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3 章 ...

  •   罗勃,
      那真是一个清纯浪漫,又挺典型的校园爱情故事的开始。看来她写日记的习惯从很早就开始了啊。

      真是很抱歉,我想我真应该早就跟你好好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于中国大陆海边的一个小城。在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了她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我立刻被芭芭拉深深地吸引住了,简直可以说是疯狂地喜欢上她。是的,那已经是她去世三年后的事情了。

      当我知道在屏幕上那么光彩照人的精灵已经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我彻底地被震惊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相信和接受这个事实。那时候的中国大陆还是相当封闭的。关于她我所知甚少,她在于香港生,于香港逝,而英国剑桥是她最后的归宿。

      我费劲各种力气来找寻任何跟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想更多地了解她。当年有一个小伙伴,她有家人在香港,她拥有一张据说是芭芭拉亲笔签名的照片。曾经有一次,她很得意地和大家展示她的珍藏的时候 (对于当年的我们,芭芭拉是一个最受欢迎的偶像了,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当照片传递到我手上的时候,我的手指轻轻地抚摸凹陷的字迹,那是我离她的气息最接近的一次。

      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看到和收藏她主演的所有电视剧和其他作品。因为当时很多香港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进。当然,我的终极梦想是有一天可以亲自到剑桥拜祭她。对于80年代的中国,我的梦想非常地不切实际。我的家境并不富裕,也没有什么海外的亲戚。而出国对于那时候的中国人是一件奢侈而遥远的事情。在我年轻的脑袋里,似乎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然后将来可以拿奖学金到美国或者英国去留学。

      我确实努力学习了,也确实做到了。我很幸运地能够到中国最好大学学习,并且在大学毕业后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之所以没有直接去英国是因为英国奖学金的机会太少了。

      2000年初夏的时候,我到英国背包旅行。可能是天意吧,在2000年的5月14日,也就是她去世20周年的忌日,我终于可以完成我童年的梦想,到芭芭拉在剑桥的墓地去探望她。我在墓园呆了很长的时间。我很意外地碰到了Sheila,也就是芭芭拉的舅妈。(你认识她吗?)

      在那时候的剑桥,中国人挺少见的,和现在完全不同,她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故事,挺受感动的,并邀请我到家中喝下午茶。天,你能想象我有多激动吗?在那里,我遇见了芭芭拉的妈妈,舅舅和2个外甥。他们都是极其善良及和善的人。我们聊了1,2个小时,他们给了我芭芭拉的一些签名照片,并和我交换了电话号码。这真是梦幻一般的经历,不是吗?

      旅行结束后我回到美国工作,并不定期地和她的家人保持通话。2001年中的时候,芭芭拉的舅舅被查出有癌症,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该死的英国的全民健保系统,他5月份查出的癌症,到10月份才能排期做上手术。可是已经太晚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她的全家很是慌乱,翁妈妈和舅妈英文都不算太好,而2个外甥都还在上中学。我于是更频繁地给她们打电话,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也试着宽慰他们。同时我也在公司内部寻伦敦工作的机会。很幸运地,我很快找到了这样的机会。

      2002年初我搬到伦敦,在离国王十字车站很近的地方找了房子住。这样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很方便的去Histon看望他们,有时候还他们家里过夜。很可惜,她的舅舅还是在2002年的2月去世了。但是在那期间,他们还是和我分享了很多芭芭拉的记忆,艺术作品,照片,奖品等等。

      似乎我的经历不完全是一个典型的影迷的经历。

      回答你的问题。确实你和芭芭拉的关系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我并不认为是她有意在隐瞒些什么。我觉得这更像是香港娱乐圈的八卦口味不同而已。因为你并不是娱乐圈中人,你和她的故事发生在她加入娱乐圈之前,你的人也不在香港。相比起同为红星同在香港的汤镇业,娱乐记者和报章显然对他更有兴趣。

      祝一切好!
      百花楼

      百花楼,
      哇,这真是一个特别的故事,谢谢你敞开心扉跟我说这些。你一定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我其实并不太了解她的家庭。在我的记忆中,我就见过他们几次。每次都因为语言问题而没有太多交流。我从来没有碰到过Sheila。芭芭拉避免我和她的家庭打太多交道。也许在她在家里都很少谈论到我。

      好了,现在我来回答你上次提到的其他问题。

      在你眼里的芭芭拉是什么样子的?

      我眼中的她是一个内心挺孤独人的,她在华人社区以外的社交生活都是同我及我的家庭联系在一起。每次她和我们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都非常开心,笑口常开。但她同时也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的梦想是什么?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当年都是学生,也没有什么钱。在那种情况下,也提不上什么梦想。我们只想在一起,享受每天的生活。我觉得她对当时的状态挺满意的。周围所有的人都喜欢她,没有人一定要求她必须做些什么,很多人都乐意帮助她。

      你们在她返回香港发展后还保持联系吗?

      1983年的时候我到伦敦呆了几个礼拜,当时住在一个艺术家朋友那里。我带他去参观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The 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注:即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和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前身)。你知道芭芭拉曾经在这里上过学,我实在对这里太熟悉了。有个老师认出了我,我于是问老师是否知道芭芭拉现在在哪里。那个老师告诉我芭芭拉工作的布料设计工作室的电话。我到那个工作室去询问,才知道芭芭拉已经不在那里工作了。我也不认识其他朋友还和芭芭拉保持有联系。实在没有任何线索,我只好放弃了。

      你是如何知道她去世的消息的?

      1985年底的时候,我收到一个我和芭芭拉共同的朋友赖特的来信。赖特告知我芭芭拉的死讯,他在剑桥晚报的新闻上曾经看到一个小小的报道是关于芭芭拉的,上面报道说了她去世的消息,并没有提供任何详情。当时他以为是同名同姓的人。但是后来他到剑桥公共墓地去参加一位朋友的祖父的葬礼。很凑巧的,芭芭拉的墓地就在旁边。赖特看到了芭芭拉的名字刻在心型的石头上,上面还有芭芭拉的头像。他犹豫和很久,终于觉得写信告诉我。1986年,我回到剑桥找到她的墓地。我依然记得那是一个冷冷的,寒风凛凛的日子,偌大的一个墓园里面没有任何人。我觉得很不舒服。我隐约觉得她会是因自杀而死的。我离开墓园前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你有这么的不开心,你为什么不来找我?”当时我并不知道她在离开英国后,在香港是一个这么出名而深受喜爱的女明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墓地。

      问你个问题,你认识香港影迷俱乐部的李小姐吗?她问了我不少问题?她是狗仔队吗?

      罗勃

      罗勃,
      如果我们当年有因特网的话,事情会多么的不同。一个邮箱地址伴你走遍世界,Facebook和Twitter让你随时随地和朋友们保持联络。

      我在剑桥的时候,曾经听过不少她在香港时寄回家里的录音带。当年的电话实在是太昂贵了,她不得不在拍戏的间隙录下好多录音带寄回家。这真是没有我们现在那么方便。不过,这倒是为我们保留了一个能接触到更真实的她的机会。她经常听起来挺疲倦的,有时候有些困惑。听着录音带,你还是可以感受到她隐约的不安全感。

      我其实觉得不安全感可能来自她童年和少年的经历,童年丧父因而改变了原本优渥的生活(住半山豪宅,家有佣人),少年远行而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朋友,移民生活的艰难辛苦和各种各样的挑战等等。人们经常说你童年和少年的经历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她的童年和少年可能使她一直都缺乏安全感。

      你知道吗,芭芭拉在伦敦工作过的那个布料设计事务所的主持人非常地喜欢她。她甚至出席了芭芭拉在剑桥的葬礼。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位李小姐。不过我确认她不是记者,她是香港影迷会的成员,事实上,正是她在三年前把香港影迷会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真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呢。

      这回我有更多的问题了,

      •你什么时候知道她是香港甚至远东地区的著名女星?
      •是什么原因,让你在事隔这么多年后,在因特网上搜索她的消息?

      随便说点什么关于她的事情吧,点点滴滴都很珍贵。
      现在多半是荷兰深夜了,晚安。

      百花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