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清光 ...

  •   接连几日睡得很晚,白日醒来之后也很是倦怠。墨子安终于收到了鸾国送来的书信,很少是在询问他,大半是在说如今的形势,连墨子言也一句没提。
      确实没什么必要去关注墨子言,毕竟如今最重要的,就是三面包围的大秦领土。自从大秦拿下虢地之后,与鸾国的接壤之地便大大增加,除了西北无法攀越的高大雪山,其余的道路都是通向大秦,无论是小路还是山路。
      面对这么个庞然大物,任谁都会寝食难安。况且大秦的兵甲还在边境修整,厉兵秣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顺手灭了鸾国。
      从地图上看是,鸾国实在是太弱小了些。

      “使者还在殿外,公子要见吗?”小茂子见墨子安拿着信愣愣出神,不由心生可些许酸楚。听多了晟渊说话,总觉得墨子安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小可怜。
      “人就不见了。”墨子安摇了摇头,“见了又要跟着一堆人。况且他要说什么,我大约也猜得到。不过是些冠冕堂皇的话,说与不说,听与不听,都不过那么一回事儿而已。”
      “是。那奴才就去给他个回信。”小茂子弯了弯腰,慢慢退了出去。

      桌上升起阵阵的昙松香气,墨子安铺了张洒金的信纸,下意识地想要回上一封信,但提起笔来,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写什么呢?无论写什么,都免不了被人翻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翻出来,摘字摘句地曲解含义,然后给自己安罪名。最好的法子,是一笔也不写。但一个字也不回,也着实凉薄。
      外面帘子一动,小茂子又回了来。墨子安叹息一声,头也没回,“人走了吗?”
      “走了。这使者年轻,是个面皮薄的,等上一会儿就浑身不自在。听见您不想见的话,就连忙告罪走了。还说呢,以前来的少,失了礼数,以后免不得要多多前来请安。”小茂子手里端着一盘果子,各式都有,切好了摆成宝塔形状,看着五颜六色,甚是喜人。
      “也好。若他在这儿等着,我还要想该怎么回信呢。”墨子安放下笔,忍不住与小茂子道,“我倒希望没有什么信来。现在我都……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墨子言的事儿。”
      墨子安话到嘴边,又转了个圈,拐到了墨子言身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不想和除了晟渊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诉说自己对亲人的感情。
      墨子安不想因为自己的几句话便被人评判。

      只能听见外表只言片语的小茂子自然不懂这些心思。他知道的并不多,但从越来越严的宫禁中也察觉出了些许的不对头。好像要有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而来。

      果然,不出莫愁所料,宫里宫外都开始流传出墨子言咒杀晟渊的消息。据说这消息最初还是从枭羽卫传出去的。
      也不是据说。莫愁头疼地看着台阶下请罪的番子,忍不住又揉了揉额角。别人故意算计他们,早早就设好了局,等枭羽卫到的时候,只剩一具尸体。出来的时候,“正好”又被人看见,说他们严刑拷打,逼死了人……一盆盆的脏水泼到身上,洗都洗不掉。好像不按着有些人所写好的话本走下去,就是“搬弄是非”了。
      像是莫名被人“绑架”了一样。莫愁冷着脸,心里暗暗发狠,她就不信了,这里里外外就没有一丝的破绽。
      “统领大人。”被安排去给明妃传话的校尉一进门就看见阶下站了一排的人,个个垂头丧气,莫愁站在台阶上,脸色铁青,看起来像要杀人。
      校尉三步并两步,来到台阶上,把手里捧的盒子双手奉了上去,“这是明妃娘娘叫属下带来的玉如意。明妃娘娘说了,统领平日操劳,还曾拦下暴徒,救她性命。若不是实在起不来床,合该亲自来道谢。这玉如意乃是寻了高人开过光的,虽然比不上您的恩德,但也是她的一片心意。烦请统领一定要收下。”
      “好。”莫愁看也不看,摆了摆手,“送到库房里去。”
      “明妃娘娘说了,一定要您看一眼。”校尉倒像是受了明妃的贿赂,坚持要莫愁看上一眼,双臂往前一递,半点没有退后的意思。
      “这个时候……”莫愁心里郁结,刚要发火,却见那校尉双目灼灼,死死地盯着自己,立时又迟疑了起来,伸手摸上盒子,“罢了,到底是娘娘的一番心意,送进来我看看,要准备什么回礼才好。”
      “是。”校尉这才收回了双臂,颠颠上了台阶。

      进了房,莫愁一点桌子,也不坐下,直接与校尉道,“你放下吧。这来回来去的,也是辛苦你了。”
      “属下不辛苦。”校尉放下盒子立时就往后退,“属下先回去了。”
      “嗯。”见校尉跑的飞快,莫愁对这盒子里的东西更加疑惑,不由伸出根细长的指头,拨开那黄铜锁片。只听得一声脆响,这盖子便弹开了大半。莫愁往里一瞧,只见里面静静躺着一个翠绿翠绿的玉如意,水头丰沛,春意盎然。
      倒是一件难得的好物。可也不值得反复催看。
      里头必是有其他的深意。
      莫愁把玉如意拿在手里,细细翻看,等掉过头来的时候,就看见玉如意的背上刻了两个小小的红字,清光。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当年太后初入宫时,先帝曾与人赞过其舞,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两句诗。莫愁一见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也是这诗。继而,想到了背后的人。
      若是太后肯出手,直接扑杀甄贵妃。那所有的事情都会轻而易举的压下去,不会再有人质疑自己阿谀上意,也不会有人提甄贵妃叫屈。

      莫愁这边还在纠结,太后那里却已经披挂好了。
      她穿了一身紫红洒金的袍子,手里拿着龙头拐杖,头顶九转凤冠,只打眼那么一看,就是通身的气派。无论谁人来看,都只能叹一声端庄大气,真真是一国太后的风范。
      跟着的嬷嬷还有点紧张,站在后边一个劲儿地瞧着太后的肚子,“您可千万小心些。那甄氏心眼小、脾性大,可别真冲撞了您。您如今这身子,正是该好好调养的时候。”
      “调养?调养的再好,也抵不过人家的刀枪棍棒。这宫里的位置,向来都是自己争来、抢来、夺来的。真一味顾忌着身子,我早就死了八百回了。”太后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挑眉一笑,对这身装扮很是自得。
      这才是一国太后的风范。整日被困在宫里,好吃好喝的养着,身上没有权势,说话无人听从,甚至连宫门都出不去,和软禁又有什么区别。说句不好听的,养猪也不过如此么。
      “娘娘说的是。”嬷嬷也知道太后的野心,自知劝不得什么,只好低眉顺眼地站在后头自己宽慰自己。太后娘娘身经百战,自然懂得比自己多多了。她说什么,做奴婢的只要听着就好,到底人家的更有道理一些。

      太后收拾齐备,宣了架辇,浩浩荡荡地开了正门,直接往外走。门外守着的禁卫和枭羽卫都被太后这般阵势惊得一愣,想拦又不太敢,犹豫半天,最后还是遣人报信了事。
      “去刺桐宫。”跟着的嬷嬷高声传令,门外的禁卫和枭羽卫才知道太后要去何处,心里松口气的同时又很是疑惑,她去刺桐宫做什么呢?那刺桐宫可是甄贵妃的寝宫,这两日,已经叫莫统领带着枭羽卫围着犁了两遍了。

      “太后娘娘。”刺桐宫门口的枭羽卫得了严令,不许人进出。就算面对太后的銮驾,还是硬着头皮,拦了一下。
      不拦不行,拦了太后顶多挨一顿板子,不拦太后,莫愁非弄死他们不可。
      “上头严令,刺桐宫戒严。无故不得随意进出。”受过训的人就这点好,无论心里多虚,眼神不飘,气势不矮,浑身上下都带着一股百折不挠的死硬劲儿。
      这时候自然不会请太后答话,跟着嬷嬷早就捧着账册上前了,“甄贵妃管理宫务之时,账务混乱不清,中饱私囊,太后娘娘是来问罪的。怎么,莫统领交代了,要你们拦着?”

      嚯……又是一个来治甄贵妃罪的。看来这位贵妃娘娘得罪的人不少,犯的事儿也不少,说不定都不用他们枭羽卫,太后就先把人收拾了。
      “这,此时还得上报给陛下知道。”枭羽卫语气略有迟疑,嬷嬷便听出了门道。立时挺起了腰板,半点也没耽误,直接带人冲了进去。

      “太后娘娘驾到。”刺桐宫门口的小内监吓的嗓子都劈了岔,整个身子忙不迭地往后躲,恨不得有个地缝直接缩进去。这么大的阵仗,到底是要干什么?
      “太后娘娘。”甄贵妃有点出乎意料,竟然这么快就把太后惊动了。看来这一局是上天都要助她。
      甄贵妃没开心多久,一出门,便被太后带来的内监直接堵住嘴,摁在了地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