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鱼腥草原是收录在中国药典中的一味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等功效,在我们四川话里称为“折耳根”,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开胃菜。特有的鱼腥味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在我们老家,这种菜却非常稀罕。

      在我小时候,出门打工的人不多,大人们都在家种地,每亩田地都被开垦种植,但凡长着一丁点杂草的,都会连根拔除,能供折耳根生长的田埂就成了孩子们的聚集点。还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去别人家田埂上挖折耳根,把人家田埂锹得坑坑洼洼,让主人家瞧见了撵得鸡飞狗跳。

      后来去了福建,很少看到菜市场有卖折耳根的,有一年在晋江市看到久违的折耳根,颜色比我们老家自己挖的要白很多,像是用什么清洁剂洗过,当时也没在意,欢欢喜喜买回去凉拌着吃,却发现口感不对,有股很熏人的味道,像洗衣粉又像硫磺,反正说不上来,估计是无良卖家为了让折耳根看起来漂亮用什么东西泡过,后来直接就扔了。

      在我老家,折耳根一般都是冬天吃,埋在浅浅的泥土里,挖开一处,里头能淘出很多白白胖胖的须根,有点像牵牛花的根,要是两种植物种在一起,不凭味道还真分不出来。前段时间我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妹子结婚了,喜宴上就有这道凉菜。厨师手艺不错,调料配得刚刚好,一开始我在玩手机,没留意到,后来一桌人都散了,只剩我一个,才从重叠的菜盘子底下发现还有这么一道好菜,又不忍浪费,只能在众人的目光中把那盘菜生生吃光了。

      换作脸皮薄一点的人,估计早就跑了,我偏是个为了吃可以不顾形象不要面子的人。

      下了桌子,我妈才跟我说,其实我们自己家就种了折耳根,说我要是喜欢吃,就去地里挖。

      这不,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外婆下了地,听我妈说折耳根在街上都卖到六块钱一斤了,现在的人就喜欢这些世面上不常见的菜。我妈挖,我和外婆掰开泥土把折耳根挑出来装进背篓,昨夜下了雨,泥土湿润,锄头黏着土,挖起来费劲,却掩不去我们吃折耳根的热情。

      折耳根清洗起来挺容易,搓搓揉揉,跟洗衣服差不多,只是须根特别多,又难清理,虽然喜欢吃却不爱打理,天冷,冷水泡久了手冻得生疼,我妈向来畏寒,这事儿就交给我爸爸了,我爸做事手脚麻利,又有耐心。

      期间我和妹妹打了一会儿羽毛球暖和暖和身子,打累了进厨房,看我妈已经在准备凉拌折耳根的调料了,油辣子是早先准备好的,用菜籽油烫的干辣椒粉,之前也提到过,就不细说了,生姜大蒜捣烂,倒上醋和酱油少许,再加上味精和盐,做凉拌菜,盐少了没味道,或许是四川人口味重,盐和辣椒是越重越有味。

      咱们中国人的菜谱里常说“盐少许”“醋适量”这要是放在外国人那里,人家得满脑子浆糊了,外国人的菜谱那可是实打实经过测量的,多少克都是标明了的,我在想啊,这盐巴味精都要称上一回的话,一道菜下来得几个小时才能做好,不过外国人没我们嘴这么挑,调味品也比较单一,到底也没有这么多繁琐的工序。

      爸爸那边折耳根洗干净了,须根也打理完了,折成两公分长,再撒点盐巴腌一下,到了开饭时间端上桌,现淋上调料,鲜香扑鼻,掩盖了所有菜式的味道,格外开胃,一盘折耳根,一家子争相品尝,不等醒过神来,盘子里便只剩一滩调味汁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