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1 章 ...

  •   罗勃,
      看着你写的你们当年的旅行,挺让人觉得温馨感动的。非常的干净和真挚,如同水晶般。也许只有在那样年轻的时候,才会有那样单纯的感情和单纯的快乐。从你给她拍的很多照片中,可以看到她的笑容完全发自内心,绝不造作。真让人因为她能有过这样的感情而觉得欣慰,同时为这样的感情未能持久和延续一生而遗憾。

      你知道吗,她在1983年6月曾经和射雕剧组的一些成员一起去欧洲。她们也到了荷兰。不知道她故地重游,心里会不会有些许感慨?

      你说的那本书应当指的是\"我的遗作(翁美玲画作书信汇编)\"。这一本书是在她去世后很快出版的。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见过那本书了。包括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不过她家人说过那些信件确实是从他们手上拿走的。我也看过那些信件的原稿。那确实是一本很有诚意的书,编辑和记者曾经从香港远赴英伦以取得资料。

      她的家人把她的东西都收集保持得很好(最少在她舅舅去世之前是如此)。有绝大多数她的笔记,信件,图画和手工作品等等。甚至有些信件还是1970年左右,她母亲嫁给继父以后先行独自到英国,芭芭拉和舅舅在香港时写给她母亲的信件。也有后来她到香港加入娱乐圈以后写给家人的信件。信件中很少有描述心情的。很多都是讲述当时的工作状态,甚至从信件本身都可以看出来。比如一封信分很多次写就,不时加入“导演叫我去走位了”这样的字眼,也有提到她很期待拍古装戏,因为衣服好看,而且天马行空。很多都是在询问家里的生意,宽慰母亲等等。哪怕在她16岁时写的家书里面,她似乎像个小大人一样,写出很多安慰母亲的话来。

      其实你提起了一个有很趣的话题。就是关于第一代移民和他们的子女。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在十多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民英国或者美国。刚到异国他乡,又有语言障碍,如果不是家境富裕的话,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对于父母来说,只能拼命挣钱养家糊口,并且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但是对于子女的压力,却很多时候没有人能够足够地意识到。一个少年人,忽然到一个新的地方,面临着适应新环境,语言,学业,交朋友,甚至种族歧视等很多现实压力。对于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他们,这种文化的撞击和压力更为巨大。更何况,对于父母来说,到异国他乡是他们做出的选择,作为成年人,再辛苦也应当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结果。而对于子女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到一个如此陌生的环境却是完全被动的,而面对的一切却又是如此具有挑战性的。

      在他们如此需要陪伴和关怀的时候,父母通常都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不见得有很多时间精力和能力及时给以关注,甚至相反的,父母经常处在一种很没有耐心甚至暴躁的状态。而十多岁的子女对于大家来说已经是可以帮忙,必须帮忙的年纪了,当家里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少年人也自然的要加入到工作中。而很多事情不得不早早地担当起责任,当同龄人都在欢笑的时候,他们在劳作。当同学们在享受周末和假期的时候,他们反而更辛苦而繁忙。这种心理落差对他们很多时候有终身的影响。中间有些人哪怕如今已经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但提起当年的生活,上午上学和学校里欺负他们的坏同学斗智斗勇,下午放了学,回家打包送外卖,打扫店面到半夜,父母忙忙碌碌,无暇关心甚至情绪暴躁的生活,还是会潸然泪下。

      在1978年芭芭拉就离开剑桥到伦敦上大学了,你也到伦敦去了吗?那时候你们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

      我已经把DVD寄出去了,联邦快递,你应该很快就能收到了。我很期待于你看了那些DVD的感受哦。一定要告诉我!
      百花楼
      ———————————————————————————————————————————

      百花楼,
      我还真不知道她在1983年曾经到过荷兰。她知道我所有的联系方式和我家的地址,如果她想联系我,她一定可以做到。所以,可能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我们之间一切确实已经过去了。不过挺神奇的,我也是在1983年6月到伦敦尝试找寻过她。

      我还看到有一本书是她的画传,在2006年出版的。你知道这本书的情况吗?我知道那本书里面肯定不会有关于我的东西。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你关于第二代移民被动接受的看法真是挺引人思考的。我从来没有从这个方向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仔细寻思,还真是很有道理。在我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芭芭拉经常提起她在香港的美好生活。芭芭拉在香港曾经过着很开心,有很多朋友。她曾经经常提起她在香港的同学朋友们。相比她刚到英国的生活,之前在香港她显然过得很如鱼得水。当年,我们确实是承受了不少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一起。这是个很长的故事,也像以后有时间我们可以慢慢谈。

      她似乎出生在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父亲非常疼爱她。很遗憾地在她6,7岁的时候去世了。据她说,似乎他的脑袋意外受了些撞击,但是他并没有把这当一回事。过后就很突然去世了,而且去世前相当痛苦。芭芭拉很为此很责备她父亲,认为当时他应该让大家知道他的情况并且及时去医治。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她比较害怕身边的人会出意外,比较缺乏安全感。甚至曾经打算过学医。

      我读预科了以后,就得到Norwich 去了。而同时芭芭拉去了伦敦。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我们的朋友们都不见了,以前那种轻而易举就在周围找到三两知己的生活一去不复还。但我们还是非常的喜欢伦敦。我们去Leicester Square看电影,或者蹦迪。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走走看看,花上几个小时去逛商店,看博物馆。暑假的时候我们去法国或者意大利。

      为了两个人能经常见面,我们过着很辛苦的日子。每个周末或者我到伦敦,或者芭芭拉到Norwich,当然最经常的是我们在剑桥碰面。我的两个朋友在Trumpington 一个房子,我们周末的时候就在那里见面。周六周日芭芭拉到家里帮忙,周日下午她再到我朋友的地方找我。周日晚上她又回店里帮忙,然后回伦敦。周二晚上我去伦敦,呆到周四上午,然后回Norwich. 周一晚上我是不能出现的,因为她舅舅和妈妈经常在周一到伦敦。就这样,虽然我们分割两地,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能保证几乎每天都见面。

      我们的中国朋友帮芭芭拉在Belsize Avenue找了一个房间。那是一个大房子,房东太太住在最下面的一层。然后很多房间都租出去给年轻人。那个房子在一个很好的社区Hampstead Heath,临近有个很大的公园。我们经常去那里散步。Belsize Park的地铁站只要走路5分钟就到了,如果到市中心的话,坐地铁半小时就到了。

      她的房间在二楼,只有4米X2米,并不大。走进门的时候,左手边是个单人床,右手是杯子架,床后面是一个桌子和椅子。在杯子架后面是一个厨房的操作台和电表。这个房间在芭芭拉租的时候就被安排成这样,她在伦敦的几年,都没试图改变过房间的样子,她从来不在墙上挂任何东西。不过1980年的时候,她买了张很女性化的海报贴在床头的墙上,她说如果她感到孤独的时候,这个海报能改变她的心情。她在Histon的房间也没有很多装饰。我很好奇她在香港的公寓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她后来公寓的照片或者资料吗?

      和英国大多数的老房子一样,这个房子也经常有问题。有一次,二楼的马桶漏水了,水透过天花板流到一楼的地上,流到芭芭拉房间的门口。最让我好奇地是,完全没有任何人抱怨这件事情。马桶过几天修好了,大家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房东太太在晚间不允许任何男性访客。芭芭拉刚搬过去的那天晚上我留下来帮忙 。第二天房东太太就来找我们,说她注意到我的摩托车一晚上都没有挪过地儿。她问我是否知道这个房子的规矩。我说我不知道。从那以后,我就把我的摩托车停得远远的。说句老实话,每次我们在外面逛街以后回来,都要使尽浑身解数偷偷把我弄进她的房间里免得让房东太太发现,其实真是挺有趣的过程。比如我背着芭芭拉上楼梯,这样听起来似乎只有一个人上楼。有的时候芭芭拉先上楼,我再偷偷上去,每次我们都跟得偷偷摸摸的。

      有一次,我在那里,突然芭芭拉的妈妈和舅舅敲门了。有人把他们带进房子里来了。通常芭芭拉都是安排和妈妈在中国城见面,她妈妈很少到芭芭拉住的地方来。她妈妈当时并不知道我经常来看她。芭芭拉担心妈妈会因此不让自己住在伦敦而让她天天搭火车来伦敦上学。

      我们那时候无路可走,芭芭拉只好一边不回答,一边匆忙地找个能让我躲起来的地方。这时候,芭芭拉隔壁的一个很了解我们处境的女生走了出来搭救我们。她告诉芭芭拉的妈妈说芭芭拉刚好出去了。天,那次真的很惊险。后来我们请那个邻居吃了顿饭表示感谢。

      还有一次我们回来的晚了些。在我们走近她住的地方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亚洲男人坐在房子外面的台阶上。我当时以为那是她的舅舅在外面等着芭芭拉。在房子外面,还有另外一群年轻人坐在外面的长凳上。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想,就走到他们旁边,坐了下来,假装我跟他们很熟悉的样子。芭芭拉不禁吓了一跳,她觉得我简直是疯了。我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诡异的行为。芭芭拉告诉我那不是她的舅舅,而那些年轻人也说坐在台阶上那人是他们一起的,我才敢和芭芭拉一起接着往前走。我觉得那些年轻人肯定觉得我是个白痴。

      对了,芭芭拉在香港的工作生活那么繁忙,她有用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人吗?

      很期待收到DVD。中国的春节应该刚过去吧,芭芭拉教过我用广东话说“恭喜发财”呢!

      恭喜发财!
      罗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