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太尉府 ...

  •   自政事堂出来后,洛珏一行人便往太尉府去了。
      前几日的册封礼上,太后与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共同宣布,将国中军事之权授予洛珏,除了甲兵更换和军费归属兵部,三品以上武官任免仍由太后决定之外,其余的诸如征召军队,军队调动,三品以下武官任免,皆归属太尉府节制。故而洛珏的太尉府,每日要处理的事物,并不亚于政事堂,活脱脱已经是一个与政事堂并驾齐驱的机构了。
      洛珏回府时,便有主事来报,称十二卫大将军,虎威军鹰扬军两军将军,太尉府所属一众文官及左右散骑常侍已在府中等候。
      如今的宋国,武官之中自然是以洛珏为首,其次便是在内的十二卫大将军及在外的各大都督府都督,至于刚刚提到的虎威军和鹰扬军,这两军本是辽东大都督麾下,本不一定有资格参与这般会议,但是这两军如今驻扎在蓟城,是洛珏之心腹,依仗,地位便也水涨船高。至于左右散骑常侍,本为顾问奏对之官,但是这两位如今是政事堂委派,用以连接政事堂与太尉府,并为洛珏提供咨询的,这般议事之会,便也有了资格列席。
      洛珏甫一出现在门口,厅内等候的将军们及太尉府长史司马等皆起身行礼。
      “诸位坐吧。”
      洛珏径自走到主位上坐了,虚扶了一下众人,众人方才落座。
      “今日唤诸位来,不为别的,还是议一下我国的军备之事。如今是大争之世,兵事不可谓不重要,一旦兵事有缺,轻则丧土失民,重则社稷倾覆,因此不可不慎重。我大宋的对手,一半在辽东,一半在南方。辽东之敌,又有两个,一个是北方的东胡狼庭,一个是南方的高丽。而南方之敌也有两个,一个是卫国,一个是陈国。因而辽东的辽东都督府,下辖五军十万人,而南方卫国陈国方向,也各有两军四万人驻扎,至于西边的渔阳等郡,虽然也有些许北獠作乱,但是多少也只是些不足万人的小部落,故而只设了两个都护府,各领两卫万人便可。而蓟城之中,拱卫都城的十四卫,各五千人,共计七万人,用作护卫皇城,并做机动之兵。南方两国之前已经和谈,加上其志并不在我,因而虽要防范,却不必大动干戈,我大宋的主要目标,还是在辽东。辽东原有五军十万人,但是如今虎威鹰扬二军随我入京,沧海军归附洛璃,驻扎在蓟城南营,不可轻信,因而辽东只剩下了干城与巨阙两军四万人,不足以支撑辽东的防守事务。加上辽东连年大雪,一二两月,辽东与关内几乎是断绝的,一旦有事,消息不通,军队难以调度,支援是到不了的,因而为了巩固辽东防务,必然需要增兵,但是国中如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轻易调动,因而我准备征召两军士兵,前往辽东驻扎。”
      一言既出,厅内竟陷入了一片寂静,扩军不是一件小事,其中牵扯的方方面面甚多,一旦轻易表态,如果日后出了什么差错,难免不成了别人攻讦自己的把柄。
      就在这一片寂静之中,左散骑常侍魏源从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来,对洛珏行了一礼。
      “下官以为,辽东驻军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下官在尚书省当差,每年与高丽狼庭之间的争斗,下官也略有所知。但是养兵靡费甚多,我国内七十万户人家,若是农户,一年平均缴纳赋税四贯,大户更多,一年商税则到了七十二万贯,加上告缗之令,去年税收等总计四百五十八万。至于支出,一卒一年军饷甲胄更换,赏赐等,均下来一年六贯一人,军官则更多,国中大军大概三十万人,一年兵费支出已经到了二百四十万左右,加上百官俸禄宫中费用等开支百万,以及其他杂费,一年支出三百六十五万贯,这般看来,似乎一年尚有结余九十三万,但是征召四万士兵,则多四万人的军费,少四万人的税收,一来一去,下官刚刚心算了一下,大概是多开支三十二万,少收二十四万,一来一去便是五十六万。加上刚刚政事堂来人,说太尉决定停告缗之令,这固然是善政,但是也就意味着一年少了五十万收入,这般算来,相当于一年多支出了一百零六万,没了结余还得亏进去十三万贯,这十三万倒也不是什么大数字,或许一两年后,告缗令停了之后,百姓休养生息,税收渐渐充盈,也说不定,就算不加,国库存钱□□百万,也足以支撑了。因此从财力来说,倒未必不可行,只是辽东本有五军,现在便是征召了四万人,也尚且不到从前的人数,而我听说,狼庭四处征战,整合小部落,实力愈发强大,高丽这些年来也在渐渐恢复元气。彼增我减,征召四万人怕是不够,但若是多征召,新兵战力不足,若是想要防备,恐怕在征召一两军也是不够的,如果兵数不足而想守住边界,那边只能多建堡垒,步步为营,修补增高城墙,这就需要民夫,粮食,而辽东地广人稀,难以支撑如此浩大的工程,只能由关内派人出钱,但是关内关外转运,路上损耗巨大,下官怕这才是大头,这样长期下去,便是个无底洞。”
      众多文官听了,纷纷颔首称是,大将军们则沉默不语,鹰扬虎威两军将军则面色凝重,他们更了解辽东的情况,自然知道魏源所言非虚,但是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魏散骑说的不错,新兵和老兵差距甚大,以辽东大军之精锐,一万老兵便足矣击败两万新兵,想要补上缺口,那需要征召的便不止四万人,便是八万人也未必能使得辽东大军战力恢复到从前的水准,而且高丽和狼庭的实力都在上升,便是十万辽东老卒,也看着有些捉襟见肘了。不过我宋国地处北疆,本就人口稀少,粮食产出也少,养不了这么多兵,这便像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是在下官看来,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众人本在沉思,突然闻得刘銮开口,便侧身竖耳,仔细听着
      “辽东所面对之问题,一是敌人愈发强大,二是本身防备不足,那解决之法也无非是两个,一是使得敌人不那么强大,二是加强自身的防备。首先说第二点吧,征召四万人是势在必行的,没有兵将,总算是铜墙铁壁也是没有用的,渔阳等郡的百姓常年不知兵事,征召了也难以成军,南方各郡的百姓则未必能够习惯忍受辽东的天气,恐怕也难以作战,因而还是征召辽东的百姓为上。原本再添上四万大军,辽东百姓生产供给也未必吃得消,但是如今少了六万人,倒也是负担的起的。且说洛璃在朝之时,对于门阀子弟多加禁锢,太尉不如开此禁锢,许他们从军,并诏令各族出家丁奴仆,自建一军或是一卫,辽东战事频繁,也是积累军功的好所在,以那些世家门阀的性子,也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他们多半家大业大,家中奴仆家丁不知数百上千,为了保卫自家子弟,也为了能够积累军功,必然会多派人手,且多派精锐,到时派以一元老统御,便也没什么不服的。”
      “嗯,这倒也是个妙计,世家子弟多半是读书识字认理的,彼时让他们各自为一小军官,统御自家的家丁自然是如臂使指,加上国中各家多半同气连枝互有姻亲,互相都是亲戚也自然会多加帮衬,自然也就不会抱团内讧。但是想要统御这一批心高气傲出身高贵的子弟却是不容易。”
      “下官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洪博可担此重任,大将军出身洪氏,本就是世家华胄,早年曾经跟随先王破狼庭,败高丽,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也曾入尚书中书二省为官,资历丰厚,是此职位的不二人选,只是一军之主,倒不如左金吾卫大将军之职清贵,职也低了一些。”
      坐在洛璃左手下位的洪博听闻刘銮这么说,便大笑了一声,站起来对洛珏行了一个军礼“太尉,老夫在这蓟城窝了许久了,身子骨都快僵了,若是太尉能给老夫一个机会再次领军,老夫感激不尽,况且为国效力,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至于什么职级,老夫并不在乎,这种虚的,没啥用处。”
      洛珏轻轻点了点头
      “老将军能这般想是极好的,国事艰难,只能委屈老将军了。”
      “至于敌人愈发强大,东胡狼庭,数年之前便已经有近二十万可战之兵,之所以未敢进攻辽东,一则是辽东十万大军皆是精锐,无论是武器等都比他们好上无数,加上城墙高耸坚硬,他们没有攻城器械,自然难以攻破,而来是附近部落林立,一些部族联合起来,也是能与之一战,或者能骚扰他,使他难以全力进攻辽东。但是近年来,东胡狼庭一直在吞并各个部落,一旁的大小部落或是被灭或是臣服,最大的日烈部,曾经牧民十万,也已经被灭,其首领被枭首,故而如今狼庭可战之兵已经三十余万,只是内部还在整合,还无力进攻辽东。与东胡,其势力庞大,且北方草原之地,补给困难,我国也欠缺骑兵,一旦出塞,便成了活靶子,因而只能死守。但是高丽不同,高丽地小人寡,在失去了辽东之后不过四五万战兵,十三四万户人家,近几年来虽然在恢复元气,但是也不过是不到二十万户人家,战兵五六万罢了,而且他的战兵多半不披甲,兵器也有一些只是竹木,与我大宋的军队战力相差甚远,若是能一战灭之,再设置一都护府,设两卫之兵,便足矣镇压,以我大宋国力,在东胡无力出兵干涉的情况下,是绝对可以一战灭之的,先王也曾有此构想,只是先王骤然薨逝,洛璃政变,不兴兵戈,方才搁置了。”
      “刘司马说的是,下官也曾率鹰扬军与高丽交过手,不过一军之力,便足矣挡住其四五万战兵不落下风,若是能下决心,在东胡不入寇的基础上,便是辽东之兵,也足以击破高丽,纵然无法灭国,也可以使其割地赔款,这样辽东的南方压力变小了,可以抽调到防备东胡中去。”
      “陈秀说的确实有道理。征伐高丽这确实也是个法子,但是战备一开,钱便是流水般淌出去,需要与政事堂再议,这个我记下了,也请魏散骑去与诸公先支会一声。”
      魏源起身插手称是。
      “今日太尉府上尚有其他事务要处理,诸位也有自己的事务,便不继续留各位了,但是关于征兵军备等事,还请各位各自写一本折子上来。”
      “是。”
      众人起身插手唱喏,便各自退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