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逼婚 ...

  •   就在太宗一再用言行表明不会废太子的决心时,后宫关于新太子人选的赌局正开得如火如荼。就在后宫诸人都将赌注押在三皇子李恪和四皇子李泰身上时,无人问津的李治却随着王氏和萧氏等五女入读“小学”被朝中众人默认为胜出之选。
      贞观十六年,还是晋王李治迎娶王氏为正妃,次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治被改立为太子,同时王氏也被册封为太子妃,但也是那年,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王氏与李治成婚多年未育有子女,永徽三年将李忠过继为子,并册立其为皇太子。李忠生母是宫人刘氏,至死都是宫人名份,未获晋封,未得封号。
      史书上说王氏不得宠的原因有三:一是性情耿直,不能委曲己意而奉承唐高宗;二是母柳氏及舅舅柳奭入宫从不行礼;三是常刻薄下人。又将其无子的原因归为身体有疾。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我觉得她不得宠和无子的原因跟她能当上皇后的原因是同一个:她姓“王”。
      李治曾说过,若王氏有子,朕命休矣!在李治看来,太子被废后太宗更看重的李恪和李泰没能成为新太子,而他这个父亲眼中“仁弱”的儿子却最后胜出,无非是因为他娶了“太原王氏”。他觉得,“山东旧族”之势大,已能左右储君之废立,若王氏有子,难免会起“父去子留”之心。所以,他不会让“王氏”有子。而王氏被废的结局,早在她出嫁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后宫与朝堂,从来都是同冷暖,共寒热,难分彼此,不曾隔离。我就不明白了,这么明显的事实,史官们为何偏要编故事说阴谋,将这“王氏”的废立归咎于我?我真想问他们一句:你们是不是眼瞎呀?
      史书说我再次入宫的原因是“王氏欲以离间萧淑妃之宠”。其实吧,我入宫的原因确实是跟女人有关,不过既不是“王”也是不“萧”,而是我妈。
      我自出宫后,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我母亲就开始“逼婚”了。她之所以如此急切,固然是出于对女儿大龄未婚的忧虑,不过,我却觉得杨姐姐的出嫁才是我老妈如此坐不住的主要原因。
      自杨姐姐出嫁后,母亲每天都在我耳边念叨,你们同一天出宫的,你看看你杨姐姐,再看看你,你怎么一点都不让我省心呐!想当年,我给你相了一门多好的婚事,你偏不出宫,偏要留在宫里读书,把好好的亲事给读没了吧?这么大个人了,长得又不差,也不知道打扮一下,你看你表姐才出宫就有人上门提亲了,你倒是也给我找一个呀?成天在外面跑,也不知道忙什么忙……
      刚开始,我还会争辩一下,不是我要留宫里读书,是太宗不让走;我没在外面瞎混,是在忙着组商队;当年你相的那个亲家后来因亲家公谋反一案全家遭了殃,我这算是躲过一劫;杨姐姐她家中书令(也即宰相)出过两个,正在当职的三品以上的官十来个,就算杨姐姐丑若无盐也会有人上赶着要娶,跟长相没有关系,跟打不打扮更没关系;我哪没有打扮呐?你看这胭脂、这水粉、这金钗、这花钿、这石榴裙哪样不是最新式样?哪样不好看了……
      不过,争辩的下场是凄凉的,几次过后,我学乖了,但听不语,神游太虚,话过不入耳,人在心不在,日子倒也安乐。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屋里偷偷抹眼泪。后来我才知道,自我出宫后,她经常如此,而且都是同一个原因:为我说亲被拒。
      母亲是个不肯服输的人,她觉得父亲是开国功臣,是除了皇氏以外最高封位的从一品应国公,她的女儿长得也不差,嫁妆更是异常丰厚,怎么也能嫁个门第不差的。可是自父亲过世后,两位在朝中担任过二品大员的伯父也相继离世,我们家早就今非昔比了。我们武家在朝中一个三品以上的官都没有,母亲却想在世勋高门里寻女婿,遇到客气点的委婉拒绝,遇到不客气的那就是当面嘲讽了。母亲几次落泪都是因为被人当面奚落了。我知道后,劝过很多次,可母亲自己诅咒发誓完之后没几天,就又是老样子,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一天,站在门外的我,默默地看着她在里面向父亲的牌位哭诉委屈,我没有进去,但也没有走开。这时,李治下朝来到我家,轻手轻脚地走到我的面前,柔声地问:“你怎么了?”看着这个认识了十余载的人,我当时鬼使神差地说道:“我嫁给你得了!你可愿娶?”
      李治听到后,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一个笑脸,之后,竟然抬腿跑开了!我气得想揍人。虽然我并没有多想要嫁给他,虽然我当时只是随口那么一问,但他这样我脸面往哪搁?没多久我就发现,没有最尴尬,只有更尴尬。因为我听到从我母亲房中传来说话声:“母亲,媚娘答应嫁给我了。”他这话说得好像曾向我求过婚似的!陛下,你何时说过要娶我?
      母亲说:“真的?你们什么时候成婚?留下吃饭,今晚就别走了!要不先把人带回宫?婚事以后再细细说!”母亲这是多怕他反悔呀!
      不论如何尴尬,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看着母亲久违的笑脸,我觉得这事也不坏,毕竟对我而言,没有比李治更好的选择。
      李治是皇帝,而我曾是先帝才人,所以我的入宫不是一道诏书能解决的,有很多细节要预先处理。不过这些事没让我操心,李治一手包办,我不曾过问,反正我也帮不上忙。母亲害怕煮熟的鸭子飞了,提议我们先办一个婚礼,李治当场就答应了,然后他们就直接商量成婚的诸项事宜,把我晾在一边——好吧!我的意见不重要!
      没过几天,我们就在武家举行了一个小婚礼。来观礼的人只有杨姐姐、崔姐姐、徐妺妺以及我们在弘文馆和小学时结识的一些小伙伴,虽然人少,但也很热闹,该有的婚仪一项没落下。成婚的那天晚上,李治跟我说,在他心里,一直觉得你就是母后指给我的妻子。
      成婚数月后,我便再度入宫。那一年是永徽二年,那年我二十七岁,李治二十三岁。此后的岁月里,我们将彼此相伴,如果可以,我希望是一辈子,只可惜,天意向来都不从人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