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1、钩弋伏法 ...

  •   转眼到了征和四年,二月,柳贤泽上奏,请求面圣,“太子之事牵涉颇多,不仅李广利刘屈旄一方,乃多方勾结之结果。”

      钩弋夫人正在梳妆。皇帝育六子,长子储君刘据、二子齐怀王刘闳已逝,三子燕王去年请求卫戍皇宫,被皇上削了一顿,去了两个封县,基本不太可能,四子广陵王暴虐,荒唐事一箩筐,皇上想起就头痛,五子昌邑王的亲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举族诛灭,他也基本出局。只剩下自己为刘彻所生的幼子刘弗陵,聪明伶俐,玉雪可爱,十分得陛下的欢心。然而,秦汉都有国赖长君的说法,弗陵不过虚龄六岁。。。

      “娘娘,”正想着,宫女丝儿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娘娘,陛下开了大廷议,请娘娘过去。”啪地一声,玉搔头掉在地上,断为几节。

      汉朝规矩,除非极重要的事,轻易不开大廷议,何况让嫔妃上廷,更是没有的事。钩弋夫人第一次感到了深深不安,哪怕她前两年处心积虑的筹划,更多的也是紧张、勇气和激动。

      她来到未央宫的前朝,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陛下端坐上手,下面几个人,她认得,是霍光和顾念之,旁边一位女子,穿着低调,通身的气场却十分平静,她基本可以猜到她是谁。忽然,女子抬起头来,和她四目相对。

      其实,这也是柳贤泽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钩弋夫人。贤泽是外命妇,偶尔进宫也是递牌子进东宫,很少去皇帝嫔妃一块,更何况,钩弋夫人进宫后常于甘泉宫伴驾,根本就不在长安汉宫之中。只有每年的三节两寿,即元旦中秋冬至和皇帝的万寿节皇后的千秋节,才会和各级官员夫人,在皇宫前的广场上,远远地看一眼后妃,啥都看不清。

      钩弋夫人慢慢走上殿来,她心里清楚,今天,将是帝国最聪明的两个女人之间的博弈。

      第一轮

      “去,将东西拿给钩弋夫人看看。”

      这是一枚小金钩,宫中制式,刘彻已然看过。

      刘彻看了贤泽一眼,“你要说什么。”

      “启奏陛下,这在太子遇害的屋内发现,是玉带上系配饰的小钩,被临死之前百般挣扎的太子按进土里,想来是太子留下的线索,指向暗害他之人。李寿张富昌和他们背后的势力迟早都能发现,但这黄雀,就未必了。”

      钩子所指太过明显,文武百官都齐刷刷地看向钩弋夫人。

      “你这是什么意思?别血口喷人。”盛装丽服的少妇上前几步,“陛下,太子挣扎之际掉落也有可能,与妾有何干系?若这么说,帽子掉落就是帽夫人,带子掉落就是带夫人么?”

      顾念之也跪了下来,“臣可以作证,张夫人所言非虚。臣与张夫人痛心太子之死,不信自杀之词,在太子出事附近,一寸寸搜山找到的证据。太子乃国之储君,睿智过人,临终之物怎能视为无意掉落?”

      钩弋夫人心中暗怒,顾念之因为太子他杀之事升官,和张贺夫人这种铁打的太子党自然是站在一条船上。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现在就看皇上相信什么了。但抵抗到底,临死信任君父,可以给自己报仇雪恨的刘据显然更符合刘彻的幻想。当然,这一条也不足以把她定死,钩弋夫人飞快地转着脑子,想着应对之策。

      “张夫人说本宫加害太子,本宫一届弱女子,久居深宫,哪有这个本事?”

      第二轮

      贤泽是以太子用金钩寓钩弋夫人上奏,但不表示她只准备了这一招。她淡淡看了看钩弋夫人一眼,扫过殿中所有的文武百官,最后对刘彻奏道,“陛下,钩弋夫人,是黄门常融的女儿。”

      常融这个名字,太过久远,刘彻又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他反应了好一会,才在记忆中把这个人名提出来。结果太过惊骇,刘彻的身体都不自主地晃了晃,左右连忙上前,递上参汤。钩弋夫人被人点破心事的震惊和涨红的脸庞落在他的眼中,更让他的心受了刺激般跳个不停。

      常融,常融,就是说了太子坏话,在天汉元年被刘彻赐死,首级还被太子刘据传谕六宫的常融吗?刘彻本能地不敢相信,“你有何凭据?”

      征和二年之后,满朝文武大换血,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常融是谁。然而,大家却清清楚楚,巫蛊之祸和内侍(即太监)有关,钩弋夫人的爹是内侍,她怎能脱得了干系?!一时间议论纷纷。

      贤泽递上两片竹篾,内侍下去接了,呈给刘彻。

      一片是河间郡的:元封三年,赵四,年二十,妻,年二十二,一女五岁。与人斗殴,用刀伤人死亡。宫刑,入中朝为黄门。一片是掖廷的,准确说是一版,密密麻麻地写着当年河间郡送上来的人员名单:元封三年,内侍取常字辈。常融,本名赵四,年二十,河间韶冲县人,伤人命,宫刑,着御马监使用。”清清楚楚,无可抵赖。

      “臣妇和尚书令霍光大人,花了几个月,找到了当年河间国的廷尉以及掖廷主事,幸好还尚在人世。”幸亏张汤、张贺在廷尉系统几十年,不仅有所有州郡、诸侯国廷尉的名单档案,这些廷尉大部分都受过张家父子的培训,卖贤泽一个面子。

      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走上殿,颤颤跪下,表示为当年的记录负责。事实摆在这里,由不得刘彻不信。

      “陛下,常融进宫之后,看到天家富贵,十分羡慕,动了送女儿进宫的心思。他找人算过,说他女儿有怀龙种之命,更加高兴,将赏赐钱财都送出宫,以便妻子培养女儿。钩弋夫人虽平民出身,但从小名师教导,养尊处优,又学了不少厚黑阴谋之论,比如商君书,自是不在话下。常融为人心狠,本就识得几个字,又贯会钻营,不一两年就升到了御前三大黄门之一,三个人分别时苏文,常融,王弼。元封太初这几年,正是李夫人宠冠后宫之时,常融也十分了解,常在家书中言及李夫人方方面面。不仅如此,他还二手准备,连太子刘据喜欢什么,他都写了。只不过后来他与太子交恶,就歇了这份心,专攻陛下。”

      贤泽微顿了顿,“可怜常融对他人狠辣,对女儿却一片拳拳之心。知道自己在陛下心中印象不好,竟不直接向陛下举荐。而是让妻子不拘什么办法,或是吹女儿的名声,或是买通当地方士,或是让里正、长老直接将女儿层层呈报,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入了陛下的眼。钩弋夫人天生貌美,双手带钩出生,微微握拳,常融的妻子更是个妙人,特别聪明,将她女儿的名声弄得河间的方士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哪怕陛下不巡游河间,臣妇想着她娘都有办法让地方官献上钩弋夫人的。只可惜,天汉元年常融就死了,陛下天汉三年才巡游河间,他到底没看见女儿入宫。”

      “陛下不曾知道常融之女,但他时常向他的伙伴们提及,苏文王弼以及别的小太监都知道。钩弋夫人见到您时,不过及笄少女,但可不是一张白纸,她对您的爱好和宫中势力都有解。”

      刘彻气得将牙齿咬得嘎嘎作响,自己父子是她的杀父仇人,居然还把她留在身边,日日宠幸?正待发作,却见钩弋夫人扬起一张素白的小脸,满含眼泪,“张夫人,你言之凿凿,本宫只想问问,家父到底是怎么死的?”

      “你与黄门内侍相熟,进宫后随便一打听,怎会不知?!”

      “妾身进宫后询问钩弋宫中的内侍,只知家父去世,别的一概不知,请夫人指教。”她对刘彻哭泣道,“陛下,妾身未曾提及家父身份,乃是不想让陛下分心,往事已不可追,妾身对陛下一片真心,请陛下明鉴。”

      就算是敌人,贤泽也不禁赞一句钩弋夫人的智商,她可不是只会装柔弱的李夫人。她一口咬定不知常融死因,就和刘彻父子不是仇人,若在上面纠缠,反而会陷入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中。

      第三轮

      想到此处,贤泽道,“钩弋夫人,不管你知不知道令尊之死,但你对宫中内侍了如指掌,用他们勾结江充、李广利等人,斗倒卫家之后再求上位,是没跑的了。”

      她道,“陛下,您应该还记得,征和二年,江充主政长安,是钩弋夫人引导的结果。她与刘屈旄李广利的联系,臣妇和霍光,张安世多方查证,如今人赃并获。钩弋夫人和江充苏文在内,李广利刘屈旄在外,内外相交,窥伺帝心,才起了大祸。追捕太子时不留活口,是李广利下的命令,但是,史皇孙和皇女孙的死,却是钩弋夫人所为。”直到此时,一直真定自若的钩弋夫人,才渐渐露出了掩饰不了的不安。

      “陛下,前段时间莽通因行刺陛下被金日蟾大人抓获,为了赎族灭之罪,他供述当时钩弋夫人派人与他传话,说史皇孙和皇孙女都需要除根,事成后,赠以高官厚禄。莽通还奇道,汉家礼法,皇孙继承权需是嫡孙才行,史皇孙非嫡,陛下有庶子,即使太子身亡也轮不到他,何须多此一举?至于皇女孙是女孩,更不用考虑了。钩弋夫人的宫女亲口与他说,哪怕只留一人,将来也会报复。”贤泽转向钩弋夫人,笑道,“谋害太子是为夺嫡,让您的儿子登上皇位,对太子儿女痛下杀手,是为报父仇。对吧,赵婕妤?”

      金日蟾此时也立刻跪下,“臣能证明,莽通确有此言。”

      是了,征和二年九月,钩弋夫人曾向自己推荐过莽通,原来是谢他!年老的帝王像一匹发怒的雄狮,转向了他的宠妃。

      “陛下,”贤泽适时补上一句,“钩弋夫人居然敢染指您的江山!汉室基业千秋万代,她岂放在眼里?”

      满朝文武据是一禀。此言一出,钩弋夫人知道,她已经无力回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1章 钩弋伏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