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准备过年 ...
-
美霖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赶年集,年集是一年的最后一个集。
有些人是为了准备年货,有些人是为了买新衣服,有些人是为了凑热闹,一般情况下这个集市最热闹的时候会挤得水泄不通。
她们有时候会买同一块布料,让裁缝去剪裁的时候,可以自己挑选不同的款式。
这次赶集,美霖和另外三个姑娘挑了一块粉红色的布料。
每个人因为有不同审美观,选择了不同的样式。
美霖的是双排扣的立领的,非常传统,而且没有要任何装饰。
她们几个因为和外面世界接触比较多,喜欢赶时髦,有的选了西装领,有的选了蓬蓬袖,有的加上了垫肩。
这些在美霖眼中都是非常新鲜的事物。
春节之前倒计时的日子里,男人们都忙着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女人们都忙着蒸、煮、炸。
在村里有个习俗,就是年前蒸好几锅的面食,足够吃到正月十五的。
煮一些五花肉块,用来供奉已逝的先人,炸一些丸子、带鱼等。
石美霖过年就帮着母亲蒸包子、枣卷子、花糕等面食,最开始的初衷是怕母亲累着,在帮着干的过程中没想到竟然学到了一身的手艺。
母亲一般都是包萝卜猪肉馅的包子,她每次都是先用酱油、盐、葱、姜、蒜末、油把猪肉馅养好,所谓的养就是搅拌在一起放置半天的时间,让肉进味儿。
她把萝卜擦成片,用水煮熟,煮熟之后的萝卜有种难闻的味道,等放凉了之后,她把它用布包起来,把水挤出来,剁碎之后再和养好的肉馅搅在一块。
母亲的手很巧,每次调完的馅儿不用尝,出锅之后的包子肯定咸淡适宜。
包大包子是比较难的活儿,一开始美霖都是只擀劲,母亲负责包,后来擀劲擀得熟练了,剩余的劲儿多了,她就学着包。
首先取适量的馅儿放在面皮的中央,左手托着面皮和馅儿,右手提着面皮一边捏着褶皱一边转着圈,直到把所有的面皮都捏出褶皱,集中在顶上形成一个小疙瘩,再把小疙瘩压成凹陷下去的小坑。
最初学的时候,不是馅儿放得多了或者少了,就是拧不成个,后来练得多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她也就学会了包包子。
出锅之后的包子除了香就没有了熟萝卜难闻的味道。
第一锅蒸熟的包子要送给长辈的,小时候美霖就经常给院里比较近的长辈送去,给大娘送的时候一般她们还会回两个。
枣卷子和花糕都是用煮熟的枣和生面组成的不同造型。
枣卷子的做法非常简单,美霖学得很快,她把长条的面压平,在长条的中间和接近两端的地方分别放上两个枣,然后卷起来。
花糕的做法比较复杂,她首先看母亲做了一个,然后自己也动手做。
她首先擀出来两个大小不等的厚面片,稍大的当底,在上面摆满枣。
枣的空隙中要添上面块,把稍小的面片盖上当盖子。
在盖子的上面再放上四片叶子样式的薄面片,在最顶上的中心再点缀上一颗枣就大功告成了。
一般情况下,蒸面食需要用去一天的时间,煮和炸一天就差不多能完成。
母亲总是把刚炸出来的东西放在碗里,再摆上筷子,放在门口,供奉给老天爷,嘴里用小得别人听不清的声音轻快地念叨着话语。
美霖小时候总是在旁边偷听她说了什么秘密,但是从来都没听清楚过,神神秘秘的,有点像和尚念经的感觉。
母亲是地道的农村人,她没有别的信仰,只是迷信老天爷,也许她相信的和“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比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