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琅玕箐榭的环境想象一直都不够立体。
琅玕,说文有“琅玕,似珠者”,后来逐渐有了“翠竹”的意思。山海经西山经有“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大荒西经有“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琁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海内西经有“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这个含义的丰富过程可能是“琅玕:像玉的美石——琅玕树:结着这种琅玕的仙树——琅玕:美树、青竹”,当然这只是特别不靠谱的猜测,但是琅玕这个词的音形,如能比竹,多少能给人一种清脆青翠的质感。
至迟到唐代,诗词中已常有琅玕指称翠竹的用法,像元稹《种竹》诗有“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诗有“拣得琅玕截作①筒,缄题章句写心胷”,(等等我好像不小心吃了一嘴狗粮???)王叡《竹》诗有“庭竹森疎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后来到了宋,文与可也有很多诗用琅玕称竹。
所以琅玕箐榭的基调是有很多竹子。
箐,反正意思也是竹子...
榭倒是不必在水上,高台上也可。
所以琅玕箐榭是个竹子林里面的小山包~
可是具体怎么布局就没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