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曹操真的赢了袁绍吗 ...

  •   不管是演义还是史实,可以说袁绍是曹操最重要的贵人,是袁绍成就了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分三个方面来说:
      一、曹操早期的入仕及创业离不开袁绍的帮助。
      二、曹操陷入事业低谷时,袁绍没有落井下石,更不去趁火打劫。
      三、袁绍最终完败给了曹操。
      曹操早期与袁绍关系密切,总体上可以说是袁绍的一个小跟班,他们的性格及处事风格都有点相像,最相似一点事他们生于官宦之家,都有江湖习气。西园八校尉中有袁绍和曹操,只不过袁绍地位高于曹操。袁绍逃出洛阳,在河北创业后,发展很快。后来曹操起兵反董卓,得到了袁绍等割据势力的响应,他们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讨伐董卓的同盟,当然盟主是声望如日中天的袁绍。这次行动是曹操一生的分水岭,他在失败后,抛弃了幻想,走出了武装割据的道路,同时认清了各方的嘴脸,为后来各个击破奠定了基础。尽管曹操鄙夷袁绍的行为,双方并没有因此反目,关系仍然很好。曹操最初的东郡太守之职就是袁绍保奏的,兖州刺史被杀后,曹操抢先做上了兖州刺史,没有袁绍的默认也是不可能的。后来曹操被吕布偷袭,地盘基本尽失,一度想投靠袁绍。
      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这一年的曹操注定非同凡响,拿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武器,从一个割据势力一跃成为代表中央,代表朝廷的主流力量。与此同时,曹操的四大战略全部到位,事业大大提速,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曹操和袁绍的矛盾不可调和。曹操的目标是统一全国,而袁绍则想割据一方。双方必有一战,也必然只有一个人笑到最后。
      豪门败给了屌丝,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局。
      曹操对袁绍取得了完胜。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发生决战,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役消灭了袁绍上万骑兵,步兵十万,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格局。公元202年,袁绍去世,他死后,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之间爆发了争位战争。曹操趁机北上。205年袁谭降而复叛,被曹操斩杀。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追击袁尚,迫使辽东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袁氏政权彻底灭亡。
      曹操为什么成功,袁绍为什么失败,有很多的解读,归纳起来还是人的因素,因人的差别导致格局、视野、命运的差别。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曹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袁绍,尽管我们看到的史实是曹操完胜袁绍。
      首先,曹操赢了与袁绍的决战,没有改变袁绍仍是曹操最大劲敌的现实,曹操仍然要用最大的军力,甚至不惜多次亲征彻底解决河北战事。既使是袁绍去世了,其二子争立的情况下,曹操仍不敢掉以轻心,仍然用长达五年的时间才把河北收入囊中。也就是说官渡之战后,曹操仍然用了七年时间对付袁绍及其儿子。并且只有袁绍,曹操不惜斩草除根。这七年时间是曹操宝贵的战略时间,就这样不得不挥霍,要知道曹操如果真能一战平定河北,用这七年时间来征刘表,讨孙权,天下可以早日鼎定。曹操之所以对袁氏斩草除根是因为具有从根本上威胁曹操的实力和能力,也只有袁氏在遭受重创后,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其次,不得不承认,袁绍在社会美誉度、公信力以及感召力、号召力、凝聚力方面不是曹操可比的。可以用现在话说,无论比高比富还是比帅,曹操在袁绍面前都要地下高贵的头。袁绍家族受难,“人思为其报仇”,同样,曹操父亲被杀,没有人帮他报仇,反而有不少人劝阻他报仇的。袁绍逃到河北,士人、百姓归之如流,很快就建立了河北基业。袁绍还被推举为讨伐董卓盟军的盟主。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曹操不得不坑杀七万投降的袁绍军队,而不做收降的准备。如果不是袁绍个人在战略、战术、用人、治军方面的局限,曹操要战胜袁绍几成幻想。
      其三、曹操战胜袁绍只是战乱形态中的偶然,并没有改变曹操及其曹魏政权是豪强政治一个片段的基本定位。中国封建社会从秦皇到汉武都是打击豪强的,所以可以说秦和西汉豪强政治不是选项,虽然汉元帝时代存在宦官专权以及汉成帝时代有外戚秉政甚至西汉王朝也亡于外戚,但真正豪强兴起并在政治起重要作用还是从东汉初年开始,豪强支持光武帝刘秀复兴汉朝,汉光武帝也知道打击豪强不是选项,与豪强分享政治才能长久。到汉和帝以后,随着中央层面宦官、外戚干政,地方上豪强兴起,豪强政治成了一种政治生态,自此延续了近五百年。袁绍家族正是东汉中后期堪称第一的豪门。从一定意义上讲,曹操PK袁绍实则是与政治大格局与大趋势抗争。同时黄巾起义的失败,是豪强势力共同镇压的结果,它本身并没有打碎旧的体制,反而因镇压黄巾起义强化了地方势力,强化了豪强势力,弱化了中央权威,而这一进程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袁绍而不是曹操。曹操统一北方,推进用人制度改变,限制荀彧等人的发展,只起到了减缓豪门政治扩张进程的作用。曹丕建立魏国后,马上倒向豪强,最终曹魏政权落到了以司马懿为首的豪强手中,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历史必然性。
      所以,表面上曹操胜了袁绍,胜的很痛快,很经典,但我们只要把曹、袁之争放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看,曹操不但没有真正赢袁绍,反而是袁绍为代表的豪强的手下败将,只不过此豪强非彼豪强,最后的胜利者是司马懿而非袁绍而已。我们如果换一种角度,如果袁绍哪怕有司马懿一半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素养,恐怕豪强建立新朝会大大提前。从最终结局看,赢袁绍只是赢在一时,败给司马懿却败了永生,豪强灭亡曹魏这一点是一样的。
      我们把目光再往下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晋不会因灭亡而绝迹,有了它的演化版-东晋。而曹魏、孙吴、蜀汉灭亡之后无人拾忆。因为豪强政治是从东汉到隋朝近五百年的政治大趋势,政治大生态。中间所谓的朝代、政权,只有豪门是否认可你做代理人的差别,而豪门之间也在动态演化之中,其代理人也在不断随着变化,但总体上,豪强政治的基本生态没有变。
      那么综合素质高,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改变不了这一路经呢?我认为有五个因素制约了他。一方面是曹操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没有时间来改变这一路经;另一方面曹操主要以法家治国治军,不能得到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各方认同,战时尚可维持的机制,到了相对和平时期必然改变;再则,曹操和他的继承者曹丕、曹叡太过自信,没有意识到打击豪强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有能力主导一切;还有就是曹魏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没有豪强的支持,要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第五个因素打破豪强政治必须突破用人制度,防止豪强控制用人制度,而当时的人们尚不可能有这样的高度,来采用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正是治疗豪强政治的良方。

  •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纯粹评说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不影射其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