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桃之夭 ...


  •   枉山,郑国。
      郑国边境,有城阴岚,出阴岚即为黎地。阴岚西北,有山绵延,是为枉山。
      枉山高耸挺拔,山势陡峭,是郑国境内最高的山。山顶终日雾气缭绕,云蒸霞蔚。里面有个山谷,名为桃花谷。
      桃花谷地处偏僻,因处处遍植桃花而为名,外围一条小镜湖,贯穿整个桃花谷,是阴岚城的主要水源。每到夜晚,湖水安静幽谧,湖中繁星闪烁,湖岸萤火点点,如仙境一般。

      山脚下有个茶棚,打这经过的人都会停脚喝杯茶,歇上一歇。卖茶的黄伯闲暇时会眯着眼,瞧着枉山说上一桩旧事。当年,黎国君主便是在小镜湖遇上美丽的浣纱姑娘,一见倾心,这姑娘便是后来的黎王后。

      有人说这个浣纱姑娘早有心上人,听到这个消息,便和心上人私奔了,入宫的是这女子的双生妹妹。
      也有人说,这姑娘根本不是什么浣纱女,而是阴岚沈家最小的女儿。
      只是传说毕竟是传说,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茶棚里,三三两两坐着一些人,有歇脚的,有喝茶的,也有围在一起聊着今天的趣事的。
      卖茶的黄伯一边麻溜地给客人倒茶,一边催促煮茶的老伴再烧一锅水。
      远处老槐树下,几个孩童一边拍着手,一边欢快的唱着歌谣,“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打山上走下来的红衣女子,手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整齐地摆着修剪好的桃花。陌上花开,繁花似锦,春风和煦,她盈盈走来,眉目含笑,若山上春花绽放。
      她浅笑着冲那几个孩童招招手,拿出篮子里的桃子,一一分给他们。落英缤纷,花飞满天,仿佛她那一身红衣也带了暖意,一下子天地间都明亮了起来。

      卖茶的黄伯笑着打招呼,“阿陶,小琬呢?怎么今天是你来卖花?”
      穆陶扬了扬手中的桃花,笑眯眯,“左右无事,便帮琬姐姐来卖花。”
      黄伯看了看远处眯着眼笑的老伴,笑道:“陶丫头,给我留一枝。”
      “哎,好嘞。”穆陶笑着答应,又熟络地其他人打招呼。
      穆陶走向旁边一桌,手中拿着花,眼中盛着笑意,莹莹若星,“公子,你要买花么?”
      青衫少年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面前的桃花,食指轻敲桌面,刚准备摇头,少女已经了然笑道,“这枝算我送你的吧!”

      茶气袅绕间,一背着书囊的青衣书生走进茶棚,风尘仆仆,满面倦容。座位上有相熟的,赶紧过来打招呼,“这不是须和么?”
      “须和从王都回来啦,你娘要是知道,肯定高兴坏了。”
      “须和快给我们讲讲,王都是什么样的?王都的人每天都干什么?王都的饭菜好吃么?”
      须和喝了一碗水,恢复了精神,笑看着淳朴的乡亲,“周叔,王都里的人又不是神仙,也要吃五谷杂粮,也要挣钱养家,和我们这差不多。就是王都的房子更大更高,道路更宽更广,街市更繁华。商铺饭馆啊,到处都是。”
      说话的周叔瞪大了眼,“王都的人怎么这么幸福!”
      须和摆了摆手,“王都也有穷人,也有很多人吃不饱饭。”
      穆陶找了个凳子坐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准备听须和的见闻。
      须和疑惑地看着穆陶,“姑娘是?”
      黄伯提着茶壶过来,笑道:“阿陶是小琬的远房亲戚,这两天刚过来,你走了快大半年了,怎么会知道。”
      须和笑道,“阿陶姑娘说的不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些富人宁可把自己的吃剩的饭菜扔了,也不给那些穷人。”
      黄伯听见这个,缩了缩脖子,“哎哟,我就觉得不管是哪里都没有我们桃花镇好,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比什么都强。”
      众人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须和叹了口气道:“可惜我们的王,沉迷酒色,不务朝政,听信奸佞,残害忠良。如今盗贼四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回来的路上,我跟随的商队被强盗打劫,钱帛财物被洗劫一空,当时幸亏我去林子里小解,才躲过这一劫,不然只怕这条命都没了。”
      穆陶道,“这帮强盗也太大胆了,难道官府都不管么?”
      “小姑娘太年轻啊。”周叔摇头道,“国不成国,家如何成家啊。那些官府,早就和那些盗贼沆瀣一气了,哪里还会为我们百姓考虑啊。”
      须和道:“听说奕侯剿灭不少为乱的人,又上书劝谏,只希望我们的王能早些醒悟过来。”
      穆陶微微一笑,“奕侯还是不错的。”

      “就是”有人接口,“当年先王过世,继位的本来就应该是奕侯,要不是奕侯贤德,把王位让给了王叔,现在哪还有这些事情。”
      黄伯道:“就算是奕侯继位,也不能让老天多下几滴雨吧!”

      众人对两年前那场干旱仍心有余悸,都默不作声。那场干旱范围极广,甚至波及到了相邻的黎国与宋国。郑国境内,河水枯竭,庄稼颗粒无收,所到之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须和笑了笑,道:“怎么不能?”
      众人被勾起兴趣,央着须和继续说下去。须和喝了口茶,这才开口道:“当时王上无奈,便询问有神算之称的仲乙。仲乙表示自己能求神降雨,王大喜,于是将这个差事交给了仲乙。仲乙设祭台,向天神问意,却引致天火。忧心王上责怪,打算连夜逃跑,有人就向仲乙进言,这天神震怒,是因为没有祭品。仲乙恍然,派人寻找民间童男童女。
      儿女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谁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做祭品?大家纷纷把自己的儿女藏起来,最后被推出来的却是一对父母双亡的孤儿。
      祭台上,那对兄妹被绑在火架上。只等时辰一到,便点燃火把。后来……”
      须和讲的绘声绘色,众人如身临其境,正要听下文,却见须和停住,竟慢悠悠品起茶来,任周围一道道好奇疑惑的目光飘来飘去。
      有人是急性子,干脆骂起来,“我的娘勒,须和你倒是赶紧说呀。”

      “后来那对兄妹为奕侯所救。”穆陶道。
      “奕侯。”众人惊讶。
      须和不满,“阿陶姑娘你怎么抢我饭碗啊!”
      “那你倒是讲啊!”有人拍了下须和的头。须和撇撇嘴,只得继续说下去,“那一年,正是九月重九,奕侯一身白衣从天而降,手中长剑直指仲乙,开口道,若要求雨献祭,大人何不亲为?当时在场之人,无不被奕侯风姿所倾倒,连仲乙也吓得跪倒在地。”
      众人哈哈大笑,“活该”“恶有恶报”。
      须和继续道,“而就在这时,几道天雷划破天际,居然下起了大雨。”
      “这奕侯便是天神转世吧!”
      “奕侯是不是我不知道,但肯定是我们郑国的天神。”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我们奕侯,就算放眼四国,也没有比他更出众的人物了吧。”

      有他国路过的行商客人鄙夷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黎国的大王子也是好样的。”
      “还有我们宋国的四公子,文韬武略,天下无双。”

      须和点头道:“的确,大王子确实才华盖世。三年前,湘河长公主出嫁时,王子自请前往朔川,当时百姓十里相送,场面甚是壮观。后来黎国瘟疫盛行,饿殍千里,六畜不宁。可大王子治理的朔川,却像个世外桃源,半点没受波及。朔川本是不毛之地,大王子到那之后,锻造农具,设计水车,开荒种植,造屋建舍,本来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居然变成了黎国最富庶的地方,可不得不说是王子的功劳。”
      “城里顾家设了酒席,随意吃,大家快走啊。”山下有人跑来喊道。
      众人一听,纷纷进城,原来乌泱泱一群人走光了一大半。

      穆陶提起花篮,转头看到独自坐着的青衫少年,眉目清隽,桌上玉色长笛,温润明净,不由开口,“听说阴岚顾家,富甲天下,每年设的酒席,比王都贵族吃的还要丰盛。”

      青衫少年抬眉,微微一笑,“既如此,姑娘何不去尝尝。”

      穆陶眨了眨眼,“倒是想去,只是一人太过孤寂,我怕到时候吃的不尽兴。”

      “这样啊,”少年食指轻敲桌面,悠悠开口,“那姑娘还是回家,陪陪家人比较好。在下还有要事在身,恕不能奉陪。”

      “哎”穆陶咋舌,瞅着远处的青色身影,小声嘟囔,“难道没人教过你要怜香惜玉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