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物华终不为人留 ...

  •   安如夜折断一根粗柴,将其投进刚刚点燃的火堆之中,很快,原本微弱的火光渐渐亮堂起来。

      千树这种懒人自然哪里暖就往哪里坐,他眼睛凝着火光,手不断移着屁股底下坐着的石头,企图寻找一最暖和位置。

      腾来腾去,千树暗喜终于找到了,这才消停下来,顿时一股暖流涌上身体,他不由得心叹这里真是块风水宝地,不但没风,还暖和。他正欲向安如夜炫耀这地方,谁料一个转头,就见某些人正面无表情地坐在他旁边,被火光映红的发丝正在凛冽的寒风中随风飘荡。

      千树眉目轻挑,这样看,他还是沾了安如夜的挡风的光,那还是不要炫耀得好,反正某人久经沙场,一定皮糙肉厚,这一点儿小风应该不算什么。

      于是乎,千树乖乖坐在风水宝地上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火光暖意。

      安如夜一语不发,正襟危坐,神色冰冰,脑门上仿佛镌刻着“生人勿进”四个大字,让人不敢亲近。

      可总是有人想要作死,比如千树,他一会儿给安如夜讲个并不好笑的笑话,一会儿讲一些奇闻异事,甚至还承诺要在出征前带他去琼楼玉宇找姑娘。

      安如夜终于启口说话,“不去!”

      千树怔了怔,显然没有意料到安如夜会回答他这个问题,不是说自古英雄爱美人,难道堂堂大梁第一安将军会例外。他忽记起上次安如夜穿女装进琼楼玉宇,深受万人敬仰的安将军怎么可能为了一件小小的贪污事件冒这么大的风险,莫不是去找他的老相好却不想让人发现。

      千树像是发现了什么大事,一脸坏笑地看着安如夜,挤过肩头碰了碰他肩膀,一副小人之相问道:“安将军活了二十多年一定有几个老相好吧,不如说说她们?”

      安如夜眉脚似乎在隐隐跳动,脸色愈发难看。

      可千树显然被那颗好奇的心给蒙蔽住了求生欲望,他滔滔不绝:“你说你老是征战沙场,几年也不回来一次,让人家姑娘白等你也不好。这样吧,你将我毒解了,我去和圣上请一道和离的圣旨,还你自由身,好让你们双宿双栖……”

      安如夜拾起一旁的枝木雷厉丢进火堆,这一丢,显然使了暗劲,火星四溅,在空中转瞬即逝。

      千树被吓了一跳,他立马闭了嘴,将所有的话封杀于喉咙中。

      过了半晌,他还是没忍住,这样天寒地冻漆黑的夜,睡是不可能睡得着了,不说话消磨时光还能干什么呢,可是也不能只他一个人自言自语啊。

      千树心下一动,改了话题,又道:“安如夜,你说那场大火若是人祸,那他们目的何在?”

      “不是说了吗,烧尸。”

      “就说你没亲眼见过大火,”千树猛拍大腿,一本正经道:“火再大也不可能将人完全烧完,骨头总是要留下几块的,更何况四千人,是根本不会被烧成灰烬,连蛛丝马迹都没留下。”

      安如夜不语。

      这也在千树意料之中,二十几年了,又有谁真正听过他讲的话,哪个人不是将自己看成市井流氓、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想到这,千树自嘲地笑了笑,伸出脚将边边的柴火踢进火堆里。
      柴火再小,其实也是能生出火的。

      “我也是猜的,”安如夜淡淡开了口,“我甚至都不知道将那四千人赶出军营是对的还是错的。”

      有生之年,竟然听到了安如夜的回答。

      千树眼睛一亮,回道:“当然是对的了。大梁内忧外患,贪官腐臣当道,若连军队这最后的底线也没了,那大梁真的就完了。”

      安如夜很是诧异,眼前的人居然将‘国破家亡’说得如此风轻云淡,如果他还叫做李佚的话,也会说出如是这般的话么!

      “安如夜,”火光在千树瞳孔中流转,此时的那双眼竟然是那样坚定,他带了几分认真的语气,道:“我想说,你没有做错。”
      错的是生于乱世,错的是奸臣当道,错的是大梁国主无能……

      安如夜对上他那对坚定的眸子,顿了片刻,轻声道:“或许。”

      忽然,千树一转脸色,瞬时又恢复了之前的登徒浪子模样,他躲过安如夜的目光,喃喃道:“或许什么呀,我明早上朝时帮你打听打听不就是了。”

      “那好,有劳你了。”

      千树愣在原地,“我只是随口说了句罢,你还当真?”

      安如夜道:“当然,难道千大人是那种言而无信之人?”

      闻言,千树顿了顿,硬生生地憋出来一句,“不~是~”
      丢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丢面子,尤其,是在安如夜面前。

      可对于千树而言,早朝这种东西,简直就是噩梦,他已八百年没有去过了,难道他真要为安如夜再去一次早朝?万一重蹈那次覆辙的话,岂不糟糕?

      何为覆辙?话说千树刚被封官之际,毕竟是新官上任,还不敢像如今这般猖狂,便也按时跟着上了几次早朝;虽然人是去了,可精神魂儿却丢在了家中。不是无精打采就是瞌睡打盹儿,可怜他昏昏欲睡还要硬撑在金銮殿站一早上。

      那又是一个左相与右相争辩的早晨,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个个吵得面红耳赤。尤其是杨宜修,一把年纪被政敌气得胡子乱颤,彼时,千树正端端站在他身后打盹儿。
      人一瞌睡,身子就会无故发软,昏昏欲睡的千树犹如喝醉般,脚一顿一顿在地上打着转儿。

      杨宜修深吸了一口气,扬着声音准备再战,谁料刚启声,就在大殿众人惊呼声中,被身后睡着的千树给猛地压到在地,一把老骨头就这样在家里躺了整整一个月才休养好。

      圣上口谕,三品大臣千树以后可免早朝,自此,千树彻彻底底成了个有名无实、碌碌无为的散轶大臣。

      天色渐亮,晓光渐现。

      千树随着安如夜早早就在城门前的茶棚里候着,他们边烤火取暖边吃着刚出炉的包子。

      食之无味。千树想起以前在朝堂之上做出的糗事,至今还心有余悸,最关键的是,他那次得罪了当朝右相。虽然说杨宜修现在会看在安如夜的面子上,不和自己计较,但眼下,百官还以为安如夜是个女人,会不会嘲笑自己吃软饭……

      安如夜起身,“城门开了。”
      “这么快!”千树心下一惊,看着大开的城门,喉咙动了动。

      清晨的京都是那样的安静,路两边空空的,大道愈发显得宽敞空阔。

      千树回到安府换了一身官服便去了早朝。显然他又迟了,虽然圣上未到,但百官早已严阵以待,于是他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缓步走向杨宜修身后。

      而原本站在右相身后的官员见千树来当然不敢再站下去,这原本就是千大人的位置,便朝后退去了,然后一个接着一个,除了杨宜修外,这一列大臣官员皆后退了一步,便在二排让出了一个空子。

      杨宜修的胡子又颤了起来,他怒目盯着朝他走来的千树,挥了挥衣袖,转过身子不再理会。

      左排之首的宋忆回见此情此景,脸色禁不住一变,神色复杂,旋即目视前方,掩饰了过去。

      “皇上驾到。”
      百官立即收敛面容,神情庄严,齐齐弯腰行礼。

      接着,便是日常报告朝事,都是些地方小事,天灾或是水难。圣上神色淡漠,不断拂手指着这个或是那个大臣,交与他们查办负责。

      千树也有些意外,想不到几年没上早朝,竟不知朝堂已成了这副清冷模样,百官再无以往热情,一个个只知道机械地点头或是应和。

      还没到半个时辰,圣上显然有些不耐烦,他烦躁地摸了摸鼻子,抬眼暗示立在一旁的高公公。这一小动作,百官自然也是一目了然,一个个便也都退下不再说话。

      时机成熟,高公公一扬拂尘,站了出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启奏!”朝堂之下传来一道声音。

      高公公蹙眉,他倒要看看是哪个不开眼的,敢忤逆圣上的意思。

      只见,千树站了出来,一袭官服,举着笏板行礼,似模似样沉声道:“臣想启奏太平山失火一事。”

      圣上错愕,他是眼花了,这堂下站的不是千树,他几时来上朝了。倏地,圣上脸色乍变,他有些惊愕地望向杨宜修,诚惶诚恐。

      杨宜修也站了出来,“此事京兆尹早就上报,不过是天降大火,未死未伤一人,你还有何要启奏圣上。”

      千树正色,“臣请求圣上彻查此事,大雨刚过,按理来说山林不易失火,除非人为。”

      突然,左排一矮个子官员站了出来,“荒唐,未死未伤一人,那纵火之人意欲何为?”

      “这么说大人也同意刚刚我所讲的,”千树转身盯着那侏儒官员,喝道:“正是不知道他意欲何为,所以要彻查。”

      侏儒也没想到他这样一说反倒承认了‘人祸’之说,他满脸通红,脱口争辩道:“火势严重,所到之处皆烧完殆尽,无半点蛛丝马迹,如何彻查?”

      千树微微一笑,声音略略扬高道:“我没记错的话,大人官居正三品吏部尚书,为何对此事比京兆尹还要熟悉?”
      闻言,那侏儒淡定的表情再也挂不住了,满头大汗,“火火,我听人说火势大,自然是一切烧完了。”

      千树正欲进一步逼问,却遭到了一旁宋忆回打断,“此事的确蹊跷,臣恳请圣上,让京兆尹彻查此事。”

      圣上根本无心政事,他拂了拂手,丢了句:“照宋大人所说的办,退朝!”

      圣上亲自开了口,自然要退朝。

      千树坐上了回安府的轿子,如释重负的吐了口气,他脱下帽子,揣在怀里闭目养神。

      如今一切所指,那场大火乃为人祸,只是竟然牵扯进来吏部。显然,纵火之人和王皓天皆为同一人办事,那么背后的老乌龟究竟是谁?杨宜修、宋忆回或是,圣上?
      尚且不知那四千灾民和大火有没有关系,还是不要告诉安如夜罢,出征将至,免得他分心,万一真的战死沙场,那自己身上的毒岂不没法子解?
      反正也快要随安如夜上战场,京都之事便再也和自己没有干系,还想作甚。

      千树掀开轿帘,探出头望着京都的街,马上就要和这座住了二十二年的城再见了,以后,还会见吗,再见时又是何模样。

      ……

      《梁史》记载:大梁显宗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值大雪,大将安如夜奉命带二十万大军出征突厥,于十四年三月七日,安如夜战死沙场,大梁败,全军覆没,故割地二十七城池……
      史称此战,亡魂归途。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物华终不为人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