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 74 章 ...

  •   七大娘有了收获,却也只是按兵不动,继续观察,她知道沐沐和老伴他们是想追出真正的幕后主使,一击毙命。山上杨沐沐她们的收获也不小,虽然说天气冷到已经不能下铲探方,但是原先被盗墓贼挖开的墓道部分,却可以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陆续的又清理出了墓砖、陪葬品,甚至在墓道上还有壁画。壁画的内容应该是佛国接引记,只不过画中的僧人,穿的却是现在喇嘛教僧人的服饰。

      中午大家也没顾上吃饭,只是安排了两个人,在火堆上烤了几个馒头,而且火堆离得比较远,按考古队的说法,火堆离得太近,会对壁画和文物有影响。考古队的成员都进行实勘工作,临摹壁画的工作就交给了岳聪和陆必强和付时,因为就他们三个加上杨沐沐学过绘画,有一定功底。杨沐沐不喜欢画壁画,于是和其他人跟着考古队的人进行土工作业,村里来的小孩留了六个轮流筛土外,都跟着拿小铲子做清扫。

      东北的冬天黑天得早,不到三点暖暖的太阳就已经只剩余辉,文先生一看这情况,每天的工作时间真是太短了,而且气温极低,对人们的工作挑战就更大了。在问了陆必强他们画壁画的工作进度后,文先生招呼大家收拾工具准备收工 。

      要文先生说,完全可以干到天黑透了,啥都看不见了再下山,反正下山也是坐爬犁;可是七大爷和驻守的解放军同志们都不同意,因为古墓所在的地点,已经是原始森林的外围,经常会有大型野生动物出没。原本解放军同志晚上也是有人值守在古墓边,可是在经历了两次野生动物的攻击后,他们也听从七大爷和其他老猎人的建议,晚上不再派人值守。

      文先生和考古队员们的坚持在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狼嚎声中溃散,等爬犁到达山脚下时,天已经微微的黑了,就听见身后一阵马蹄声,是七大爷家的重孙,他对着七大爷说“山里的狼群闻着味过来了,幸好走的快,赶紧的家去。”

      赶车的马倌和汉子,连声的挥响鞭子,拉爬犁的马跑的飞快,这回文教授和考古的书呆子们都不敢言语了,安静的坐在爬犁上不说话。陆必强刚才已经听见了小伙伴的话,于是问坐在旁边的七大爷“七大爷,这山上有狼群呀?那老虎、熊瞎子什么的也都有吧?”

      “山上啥都有,别说老虎这些,山精熊俾也不出奇。狼狈为奸听说过吗?这别地早就绝光了的狈,咱这也还有。”七大爷声音沉稳的说。

      文先生却脱口而出的问“杨支书,您是说这史上已经灭绝的狈,咱们这还有?可这怎么可能!”

      文先生看到杨沐沐和其他自己的小徒弟们都是一脸盲然,于是解释道“这成语‘狼狈为奸’,其实指的是两种动物,狼大家都知道,这狈却极少见,狈的前后腿长腿比例不协调、跑不快,移动不方便;可是它也有绝活,那就是只要狈一叫,听到的狼都会跑过来,然后狈就选择一头最健壮的狼趴在狼的背部偏后的位置,再把自己长长的后腿耷拉在狼的后腿上。所有的集结的狼都会听从这只狈的调遣。”

      徒弟们一脸了然后,文先生继续问七大爷“您刚才非要咱们下山,是不是发现什么不妥当的地儿了?别那些家伙以后再把咱们当目标给盯上了吧?”

      七大爷摇了摇头才说“说到底,是咱们打扰了它们的生活。狼群本来就是生活在林子边,再往里就又是大动物的家,它们也不敢进去。可是咱们这一大群人搁这,又挖土又说话的,打破了平静,不怪它们骚动,回头还得请萨满大神帮着去沟通一二。”说完又对同坐的孩子们说“你们记着,在山上可不能随便笑闹、开玩笑,这保不齐会真闹出什么乱子来。”

      “以前日本人从正面攻不下咱们,不是没想过从小兴安岭绕过来,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就有一次有个疯日本兵从山下跑了下来,叫咱们给亲善友好的给送回了日本本部,这山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更不能在山里随便开玩笑,山上的东西耳朵尖着呢。”

      这段过往,杨沐沐小的时候是听到爷爷讲述过的,这原始森林广博自然不用说,原始森林里的气候多变-知道的人可不多。很多人以为只有热带雨林那样的地方,气候才变化多端,其实原始森林的气候变化都是非常的大。再加上森林里面,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各种气味与植物气息形成的瘴气,给人体呼吸带来的压迫感,都会形成把人逼疯的各种因素。

      不过杨沐沐的爷爷坚定的认为,山上是有灵气的,别的地方不知道,可至少他们老家的大山,就是有灵气的。否则以小鬼子的装备和作战素养,不可能绕不开这么十几座山,虽然山的平均海拔有两千多米,也不可能阻挡住小鬼子的机械部队。再说了,解放后,也不是没有人想要去山上搞伐木什么的,不也一个没成功。

      大兴安岭那边不也是伐木,伐到一定的程度,就再也不能前进了,只能在外边继续重新栽种上新的树苗。长白山的树木不也只能砍伐,人类能够到达的地方,不让你去的地方,真的就是过不去的。沐沐从心里更认同的是虫洞理论,当然虫洞理论在未来已经是经过广泛验证并应用,可也没有哪个星际的敢宣称自己彻底研究明白了虫洞。

      杨沐沐不觉得怎么地,可是陆必强和岳聪他们却叫七大爷给说老实了,一个个的也不敢再在山上随意打闹、开玩笑了。随后的日子里,考古队在开过会议后,重新调整了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问题。现在的工作时间是早七点从屯子里出发,下午两点半下班前的准备时间,最晚三点半,一定会下山。

      虽然工作时间缩短了,单位工作效率提高了,整个工作进展反而很快。正式考察的第二天,在屯子里几个小年轻的帮助下,考古队就把墓道部分清理出来,按照当前的形制,考古队的正式队员们都非常激动,这是一个很大的古墓。

      虽然目前尚无辽国、元代的少数民族古墓的发掘记载,可从清理出来的墓道、及墓道两边的壁画,能够看得出来,这座古墓形制很大,而且里边发掘出来的文件,应该能够填补很多的史学空白。就其本身来说,就已经是填补了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考古队不是不想下铲、探方,可是土地爷不给这个脸;就连大家想往前继续发掘一段墓道,或者说发掘到墓门位置的想法,也没能实现。不过大家还是每天往前掘进,能多探查一点也是好的。

      原本计划六天的初期勘查工作,硬是拖到第十天才结束,这还是因为天气预报说将有大寒潮,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考古队的人员才停止上山,转而在房间里做起文物清理,以及本次工作的总结和对转年后正式发掘工作的规划。这规划工作当然离不开屯子人、解放军同志的参与。

      清理墓道文物时,大家发现了很奇特的现象:除了抛洒大量的铜钱,还有许多的玉珠、各种兵器、铁器等器件,而且还在墓道的两边,整齐的排列着大瓷罐和大瓷缸,有两个瓷缸太大,都没有运回来,而是搬到解放军同志值勤的窝棚里。瓷缸打开后,并没有什么东西,倒是满满的生石灰一样的东西,里边也有一些玉珠一类的小件首饰器物。

      大瓷罐里边装的则是五谷和各种豆类,同样装的满满的,瓷罐口是用油纸加泥封的口。现在大家就在研究瓷缸究竟是做什么用的,里边装的应当也是随葬品,可到底是什么,却还没有线索。杨沐沐和付时以及村里的小朋友们也讨论过,有的说就是空的,有的说是不是肉类,毕竟用上了生石灰,肯定是为了防腐。

      陆必强脑洞大开的猜测,莫非是人?大家顿时觉得身上汗毛都竖起来了,可杨沐沐私底下是认同陆必强的说法的。如果是存放的肉类,那么不会有玉珠和小首饰的存在,只有当里边封的是人时,才会佩戴这些首饰。可是因为生石灰的存在,它不仅防腐、除异味,同样也会把有机物分化掉,从辽国到现在已经上千年,就算没有生石灰,也骨头渣都不会剩的了。

      这次初考,杨沐沐这些小伙伴出了大力,但是每个人也受益良多。沐沐每天下山回来后,先给屯里的孩子们上1-2小时的外语口语。沐沐选择的是英语和俄语,毕竟现在国家推广的外语主流是俄语,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却是英语,再说近现代的两个强国英国和美国的母语就是英语。效果沐沐认为也是极好的,因为所有人的口语和写作水平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谁落后了,沐沐都会单独辅导,找到学不好人原因,帮助提升。

      吃过晚饭,沐沐再给上高中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生们很认真,但说实话,沐沐上课并不是好老师,她对于知识只是平铺直叙,态度认真严肃,可要是不喜欢数、理、化,听了杨沐沐的课,直接就得弃学。

      主要是难,真的很难,已经完全超出了高中课程,里边让沐沐夹杂了许多未来的知识;其次还是很难,这个难是因为没人敢随便向沐沐姑奶奶提问题。所有的问题在自己这连门都摸不着呢,可一拿到沐沐面前,刷刷,人给你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在黑板上。这是不是就是来自智商上的碾压,反正现在屯子里的大人们,那是轻松愉快,孩子们现在可乖巧,根本不用收拾,自己老实着,学习也认真了许多。

  •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今儿偷个懒,先不捉虫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打不开评论,不管怎么样都谢谢喜爱这本书的你们,祝愉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