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知音 ...

  •   吴大奶奶开口了,谢吴氏纵有千言万语,也不好再说了。只得对池砚说,下晚得空再去看她,便退下了。
      吴大奶奶见谢吴氏走了,便向池砚坐前看去,眼光一顿,便问道:“今儿没带九尾来?”
      池砚只知吴大奶奶前世并不喜欢自己,却并不知道原因。其实若论琴技,谢家四姐妹与自己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从小,池砚就跟着母亲谢潇学琴,而母亲师承瑶琴大家净真法师,学的是广陵琴派的意识派,讲的真琴真意。
      吴大奶奶也是扬州城小有名气的瑶琴大师,却是学院派的,讲的是依谱学艺。所以池砚认为,自己的琴艺不被吴大奶奶认可,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今儿见她问了琴,只得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应答:“九尾是家母遗物,总拿来练手,恐有损伤。今儿个出门时,就带了祖母刚送的伏羲琴。”
      吴大奶奶听她如此说,只点点头,便去了上座。

      吴大奶奶是学院派的,开头就是按琴谱讲指法,因为前面落下几堂课没上,以为今天会听得比较吃力。不想,今天教的竟然是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前世自己无事就会弹,特别是外祖母离世,她却不能亲自回去送一程时,她弹了整整一夜的阳关。当时,她将此曲送给渐渐远去的祖母,也送给不能追回年少青春的自己。
      想想真应了那句:初闻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如今再听到吴大奶奶讲这首曲子,对曲子的理解却不是如今应有的心境了。
      吴大奶奶今天并没有讲整首曲子,而是着重讲了后半部分,但她弹的方式却和池砚弹的方式有所不同。等她讲得差不多了,她便让几个姑娘一一地奏琴,她逐一的指导。
      因为池砚坐得比较后,且这琴今天刚用,出门时都没有调弦。所以,谢家几个姐妹弹过,她才将将调好琴弦。

      “表姑娘?该你了吧!”吴大奶奶清冷的声音响起。
      池砚将放于腿上的琴放在面前的琴桌上,起身对前面的吴大奶奶鞠躬回道:“是,吴大家。”
      与几个姐妹不同,池砚并不叫吴大奶奶老师,这也是吴大奶奶的意思。吴大奶奶第一次来上课时,就对池砚说过,她是池家大奶奶池谢氏的女儿,自己算不得她的恩师,只叫她吴大奶奶即可。所以,池砚为表尊重,一直称她一句“吴大家”。
      池砚坐下后,并不像几个姐妹一样,只弹了这支曲子的后半部分,而是从初始弹起。
      起弦的第一个音并不是很顺,只是后面越弹越有悲凉之意,让吴大奶奶颇为惊讶。吴大奶奶心中奇怪,这丫头的琴艺何时练到了如此地步。这首阳关三叠,如今的自己也未必能弹出她这样的境界。
      几个谢家姐妹虽然学琴也有几年,但都在入门阶段,只觉得今天池砚弹得尤其顺畅,却未能体会琴中之意。

      墙内只有吴大奶奶听出了些曲意,而墙外却有一人听到了琴声便停下了脚步。
      “公子,怎么不走了?”小厮秋水不解地看着自家公子。
      男子停在夹巷之中,皱起眉头,瞪了小厮一眼,似乎是在抱怨他打扰了自己的雅性。
      秋水看着自家公子好像生气了,只得闭了嘴。
      一曲弹毕,男子仍闭眼未动,秋水也不敢造次,只待公子听完,静静地盯着自家少爷。
      男子停了一会儿,方才缓缓的睁开眼,评道:“琴技不算顶好,好的是那琴意。悲切中却暗含希望之意,妙哉!妙哉!不知是何妙人,能奏出如此意境?”
      秋水并不懂公子所叹何物,只前后看了看,说道:“这是扬州谢家门第,想必是家中哪个公子、小姐吧!”
      男子笑道:“公子?小姐?弹此曲者最少年近四十。无此人世阅历,断不能弹出如此琴意。听这琴力,奏者应是名女子。未想谢府后宅,也有如此大格局者,可惜今生无缘一见了。”
      秋水心想:四十左右的后宅女眷,都已是徐娘半老,有何可见的?
      男子心中抱憾,也不再多作停留,只往前走。
      秋水见自家公子走了,只得跟上,不再二话。

      池砚并不知道自己这一曲引得一个知音人在院外驻足,只是她一曲终了,倒引来了吴大奶奶的侧目。
      吴大奶奶其实对池砚一直关注不少,主要是她以前总觉着这小姑娘心思不正,自己的小姑对她如亲女一般,她却有些好歹不分。
      她亲近的亲姑姑池子菊,吴大奶奶可是认识的,那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对这池大姑娘的影响必不会正面。以致于池大姑娘小小年纪,就有些尖酸刻薄。吴大奶奶本想借着教琴,好好磨磨这小姑娘的心性,教她不要总是毛毛躁躁的。
      如今听了她的琴,心中不竟感慨:想这丫头,小小年纪,便弹出这悲凉之声,倒不像什么吉利的事。不知她又是如何感怀身世、伤春悲秋的。今天不听见倒也罢了,既听见了,少不得要说她两句。
      “人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表姑娘的琴如今奏的倒越发好了。这首阳关三叠的个中技艺也都掌握得不错。只是表姑娘小小年纪,却将这曲中的悲切之意奏得又悲切了几分,实在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不知表姑娘哪里伤、哪里悲,将此曲奏成这个样子?”吴大奶奶说得也不客气。
      谢家几个小姑娘听了吴大奶奶的话,也不明白这堂舅母为何总和池砚过不去,明明她奏的是几个人中最好的,不表扬也就罢了,为何还言辞批评呢?
      池砚却没想到自己如今这一曲,让吴奶奶曲解成这样,心中有些好笑。自己如今的心境,虽有悲凉之意,也有新生之喜。所以,最后的琴意,自己应该是落在光明希望之意上,不想吴奶奶却只听出了悲切之意,可见并不是知音人。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池砚想:吴大奶奶既不知我,我也不必和她细说,只是面上应付即可。便有礼有节的回道:“小女此曲师从母亲,如今弹此曲时便会想到亡母,难免有悲切之意。下次小女会注意些。”
      吴大奶奶见她提到了亡母,心中想着也是,小姑娘父母双亡,有些悲凉之意也是人之常情,便没有再与之多计较。只点头劝慰道:“你母亲是个好的。如今她去了,只会念着要你好,不会想你时刻念着她,伤了自己的身子。你如今年岁日大,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虽没了父母,然你外祖母、舅舅、舅母怜你、惜你,不输于你亲生父母,你应倍感珍惜才对。”
      池砚没想到吴大奶奶原是这个意思,也是个面冷心热之人。连外人都能看出舅舅一家对自己的好,前世的自己却自以为是,辜负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如今听到这话,更是感怀不已:“小女谨记大家教诲。”
      吴大奶奶见池砚今天如此乖巧,少了以往的锐气,便想着小姑娘可能身体还没见好,也就不与她为难了。

      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上午的琴艺课,池砚听闻前两日去城外观音山祈福的老太太今日已回府了,便带着谷雨到外祖母的荣安堂去请安。
      说起谢家,凡扬州本地无人不识的。谢家大宅占着扬州三元巷整整一条街。谢家有三房,但院子却只有两个,扬州人称东谢、西谢。
      东谢住着大房老太爷一家,大房老太爷谢栋,现为族长,娶的是淮安名门柳家的嫡次女为妻。谢柳氏育有两子,大儿子谢浩中了秀才,屡试不第,便在家中忙于庶务,帮着大老爷管理族中事务;小儿子谢江,同进士出身,如今在淮州做了盐课司大使。
      二房老太爷谢棋在京中为官,目下任光禄寺卿,娶的是京中名门崔家三房的庶长女为妻。谢崔氏育有两子,大儿子谢湛,进士出身,入了翰林,去岁任礼部员外郎。小儿子谢深去岁中了举,如今仍在白鹿洞书院任教习,等着来年的会试。膝下庶子谢漭已中了举,如今正在吏部候补。
      三房老太爷谢桦体弱,英年早逝,娶的是扬州城盐商首富汪氏之嫡长女。崔汪氏仅育有一女谢潇,嫁予池家二房长子,盐运司副使池子默为妻。膝下养有一子谢鸿,在家安守,管理家中田地铺面,虽科考上不兴,理家倒是一把好手。嫡女谢潇本也苦命,嫁人三年,丈夫池子默便因病去世,只留一女池砚相依为命。不想池砚十岁时,谢潇也去世了。

      那池家原为淮北徽地大族,池家二房一支早年迁居扬州,人丁不兴,如今嫡系仅余一子一女。长子死后,未留男丁,族中商议,便由庶子池子玦继承二房家业。同时,商定池子玦将池子默的家眷妥善安置,留有部分家产和池谢氏的嫁妆供池砚母女生活。可不知为何,池砚八岁那年,池谢氏便得了怪病,拖着病体,将池砚带回娘家谢家抚养。不出一年,池谢氏就病逝了。
      谢家三房老太太怜惜外孙女池砚,便带在身边教养,而池子玦也将属于池砚的家产并池谢氏的嫁妆交由其舅谢鸿打理。就这样过了二年多。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天上架,先放五章。
    关于扬州: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
    一提到广陵琴派,很多人会想到广陵散,那个确实失传了,不过扬州如今仍有不少人在整理古曲,如今的广陵琴派可见的传承是始于清代,但女主所在的琴派说法应早于清。
    文里谈到的琴是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等等,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如今学琴也是伏羲式用的较多。
    文中提到的《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曲子,主要是送别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可惜的是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见于明弘治时期,这里女主弹的也应是后来改编的曲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