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预兆 ...
-
卖货郎在村子里是极受欢迎的人物。他的货箱对村里的小孩来说,简直像是百宝箱。货郎一进村,不等大人们来买针头线脑,先就被小孩子们围了起来。
小孩手里没钱,看着麦芽糖流口水又买不起,卖货郎也不赶他们,只笑眯眯地开口闲聊,把他们逗得一惊一乍。
没一会儿,几个年纪大的孩子悄咪咪地拿了蘑菇串来换糖。卖货郎收了蘑菇,边取糖,嘴也不停:“哟,这蘑菇还新鲜呢,这两天去采的吧?”
他走街串巷多了,自然消息灵通,此时絮絮地道:“最近还是别去山里的好,你们不知道,附近靠山的村子可是发生了不少怪事,好几个猎户进山都没回来……”
“听说,那边山里有妖魔呢……”
小孩们配合着发出“哇”的声音,引得货郎说得更有劲儿。正巧此时,村里要买东西的陆陆续续到了,他边做生意边侃侃而谈。
原本以为是货郎的夸大其词,没想到不过几日,县令的文书传到了各村,文书上令各家百姓莫入山林,有异动及时传递消息到县衙的,有赏。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有几个家里孩子顽皮的,被家里长辈揪着耳朵耳提面命,不许到处乱跑。
神仙和妖魔,在这个世间不仅仅是传说故事。
沈小妹这些年没见过神仙也没见过妖魔,可县城里的法阵她可是知道的,听说还是上仙指点着布置的,叫妖魔不敢进城。这还是几十年前有个妖魔在都城兴风作浪祸害了一城人之后,国主特意备了好礼,才求得上仙出手,在各地布下了法阵,饶是如此,也仅仅布置到县里,村子里是没有的。
沈父心心念念想在县城里买房子,除了为了孙辈的学业着想外,也是为了那个法阵。
沈家其他人之前对沈父这个念想并不热心,如今也热心起来。偏偏县里的房价水涨船高,原本一处宅子五六十贯能买到的,现在非咬死了要八九十贯,沈家刚积攒了些的积蓄哪里够?!
眼看着村子里有些门路的,都搬去了县里住,被这突如其来的紧迫感催着,沈家人连干活时走路的步子都加快了许多,忙乎地团团转。
沈小妹接了刺绣的活,整日里足不出户,埋头打样。
她的刺绣手艺,算起来是从大户人家呆过的外婆手里传下来的。沈母没学到多少,反倒是沈小妹触类旁通,心灵手巧,不仅刺绣手艺精湛,连花样都能推陈出新。明明连字都识不得几个,却能画出跃然纸上的秀丽图案。
大嫂和二嫂忙完了家里琐事,偶尔也会来打下手,想学点儿手艺。但这刺绣工夫哪里是好学的?她们从小干活,指节变粗不灵活,手上的皮肤也粗糙,摸一摸好料子都能把料子刮毛,更别说绣了。
沈小妹也不嫌两人帮不上忙,笑盈盈地花了细竹、云纹之类简单易学的,慢慢教。
转眼间过了小半个月,沈小妹细细打好了花样,又用心临摹了一副,准备拿去绣坊让掌柜与主顾过眼,若是主顾没有意见,才要开始绣。沈大哥便驾着牛车,送她去县里。
从家门口出来,一路上不断有人和沈大哥打招呼。沈小妹只抿唇笑,低着头不做声。等出了村走出一段距离,沈大哥回头点了点她的额头,笑她:“都是自小一起长大的,说两句怕什么?!”
沈小妹捋了捋额头垂落的碎发,秀眉微蹙,无奈地道:“大哥,人言可畏。”
村里的碎嘴婆子多得是,前些年她家境况不佳,她去河边洗衣服,有那些不知好心歹心的人给她指路去县城里做小妾;这两年家境转好,又有话里含酸,指桑骂槐地说她招蜂引蝶的,真真让她不知怎么是好。
她从包里翻出来了些红绳,想趁着路上的闲时打几个络子。有几股红线纠缠在了一起,她对着阳光想看清楚些,眼角却扫到天空中有什么黑影极快的飞过。
那是什么?
沈小妹下意识放下红线,瞪大眼睛看天,只见碧空如洗,一望无际,偶尔几丝云慵懒的浮着。直到她看得眼睛发花,也没再看到有什么极快的黑影。
可能是眼花了吧。都是最近沸沸扬扬的传言,弄得她都有些草木皆兵了。
到了县城,沈大哥带着她直奔绣坊。
掌柜看了花样之后,笑意都堆在了脸上,直夸她心灵手巧。随后叫了伙计暂且看店,她带着沈小妹坐马车去拜访王家的少夫人。
路上,掌柜上下打量她了几眼,可惜地叹道:“你这丫头,这身衣服料子不说糙了,洗的都捎色了,怎就不做件新衣服?”
沈小妹抿唇笑:“还好好的,哪用做新衣。”
“话不能这么说。”
掌柜这几年常和沈小妹打交道,既爱她的手艺,又喜欢她的人品,此时便教她:“前些年倒也罢了,如今你家手头松快,大可不必那么苛待自己。你相貌好,稍微捯饬一下,换件体面的衣服,更容易被贵人看在眼里。不说别的,既是要做绣娘,得了贵人的青眼,有好差事,赏赐也多,岂不比什么都强?”
掌柜说得是掏心窝的话,可沈小妹心里的忧虑没法向外人道,只笑道:“我还是觉得,跟着掌柜心里很稳妥。”
“你呀!”掌柜恨铁不成钢,却又被恭维得一乐,拍了拍她的手,换了话题念叨起县城里最近流行的花式。
县城里人少,来来去去不过那么些人,流行的事物隔几年都不会大变。京城的花样传到这里,也要好长时间才能在市井间流传开来,单从路人的打扮上看不出多少端倪,倒是掌柜开着绣坊,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得多,消息也就更灵通。
两人一人细细说,一人认真听,转眼就到了王家。掌柜领着沈小妹在偏厅里坐了盏茶时间,王家少夫人款款而来。
少夫人年纪不大,性格和善,也不拿架子。她心里怕是惦记着这幅绣品,只寒暄了两句,便看起沈小妹打的花样。
仙鹤献桃是历久弥新的老花样了,前朝流传下来的图样经过时间的演变,配色、鹤形等细节有所变动,其他全看画师的实力。少夫人原本找人画了样稿,听闻沈小妹的绣品都是自己画的花样,她见过沈小妹的绣品,颇为新型别致不落窠臼,便等了等,没想到眼前到手的花样令人一见便心生欢喜。
旁的不说,只栩栩如生这点就足以令人心动,那老仙翁和蔼可亲,仙鹤振翅欲飞,景物几乎要从纸面上跃出来。这番鲜活灵动,灵气逼人的气韵,寻常画师绝画不出来。
少夫人爱不释手地来回看了几番,笑道:“好画工,如此,倒是令我对绣品又添了几分期待。”
又嘱咐道:“上好的绣线、素锦尽不必吝惜,绣品若是能得老夫人的眼,我另有一笔赏钱。”
从王家出来,掌柜和沈小妹脸上都露出笑意,花样得了主顾的认可,可不比别家更得脸。有王家少夫人发话,掌柜回到店里,也不假旁人之手,到库房取了新到的绣线、素锦,和沈小妹两人细细选了颜色,又取了最好的绣针,各式材料都准备齐全,约定好交货的时间。两人合作次数不少,这些细节无需多说。
理好材料,沈小妹急着回家做工,叫上沈大哥驾车往家里赶。
时已过午,虽说两人带了干粮,沈大哥也不舍得沈小妹就这么吃,两人寻了处卖馄饨的小摊坐下。小摊虽小,生意却不错,长条矮桌边坐了不少人,有相熟的食客边吃边聊天,抱怨近来城里的不便之处。
人本能趋吉避凶,买得起房子的买房子,买不起房子的人家或是租,或是去亲戚家借住,总之,县城里如今处处人头攒动,导致柴米油盐价格随之涨了不少。普通百姓居家过日子,分分厘厘都赚得不容易,这一涨,岂不是就让人不痛快了?!
“唉,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叹气的也不敢明说,只含糊了这么一句。
这话引来不少共鸣,一时之间叹气声接连不断。这时,摊子上又有个穿着打扮明显较好的中年男子开口了,带着点儿神秘兮兮的口气:“你们听说没,国主请了上仙来降妖除魔,也不知道这上仙长啥样,仙家手段如何……”
“上仙?真的请了上仙??”这消息惊得摊子上的人叠声追问过来。
说消息的中年男子得意不已,被人恭维得满心愉悦,又说道:“妖魔怎是咱们这些凡俗人能降服的?不请上仙来,不知会被祸害多少人……”
馄饨是鸡汤馄饨,鸡汤熬的时候足,香气扑鼻,馄饨皮薄肉厚,在沸水里煮过后捞进调好味的鸡汤碗里,再洒上一把切碎的青葱,色香味俱全。沈家两兄妹就着八卦和干粮,吃得津津有味。
用过饭,日头尚高,为了早点赶回家,沈家兄妹也不再休息,驾起牛车往家里赶。
殊不知,一场祸事就要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