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第七章 学习孟母
      我的新猪圈终于建好了,不说多高大宽厰,但我要求的结实保暖通风还是做到了,前面的墙上还有一块活动篱笆墙,以备夏天天热圈里太捂,可以打开通风的。
      我早早的买了生石灰,撒在后院和猪圈里,再洒水浇透,这样生石灰变成熟石灰,能够达到基本的消毒效果。
      猪仔进圈全部做了阉割,手术的事越小做效果越好。现在是冬季,也利于恢复。
      猪仔一进圈,我就用精粮细料好好的喂养,没出现太大的不适应。
      秋燕收完了苞米地瓜,我就让她带着我去邻村,和酿酒的人家谈好了收购酒糟的事。每三天送一次,每桶两文,有多少要多少。现在初期喂不了那么多,可以晒干了存着,到后期催肥的时候用。
      豆渣也和老程谈好了,他每天来村里卖肉,顺便带来。一天也不过两桶,也是一桶两文。猪小的时候,刚好够喂,等猪大了,再加些豆粉,也是一样的。
      家里的事,一件件的顺了。外面田地的事,我也有打算。
      今年冬天田就先空着,这个时代没有化肥,全靠自家那点农家肥,肥力都不够,还夏粮秋粮一茬接着一茬的种,地很疲劳,自然就贫。休养一冬,明年开春大把的猪粪一施,明年想不丰收都不行。
      地和菜园子就不能空了,全种上耐寒的蔬菜。嫩的人可以吃,老的猪可以吃。猪饲料大多是粮食,没有些绿色蔬菜也不行。
      秋燕算是我家的固定工了。地里种菜的活,家里喂猪的活,还有现在没有菜要出去打的猪草,这些全归她了。每个月二百五十文工钱,包吃三顿。
      我负责照顾柱子,做饭。还有配制猪饲料,这是我赚钱的秘诀,可不能涉露。
      天气越来越冷,转眼到了冬月,我来到这里也有一个多月了。柱子这段时间长得更壮实了。
      因为配饲料要用骨粉,所以我承包了老程的猪骨头。在这里,是没有人买没肉的光骨头的,我一文钱不花,拿回来洗洗一炖,一锅美味的汤就有了,我因此省了不少菜钱,柱子因常喝骨头汤而壮实肥嘟了不少。
      秋燕回去跟家里人一说,于是村长家的两个重孙子就经常来蹭饭,我也当自己的孩子没说什么。
      秋燕有些不好意思,主动多干活,把做饭的活也揽下了。
      “嫂子,吃饭了,今天我用骨头汤和的面,烙的饼子特别香。”秋燕在厨房门口大声喊。
      “哎,来了。”我应了秋燕。
      我刚刚在房间里算账,建猪圈,买猪仔,买粮食,付工钱,伙食费,还有还二婶的两百文,零零总总,我花了二两银子。现在还剩四两和几百个铜板。这些钱我要节省着用,养猪成不成,我都要留下生活费。
      “柱子,走了,吃饭了!”我抱着柱走向厨房。
      秋燕的儿子世杰和家兴弟弟家旺的儿子世良已经坐在了饭桌前,两双小眼巴巴的望着门口的我。因为不是自己家,他们要等我开口动筷了才敢吃。
      “哟,世杰世良来了,今天柱子又有玩伴了。”我笑着说。
      “他们呀,都快养在你家了。”秋燕有些无奈的说。然后指着墙边的两个袋子说:
      “嫂子,这两袋一袋是白面一袋是白米。他们俩呀,现在是越来越不愿回家吃饭了,没办法,我只好把他们的口粮带来了。这些都是昨天新碾的,还香着呢。今天的饼我就是用这个面烙的,你尝尝。”
      “秋燕,你太客气。他们人小,也吃不了多少,你往这拿粮食,让人知道了,还说我贪这点呢,等下你还是拿回去吧。”
      世杰世良是村长家的,之前我还找不到途经讨好村长,现在他们常来,以后我有什么事需要村长出面的,也会好开口一些。
      “嫂子,这可不行。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一个六岁一个五岁,正是能吃的时候。他们俩吃得比我们都多,怎么能不拿粮食呢!”
      “让你拿回去你就拿回去,哪那么多话呀。”
      “这是爷爷让我拿来的,你要退你自己去跟爷爷说,我可不敢。”
      “你爷爷让你拿的?”
      “是呀,爷爷说你一个人日子苦,我们不能牵累了你。”
      既然是村长的决定,那我就收下吧。村长活了那么大年纪,看事情肯定比我透彻。我不爱欠人情,人家村长也不爱欠,将心比心,可以理解。
      “好吧,那就留下吧。来,开饭了,世杰世良,快吃吧。”
      我一人递了一个饼给他们,他们也不客气,接上就吃。今天的饼确实香,肉香混着小葱的香味,没有肉也堪比吃了肉。柱子的午饭是肉汤煮面糊,他也吃很叭叭着嘴。
      吃了午饭,我就在计划明天的行程。明天是镇上的集日,我一是要买些棉被棉袄棉鞋的过冬之物。二是我想去药铺买些健肠胃助吸收的药。我能配制猪饲料,保证猪获得足够的营养,但我配不出催长素,我只有增大猪的胃口加强猪的消化,吃得多了吸收好了,那自然就肥得快了。
      “秋燕,明天我去镇上,你用不用捎什么东西?”我问秋燕,她正在煮潲准备喂猪。
      “不用了,嫂子,我婆婆说过了腊八再去买年货,买早了孩子们嘴馋,还没过年就把好吃的吃完了,等到年了还要买。”秋燕看了一眼世杰世良,笑了笑。
      她又说:“今年你给我和家兴的工钱不少,家里每个人都可以添一身衣服,一家人都很高兴。爷爷还说,你心善,干活都给工钱。以后要是你的猪卖好了,还会再养,到那时,还会有人来干活的。”
      “当然,我是把养猪当成事业来做的,肯定得畅销才行。”我也有些骄傲起来。
      “当成什么?还有后面……”秋燕听不懂我的话。
      “没什么,你干好活就行,等我的猪卖好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嫂子,我现在每天都快把那些猪当宝贝一样侍候了,还不好?”
      “好,好,我说的那些需要小心的事项,你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没敢有一条出错的。”
      “猪有什么不正常的,奇怪的事情,都要向我说。”
      “知道了,嫂子,你都说了多少遍了。这几天它们都吃好睡好的,我看着好象又长了些。我怎么觉得在这边不到一个月比我家原来养两个月都大得快呢?”秋燕一边拌猪食一边说。
      我暗暗笑了,不长我怎么赚钱!
      我买的猪仔都是满双月的,进圈时大约有四十斤。转圈后因为照顾得好,不但不缩个还长了一些。只要做好疾病预防,营养均衡,按这个速度,明年春天就可以出栏了。
      呵呵呵!
      冬月冬,一天梳头洗脸吃饭空。冬天的日长本来就短,加上猫冬懒出门,我整天陪着柱子一事无成,日子日复一日的过着。
      很快就过了腊八,村民们也陆陆续续的买回年货。这时,闲着没事的村民又开始了一年一次的攀比年货议论。今天东家买了新衣裳,明天西家买了几斤肉。这家的点心贵,那家的白面多。我整天的听秋燕念叨,也对村里人家了解了不少。
      我家地里的菜也长起来了,秋燕下午不用再去打猪草,坐在厨房的火坑边和我聊天。
      “嫂子,你听说没有,村东烧石灰的张老头,昨天撬石头的时候,在一颗大石头后面捡到了一个宝贝,今天拿去镇上卖了。”
      “哦?什么宝贝?”我很好奇的问。
      “好象是一根银子做的发簪,如果卖了可不少银子呢。”
      “这么说来张老头今年过年有钱买米面了。”
      “何止有钱买米面,连衣服被子桌子凳子这些都可以置办齐了。”
      “张老头也真是可怜,一个人住那么远,平时也没个人照顾。”
      “他有个抱养女儿,就嫁在邻村,过年过节也送些吃食用具过来,但到底比不上自己亲生的。”
      “是呀,他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要说好年,村里只有赵四娘家年年都过好年。她家有一个儿子在镇上的大酒楼里当小二,上好的点心年年都往家里拿。他每个月除了月钱,还有一些大食客,看他侍候得好了给的赏赐。”
      “是吗!他叫什么名字?在哪家酒楼?”我听到酒楼二字,眼前一亮,连忙问。
      “叫赵贵,在哪家酒楼我不知道,他娘说是镇上最大的酒楼。”
      “哦!”这个人以后我要多留意了,说不定就是一条好路。
      “他还有个叔叔,好象是走货的,专往县里运货,有一辆马车。外面的新鲜物什见多了,也会往家里捎一些。”
      “有一次还给爷爷捎了一个装有水的吃烟的东西,爷爷用了几次,说不够劲,就没用了。”
      我还沉浸在刚听到的消息里,秋燕突然转了话题。
      “嫂子,我看今年你家也过了好年。”
      “我家?”怎么聊着聊着就扯上我家了?
      “对呀,你和柱子都买了新袄子,鞋子,还有新被子,家里粮食存了一屋子,吃的饭食也比常人家的好,这还不好吗?”
      “呵呵呵,一般一般。”原来这样就叫好了。
      “你家还差些年糕点心的,你一个人就不用做了,等我家做好了我拿一些给你。”
      “那怎么好?我去镇上买一包就够了。其实我不太吃,主要是想找一种好拿的硬的东西给柱子磨牙,他快长牙了,想咬硬东西。”
      “是呀,昨天他还咬我呢。柱子长得壮,翻过年该学走路了。”
      “嗯,明年会走路,后年就会跑了,再过几年就该上学堂了。”
      我虽然只和柱子相处几个月,可是我一直拿他当亲生儿子的,此时忍不住有点感慨。
      “上学堂?嫂子你想让柱子上学堂?”秋燕好象被我的话吓了一跳,大声的问我。
      “怎么?不可以吗?”我疑惑的问。
      “可我们村里没有学堂呀!”她还是瞪大眼睛看我。
      “啊?没有学堂!那村里的小孩也不上学堂?”我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农家孩子,从小都学种地,上学堂干什么?那些书上的东西也不能拿来种地。”
      “啊?”
      秋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令我很吃惊,难道这里的人都是这种观念?
      “你也希望你家世杰长大了跟你一起种地?就象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你不想他上学识字,将来考个功名有大出息?你不希望你和家兴老的时候,可以到外面的大地方去享福?”
      “这个……我没想过。”秋燕突然犹豫了,也许她从小到大真的从未想到这样的问题。
      “村里没有学堂,我也没有银子。”
      “我给你的工钱全上交了?”
      “嗯。”
      “那你不会和你婆婆要吗?给孩子上学堂,她会给的,或是你去和村长说,村长总会为他的后辈打算的。”
      “我,我不敢。”秋燕低下头,有些无助。
      “世杰翻过年就七岁了,正合适启蒙。你要赶紧的。”
      “真的吗?”
      “真不真的,我说了不算。等家兴回来了,你先和他商量商量吧。”
      “哦——”秋燕不再说话,怔怔的想心事。
      我也不出声了。这个山村连个学堂都没有,一村的无知山民,这样的村子怎么能发展呢?也不知那个老村长是怎么管理村务的,连这点都不知道。
      柱子是我儿子,以后肯定不会只窝在这里种田。想要有出息,读书识字只是第一步,懂道理,识大体,见世面,见人物,这些都是成就一个成功人士的必要条件。没有任何一个无知的野蛮的一辈子呆在山野乡间的人会成功。
      成长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有多巨大,这在现代是人人俱知的。而性格决定人生,没有好性格,何来辉煌的人生呢?
      古时孟母尚且为了孟子三迁而居,难道我就让柱子在这里长大吗?
      我刚来这个世界两个月,现在的我,又有何能力为他改变环境呢?
      “三年时间,三岁以后,我一定带柱子离开这里!”
      我暗暗给自己定下一个任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