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法雨 ...

  •   果然,不一会儿,江家的行李都被搬到了后院去。监院得知僧人来报后,很快前去安抚焦躁的香客。此时江夫人还在菩萨殿听经,经得江夫人同意后,监院忙叫其他僧人们收掇了空置的后院,只是那里久无人住,打扫起来还需要些时间。

      后院和客堂隔着数座宝殿,位于山门内三进院落的最深处。避免今晚寺中人多眼杂,冲撞了贵人,监院告知江夫人和江蕖,慧济寺晚间落锁后外人不能轻易走动,那里安静又清幽。

      其实大家各自心中明白,上锁一举更多是防止落人口舌。寺院内哪里会有危险?

      由于晋朝对佛法的推崇,民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寺庙文化,这种文化也对王公贵族们产生了影响,以至于后来皇室推行了一条法令:在大晋国土上任何一处寺庙都设有编制的禁军守卫,严防别有用心之人偷偷潜入寺中。

      慧济寺的卫军在山下,也正因为慧济寺坐落在竹林之中,巡控更加严密。

      像之前在前院阿眷说的那些半夜有人潜入的话,在别的陌生的地方也许需要担忧,但在寺内,没有香客会触犯清规戒律。

      --

      原本下雨后江蕖想要回房避雨,可这下行李换了个地,后院正在收拾,她不好进去,于是和阿眷肩并肩一起躲在屋檐下赏雨。

      下了足足两个时辰,雨势渐渐减小,风也将歇。无边细雨水汽氤氲,像是炭上火炉、炉中沸汤,蒸腾地丝丝缕缕的雾气,在天地间弥散开来,造化出白茫茫的一片。即便是远处的青山竹林,在山雨的笼罩下也只剩下一线绵延起伏的山脊的影子。

      这样的漠漠春雨前些日子在京中已经下过数遭,江蕖一直最喜欢这种雨天,没想到如今已是初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中的春意犹未消尽,竟然又欣赏到了“淡烟流水”的景色。江蕖见之欣喜,连先前那点避雨的心思都没了。莫说避雨,她还想在这雨天中走动,去接触那缭绕如烟般的雾雨。阿眷拦不住她,只好向僧人借了把油纸伞。

      江蕖绕着后院慢慢走了一圈。来寺中的香客都在客堂和各个殿内,这一处难得的安静下来,只有雨水滴落的声音,和......江蕖细细聆听一番,竟然听到玎珰声响,如玉石之器乍然交撞之音,忽远忽近、若即若离。

      “这是什么声音?“

      阿眷也听到了,她停住一会,忍不住道:“真好听,像铃铛一样。”

      “铃铛?”

      江蕖思索片刻,“确实......很像铜铃的声音。但没有人会带着铜铃来寺中,我想,这应该是寺中本来就有的。”

      “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雨链。”

      “雨链?”阿眷皱起秀气的眉,“雨链不都是葫芦状吗,怎么还有用铃铛的?“

      慧济寺建立于周朝,正如两人旁边的墙壁以彩绘涂饰,颜色浮翠流丹,形容绮丽,就与晋制简洁明快的风格迥异。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翻新,上面不少油漆剥落,斑斓的画壁美则美矣,却浮现出一种颓靡的暮气。

      江蕖道:“我也没有见过,但这铜铃不算什么稀奇事:本朝惯用葫芦雨链,寓意福禄连连,咱们府里就是这样的。可阿眷你不知道,莲花图案才是前朝的风格。”

      江蕖偶然了解过,周盛时导雨链多见莲台形状,后来又由莲花台的样子慢慢上下颠倒,转换成会发声的紫铜雨铃。时雨水顺链而下,下而伴声,叮咛成音,声色成趣,因此逐渐更受欢迎,而这种铃铛形状的雨链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雨淋铃”。多情的文人们则更乐意将其美化,称其为“雨霖铃”。

      “这慧济寺当真有趣,竟然还保留着旧日的雨链,”阿眷喃喃道。

      江蕖闻声而动,寻着铃音去找,阿眷打伞跟着她。她们绕过一处寻常府邸中类似后罩房的屋子,眼前陡然出现一堵丈余高墙,遮挡住她们的视线。

      这里就是寺院的围墙了。

      可意外的是清脆的铃声犹在墙外,并不很远。隔着窸窸窣窣的轻微雨声传到耳朵,悦耳之中多了几分温柔。

      那雨铃不在寺内,阿眷觉得有些诡异:“小姐,这墙外还有人住吗?”隔着一堵墙在寺院旁边居住,怎么看都不正常吧。谁会把房屋建在寺庙旁边?此处别于市井闹街,这可是山里,山上山下都是茂密竹林。

      江蕖失笑:“你仔细看,那是什么?”

      阿眷先前没有注意,靠近墙头的地方有一处飞檐尖尖翘伸,若飞举之势,只是上面的瓦片颜色和墙头的相近,才没有被她一眼瞧出来。

      翘起的檐角下面,大概与雀替高度相当的位置,系着一节细绳。潺潺雨水顺檐而下,流水淌过绳上的雨链,水流的重量落在上面,击得铃铛动摇不止,碰撞出急促细密的声音。

      阿眷眼前一亮:“就是那了?”

      “对比看这屋檐的样式,和寺内建筑如出一辙,应当也属于监院管理的地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筑墙隔开了。”江蕖观望左右,和阿眷道:“不过肯定留有通到墙外的门,阿眷,我们去找找。”

      “不是......等等!”阿眷后知后觉,匆匆回头瞥了一眼,心里揣了份顾虑:她们现在离后院那越来越远,要是等会夫人从菩萨殿回来找不到她们岂不麻烦?

      “嗯?不是什么?”江蕖的声音远远传来。

      她一转头,发现江蕖已经摸索着往前走了好一段,阿眷恨不得拉住江蕖,但架不住姑娘等会要是反过来调笑她胆小,说些——“平时这些好玩的事你不都赶着去,还喜欢撺掇我一起,今儿你是怎么了,是不是到了不熟悉的地方胆子都小了?”这样的话!

      光是这般一想,阿眷顿时气急,心想自己才不会害怕,胆子也很大,原本劝阻的念头立即烟消云散。

      江蕖没有察觉到阿眷矛盾又莫名的心理,只当她又开始耍起了奇奇怪怪的小性子,早已见怪不怪。江蕖接过油纸伞,走过一段路,很快就见到了一处栅门,栅栏是铁制的,门上整一块铁板钉得严丝合缝,里外的人都不可能看到对面风景。

      门衔环上置有孔洞,却没有上锁,江蕖轻轻一推便开了。

      入眼处和寺内的建筑如出一辙,此处没有洒扫及时,地上有许多零落的竹叶和积水。里面坐落三座殿宇,两侧和中间各有一座,正是居中的那座形似塔楼的檐角上挂着几串铜铃。

      雾雨轻柔,风也萧萧,表面被濡湿后的紫铜雨铃更加古朴深重,在一片乳白色的雨幕中是再独特不过的存在。

      再看,便是旧到铭文褪了色的宽大匾额上,刻着“藏经阁”三字。

      这是慧济寺的藏经阁,看来已经被废弃很久了。

      江蕖收下伞,自廊道月梁下走过。

      她环顾四周,所见的是陈旧的殿宇、掉漆的雕花门窗,和墙根处新冒出来的绿苔。唯一还称得上引人注目的,就只有旧塔楼第二层外翘的台座了,台座上共雕刻十八位罗汉,通身遍布彩绘,十八罗汉年龄仪表各异,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娴静典雅、或金刚怒目。

      十八罗汉围绕藏经阁第二层台座悬塑,皆身躯前倾,好似俯视众生相,但走近仔细望去,却又觉得像是正欲普降法雨,度无量众生。

      一墙之隔,两处景貌却大有不同。

      曾经香火鼎盛时,慧济寺博恩广施引来香客如流,但一经前朝覆灭新朝伊始,皇家敕造的普华寺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佛家圣地。如流般的香客骤然散去,慧济寺也从阐玉名寺变成了一个普通寺庙,僧人数量和香火都不复当年,原先广阔的庙宇用地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于是,当时值任的禅师不得不寻工匠把后山的藏经阁等地,与前山的大殿院落砌墙隔开,只留一处置门出入。只有到固定的时日,才会安排僧人洒扫。至于三藏——“经、律、论”的文书,他们在前院找了个合意的地方,又建了一座僧堂,将有用的书籍放入。久而久之,旧藏经阁放置的都是弃而不用的经文,没有僧人会来这里。

      筑起的高墙和人心一起遗弃了这个藏经之所。

      --

      阿眷自进了门后虽未开口,但目光中充满了兴奋和新奇,拼命克制自己不打扰周遭清静;眼睛不住打量门后这块鲜为人知的僻静之地,她看见台座上十八罗汉时,很小心谨慎地先对着拜了三拜,才敢鼓起一点儿胆睢盱罗汉像。

      江蕖神思游离,等抬眼一望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了藏经楼门前,她伸手去拉上面的铜环,短暂犹豫后,推开了阁楼的大门。

      推开的那一刻,随着门扇发出的“吱呀——”一声,她下意识屏息,可出乎意料地,迎面而来的不是沉积的灰尘:阁内空气算得上清新干净,还没有雨天潮湿的味道。

      江蕖不由愣了下:外头这样冷清荒芜,殿内却如此干净。

  • 作者有话要说:  雨链:多为铜质,主要用于引流雨水,使建筑物免受雨水的侵蚀,有利于保护建筑物,兼以建筑装饰功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