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三章 山无棱(下) ...
-
乾清宫里,皇帝正在看折子,对于朱湛圭的到来并不意外,头没有抬,沉声道:“你可想好了?”
朱湛圭站着道:“立李氏为正妃,原因有三,一是李氏出生平常,绝无外戚隐忧。她与安国公家并无真情。现在皇亲、勋贵、文臣、武将对于正妃人选争执不休,不如选一个与各方都无关的人。二是李氏身体康健,好生养,能为皇家开枝散叶。我朝礼法严明,嫡庶有别,庶子再多,不如正室嫡出。三是孙儿实在中意李氏,愿意与她长久。”他抬起脸,“皇爷爷,您一直教导孙儿,要学会平衡之术。孙儿思来想去,拿后院平衡前朝,得不偿失。前头事应该前头解决,孙儿回去只想有个放松的地方,不想为后院琐事分心。”
朱湛圭意有所指,皇帝心领神会。
太子才能平庸,早些年魏王聪慧过人,朝中不乏追随之人,势力直逼太子。而太子担忧东宫易主,不勤勉好学,反而联络朝臣,广纳公侯官宦家的女子为内宠,巩固地位。女人多,是非多。朱湛圭的生母,前太子妃周氏就是在后院倾轧中落了败,被赐死。之后扶正的太子妃王氏多年无子无宠,弹压不住嫔妃,郭淑嫔仗着自己有三子一女,与太子妃分庭抗礼。内宠之间缠斗不休,闹得是乌烟瘴气的。直到最近太子妃生下了幼子东阳郡王,收拾了郭淑嫔,东宫才消停些。
但靠纳宠与朝臣交好是注定徒劳的。那些大家族岂会因族中一个女子的归属而被左右选择?利欲熏心,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朱湛圭道:“孙儿的后院,就留下李氏一人吧。若她十年无所出,再做打算。”
这是连妾室一个都不要了。
皇帝这才抬起头,目光里有久为上位者的威严,道:“十年?”
朱湛圭坦坦荡荡地迎上皇帝的目光,快速走到皇帝身边,轻轻地摇了摇皇帝的手臂,脸微微红着,笑道:“皇爷爷疼疼孙儿吧,孙儿有李氏一个真就够了。”
这是撒娇了。他想得很多,这算是皇帝对他的试探。选择李氏,也是让皇帝放心。皇帝首先是皇帝,再是他的爷爷。没有一个在位的皇帝,会喜欢上蹿下跳结交群臣的继位者。他不要那些女人,更不要那些女人身后的各方势力,就是要皇帝相信,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太孙,一个依赖着爷爷的孙子。他看着皇帝的鬓角已全白,心中一紧。
皇帝侧过脸,笑看着朱湛圭,有一会儿没有说话。终于,他伸手轻轻地拍了拍朱湛圭的手臂:“好!正妃的人选,随你的意。不过侧室也得挑几个,皇爷爷已经替你瞧好了。”
朱湛圭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皇帝这一关,他算是过了。不过,太子那边——朱湛圭心里没有底。皇帝是一直防着太子的,等他一天天长大了,甚至也在防着自己。而太子是从他记事起,就一直防备着他的。这么些年,他是在刀尖上小心挪动,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而这平衡眼瞧着就要被打破了。皇帝一天天老去,魏王无子,与大位无缘了;晋王一直远离朝政,够不上威胁,太子地位日益高涨。只要太子亦步亦趋,不出大错,那就能顺利继位。可太子却不止他一个儿子,后面郭淑嫔的三个弟弟比他小不了多少,很得太子喜欢;太子妃新生的东阳郡王,更是被太子当成眼珠子疼爱,每日里太子都是要去抱一抱的。有了东阳郡王,太子妃待他内里已经大不如从前,还有安国公府王家的态度也模糊起来。毕竟若是东阳郡王能出头,他们的富贵能得到更多的保证。 那些朝臣,大部分是观望的。也不可多信。而他最大的靠山是皇爷爷,也是他这些弟弟们的爷爷。到最后胜出的究竟是谁,对皇爷爷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么一想,朱湛圭觉得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他现在倒有些明白太子当年了。太子不能惊才艳艳,不然皇帝会深感威胁主动去打压;又不能太糟糕,不然底下的弟弟心思浮动,跃跃欲试。这其中的度,确实很难把握。至少目前看,太子算是度过了危机。无人再能挑战他了。
过了大半个月,便是元宵。这些天,太孙侧室的人选已经定好,旨意也都下了,共有八人进来,都是四公八侯家的姑娘。她们的位分是按照家世来的,家世好位分就高,位分最高的是良娣。等大孙大婚后三日,她们就陆续进来。魏王纳侧妃就没那么多讲究了,粉色小轿子一顶就把人从侧门抬进去了。朱湛奎三人的妻子选得都是小门小户家的姑娘,听说郭淑嫔大为不满,闹了几场,给太子妃禁足一年,在朱湛奎他们成婚时定是观不成礼了。
倒是晋王选正妃那边又出了岔子,本是选了永嘉侯府武家的嫡幼女,偏偏这姑娘路过太液池时竟突然落了水,被救起后病得起不来身。再又选了出身杏林世家的焦氏,可旨意还没下,焦氏竟被发现给其他秀女下药,给私下处置了。晋王选妃这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晋王继续孤身一人。 秀女们除了吴静姝,都有了去处,其余人都给赐给了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