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 37 章 ...

  •   中午一点刚过,友谊商店就把冰箱送到付时家了。那里大家正在品尝各种水果,那个榴莲吃起来确实比大菠萝好吃,甜、软、糯,但杨沐沐还是不怎么喜欢它们的味道。山竹到是不错,龙眼也可以,杨沐沐最终还是拿着从北京带来的大桃啃了起来,桃子是她的最爱。

      友谊商店来送冰箱并没有引起付时家附近邻居的注意,倒是让其他住家属区的家属们给留意到了。大家有羡慕的,自然也小规模的传播了下新提拔的付参谋长可是北京的干部家庭,那家庭条件老好了,老妈一来就给付参谋长家买了个电冰箱,友谊商店买的!友谊商店是什么地方?没有外汇券连门都进不去的地方。听说付参谋长家的小儿子也和奶奶一起回来了,年方17……

      消息没用一天功夫就传到了本就有想法的后勤主任家属的耳朵里。这位后勤主任正是付奶奶很不喜欢的那种人- 进城以后就宣布与原来山东老家的妻子离婚,并且娶了个浙江那边的卢姓年轻女学生,两人年纪差着13岁。

      小楼这边住的家属基本都不和这位后勤主任家的卢夫人打交道,理由很简单:别人都是原配,和这位年经的卢夫人可差着代沟,说不到一起去。所以卢夫人的交际圈子主要是后勤主任下属的家属们。

      要说这位卢夫人也太着急了点,她嫁给卢主任生的大女儿也只比杨沐沐大两岁,现年15周岁。卢夫人从中午听说付参谋长家买了冰箱开始这心里就像猫抓一样,终于撑到晚上下班,一回到家就赶紧带上女儿和儿子,拿上特意买回来的广州本地点心‘老婆饼’和洋桃并现代战争西瓜,就往付时家赶。

      谁知她到了付时家却吃了个闭门羹,付爸爸带着大家去预订好的广州老字号酒楼吃地道的广东菜和海鲜,一直到晚上九点多大家才回来,因为吃完饭后大家又跑到珠江边去乘凉看风景了。

      第二天,付妈、付爸得去上班,付时、陆必强和杨沐沐在付奶奶、陆奶奶的带领下一起去了西关喝早茶、吃面。陆必强和付时各吃了四碗面条,两碗云吞面、一碗牛腩面和一碗牛肉捞面;杨沐沐没他俩能吃,但也吃了一碗鲜虾云吞面和一碗牛腩面。点心那是每样一笼起,随时再添加,就在大家品尝美味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一开始大家只是要了一碗面,因为谁也不知道这边的面量很少,结果等面一上来,用陆必强的话说,两口就没了!点心样数是很多,有个十来种可每笼里边就三、四只小巧的点心;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可以多点一些种类,譬如面条就可以每样来个一两碗。

      付时、陆必强、杨沐沐本来就是能吃的半大年纪,两位秘书也是二十多不到三十岁的壮汉,饭量自然也不小。一般的老百姓也只是善意的看着他们这群北方来的大肚汉,甚至大家在看着他们吃的同时亦觉得今天的早茶点心格外的美味、好吃。

      当陆必强把从他们身边经过的点心车再次拦下来时,杨沐沐却听到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一边说道“真是乡下人,饿死鬼投胎一样。”杨沐沐没搭理,她听得懂广东白话也会说,从小她家就教了她上海话和白话,因为沐沐的妈妈普通话说得一般,倒是上海话和白话说得非常好。

      这怪不着沐沐妈妈,因为以前根本没有普及普通话,只是把北京话称为官话。海外的华人却基本都是讲白话交流,因为其祖籍大多是广东省的;沐沐妈妈老家是宁波,在上海开埠后才出国继续淘金,所以沐沐妈妈家对孩子的要求是官话能听懂会说就行,平常主要是上海话和白话交流。

      沐沐妈上学是在洋人办的教会学校,整所学校都是讲英语和法语,华人学生交流也是用白话,所以对于精通多国语言的沐沐妈来说,讲得最差的居然是普通话,即便后来在在北京工作多年,沐沐妈的普通话也还是带着广东人的‘塑料味’。

      杨沐沐不想搭理这种没有礼貌的人,于是跟着从点心车上又拿了一笼凤爪,和一笼马拉糕,又点了一碗鲜虾云吞和一碗香菇鲜肉云吞。广东的云吞深受杨沐沐几人的欢迎,馅大皮薄不说,汤底清透鲜美,并且没有上海和北京做云吞时会放到汤底里的虾皮和紫菜。杨沐沐点的云吞上来后,每个人都盛了几个到自己小碗里,凉着准备一会再吃。

      结果那个不和谐的声音又发表意见嘲笑杨沐沐他们“真是一群穷鬼,吃个馄饨还要一碗分几个人。”

      旁边有一个老爷爷听了不高兴的说了一句“各吃各的饭,干什么老是盯着别人看?年轻人一点礼貌都没有。”

      结果那个讲究杨沐沐他们的声音马上用尖利的声音说那个老爷爷“要你管呀,死老头!一群乡下人!”

      杨沐沐听出来了,这个人是上海那边的人,只有上海小市民最喜欢嘲笑外地人是‘乡下人’。刚才杨沐沐就觉着这人说话不是地道的广州口音,这下还真是印证了,杨沐沐仔细的看了看,刚才对他们说风凉话又没带眼睛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和两个与付时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小青年。

      杨沐沐碰了碰旁边付时的左胳膊,示意付时看一看那边,付时侧头看了一眼就对杨沐沐说“好像也是军区的人,那俩男的我和强子前儿下午的时候见过,是家属区那边的。别理他们,这里喝茶的都是老西关人,想在这耍威风还嫩了点!”

      合着付时早就听到了,不过人家懒得搭理罢了,付时用放在面前的公筷给杨沐沐夹了一个虾饺又说“快吃,吃完了咱们去逛西关去,听说还可以从西关码头坐船去旁边的镇子吃好吃的。”

      杨沐沐也看到饭店的服务员和其他食客都是偏帮着老先生的,没一会那四个年轻人就一起走了,杨沐沐把碗里的东西都吃完以后,觉着吃得挺饱了,就放下筷子盛了两勺粥喝。

      一边喝粥,杨沐沐一边四处看,突然她看到门口服务台的枣红色桌子的外侧上三分之一处有一个标记,正是她们家以前商行的徽记。非常的清晰,有一个成年男人的手掌大小,边缘看起来圆滑泛光,显然是经常被擦拭、抚摸。

      大家吃完饭以后拿着领茶点的单子去门口的服务台结算时,杨沐沐站在标记前仔细的观察了那个标记,确实是她家的徽记,并且这个徽记被擦拭的非常精心,沐沐用手指在在笔划之间的凹陷处都没一点儿油渍,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国营饭店,规模比春华能大一倍,旁边就是出餐的窗口,但这个阴刻的徽记却被擦拭得极干净,杨沐沐仔细观察徽记的时候根本没发现还有人也在观察着她。

      陆必强和付时发现杨沐沐没有跟上,就在门口喊了一声“杨沐沐,看什么呢,咱们去逛西关啦!”杨沐沐赶紧的应了声‘唉’就跑过去跟着走了。她并不知道在她出门之后,饭店的服务员还有好几个刚才在一边喝茶的人包括刚才出声相助的老爷爷以及两个戴厨师帽的人都跑到了门口和窗户围观她,甚至有两个不起眼的中年人还坠在了杨沐沐一行人身后。

      西关不愧是老街,有不少家的老字号,付时、陆必强带着杨沐沐开启了买、买、买,吃、吃、吃的模式,付奶奶、陆奶奶看着孩子们买得开心吃得高兴,也非常开心。时不时也跟着尝一口这个,尝一口那个的。花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逛到西关码头。西关码头只有往附近乡镇去的渡船,每条船的船头挂了要去地方的名称。

      付时问杨沐沐“沐沐,要不要坐渡船?到下面的乡镇去吃午餐。”

      杨沐沐回答“咱们坐渡船去哪儿呀?你们知道哪个乡镇有好吃的吗?万一去了结果又吃不到好吃的那不是浪费时间?明天我们再玩一天我可就要过关去香港了,还不如等我回来按付叔叔说的去海南岛玩呢!付叔叔说过去是要坐船的。”

      陆必强笑话杨沐沐“傻沐沐,你石头哥和强子哥我们早都做好功课,咱们坐船去番禺,晃荡一个多小时到地方正好吃午餐,就去码头不远的渡口国营饭店吃当地的走地鸡,据说特别好吃,不要票!”

      杨沐沐只能是一个大写的‘服’字啊,于是她说“只要付奶奶、陆奶奶身体吃得消,我就没有意见!”

      陆必强对自己奶奶和付奶奶说“付奶奶,奶奶,咱们坐渡船过去,正好水面凉快,还得走一个多小时,正好能眯一会,休息休息,咱们就一起去吧!”

      付奶奶和陆奶奶都笑了,说“去,都去,小石头、强子你俩赶紧的去买票,别呆会没票去不了,可别怪奶奶们呀。”

      就在这时,杨沐沐身边来了几位老乡,热热闹闹的说着话“今天可要抓紧时间回去,今天是晒布料和开泥封的日子,中午队里要开大灶吃大餐。”

      “真的开大餐吗?我也想去你们队里吃大餐!吃大餐你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另一个不是同一大队的人问。

      最先说话那个人笑呵呵的说“我是带着任务出来的呀,今天开泥封,布料马上就要能上市销售,所以我是去外贸委的收购办打通知,让他们准备去我们村收布料,早先他们就要我们布料做好后通知他们来收货。”

      另一个人羡慕的说“你们几个大队都好过日子,不是有桑基鱼塘,就是自己有做莨绸的手艺,我们村就是养鱼种田,田又少,” 说着声音就小了很多“听讲香港那边好赚钱呢。我们村里有跑去香港的,月月可以寄钱回来,家里日子好过着呢。”

      另两个人也跟着小声的讨论“香港再好有自己屋里好咩?心里填不满,给再多都不足数,有什么好的!我们村的赖子头到是想去,结果他好不容易游水过去到了亲戚家没住两个月就又跑了回来。”

      之前说香港好的人赶忙问“为什么?”

      “他说:‘亲戚家住的只有鸽子笼大!是有工做,但是做工劳累到死,比每天出工都累!赚的钱一大半付房租付掉了,所以他是宁可回来住他的大屋的。’”会做莨绸的队员笑着说。

      另一个被说队里生活好的队员也说“那是呢,到哪里想不做事就有钱赚、有饭吃都是不可能的,老百姓嘛都是赚的辛苦钱!要说还是让小孩子多读点书,以后当个工人、干部的就不用像我们这么劳累。”

      其余两人颇有同感的点头认同,杨沐沐见他们的对话告一段落,于是问莨绸老乡“这位阿叔,您好,请问你们队里的莨绸今天就卖吗?我们可不可心跟您回去看看莨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呀?我也很想买一些莨绸,相信我在香港的亲戚的公司也需要这种布料,可以来采购的。”

      杨沐沐和老乡用白话说完,就和付奶奶和陆奶奶作了一下讲解。两位见杨沐沐想去看老乡那个什么莨绸的,还是什么用泥封着的丝绸,大家都有了兴趣去看看。以往都说绸缎金贵,哪听说过用泥巴裹丝绸的新鲜事儿。

      付、陆两位奶奶就让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去和那位老乡交涉,对方一看这边出示的工作证‘X央xxx’-好家伙,北京来的大干部啊,赶紧同意,不仅同意还万分真诚的邀请杨沐沐大家一起去他们大队参加今年出新莨绸的摆的宴席,用他的话说‘还是挺有意思、挺热闹的,而且今天还有庆功宴,欢迎领导同志们赏脸参与’。

      摆渡的船虽然已经改为动力船,可船本身也只是中型木船,杨沐沐他们一行7人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老乡很快就凑够了40人。船老大解缆开船,船上有固定的木头椅子,很少的几张,大家都是坐在两边船舷上固定的,大约三、四十公分宽、半个巴掌厚的长木板上。

      船开起来有徐徐的凉风,杨沐沐忍不住靠在船舷上闭上了眼睛,旁边的付时看她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瞌睡,一边忍着笑一边把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还用手护住杨沐沐的肩膀,避免撞到船舷上。船行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这个村的名字还真是直白,就叫‘薯莨’,不过现在叫薯莨大队。

      薯莨大队之所以叫薯莨,是因为做莨绸的一种最主要原料,就是一种叫薯莨的植物根茎,有点像葛根的植物。把薯莨切碎加工成汤汁后再把纺织好的丝绸放入进行浸染,丝绸就会被染上黑、深咖等厚重的颜色,再以当地特有的塘泥裹封,经过时间的加持,颜色独特、手感也独特的莨绸就慢慢产生。待时间一到,再到河水里把布料上裹封的塘泥清洗掉,全新的丝绸品种- 莨绸- 诞生了。

      老乡姓丁,也是大队里的一名干部,他客气的把杨沐沐一行人请到大队部,也是原来村里的祠堂喝凉茶,随后自己就去找大队长和支书汇报。一杯凉茶还没有喝完,大队长和支书就跟着丁老乡来见杨沐沐他们。负责接洽的依然是付奶奶和陆奶奶的秘书,两人把工作证给队长和书记查验后,又把提前准备好的粮票和钱交给了队长,队长和书记本想推拒的,可杨沐沐一行可是有7个人。

      按照老乡的介绍,这个村主要分为两个大姓,一族是姓丁,一族是姓邓,但现在邓姓的村民不多。其他姓氏的不多,也都是以前从内地跑来住了几十年的老乡亲。大队长姓丁,也是解放时加入的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支书姓邓,那更是抗日时期就参加游击队的老资格。

      付奶奶和气的说“丁队长,您就收下吧,本来我们就是冒昧打扰,你们要是不收下,那我们哪好意思再呆下去。我们就是在码头听到丁老乡说得热闹,来凑热闹的,你们那个莨绸要是哪家分的有多的能够卖给我们一些那就更好了。”说着又指着杨沐沐说“如果你们想要大量的出口销售给香港和海外,找我这小孙女准没错,她后天就去香港探亲,正好给你们村的布料找个大买主。”

      杨沐沐听到付奶奶说到自己了,自然的抬起右手向丁队长和邓书记挥了挥手,白白嫩嫩的杨沐沐和村里久经紫外线考验的黑丫头差距太大了,并且她还带着些婴儿肥,顿时把丁队长和邓支书给萌翻了。丁队长的连忙的应好,不过他的普通话真的只能让人模糊听个大概。

      这时邓支书突然一个箭步冲上来握住付奶奶的手,激动的大声说道“付大姐,您是付大姐,对吗?我是小邓,□□啊!您还记得我吗?第五次反围剿以后打游击,您想起来了吗?”

      付奶奶也笑了,爽朗的大声说“你是那个个子小小的小黑包,□□对吗?那个时候你才13岁,给游击队带路,不让你参加队伍你就一边哭一边跟着!”双手也紧紧的握住了□□的手“真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这里是你老家?一晃就过去几十年了呀!见到小光荣你真是太好了!”

      弄了半天付奶奶和邓支书是老熟人,早在1932年至1939年间,付爷爷和付奶奶在广东、湖南、福建这一片打游击时就认识当年只有13岁的邓书记,邓书记的名字- 光荣-还是一次战斗后付爷爷给起的,他说□□是一个光荣的合格的革命战士。那年□□14岁,加入东江游击队一年零三个月。

      □□的老家就是薯莨村的,不过那个时候广东军阀把□□的家给拆散了,小小年纪的□□记得学堂里先生说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讨公道的队伍,就跑到粤北想参加游击队,没找着。打听到游击队往东江那边去了,□□又一路打听着找到粤东,终于找到了游击队,非得跟着队伍打鬼子、打军阀。

      付爷爷、付奶奶调往太行山的晋冀鲁根据地工作以后,□□则一直辗转在广东省内坚持抗战,随后又配合解放军参加了广东的解放战役。

      解放以后,□□决定退伍回老家薯莨,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薯莨。他带领乡亲们一边发展蚕桑养殖,一边把自家及有莨绸制作手艺的乡亲发动起来带领全大队一起致富。虽然薯莨大队同样是施行工分制,但他们队的工分就很值钱,只要肯做事,每年的工分收入就很可观。

      杨沐沐他们碰到的老乡就是□□下属的一个小队长,他们小队主要是负责养蚕,现在正好不那么忙,就被丁队长和□□派去广州外贸局当办事员。付奶奶、陆奶奶和□□要叙旧,丁队长要陪同。可是杨沐沐和付时、陆必强却坐不住,他们想去村里看热闹,于是,□□就安排丁小队长陪同三个小朋友以及付奶奶的秘书去村里转转。

  • 作者有话要说:  付奶奶表示自己真的没有买电冰箱呀O(∩_∩)O哈哈~
    再强调一下:所谓的穿越只是为了借个身份,故事里边很多人物、事情都是有原型的。那个所谓的十年是禁固了人们的自由,也有很多人过的不好,但更多的人除了不能自由的发表意见、穿奇装异服外,他们的生活依然是按部就班的在过,而且生活得越来越好。
    不是说别人写的动荡年代就不好,作者只是想把自己母上大人及她的朋友、亲人的真实生活在书里呈现出来。
    不过是角度不同而已,不管怎么样都谢谢大家的阅读,感谢大家的留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