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封后 ...

  •   永徽二年(651年),我再次入宫,没有名分。
      永徽三年(652年),王皇后请立宫人刘氏所生陈王李忠为太子。
      永徽四年(653年),我迎来了我的第一个孩子,我的长子李弘。
      永徽五年(654年),我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我的长女安定公主,不幸的是,她当年便夭折了。她正月底才出生,二月中便去了,逝时未满月。三月,我被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一月我生下了第三个孩子,次子李贤。这一年十月,王皇后被废,我被立为皇后。
      李治一生共有八子四女,在我入宫前,他已有四子二女,我入宫后,为他生下四子二女,也就是说,自我入宫之后,李治的孩子均是我所生,其他嫔妃再无所出。而这一点,也成了我横行后宫和李治惧怕于我的佐证。
      我入宫之前的那四子二女,最年长的是皇长子李忠,他出生于公元643年,最年幼的是皇次女高安公主,她出生于公元649年。从公元643年至649年,正好六年,这六年期间李治每年膝下添一个孩子。
      649年,太宗去世,李治登基。650年李治封王氏为皇后,直至655年她被废,这期间,王皇后一直都是后宫之主,而这五年,除我之外,后宫再无所出。我651年入宫时,名分都没有,654年才因为孩子被封为昭仪,这几年我如何能在后宫专横无忌?
      此外,之前的那四子二女,其中有一子二女都为萧淑妃所生,其他三子均为宫人所生,而这三名宫人一直都是宫人名分,未获晋封,未得封号。是后宫的嫔妃位置都已经满额了,没有空衔给她们晋封吗?当然不是,比起太宗来,李治的后宫相当冷清,只有一后一妃一婕妤,外加我这个昭仪,再无他人。后宫可是有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计一百多职位,安置三个宫人绰绰有余,但王皇后却没有施恩,哪怕她立了长子李忠为太子,他的生母依旧仍是宫人刘氏。或许,这便是史书说她“刻薄下人”的原因所在。不过,我当了皇后一样没给这三个宫人提位份,但没有人说我“刻薄”,因为在后世史官看来,“刻薄”一词不足形容我之万一,我这样的人,只有“恶毒”才能配得上,毕竟在他们眼里,我亲手杀死了我的长女思儿,那个尚未足月便离世的安定公主。
      虎毒尚且不食子,他们说武昭仪为了皇后一位,不顾惜骨肉亲情,杀女嫁祸王皇后,蛇蝎心肠。对此,我只想说,荒谬!
      首先,在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夭折的几率很高,如何能证明是人为?
      其次,在证明是人为之后,要如何证明恰是王皇后所为?
      再则,证明是王皇后所为之后,如何能证明她是有意,而非过失?过失可不足以废立一国之后。而且,王皇后本人也没有动机这么去做。毕竟对于皇后而言,皇子更具威胁不是吗?而且思儿之前已有两女,也不可能是因为李治偏爱女儿因以生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即便王皇后被废,我如何能保证上位的一定是我?毕竟我前面还有一个萧淑妃,她出身世族门阀,是先帝太宗在世时为李治所纳,而我曾是太宗才人,入李治后宫时没有名分。她位份为妃,而我在思儿逝去之后,李治恤我失女之痛,不顾众臣非议,封我为九嫔之昭仪,那时我才有了位份,即便如此,仍比她名分低。当时她育有一子二女,而我因女儿早夭,膝下只有一子。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王皇后被废我都不是最大受益人,用自己的女儿的性命给萧淑妃铺路,我得是有多蠢啊?
      我长女思儿的死因,就像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中记载的那样,是暴卒。但时光流转到宋代后,故事就变了。宋人编撰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小公主嫁祸王皇后的凶手。看来,我的成功让宋代的伪君子很是不安,不惜捏造事端来抹黑我。我的处境就像现在很多成功的女人一样,人们总会无视她们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而把她们的成功归因于她们的美貌等其他因素,以平衡他们敏感脆弱的男性自尊。
      在史书上,王皇后被废的原因是:施“厌胜之术”。史书中记载:“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
      是的,那个揭发她们“厌胜”的人就是我。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在这件事里面,我也只是颗棋子,布局的人是那个史书中点评为“仁弱”的高宗,也即我的夫君李治小朋友。
      王皇后的废立,民间戏曲小说总喜欢将这一事件的起因说成是李治不喜欢王皇后,喜欢武昭仪,为立武昭仪为皇后,所以王皇后才被废。对此,我想起了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权衡利弊”。李治要废王皇后,跟王皇后本人没有关系,起因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帝王的眼里没有喜恶,只有得失!
      柳奭出身于河东柳氏,永徽三年升任中书令并监修国史。中书令为中书省之长官,即为后世所说的宰相,我们那时候没有“宰相”这一官职,被后世称为“大唐名相”的房玄龄实际上也没封过“宰相”,他的职务也是“中书令”,“宰相”一词是后世的习惯叫法。
      房玄龄有名,但他的夫人更有名,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千古第一醋坛”,当年在太宗给出的接受房玄龄纳美女和喝下“毒酒”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喝“毒酒”,当然,太宗给的那坛“毒酒”里面实际装的是食醋,此后,“吃醋”这个词便成了女人妒忌的代名词。
      同样是宰相,但柳奭的能力跟房玄龄相比,天差地别。而李治对柳奭的不满,跟房玄龄一族的败落相关。
      永徽三年,柳奭升任中书令,次年,发生了一件大案:房遗爱谋反案。
      最初,这件案子只是一个家庭纠纷。永徽四年(653年),房玄龄老丞相已经过世五年。那年房玄龄次子的老婆高阳公主向自己弟弟(当时登基为帝四年有余的)李治告状,说房玄龄长子房遗直对自己无礼。李治这个护短的一听,自己父亲宠爱有加的高阳被人欺负了,那还了得,于是让亲娘舅长孙无忌彻查。这一查,查出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是高阳诬告,诬告的原因是老二房遗爱想要夺了本应由他大哥房遗直承袭的爵位。但是,长孙无忌在审理的过程中,还查出了另一件事: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于是,一件家庭纠纷就变成了一件谋反大案。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越查越大,最后,太宗的第三子,当时跟李治一样,是太子一位有力竞争者的吴王李恪也被牵扯了进来。
      房遗爱是房玄龄次子,其妻子为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当时,告密者指称,房遗爱联络与李治不和的薛万彻(妻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母平阳公主,妻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李治,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为帝。
      我也真是服了告密的人了。房遗爱和柴令武两人都是太宗的女婿,如果谋反成功,荆王当了皇帝,那房遗爱就成了侄女婿,皇帝的姐夫和皇帝的侄女婿哪个更尊贵,偏要冒风险谋反去当侄女婿?最有意思的是,房遗爱的三弟房遗则,娶的妻子就是荆王李元景之女,而在这件谋反案里,最大受益人荆王女婿房遗则不见踪影,反倒是房遗爱成了首犯。最奇怪的是,房玄龄因开国之功可加封一子为郡公,因尚高阳公主之故而“宠冠诸婿”的老二房遗爱必当仁不让,而且贞观末房遗爱又被擢升至右卫中郎将,他跟高阳公主竟然会去眼红房遗直承袭的“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
      最后,事情的结果令人唏嘘,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因此案被杀。房玄龄诸子配流岭表,而作为长子的房遗直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
      在我看来,不过是老二家和老大家起纠纷了,老二家回娘家告状,老大为克敌制胜,出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谋反大招,而长孙老头挟带私货,将当年胆敢跟他外甥抢帝位的李恪乘机给除了。
      按理说,李治在这件案子里是最大的受益人,他还不满什么呢?他的不满,只是因为在这件案子里,他死了太多的亲人,那时的李治并没有见过太多的流血争斗,并不明白政治斗争的残忍,但当时主持案件审理的长孙无忌却是从“玄武门之变”中经过血与火洗礼成长起来的大臣,他们不能也不会去体谅李治的“妇人之仁”。当时,李治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柳奭身上,但柳奭并无功绩,是靠着王皇后的裙带成为中书令,他在长孙无忌等一干老臣面前就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柳奭无力回天,其实大家都能理解,但令人诧异的是,本应站在李治一边,即便帮不上忙也应保持沉默的柳奭竟然附和长孙无忌等人,令李治大为光火。更奇葩的是,柳奭还让其姐妺,即王皇后之母进宫劝导,她母女二人言语之间与李治发生冲撞。最后,房家的家庭纠纷演变成了帝后矛盾。而长孙等人对王皇后的支持,也成了李治坚持废王皇后的理由。
      李治想废王皇后,却也不想立萧氏,因为在他看来,萧氏不过是另一个王皇后而已,其实除我之外,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他的徐婕妤——她是徐惠之妺,出生于东海徐氏,但她无子,所以,我就成了卡位的最佳人选,被李治给推到了前台。
      我想拒绝,当时的我有孕在身,而且凭我之前跟随杨姐姐打理后宫时与六尚结下的情谊,我在后宫如鱼得水,当不当皇后没有区别,事实上王皇后在后宫都没有我吃得开,加之长孙无忌等人对我颇有微词,我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但李治竟然拿出了当年我给他写的那张“如有所求,必有所应”的“卖身契”,我只好答应,跳出来指证王氏“厌胜”,为什么是这个罪名?因为只有这个罪名是皇上“相信”即“罪名成立”,别的罪名都有“查一查”的余地,“查一查”长孙等人就能说话,他们一说话,李治的谋算就得付之东流,所以,必须是“厌胜”,只能是“厌胜”。而我因此事“立功”,加之有子,成了封后的最佳人选,在李治的坚持之下,永徽六年我便成了皇后,这一年,我32岁,李治28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