女从来都没看望过她,她就更觉得这下一辈里唯有妈妈是最听话,是她求助的最佳对象。这不,眼下又来圣旨了,让妈妈带上如下清单所列的东西,自行乘车按时到福利院看望她。爸爸很少吭声发表意见,这次眼见妈妈气不打一处来,也跟着上火说:“哪有你姑妈这样的?一年喊上几次让你去看她,看她给她钱也就算了,还主动开出购物清单,她女儿都不在平城了吗?!”
      本来就挺生气的妈妈也吼起来:“是啊,我就得去买,你去看你的姨妈时也从不空手去啊!”我听得耳朵生疼,家里的人情世故不是向来如此吗?不过是爸爸的姨妈和妈妈的姑妈在平城,平时走动不多而已。可是爸爸的姨妈从未要求爸爸何时去看她,并自费购买如下清单的东西才能去见她啊!如果真的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不直接表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委屈呢?大闹一场的最终结局,依然是妈妈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赶车到平城的某福利院看望姑妈,然后灰溜溜一个人坐车回来。妈妈在电话上向我吐槽,姑婆还是那一套抱怨,大女儿在平城也不来看她,小女儿更是远在天边不可能来看她,只能天天在福利院和一帮老太婆混日子。我甚至连她的模样都记不太清,印象中就见过那么几次,她的小女儿我更是缘分浅薄就见过一次而已。面对这样的亲戚,让我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听着妈妈的吐槽劝她下次少拿点东西,免得自己太劳累。但我转念一想,姑婆可能对两个女儿不那么公平,可是我的外婆呢?如此一对比,我更是语塞无言以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看来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是个中滋味自己品尝罢了。就像有一次外婆在我家里吃饭,她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连帮忙剥蒜都不曾主动参与,看着下了课还忙里忙外做饭的爸爸冷不丁说一句:“和尚无儿孝子多。”哈哈,当时我听了差点石化,这话真是绝了。固然爸爸不是她的儿子只是女婿,但这话噎人的程度不下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啊。爸爸当时没有吭声,我更是听了当没听到,只是事后爸爸没忍住在妈妈面前陈诉事实时,连妈妈都叹气说:“我的这个妈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