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白米粽 ...

  •   “谢谢招待~”我对萌叔说。

      “啊,不用谢吼~给钱就好。”萌叔坐在柜台后面,一本正经的包粽子。

      对哦,端午节快要到了……我付了钱,打算等下去前面赵婆婆哪里买几个白米粽留着明天粘糖吃。

      赵婆婆是个挺倔强的老太太,端午只卖白米粽。每年过节都有人拜托她包一些肉粽或是蜜粽来卖,她都有拒绝,“切,粽子什么的,只有白米的才是正统,其他都是邪教!定做也不行!”她说。

      虽然不知道她这个有点奇怪的理论是哪里来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她做的白米粽确实很棒。

      不同于别家的五花大绑(对面日料店的樱井先生去年端午学着包的粽子简直太色——情了!)赵婆婆的粽子上没有一根面线,完全是粽叶包裹粽叶封口。也不是最近常见的三角粽,她特别爱包那种以前的尖粽子,一个个小巧及了,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出的三寸金莲……虽然被裹在的脚残缺吓人,但同样形状的粽子倒是挺好看的。

      幼时外婆家的粽子就是这样,加了碱水,煮出来的白米粽晶莹剔透,个别加了红豆的粽子白白红红煞是好看,读了启蒙诗后,虽不解其意,但看到象征好运的红豆粽脑海里便浮现出了“玲珑骰子安红豆”的意味。

      这样的粽子不需特别的调味,只需要一碗白糖一根筷子就可以就着粽叶的清香,吃上半锅。

      赵婆婆的粽子很有记忆的味道,但有有所不同。我家外婆的粽子喜欢用足足的糯米,虽然有弹性,但口感还是太过粘牙,差了那么几分,况且糯米性寒,吃多了实在不太消化,对胃不好。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自制力,年少时每次想要多偷两个粽子总是会被外婆逮了个正着……

      赵婆婆的粽子馅料用的是当年的新糯米和大米粉以一定比例配比——话说她是怎么把米粉也封进粽叶煮起来不散的啊——搅拌均匀后再包的很紧,听婆婆的女儿廖冬梅说,早年间大米紧俏时婆婆用过草木灰、木薯粉什么的代替,其实口感最好的还是草木灰,只是卖相实在太过难看。而粽叶一直用的是最新鲜刚摘下来的那种,以前浦东没开发时,婆婆都是自己去塘边割的新鲜苇叶。

      煮好的粽子,粽叶微微泛黄,打开,白米散发着粽叶的清香和米香,虽然有几分晶莹剔透,但因为粽叶足够新鲜,外层的米饭染上了淡淡的黄色,颇有几分田黄的莹润质感。从角咬一口下去,便能看见洁白甚雪的内里,又像是羊脂白玉。口感非常扎实,Q弹而不粘牙,亦不会有大米明显的颗粒感。粘上白糖,我可以一人吃一锅!

      就算吃多了也不会太难消化——至少胃不会那么疼……

      唔,还是不建议吃那么多啦!

      正是因为口感独特,用料新鲜扎实。赵婆婆的粽子硬生生的在上海这个典型的喜好浓油赤酱的南方粽子派系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