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
-
皇帝二十岁登基,二十二岁平定内忧,二十六岁四海内皆向他俯首称帝,百姓也多为他称道。
随着四海升平,各派各教重新复兴,皇帝虽然不信鬼神,却也尊敬,于是彼此相安无事了许多年。
直到皇帝的长公主从皇宫里跑了出去,皇帝派人在各地寻找,最终在一个小村子里发现了怀着孩子的长公主。
皇帝知道孩子的生父是个和尚后,勃然大怒,认为和尚身为方外之人却如此不堪,于是帝王之怒,伏尸数万,京城附近的寺庙全部被封,寺里的和尚也要被拉去砍头,人人惶惶不可终,直到有一个和尚站了出来。
那和尚原来是京城边的一个小寺庙里的洒扫和尚,颇具慧根,因为天子的怒火,唯一栖身的地方也被夺了去,不得已他只身来到京城,在高大威严的长安城前坐下念经,这一坐就是坐了三天,谁赶都不走,直言若是皇帝再滥杀无辜,他日必有灾祸降临。
皇帝听了只是哂笑一声,遣人回了一句。
朕自临帝位,兢兢业业十数年,不信鬼神,不信道佛,只信自己!
那和尚听了后,面露悲悯的神色,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后,便阖上了双目,一日后才被人发现已经没了气息。
皇帝深感不详,将那和尚坐化后的遗体随意处理掉后,便将这事置于脑后。
又过了数年,当年的事情已经淡忘在了众人的心里,而皇帝的最宠爱的小女儿却出事了。
同样是偷跑出皇宫,同样与和尚有了苟且,已然年迈的皇帝在目睹了小女儿在寺庙里与和尚首尾的事后,大吐一口血,病倒在床上。
躺在龙床上的皇帝一直在想,想到当年那个奇怪的和尚说得灾祸,又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直道是报应。
似乎真的是在回应皇帝嘴里的报应,自皇帝这一代开始,每一代都会有公主与和尚苟且,每一代的帝王既愤恨此事,又怕那报应,不敢再对佛寺下手,只能将同血脉的亲姐亲妹关起来。
直到那一年,新帝登基没多久,便又有丑闻传出,这一次与和尚有染的公主竟被处死,原本已经嫁出去的大长公主听闻此事怒斥已经登基为帝的皇兄,为他的冷血痛心疾首,直言他已经被那个以讹传讹的灾祸谣言迷了心,竟对自己的亲妹下手,并发下话来,若是皇帝不为死去的妹妹正名,那么她就长住佛寺,与古佛青灯长伴。
说完,长公主竟真的去了寺庙里,不管谁来请都没有用。
皇帝本就是长公主一母同胞的胞弟,自然不忍心自己的长姐去佛寺里受苦,不过几天皇帝便下了诏书为那个被他处死的皇妹正了名,并亲自去寺里接了自己的长姐回宫。
大长公主此番举动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誉,也赢得了天下美名,数年后便风风光光的嫁去了国公府,享一世的荣华富贵。
一颗小石子被投进湖里,沉闷地入水声让四周的蛙叫蝉鸣更加嘶鸣起来,阿鸾坐在池塘边,双手抱膝,望着被月色笼罩出淡淡光华的湖面,轻轻开口:
“大长公主赢得了所有的美名,没人在关注那个枉死的公主,也没人知道其实那公主并没有跟和尚苟且过,其实真正与和尚苟且的是大长公主。”
阿鸾将自己的头抵在手臂上,微微阖目:“大长公主自及笄后就跟皇寺里的和尚不明不白,这些皇帝都一清二楚,因着那是他的长姐,他自然是掩护着,直到大长公主的肚子大了,纸包不住火,他们便起了祸水东引的念头。七公主是宫中婢女生下的孩子,自小在宫里连一些娘娘跟前的太监都不如,所以死了她一个,没有人会关心挂念。”
“但是谁都不知道,其实七公主有了孩子,是皇帝亲自将她送上国公府嫡长子的床上。”
明华不自觉地走近阿鸾,看着坐在地上将自己缩得小小的阿鸾,心里微微紧缩,伸出去的手,在她的头上停留片刻还是放了下来。
“长公主有身孕的时候,皇帝与长公主为了遮住这个丑闻,就将所有的罪名压在七公主的头上,而大长公主则借着去寺庙清修的名义打掉了孩子,在寺里疗养身子。”
“那个孩子……?”明华皱着眉问着。
“……她是不被欢迎的,生下来没有爹也没有娘,整日在宫里捡人剩菜剩饭勉强度日……”阿鸾的声音渐渐低落下去,整个小脸埋在怀里,安静的像是一个在自己舔舐伤口的小兽,明华终究是不忍,伸手轻轻摸了摸阿鸾的脑袋。
阿鸾猛地抬起小脑袋,明华以为的伤感的面容上绽放着笑容,阿鸾笑嘻嘻地说着:“是不是被我骗了!哈哈哈哈好蠢的小和尚!”
阿鸾的笑声明亮又清脆,明华看她挤眉弄眼的样子不禁又气又好笑,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阿鸾笑了半天,看着身侧的明华,此时已经月上中天,月光淡淡的照在明华身上,恍然间宛若画中仙,阿鸾有些呆呆地看着明华,半晌才轻轻开口:
“小和尚,今夜之后,我还能再来寻你吗?”
明华心里微紧,想起了明叶师叔,望着湖面沉默不语,阿鸾假装不知,展颜一笑:“哎呀,已经这么晚了,我要回去了呢,小和尚,下次再见。”
说完也不再等明华有任何反应,阿鸾就小跑着离开了。
明华听着身后的脚步声见见远去,最终闭了闭目,没有转头去看,就这样席地而坐,对着满地月光诵起佛经。
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