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 ...

  •   今年新买的鸡仔六十只,活了五十五只,加上旧有的十四只鸡,又加两只鹅,家中有超过七十只鸡鹅。
      入了秋,当年的鸡仔也下了蛋。一日几十只鸡蛋和鹅蛋,这产蛋量可是够惊人的。要知道便是一个庄子,人口少些,一家也就养三五只鸡,日日产蛋量也不过如此了。原来鸡少时十日赶一次集,除去自家吃用,也不过每次卖五六十只蛋。现今鸡鹅一多,每日都能收五六十只鸡蛋鹅蛋。
      虽赵大力有骡车,但他家里也有田地,不是时时赶集。正发愁间,听到街上熟悉的货郎鼓声,原是张货郎来卖货了。张货郎和已逝的陈二柱相熟,偶尔卖货渴了,也上门讨杯水喝。
      张货郎排行第六,是惯常来村里卖货的,和村民都熟悉。走街串巷的,并不用吆喝,远远的摇着货郎鼓进了村子,大家就都知道货郎进村了。陈招财听得鼓声便扯着陈招喜的袖子要买一文的麦芽糖来吃。
      这时代糖却是贵重的,麦芽糖是用小麦芽和糯米做的,并不放糖,不怎么甜,倒不怕坏了牙。又便宜,一文钱就能用芦苇杆在糖锅里搅两棍,又软又糯又黏的口感,很受小孩子欢迎。
      远远的就看就看三五个小孩子拥着大人围着货郎摊子买糖。陈招喜也要了一文钱的,张货郎因了陈二柱的关系,硬是不收钱。这东西便宜,陈招喜便也不甚在意,和张货郎打过招呼,让他卖完货去自家有事谈,和弟弟一人拿一枝芦苇棒麦芽糖回家了。
      待卖完货,张货郎牵了拉货的炉来到陈家,从驴身上抓下一捆草,便进了屋坐胡床喝水——这是张货郎经过村庄时,在路边给驴打的草料,毕竟卖货一出来就是一天,草随便割些,顺便就把驴给喂了。只是早晚在家时再添点麦麸之类的,光吃草料,牲口也掉膘。
      刚坐下,张货郎就叹道,“原来二柱和你娘没的时候,我还和你六婶说过,怕是你姐弟俩要受罪。实想不到你一个小娘子养活了你弟弟。招喜真有能耐,家中篱笆里鸡鹅可不少。”
      “张六叔,爹娘没了,我养弟弟也是应该的。现在找您来,就是因为这些鸡鹅的事要找您帮忙。”
      “二柱是我兄弟,有要帮忙的说就是。”张货郎放下茶碗。
      “我家里现在养了六七十只鸡鹅。”
      “什么!这么多鸡鹅!”张货郎吃惊,“就是一个庄子也就这么多吧。刚才进院子只看到篱笆里鸡多,却没想到有这么多只。”
      “是的,张六叔。这六七十只鸡鹅,有五十来只今年的鸡仔,现在开始下蛋,下的少一些。以后会日日更多些。现在除去自家吃的,日日都能有三四十只鸡蛋鹅蛋。再过原来几日,怕是每日都能存四五十只鸡蛋。鸡鹅少时,离这最近的大李庄集,十天一个集,每次都是赶集卖,遇刮风下雨天,就两个集赶一次。可现在鸡多了,再赶集卖,一是怕放时间久了鸡蛋会坏,二是鸡蛋多了搬运起来不方便。我就想着,您日日卖货,换了鸡蛋,张婶在柳湾镇卖,能不能顺带着把我家的鸡蛋、鹅蛋拿去卖?”
      张货郎一口答应,“这有什么。你张婶在家也没啥事。柳湾镇上虽说不是天天有集会,但每天早上都有早市。你张婶天天在早市上买菜。让她去买菜时捎带脚的就把鸡蛋卖了。”
      “张六叔,也不好让张婶白忙,每只鸡蛋卖出一只,给您和张婶半文钱。您别嫌少。”
      “招喜你这太客气了。这都是捎带脚儿的事。我这有驴子,又日日卖货,就是路过捎带着把鸡蛋给你带过去卖掉。怎么能挣你的钱。你这太看不起你张叔张婶了。”
      “张六叔,这一次两次的,我肯定能厚着脸皮麻烦您。但这天长日久的,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再说了,您来陈家庄勤了,耽误您卖货,便是驴多跑几趟也要多添点精料,这些都是钱。您要是不收钱,我真不好意思找您了。”
      张货郎想了想,“招喜说的也是。但一只鸡蛋半文钱太多。这样,三只鸡蛋拿你一文钱。你要同意,你的鸡蛋我今日就拿走。你要硬说一只鸡蛋半文钱,就再找旁人吧。”
      陈招喜见张货郎坚持,也就同意了。
      当即去点了家里存的鸡蛋,放到驴筐里。离上次赶集过去七八天了,当年的新鸡仔下的少,再加上自己吃的,也攒了近三百只鸡蛋和三十来只鹅蛋。张货郎啧啧称奇,连夸陈招喜能干。
      隔日上午,张货郎夫妇就送来了蛋钱又把这两天的鸡蛋拉走。张婶是听了张货郎说是陈招喜自己养的鸡鹅,再是不相信一个小姑娘居然能养这么多只鸡鹅,特意来陈家村看。看过后也是吃惊又赞叹一回。又谢过陈招喜一回。
      要知道在柳湾镇上收庄稼时,也有人打些短工,一日也才四五十文钱,且是实打实的血汗钱,累的汗流浃背的。自己只是摆个鸡蛋摊子,卖了个把时辰的鸡蛋鹅蛋,竟然能挣到一百余文钱。虽说这次是攒了七八日的鸡蛋,才卖的多些,但日后产蛋多了,日日卖上四五十只鸡蛋,每天都能稳稳的十几文钱进项,都快能赶上丈夫半日的收入了。对陈招喜更热乎了。
      陈招喜不用每次赶集卖鸡蛋,三两日收了一次鸡蛋钱。到得赶集的日子空了手去买些肉和饲料,较之以前轻松不少。也是高兴。

      天暖还好,只放在篱笆里养,天冷了却要日日往鸡笼放了放西厢房。鸡少了还能日日搬运鸡笼,鸡一多,先是陈二柱在世时留下的十只鸡笼不够用,再就是这个工作量也太大了。
      陈招喜想了几天,也不打算再做鸡笼。
      找了泥瓦匠来,把西厢房和篱笆靠近的南墙上打通了一个门。又从西厢房内对着炕的墙上,用木头做框,直做了几层,只第一层离地面高点,方便鹅在下面下蛋,剩下每层只间隔约一尺,铺了土坯抹了烫泥,做成鸡架。鸡架四周专门把土坯垫高一层,防止鸡蛋滚出。
      待晾干后,又找了木匠打了个门安上,又给每层上铺了晒的干爽又砸软的麦秸。又觉得炕空着浪费,拿多出的木头片成板,钉了做成个框扔在炕上。有空陈招喜就带了陈招财两个在挖了土往木框里填,想试试冬天种点韭黄和其他的青菜。能种出来就好,就算种不出来也没什么。
      泥瓦匠是陈家村的,活不多,除去砸出一道门、制土坯半天,后来等晾干后做鸡架也只花了大半天。在谁家干活,是要有主家管饭的,照着规矩在陈双喜家吃了两顿饭,工钱却只收了一天的。
      木匠虽不是陈家村的人,却也和陈二柱熟悉,道是一扇门和一个木框而已,钱也不肯收,只吃了顿饭就算了。
      木料是陈招喜自己在山上砍了背回的,土坯是挖土做的,麦秸是找大房拿的,青菜是自家地里拔的,加上工钱和专门招待泥瓦匠、木匠的肉,统共才花了不到二百文钱。却是省了大麻烦。
      入了冬,也不用天天把鸡往鸡笼赶,再把鸡笼往西厢房搬。开始时还要把鸡鹅从篱笆里往西厢房撵,几次之后,西厢连着篱笆的门,白日里便敞着,鸡鹅要下蛋,自己就知道往鸡架跑。天暗了,鸡鹅自己知道西厢暖和,早早就钻了窝,陈双喜只把门一关,点了火炕完事。就是刮风下雨,也只开了门窗透气,鹅只不怕雨天,鸡却缩在西厢里挤成一团。
      虽养得鸡鹅多了,却比原来少时更轻省些。

      日日忙碌,天气渐寒,陈招财念叨起李福哥哥,陈招喜才惊觉李福好久未来了。
      还是赵大力去镇上给陈招喜姐弟俩捎回一封信。李福信中说是祖母生病,家中又已请了大儒坐馆,已是回济南府了。信中又说,只吃了油煎的知了龟和蚂蚱,并没自己去捉过,以后再来柳湾镇与姐弟俩一起去捉。
      知道李福走了,想到李福和自己玩耍的情景,还勾得陈招财哭了一场。又念叨着要给福哥哥回信。可家中又无笔墨纸砚,又无人送信,时间长了,家里有姐姐和奶奶相伴,便渐渐淡了。
      杜氏今年七十一了。陈家村五十多户人,不到三百口人,七十以上的也只两三个。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入了冬,杜氏身子便有些不好,看了大夫,也只说老年病,只能养,有好吃好喝的就让老太太多吃些也就是了。
      轮到杜氏住二房时,当年养的鸡仔有五只公鸡,已经能打鸣了,只是还写了点。陈招喜就陆续把去年的两只公鸡,让赵大力帮忙给杀了,给杜氏炖汤。又从集上买了肉做菜,每日里都有鸡蛋,更日日煮一只鹅蛋给杜氏补身。眼见得杜氏身体越来越好了,连大夫都有些惊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