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爪牙 ...

  •   从清正司里出来,迎面正碰见匆匆赶来的文司判,文司判见了厉无归,二话没说,拔腿就往牢房里边儿跑,没过一会又跑了出来,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厉无归。

      “侯、侯爷,里面儿那个能说话会走路的刘温,不是诈尸吧?”

      厉无归恍惚着敷衍道:“放心,我什么都没砍。”

      ……

      和文司判告辞后,厉无归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脑子里不停回荡着刘温对他说的话。

      “你以为晏侍郎是谁的人?是殿下的么?”

      “厉家小子,我原本还觉着你是个聪明人,没想到你也和你那个爹一样,都是死脑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呵,多好听的笑话。”

      ……

      不会的,刘温说的都不是真的,刘温在骗他,刘温是恨他夺了自己的官,所以才会编出这种拙劣的谎话骗他。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是真的。

      晏柳……

      厉无归嘴唇嗡动,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刘温对他说的话。

      刘温说,当年帮晏柳改名换姓,使晏柳能参加科举的贵人,其实是皇帝。

      晏柳是皇帝的人,真正想要厉家人不得超生的,是皇帝。

      刘温还说,皇帝其实一直都在暗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现如今五年过去了,虽然明面上,珩王还是独揽三部大权,殊不知内里形势却早已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变。

      当年,厉家在边关接连得胜,功高盖主,朝廷早已赏无可赏。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来,边关将士们竟是只认帅印,不认圣旨,只知领兵打仗的元帅姓厉,不知远坐京中的皇帝姓甚名谁。

      换而言之,那时候,厉家于皇帝的威胁,其实一度大过了珩王。

      偏偏厉家自己还觉着问心无愧,天天嚷着要对皇帝尽忠。

      刘温说:“你说可笑不可笑?带着一帮子不认圣旨,不晓得皇帝是谁的兵,尽什么忠?怎么尽忠?”

      至于晏柳,则是皇帝一早便埋在珩王那里的暗线,负责给皇帝传递消息。

      直到某天,晏柳向皇帝传递了珩王想对厉家动手,抢夺兵权的消息,希望皇帝能尽快想法子应对时,皇帝眉眼带笑地看了晏柳很久,而后轻声对他说:“此事可成。”

      恶人由珩王去做,他一个可怜的,手无实权的皇帝,只是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未加劝阻罢了。

      皇帝下旨,晏柳不得不照做。

      这之后,晏柳努力爬进了珩王的幕僚队伍里,做了珩王的心腹谋士,一边假意周旋,一边在暗地里屡次助厉家脱困。

      然而珩王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即便晏柳的言行举止都毫无破绽,珩王依旧不信他。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晏柳,珩王找到了晏柳同母异父的幼弟,将其收养在自己身旁,看似宠爱,实则每日喂之以毒药,想用这种方法逼晏柳永远忠于自己。

      珩王查到厉老将军在边关打仗时,曾与一蛮族副将几番较量,二人惺惺相惜,亦敌亦友,直到厉老将军班师回朝后,还与那名副将有着些书信往来,便想出了利用这些书信,诬告厉老将军通敌叛国的馊主意。

      珩王不知道晏柳是皇帝的人,便让晏柳去弹劾厉老将军,只因晏柳和厉无归走得近,说话比别人更可信些。

      晏柳当时想,厉老将军与那副将的书信之中,只谈风土人情,名山大川,丝毫不见机密之事,所以弹劾一下也没什么的。届时侍卫们去搜了,搜不着什么真正有用的证据,只找出那些聊山水的书信来,即便是皇帝也不好随便定罪。

      顶多,皇帝会不轻不重的敲打他一下,降他的职,把他从刑部指派到别处。

      当时,皇帝和珩王都在向晏柳施压,晏柳琢磨了半宿,觉着弹劾厉家,厉家不一定会出事,但若抗命不弹劾,不仅他弟弟会死,他也捞不着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晏柳写了折子。

      为了保险起见,晏柳还特意写了封匿名信给厉父,让厉父尽快烧毁那些书信,莫要给旁人留下一丁点口舌。

      晏柳原本确实是这么打算的。哪知第二天一早,晏柳刚在朝堂上把弹劾厉老将军的话头提出来,一众珩王党竟站出来纷纷应和,要皇帝立刻派御林军去搜将军府。

      晏柳懵了,但他仍然自我安慰道:没关系,我已经给厉老将军写过信,让他烧了那些东西,退一万步说,就算厉老将军没有烧,仅凭几封记载塞外风光的书信,也成不了什么事。

      晏柳不停地安慰着自己,直到侍卫们将一大摞写满南周机密,还没来得及寄出去的书信带到殿前。

      信是厉老将军亲笔写的,不是仿品,大家伙儿专门找人来验过,错不了。

      不单有厉老将军亲笔写的信,还有那敌国副将写给厉老将军的回信,回信中,厉老将军被许以高官厚禄,良田千顷。

      晏柳傻在了朝堂上。

      直到这时候,晏柳才知道珩王早已笃定了他不敢下手给厉家挖坑,于是将计就计,让他的匿名信顺利传进了厉府,传到了厉老将军的桌子上。

      传了信之后,珩王的人又跟着厉老将军找到了被藏在暗格中的一些书信,厉老将军是个重感情的人,果然没有舍得烧,大约也是觉得自己没在信里写啥,被查了也没事,所以只是拿出来看了看,便放回去了。

      但珩王的人偷了这些书信,将信上的字改变顺序,请人用一种十分特别的装裱之法,修改成新的内容。

      晏柳为皇帝做事,珩王不知道,珩王派人去改厉老将军的书信,晏柳也不知道,于是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厉老将军的通敌“证据”,被大咧咧摆在了皇帝的龙案上。

      皇帝原本是想将厉家全杀干净的,是晏柳连夜跑去求情,细数厉家为南周立下的汗马功劳,皇帝听得感动了,才大发慈悲饶了厉无归一命,赶他去戍边。

      皇帝希望厉无归永远不要再回来,在除掉厉家这件事上,皇帝和珩王达成了难得的合意。

      厉父下狱那天,晏柳去看了,厉父老泪纵横地拉着晏柳的手,说自己认得晏柳的字,知道是晏柳在帮他,心里感激,但厉家已经彻底完了。

      从听见皇帝在朝堂上看似安慰,实则不容拒绝地表示“先将老将军收押,待朕查明真相,一定会还老将军清白”时,厉父就猜到皇帝是什么心思了。

      厉父说:“我是个粗人,但我还算明理,陛下忌惮我带出来的兵,我心里不服,但我认他是个好皇帝,比珩王更适合守江山。陛下是个明君,现在明君要我死,我就死吧。”

      厉老将军给厉无归写了封信,嘱咐他有生之年都不要回京,更不要想着替厉家报仇,托晏柳给厉无归捎过去,然后就上吊了。

      另一边儿,珩王不知道皇帝的心思,误会皇帝保下厉无归,是为了让厉家有机会东山再起,便派杀手去截杀,令厉无归错过了晏柳派人送去的信。

      这些事全都发生得很突然,一夜之间,物是人非。

      厉老将军的亲笔书信,是晏柳能在厉无归面前洗脱嫌疑的唯一证据,没了,便是永远没了。

      横竖厉无归永远都不会回京了,送不送信,是否还要费心将误会解释清楚,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就这样,晏柳在京中,厉无归在塞外,一晃过了三年。春去冬又来,蛰伏许久的游牧民族忽然大举进犯,一月之内,连夺南周边境六城。

      危急之下,皇帝想起了厉无归。

      皇帝知道厉无归有本事带兵,便派人传旨,让厉无归暂且统领边关众将士,夺回失地。

      边关苦寒,厉无归是临危受命,身边是重重困境,赢了,但是不当心死在了沙场上,那真是最好不过的。

      但厉无归活着回来了,打的还是为厉家翻案的主意。

      直到厉无归回京后,珩王仍然不知道晏柳其实是皇帝的人。

      厉无归回来后,皇帝不希望自己被查到,更不希望在明面上和厉无归闹翻,便连夜找到晏柳,喊他去顶罪,并将一切旧事都扣在珩王的脑袋上,不要提到旁人。

      晏柳本不想去,因他弟弟此时正在珩王手上,尚未被救出,晏柳怕贸然惹怒珩王后,会令他弟弟遭殃,但是皇帝对他说:“当年若没有你的弹劾,厉家就不会被灭,现下所有人都知道你是珩王党,你不冤枉。再说,你若不想连累你弟弟,只需稍作样子,一口咬死诬告厉老将军这事,是你向珩王提的建议就成了,这虽是一些细枝末节之事,但朕相信,珩王定会因此而感受到你的心意,放过你弟弟。”

      皇帝答应晏柳,只要晏柳去顶罪,皇帝就会想办法,尽全力救出晏柳的弟弟,并请人为其研制解药,所以晏柳去了。

      皇帝的意思,是让晏柳拿他自己换他的弟弟,并努力说服厉无归,让厉无归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珩王。

      可是只有一点,晏柳怎么帮厉无归对付珩王都行,唯独不能让厉家翻案,不能帮厉无归找出当年助珩王做伪证之人。

      一个身为罪臣之子的永亭侯,和一个家中皆是能臣良将的永亭侯,皇帝明显更喜欢前者。

      罪臣之子更好控制,皇帝不希望在扳到了一个珩王之后,身边又崛起了另一个“珩王”。

      而珩王不知道晏柳心里的这些想法,只当晏柳是被厉无归和皇帝联手革职囚禁,害怕晏柳乱说话,让厉家东山再起,使他从此失掉手里那一半兵权,所以才派了那么些人来杀晏柳。毕竟杀一个晏柳,可比杀那位早已不知身在何处的“人证”容易多了,杀晏柳,不必和厉无归比拼找人的速度。

      按照刘温的说法,从头到尾,从始至终,只有晏柳一个人,打心眼儿里盼着厉无归活。

      至于刘温是怎么知道这些秘密的,厉无归也问了,然而刘温只是平平板板地叹道:“你知道殿下这回为什么没救我么?”

      “我有一个侄儿因卖官落了狱,在清正司里被关了好些年,我几次去求殿下,殿下都不肯帮忙,反而渐渐与我生了嫌隙,打算另外找个人替掉我。”

      “前阵子,我去清正司探望我那病重的侄儿,他已经快不行了,他问我,到底何时才能将他救出去,我说不是我不想救他,而是殿下不愿意帮忙,若是再求,恐怕连我自己也要被牵连。”

      “后来,我那侄儿对我说,如果是因为殿下不愿救他,那没事,因为他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他说晏柳其实是皇帝的暗线,五年之前,晏柳赶来探望厉老将军时,他就被关在厉老将军隔壁的牢房,靠装晕才逃过一劫,此后从未向旁人说起过这事。”

      刘温还说:“我在得知此事后,不敢全信,便悄悄地派人去查,结果竟真的被我查到了些证据,比我侄儿告诉我的还多。我原本是打算着,今晚就去拜见殿下,把晏柳的事全部告诉他,以此来缓和我与他之间的关系,结果没想到,竟会猝不及防被你狠咬一口,落到这般田地。”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爪牙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