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农家乐 ...

  •   卯时三刻,天微微亮,聂焕披着一身宽大的蓑衣静坐在河边,若不是手里还握着一柄鱼竿,几乎要叫人把她认成一堆稻草。她闭着眼睛缓慢地呼吸,感受天地灵气,驳杂的万物之气聚到她口中,又被她缓缓从鼻腔吐出。

      她没有将这些气引入体内,只是稍稍地将神识探入其中,然后让它们随着吐气逸散出去。聂焕不打算现在开始修炼,事实上,来到青岗村之后的两年,她都没有照着前世的功法开始修行灵气。而这种早晨钓鱼时的吐纳,也只是简单地用神识探查万物,以期有所感悟罢了。

      在她修行的时代,修仙门派里流传着修仙应当趁早的说法,而且是越早越好。

      各大门派恨不得门下的弟子传人从娘胎里就开始修炼,三岁炼气,五岁筑基,然后十来岁成金丹方才称得上是潜力无限。当然,十来岁成金丹还是太过了,只是个比方。但是修界确实以修炼宜早为通识。

      不过聂清归当时所在的门派势力——云楼,却有不同的认知。不知道从何时起,云楼中人便认为,普通人开始修行的年龄不宜过早,以十一岁到十三岁为佳。以此年龄作为仙途起点,方才能更好地激发潜力。

      聂清归曾经在大课上听过授业长老论及此年限的依据:十岁再往下,孩童的经脉骨骼都太脆弱,虽然此时修炼确实能最快炼体引气,但未免会操之过急,损伤筋骨。更甚者会过早地榨取和损害修者的潜力,使得灵根的成长过早止步。再则修者若是年幼,难以领悟经书和功法之意,加之心性不定,有修炼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的风险。

      而晚于这个年岁,则人体快要成熟,再引气炼体便过于艰难,加之心性已定,若非天生近道,对于天地灵气的感悟便要弱上三分。

      只有十一至十三岁,人体经脉大体已成,又正值生长期,有稳固的基底,又可轻易引入灵气淬炼筋骨。而心性虽然未定,但已经通晓道理且能明经悟道,能自主把握修行的尺度。值此少年之时,人与天地的本源联系还未断绝,对于天地自然的感悟也敏锐清澈,正是踏入修行的最佳时机。

      而对于年幼的弟子,云楼只派师兄师姐督促其每天打坐感悟天地,使其心性安定,亲近大道。另外便是派授业长老教授文字经书,不求通悟经文法决,但要能识文断字。照长老的说法是,以防日后你们无甚天赋,被撵回去回去当凡人,还能靠写字教书谋个生计,这当然就是说笑了。不过若不能识字,便读不通经书功法,悟不了其中道理。因为读不懂功法而走火入魔的修行者,当年可是比比皆是。

      聂清归曾在桐州城的布告栏上见过此间的文字,虽然不晓得现下修界是什么年月,但是这通用文字倒是没有大变,便是有些字体稍微有些变换也能猜出来。是以读书习字这个步骤可以略过不提,她每日的功课便是在晨昏交替之时打坐感悟,顺便钓钓鱼补贴家用,还能加点餐。

      此刻她闭着眼睛将神识随着灵气散播开来,方圆三丈的动静都随着神识反馈进她的脑海里,并非是以图像的形式,而是由神识的“触摸”将物体的形状反馈。

      她的神识随着下沉的雾气探入水中,有数条游鱼在她洒下谷糠饵料的地方来回游弋,她甚至感受到了鱼嘴开合吐出的微小水流。

      于是聂焕轻轻地将挂着蚯蚓的鱼钩缓缓拖动,轻微地抖动鱼竿,作挣扎状,然后一股水流吸入,鱼线一沉,上钩了。那鱼颇大,不算尾巴也有她一臂的长短,分量在四斤左右。不过这鱼在水里的劲道就翻倍,她握住鱼竿站了起来,免得坐在马扎上被这鱼的挣扎劲儿拖得失衡,一头栽下去。

      聂焕往后稍微退了两步,接近背后的田地,然后脚下踩实,稍稍拎了拎鱼竿让鱼钩挂实。然后她就顺着鱼的游动慢慢移竿,时不时地又拉回来,再将鱼往自己身边拉近些。如此往返了将近十分钟,那鱼便有些疲了。她这时冷不丁地一拉,鱼被提出水面疯狂地摆动着,它顺着鱼线回荡的弧度就摔进了聂焕背后的地里。等它在地里又跳腾了一阵,聂焕才慢悠悠地插好竿子,去地里将它取下放进鱼篓里,然后她又坐回去一动不动。

      待聂焕的早课结束,东方的天空已被旭日映得火红。

      她起身清点了鱼篓里的鱼虾,所获颇丰,合在一起约有十斤。她过一过手便晓得这些鱼的分量,篓里有两条大鱼,一条四斤六两,一条两斤半。剩六七条巴掌大的鲫鱼和虾子合在一起也没有那条大的重。她沿着河边的田坎慢悠悠地走,倒也没急着回家。聂焕绕了条岔路,往一户住得离河不远的人家走去,那是这村里面的渔户。

      她走到那家人院子门口,这门大开着,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个半大小子正扎着裤脚收拾今天现捞上来的鱼。这院子小小的,自房屋两侧围了两道竹篱笆出来,合成了一个直径四丈的半圆。地面倒是齐整,院内码着这方特有的青岗石板,这会儿满院子都被水冲过,显出一种深青色。

      这夫妇二人见她站在门口,便热情招呼:“唉呀,焕妹子来了,今早上钓了几条啊?有没有大鱼?”

      聂焕点头道:“方叔、王婶儿,这里有两条大些的。”她把鱼篓递过去又报了份量。

      一个少年凑上去看了看,止不住咂舌道:“聂焕你真厉害,怎么老能钓到大鱼,教教我呗。”王婶儿转过头来呵斥了他两声,那少年只笑嘻嘻地缠住聂焕求她教秘诀。

      聂焕也只一笑道:“等你哪天晓得水里面有没有鱼,我再教你。”

      她自和那两个少年讲了两句话,这边的两口子也算好了钱,他们拿了两条大鱼,又捡了几条小鱼,聂焕干脆把虾子全当添头送了,折下来一百六十文钱。一半现给,一半等卖完再补上。这几年周国的鱼价一般是二十文到三十文一斤。这两口子拿出去卖大约在二十五文左右,收自然是收得低些。

      聂焕懒得日日往市集或者州城里跑,还得支个摊子,便通常把这些鱼卖给这方姓的渔户,这家渔户把大鱼收走,小鱼她就留着自己和李婆婆煮着吃。她隔三差五就有个百十文的进账,在这村子里住了这么久,聂焕颇攒了些银钱。

      鱼篓里还躺着三条半死不活的小鲫鱼,鱼这种东西,一旦成了死鱼,煮出来的味道比起现宰的鲜鱼就要差个十万八千里,又死又腥。想到此处,聂焕拎着她的鱼篓是一路小跑回了村尾的李婆婆家。

      她挽起衣袖,拿着瓜瓢从石缸里面舀了一大瓢水,来不及洗手洗脚,她便把那一瓢水泼到了放在台阶下的鱼篓里,之后才又打一瓢水清洗脸和手脚。再之后,聂焕从简陋的厨房里摸出一把小臂长的细长刀子来,这是她去年专门托城里的铁匠打的。比起笨重的菜刀,这样的小刀杀鱼刮鳞要来得方便许多。

      台阶下晾着个木盆,这是李婆婆专门找出来给她杀鱼用的。聂焕往木盆里打了两瓢水,然后把鱼放进去。这三条可怜鱼儿还不晓得接下来就要一命呜呼了,在水有些少的盆子里蹿来蹿去,颇有些劫后余生的欣喜。

      杀了两年的鱼,聂焕已然是修仙者中的宰鱼第一人。

      只见她从盆里捞起一条鲫鱼,也不敲鱼头,只把那柄轻细的刀子往鱼头和鱼脊相接处一递,那鲫鱼便猛烈挣扎起来,三秒立扑。接着便是并住食指和中指往鱼鳃里面一扣,那鲜红的鱼鳃便被生扯出来,同那鱼血一起跌落在地上。

      之后聂焕斜斜地捏住这小刀的刀片,从尾到头地将鱼鳞刮去。又将鱼翻转过来,小刀在鱼腹划开一道线,顺手掏去,便能将肠肠肚肚一气拉出。她只把鱼鳔摘出来放回那木盆里清洗,接着便翻开鱼腹,用刀片细细刮去黑色的鱼油,再将处理过的鱼放回盆中清洗泡住。如是三次,一刻钟前还活蹦乱跳的三条小鱼便可以下锅了。

      既然是鲫鱼,自然做鲫鱼汤。她从厨房里摸出一小块姜和三五瓣蒜,又从门口那一小片菜地里薅了两颗小葱。姜切片,蒜拍碎,小葱切段,分三份塞入鱼腹中,又往鱼身上抹了些许碎盐腌了半刻钟。然后她涮了涮灶头那口陶锅,开始生火。

      干谷草做引,火石引燃之后散散地塞入土灶内,然后填一把带有细碎枝叶的柏枝柴,稍稍将这柴火抬一抬,等谷草将它引燃之后再拉得散些,这火便生了起来。她往锅里加了两瓢水,待到水烧到滚开,将鲫鱼下锅,然后又在阴凉处找到李婆婆前日点的豆腐,切下一块,托在手上,就着手将豆腐打片下入锅中。

      她又添了把柴,看灶中明火燃尽,便去后山的地里寻李婆婆回屋吃饭。这时候的日头才将将显出些热度来。

      李婆婆背着些杂草回家时,那锅鲫鱼汤还在翻滚。她放下猪草,去碗柜里寻了罐猪油出来,用木勺刮了一层下来,往鲫鱼汤中一搅,那乳白的鱼汤便溢出一种勾人的鲜香。一旁舀粥的聂焕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锅鱼汤。这老人家却道:“下次别把鱼带回来了,要卖就卖完,自己煮鱼费油得很。”

      聂焕只笑笑,然后回道:“那下次我看有逮到野兔子,再弄回来吃,前天我在山上看见一只兔子,肥得很。”

      李婆婆把那锅鱼汤端起来,走在前面:“卖了卖了,兔子有什么吃头,我不爱吃这东西,年纪大了吃不动。”

      这锅鱼汤果真鲜美无比,鲫鱼的鲜香融入了猪油的富足香气又有葱姜蒜的浓郁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致又清淡的复合鲜味。一碗鲫鱼汤下去不光是胃得到了满足,浑身上下都有一股暖洋洋的劲儿。虽然盐味稍淡,但是鲫鱼的鲜甜细嫩被衬托得更甚一筹。

      美中不足在于鲫鱼刺多而小,只一条鲫鱼便要挑半天的刺。李婆婆和聂焕各吃了一条之后,剩下那一条便无人问津了。豆腐和汤倒是一干二净。

      早饭吃罢,李婆婆继续回地里干活,聂焕虽然吃住与她一处,但因着都是给过钱的,只做房客,不出劳力。偏屋的租子是早说好的,李婆婆起初是包了聂焕的饮食,只是聂焕不愿意白吃白喝欠着人情,每月算租的日子里将伙食钱补上,为此她们还吵过一场。不过聂焕只将钱往那堂屋里一放便不见人影,李婆婆也就随她去了。至于平日里的活计,下地种田,砍柴做饭就全看聂焕乐意。

      近两日来农活不忙,聂焕也就不下地,她吃过饭就整备了自己的小弓,背了个竹篓,开始巡山。聂焕在各个山头游荡,检查昨日设下的陷阱有无收获。一上午跑下来,那些设在地里的逮野兔的陷阱被挣坏了两个,只得了一撮兔毛,但是那些山茅草里窝着的野鸡蛋倒是捡了很不少。

      晌午时分,日光正盛,她在林中歇凉,伸手解下腰间系的竹筒喝了一口凉水,便听见林中响起咕咕嘀嘀的野鸡叫声。她对这种声音已经十分熟悉,只停下动作侧耳聆听了片刻,便小心地拾起手边的弓箭,往左后方五十步远的一棵繁茂大树下瞄去。那处果真有一雄一雌两只雉鸡正在来回踱步,不知是在求偶还是觅食。

      聂焕张弓搭箭,凝神屏息,待到那只色彩斑斓的雄鸡静立的刹那,便松手放箭。那雄鸡被一箭穿颈,却在地上扑腾起来,显得有些血腥,而那雌鸡被惊得飞出林里。聂焕顾不得将死的雄鸡,握着弓追出林去,那雌鸡颇有些惊慌失措之感,扑腾着向山下茂密的草丛里飞去。

      她再次引箭,只斜斜地擦了下那雌雉的尾羽。聂焕松手微微握了握手指,只看着那野鸡飞落的轨迹,又搭箭射去,正中它的翅膀,那野鸡长鸣一声,扑腾着落了下去。她便转身跑回歇凉处,背起背篓,又拾起那奄奄一息地雄鸡,顺着长满杂草灌木的斜坡滑了下去。

      半刻钟不到,她便擒住了那只因为翅膀受伤,摔得有些跛脚的雌鸡。聂焕薅了把结实的茅草,将那野鸡的翅膀捆住。想到要处理一只死鸡,她便早早下山,算是丰收了。

      聂焕赶回家将那死鸡的血迹草草处理了,复又找了根麻绳将那还在挣扎的雌鸡重新栓住。只将它们一齐放入背篓里,找了些芋头叶子盖住,也管不得那活鸡在背篓里惊叫唤。她又从柴房里翻出个小篮子,往下面垫了些谷草,将上午摸到的野鸡蛋一齐放进去,盖了块旧麻布在上面。之后又将自己打理干净,换了身整洁的麻布衣裳,揣了三十文铜钱在荷包里,又将自己的残剑用布裹了塞进怀里。这便背着竹篓挎着篮子往桐州城内去销货。

      虽然还只是个孩童,但是聂焕脚程颇快,顶着毒辣的日头,八里路也只走了半个时辰不到。走到城门下,汗水已经把她后背的衣衫都浸透了,她抬起衣袖胡乱抹了把脸。

      守城的兵丁已经认得她了,只问道:“又来替你家大人卖野味?”自打方伯带聂焕进了几次城,这些军士便以为她是方伯的孙女,时不时进城帮长辈卖货跑腿。她也顺水推舟不作解释,只时不时给方伯一家送点鱼表示感激。

      例行查验了照身帖之后,她便顺顺利利地进了城。虽然桐州城中设有草市,但是聂焕对在大太阳下摆摊并无兴趣。她在卖桂花糖水的摊位上喝了一碗凉水之后,便背着背篓朝城中的酒家走去。

      桐州在周国算是个富庶大州,州城中数得着的名店便有四五家。聂焕挨个问去,问到第三家酒楼,这两只野鸡便销了出去,活鸡算钱一百文,死鸡折了三成,再加上十来个鸡子,到手近两百文。

      她估摸着时辰已过未时,只觉得饥肠辘辘,便顺势走到这店家大堂里,寻了个偏僻角落,点了个凉菜又要了一碟盐水豆子。盐水豆子先就煮好了,只片刻就送到桌上,聂焕就着凉水慢慢嚼着豆子。先说这酒楼是家有名的正店,给客人们下酒佐餐的助兴节目向来是不缺的。今日又请了说书先生在堂中摆开摊子讲起天南地北的趣闻来,说的是八年前有仙人下凡,于周国国都凤凰京收徒的故事。

      聂焕撑着脸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这故事她都听了一两年了,起初还为得到修仙界消息有些振奋,现在只觉得这从六年前改到八年前的故事比眼下这碟毛豆还寡淡些。

      “却说那三殿下出言不逊,惹怒了仙人。那位剑宗来的仙君剑未出鞘,只一指,这跋扈殿下便被剃了个精光,连半根眉毛都没挂住......”仿佛听不腻一般,堂中的客人便应时喝彩大笑。

      可怜这位不知姓名的三殿下已经被剃了八年的眉毛,还得再等两年,剑宗又到凤凰京时,才能被新笑话替换下来。又说到这皇子被剑宗拒之门外,却让个叫花子得了仙缘云云,听得众人是羡慕无比。

      那说书人歇了场子,去喝茶水,聂焕的凉菜也端了上来。

      剑宗、剑宗,她嚼着香脆的猪耳朵,一边想着是哪个剑宗。自修道者开宗立派起,十个剑修宗门就有八个叫剑宗,剩下两个叫剑派。不同的只是叫天一剑宗、混元剑宗、破邪剑宗又或者飞仙剑宗,总之要是在剑修里面问一句:“道友可是来自剑宗?”能有大半的人点头。也不晓得剑修的想象力为何如此贫乏。

      旁人问起来是哪家剑宗,那说书人也说不清楚,只晓得是剑宗,大概也就是听了一耳朵别人传过来的老故事。反正这问题想了两年也没有答案,不如到时候亲自去凤凰京看一看。这样想着,聂焕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家当来。

      她现在靠着卖鱼和打猎,一旬至少能得个七百钱,还得隔三差五自己出门销货,免得被人猜出来。若是不藏拙,一旬二两银子也是有的。两年下来除去开支攒下的银钱近七十两,桐州离凤凰京不算近也不算远,便是走路去,四个月也差不多能到,七十两银子算得上有余,但是并不宽裕。况且便是两年之后,自己也不过十岁出头,一个小孩子怎么好自己赶路,总得寻个由头找人陪伴或者搭个便车。这就显出在村里安家的不便来了,这时候聂焕反而觉得不如在山里做个野人来得自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农家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