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八月份的时候,康熙带领的大军回到了紫禁城。

      回到京城的第一天,康熙就在太和殿,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用来犒赏三军。所有在此次西征中立下战功之人,都获得了应有的赏赐。

      作为副将军的胤禔,上阵杀敌英勇无畏,被册封为直郡王。

      而胤祐发明的雷击炮,对这场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更别提他还为了康熙,连夜奔波回京来取药,相当于又救了康熙一次。在各种原因的推动下,胤祐被封为了淳郡王,成为除太子以外,众兄弟中唯二有爵位的。即使这样,其他兄弟也没人嫉妒胤祐,谁让他们自己没有胤祐能干呢?

      庆功宴后,就到了处理战俘的时候。首先是葛尔丹,被判了斩立决,康熙可不会心慈手软的留着这个心腹大患。其次是戈洛文,由于戈洛文的身份比较特殊,目前还被单独关押着。

      康熙让理藩院的官员,起草了一份文书,发给沙俄政府,让他们派人来京,双方协商怎么处置,戈洛文这个挑起大清与葛尔丹战争的罪魁祸首。

      康熙此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雷厉风行的手段震慑住沙俄,让他们不要以为在尼布楚条约中占了便宜,就得意忘形起来,现在大清能轻而易举的消灭葛尔丹,就能再向沙俄宣战。

      沙俄很快就收到大清发去的国书,俄国政府瞬间慌乱起来。他们年少的沙皇,才刚刚率领"少年军"平息索菲亚摄政公主策动的射击军叛乱,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沙皇把国事交给母亲、舅父等人处理,本人仍专心操练"少年军。

      刚经过内乱的沙俄,根本不敢与军事力量强横的大清,直接发动战争。

      经过讨论之后,沙俄方面派出使臣,带上丰厚的奇珍异宝,来向大清求和。

      沙俄使臣千里迢迢来到大清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得到康熙的召见,而是被理藩院的官员,安排在了一处宅子里。

      等康熙想起要召见他们的时候,那些使臣已经被吓破了胆,老老实实的按照规矩拜见康熙,没敢耍什么花招。

      康熙当着沙俄使臣的面,让人把戈洛文带了上来,狠狠地痛斥一番戈洛文的不耻行径,要求沙俄给大清一个交代。

      使臣们连忙呈上来之前,沙皇写下的永不来犯的协议书,保证与大清和平共处。

      康熙仔细的看过之后,心里就满意了,毕竟他也不是想要真的与沙俄发动战争,沙俄的国土面积很辽阔,不像一些小国家可以快速消灭吞并,一旦两国打起来,其他的国家也会想要分一杯羹,那时就是一场大混战,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康熙在这份协议上签了字,又收下了使臣带来的礼物,才允许他们带着戈洛文回沙俄,在他们离开京城的时候,康熙还好心的派了两百个火器营的士兵,护送他们出大清国土。

      被好心护送的沙俄使臣们,看着大清士兵个个身强体壮,还手握比他们那里更先进的火枪,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的,恨不得现在就出了大清国土,在心里发誓这一辈都不再踏入大清一步。

      等那些士兵送走沙俄使臣回来复命的时候,详细的描述了那些沙俄人的怂样,让听到的人都乐的哈哈大笑。

      经过这一遭,不论是康熙还是朝中大臣,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武力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武器,才能让别的国家闻风丧胆。

      胤祐在封了郡王后,康熙就给他赐了一座郡王府,刚好胤祐一直在工部,郡王府的修建就交到了他自己手上。

      出宫后郡王府就是独属于自己的家,胤祐修建起来是很用心的。

      郡王府被胤祐分为内外两院,内院为郡王府的禁地,建筑是按照胤祐自己绘制的图纸而建,高台深院,十足的大家气势。以后自己住进来后,会布置上机关暗器,防止有人擅自闯进郡王府。这是胤祐以后的私人领地,他以后又不会娶妻生子,也不用担心郡王府里有太多的人会擅入内院。

      外院的风格却完全相反,外院基本是没有什么机关防护的。外院用了很多的竹子做建筑材料,竹门、竹房子、竹墙,只有郡王府高大的院墙是用青石砖建造的。

      郡王府的后院,有成片的竹子,郁郁葱葱,景色很美,却被布置上各种机关,每踏出一步都会有致命的危险。在竹林隐蔽的角落里,胤祐自己还偷偷的建造了一处密室,这是用制造暗器和练武的地方。

      修建好的郡王府,与其他王府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王府的主人愿意这么修建,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康熙知道后,更是毫不在意,只要儿子自己乐意,一点小事他是不会多说什么的。

      郡王府完工后,胤祐并没有立刻搬进去,他现在大多数时间还是待在工部,有空了也是回宫去住。

      不过胤祐在郡王府里,举办了一次宴会,邀请兄弟们前来参加。

      收到胤祐的邀请,从直郡王胤禔到刚五岁的胤祥都来赴宴,还带上了各自的贺礼。胤祐亲自在王府门口迎接大家。

      看到十一弟,十二弟和十三弟,也跟着胤禟他们一起来了,胤祐心里特别的惊讶,宫里的娘娘们就这么放心,让自己的还是小不点的儿子,出宫到他这里来?

      热情的把所有人,都迎进了王府内,胤祐在前面边带路,边介绍府里的各种景色,他今天特意的关了所有机关,可以让大家随便看。

      胤禟带着自己的亲弟弟十一阿哥胤禌,边看边赞叹道:“七哥,你这王府修建的与别家可真不一样,很有特色呀,不过要是弟弟我能在这里住几天就更好了。”

      胤誐一听胤禟这么说,也不甘示弱起来,“七哥,我也要在你的王府里住几天,这里可比皇宫有意思多了。”

      就连小小的胤禌,也来凑热闹,“九哥在这里不回宫了,我能不能也不回去?”

      还没等胤禟回答胤禌的话,胤祺就没好气的瞪了胤禟一眼,“小九你怎么老是这么不着调呀?赖在你七哥这里,是不是想要逃课?你可千万不能有这个念头,不然被皇阿玛知道后,肯定还会罚你抄书的。”

      胤禟被自己五哥说中心思,心虚了一下后,立马又镇定下来,强词夺理道:“我才没那样想呢,我只是想要陪陪七哥,七哥你说好不好呀?”

      被点名的胤祐,好笑的看了胤禟一眼,替他求情道:“五哥,你就别说他了,今天咱们兄弟第一次来到我这府上,一定要好好玩玩,到时候大家不醉不归,府里的房间多的是,今天都不回去也有地方住。”

      胤禟他们几个小的一听这话,立刻高兴起来,大声喊到:“七哥你真好!”

      太子和直郡王他们几个年长一点的,看着这一幕心情也好了起来,太子温和的拍着胤祐的肩膀说:“七弟,看来弟弟们都很喜欢你这里呀,孤也觉得你这王府修建的不错,有灵气不死板。”

      直郡王胤禔就看不惯太子这样,他插嘴道:“七弟,大哥的王府也建好了,等过几天搬进去后,也办一场宴会,到时你别忘了去参加。”

      胤祐从善如流的答应:“弟弟肯定不会忘的,到时候一定好好参观一下大哥的府邸。”

      说话间,一群人已经穿过外院进入内院,宴席摆在内院的一处花厅里。等众人一一落座后,酒菜就被陆续的端了上来,胤祐还特意吩咐下人,给几个小阿哥单独做了一些适合孩子吃的菜色。

      胤祐一边招呼兄弟们喝酒吃菜,一边找话题闲聊起来,渐渐的整个宴会的气氛就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宴会结束后,太子和直郡王先离开,接着是胤祉和胤禛。胤祺也想要回宫,可是他的两个亲弟弟都赖着不走,还有跟着有样学样的胤誐,胤祹和胤祥。他怕胤祐一个人照顾不了这么多熊孩子,只能也留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胤禟他们起来后回宫上课,走之前还嚷嚷着要过几天再来。

      胤祐把几人送上回宫的马车后,也没有继续睡觉,而是早早的去了工部。

      火器的研究现在由戴梓主管,胤祐会不时的与他一起交流各自的新想法,两人还在工部的匠人里,选出了几个在火器制作上有天赋的,带在身边进行教导,这样就不会让火器的研发和制作后继无人。

      等火器部门一切都顺利的进行时,胤祐就把自己的目光落在了农耕方面。先进的武器是用来战斗,保卫国家的。而农耕方面的进步,却能带动整个大清的经济发展,因为现在的大清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胤祐知道《天工开物》的上卷,就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如果把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都运用到实际之中,肯定会大范围的提高农业的产出,加快手工业的发展。

      胤祐先把工部里现有的农具,都一一了解后,又亲自用这些农具,在自己王府的空地上使用一遍,详细的分析每种农具的优劣,才开始根据《天工开物》里的技术结合自己的想法,来改进这些农具,以期提高它们的工作效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 2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