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第 75 章 ...

  •   考古队一边清理出土的文物,一边整理资料,首先得把所有的文物都进行清理归类,其次是得给所有的文物进行绘图和拍照。当然拍照是不太可能的,没有那么多经费,所以主要还是靠大家手绘。这样一来,连大拴和小柱还有屯子里的孩子们,都学会了简单的素描和构图。

      东西都整理好以后,由考古队、看管值守的解放军以及屯子里的干部们一起见证,把所有的文物都装进特意打制的木板箱,垫上厚厚的麦秸和稻草,然后在屯子特意腾出来的库房门上,郑重的上了大锁,贴了封条。看管的职责,自然仍然是落在解放军同志们的肩膀上。

      杨沐沐他们就等着回首都去了,这时七大娘和大嫂子一起来了沐沐家,想留沐沐在老家过年。大嫂子并不是七大娘的大儿媳妇,相反她老人家的地位,比七大爷和七大娘的还要高些。大嫂子是沐沐本家同辈人里年纪最大的,她当家的大堂哥在经过抗日战争后,牺牲在了解放武汉的战斗里。大嫂子有两个儿子,目前这两个儿子一个在沈阳当公安,另一个则在内蒙古驻边。

      大嫂子一般不出来管事,一来是避嫌,逼近大堂哥已经不在吧;二来她自个辈份不比七大爷高,年纪却大出来一截,她家的大儿子都和七大爷差不离大。如果大嫂子再经常出来指手画脚的,怕是七大爷他们的工作可就不好开展。大嫂子是真心想让杨沐沐在老家过年,轻省一段日子。考古队里的事儿,大嫂子也知道了,所以她知道沐沐一个小女孩在首都,支撑的不容易。

      大嫂子知道怀璧其罪的道理,杨家的财富别说是在京城,就是在这个小地方,不也自来就招人眼球。不过是因为整个杨家和薄家、郭家、关家,还有附近的蒙古和披甲人部落,一直是休戚与共,那些人才不敢真正的闹上门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才有默契的从来没有放下祖宗成法,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习文化、练习骑射功夫。

      别人不敢来招惹杨家,也是因为杨家的手段从来不掺假,别说以眼还眼,在前些年闹胡子的时候,那绝对是十倍的报复回去。否则那些胡子哪能放过附近这些人家和部落,早被他们给抢光、占了地盘了。这里还得说一说薄家和关家、郭家:薄家和杨家是同根同枝的两兄弟,可后来因为抢部落老大的位置,反目成仇不说,杨家的儿子还把薄家的一个儿子给打死了。

      从那以后,薄家就和杨家彻底断了亲,连姓也改成了姓‘薄’。薄家这一支后来越来越不成事,一些薄家后代为了生活,也因为薄家内部的矛盾,于是搁置了以前的所谓仇怨,重新搬回来,和从前的族亲们一起过上了还错的日子。

      郭家、关家和杨家并不是同一个部落,但是三姓因为离得近,又都不是争强好胜的脾气,所以关系也亲近,自古以来就互有结亲。不过郭家重文、重武却抑商,关家却重商、重土地,所以郭家出的朝廷官员和文人多,关家却是这一片的大地主和大商家。几家人里,表面看关家最富裕,郭家在外边当官的最多;可日子过的最好的,始终都是杨家,因为杨家从来没有把自家的根丢掉过。

      可是杨家相比郭家和关家,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那就是杨家始终是人口最少、地盘却最大。人口少,在杨家的主枝特别明显,不但是家里男孩子少,就连女孩也是少的出奇。相比杨家,同为主枝出身的薄家虽然稍好一些,可也不能和郭家、关家一辈几十、上百个兄弟姐妹去比较。

      在这一片广大的土地上,杨家一直把根扎得稳稳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京里和老家都互相支撑,重来没有因为人手少于别人家而落过下风。杨家自有自己的一套训练体系、为人处事的风格,而且信奉好虎一只胜群狼的道理(人少的折衷办法嘛),故而杨家虽然数次处于没有掌家人的境地,却也从来没有被人从内部和外部给攻陷过。

      这些过往,让杨家的妇女同志绝对能够担得起一片天,也没有重男轻女一说。大嫂子更喜欢沐沐的是,不慌张、也不急躁,心里有数;虽然话不多,可从来没有费话;最重要的是眼光看得远,不争于一城一地。大嫂子觉得自个在女儿家里,也是能担事、有决断的,可是和沐沐这孩子比,也是差着许多的,至少在眼光见识、谋略、学识上差得不是毫厘。

      杨沐沐其实也想留下来,可是现在这种时期,还不到自己退走保身的时候;沐沐知道今年这个年肯定是要在北京过的,过年前后一定要解决这次盗墓贼事件背后的黑手,既然不让自己消停,那索性大家都不要好过。杨沐沐这思维方式,还真是很杨家人啊。

      杨沐沐知道,回到首都,考古队的探子就得去找主子回话,那么自己正好顺藤摸瓜的,找到背后主使。不解决好,等开春以后,再派来的考古队,才更不得清净,甚至可能损害杨家真正的根基。明年不定有什么破事,在后边跟着。沐沐有一种感觉,这次的事情,保不齐和之前大串联时候,她和小伙伴们发现的文物走私有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次的事情还真又是□□那群坏蛋搞出来的,那是不是说在□□里,有深入研究过自家的人呢?是不是有自家的宿敌呢?俗话不是说,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敌人。山上辽国墓葬这么隐秘的事儿,不是自家人不会知道的,就是现在的屯子里的人,也早把这座墓葬的真实身份给忘记了。

      毕竟这不是自家人的墓地,按七大爷的说法,这个地方虽然每年也都会有人来送寒衣、烧纸,可大家都以为是烧给没有单独墓葬的先人们的,并不知道这里也是一个墓。杨沐沐越发的肯定自己的这个推测,于是她问大嫂子,能知道这里有个辽国墓葬的人,除了屯子里现在住着的人,还可能有以前、甚至是很久以前就和屯子有矛盾的人知道吗?

      大嫂子一开始是说,那和屯子有矛盾的人可海了去了,随后她老人家突然说:要说真正能了解这老些情况的人,还真只有薄家主家的人。可那家人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甚至是连死活都没有人知道。自从姓薄的跑去了关里,就再也没回来过。只听说是越过越差,后来薄家的家主还吸上了大烟,把家业都给败光了不说,还把孩子卖给了日本人,也不知道真假。

      杨沐沐听了大嫂子的话,心里就有了底。八成以上的把握,是□□里面有薄家主支的后代,而且年纪还不会太小,因为太小的人根本没机会听到抽大烟而死的老爷子的念古。如果要真是被老薄头卖给了日本人,那这身份上可还真是不好说,要是这个人是个隐藏的特务,这件事情就能更完美的解决。

      有人会说,那杨沐沐可以想办法,给弄一个特务的名头,放一些东西做佐证。但是不要忘记一句真理:假的真不了,真的也永远假不了。做假的痕迹,肯定会有所留存,那样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事情不成,反而还把自己给折腾进去。

      再说沐沐认为,如果是硬造一个假象,首先瞒不过所有人,因为世界上多的是聪明人;其次这样做不就和那些□□,不择手段的人一样了吗,根本没有底线、没有原则,沐沐从来不想做这样的人。

      杨沐沐心里有了想法,就去找七大爷,帮忙找到薄家最近时间段回来的人,看看他们有没有薄家走后的族谱。七大娘这边也没有闲着,沐沐同样托她和家里的侄儿媳妇等,通过女同胞去打听。可别小看女同胞们打听消息的功力,往往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收获-比如:七大娘就打听到,那个薄家的小子根本不是卖去日本的,而是人家亲妈就是日本人。

      当年日本一个古董商人想要买薄老爷子的一幅画,正是薄家祖上出走家乡后,画的一幅家乡的雪景图,里边还隐藏了自家祖宗的坟地所在。这个日本人非说这图好,就要花大价钱买去,但薄老爷子一直记着自家老头临死前的祖训:要风光的回去老家祭祖,打压京城的杨家。而这幅图里可是有自家祖坟的路线,要是没有了,以后自己风光了,怎么去祭祖呀,所以肯定是不卖的。

      那日本人一直纠缠着薄老爷,缠得薄老爷烦了,就顺口说了句“除非把你女儿送给我当妾,要是生出儿子来,当然就可以得到这幅图,回去东北老家,陪我去给祖宗磕头。”因为这时已经知天命的薄老爷确实还没能生出儿子来。

      没想到这日本商人当天就把自家女儿给送上了门,薄老爷没办法了,又不能说白天说的话是搪塞话,也就只能硬着头皮给收下来,做了他的又一个小妾。薄老爷也没想到,前后一共十几个夫人小妾,谁也没生个一儿半女,还真就叫这日本女人给自己生下了唯一的一个孩子,还是一举得男。这时那个日本商人又再次到来,要求薄老爷兑现诺言。

      薄老爷倒也干脆,反正画是给自个儿子的,那早给晚给也都一个样,再说这画里边的秘密根本不算什么秘密,除了自己,杨家人更是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况且真要是自己回老家去祭祖,不去经过杨家人,那岂不是如锦衣夜行,多无趣呀;就是要让杨家人陪着自己去祭祖,才能让他们心里更不得劲,更难受。

      再后来就是薄老爷因为抽大烟,死在了自家的暖炕上,接着就是说薄老爷已经把家产都给造和光了,所有的人都被赶走以后,薄家的宅子也给卖了。但是据这次打听到的消息,薄老爷的死本身就有诸多蹊跷,因为薄老爷是老烟鬼,他也知道鸦片能抽死人,可是又戒不掉,所以平时特别注意控制用量,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

      并且在薄老爷去世前,生意的运营并没有问题,自然也没有欠债一说,有也是别人欠他的。在薄老爷死后,他最大的债主子,正是那个日本商人,所以下边的人都怀疑是日本人害死了薄老爷。虽然有这猜想,可谁也没有证据;再有就是日本人根本不留他们,不论是不是姓薄的,一律从公司和家里给赶走,最后更是直接把薄老爷的公司给关张了。

  • 作者有话要说:  特别感谢‘打酱油’、‘芝麻糊’、‘病态’等同学们,谢谢大家的留言与鼓励,一直有想努力加更,还过每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挺重的,还请大家理解,但是会努力的,谢谢大家☆⌒(*^-゜)v THX!!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