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弹剑歌哭紫衣郎 ...

  •   弹剑歌哭紫衣郎——浅析纳兰佩紫的武侠

      箫冷的名字发现被人抢注了,查了一下,两三年前的戏作,那人居然也敬业的给发了,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没奈何,只好用这个比较扎眼的ID来了,雪殿不要怪我。

      作者:明智秀风 2008-7-18 17:37   回复此发言

      --------------------------------------------------------------------------------
      弹剑歌哭紫衣郎——浅析纳兰佩紫的武侠

      前言:

      笔者其实是有愧的。
      与佩紫相交多年,却甚少为她写点什么,甚至比一般读者还不如,经常霸王,虽然知道她不在意,但是多少年来这个心愿都以种种借口敷衍过去,如今潜水读了《荷叶杯》,再也按捺不住这种念头了,再不写点东西,以后真要后悔了。
      就如荷叶杯里统领一道的青岚公子一样,纳兰这个人,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大侠’,‘好人’,相反,很有反骨,认识她以来,她就不做什么‘善事’,就算是兄弟朋友,也很少看到她的身影,更不奉行什么以德报怨的正统思想,如今明智家的家规‘恩还双倍,怨还十倍’,已经明确了这一点。
      但是有这样的人作为朋友,确是极其有幸的。那年笔者夫妻受邀帮她管理一个小论坛,外边不知是谁故意上门找了点小茬,但现在想想,也确实是我做的不好,以至于给人抓到了找茬的把柄,印象里,那时她劝我去道歉,我反问说‘明知对方借题发挥,何必自讨没趣’,男人嘛,面子还是要的。然而从来没见道歉的她,却背着我,跑到那个论坛去道歉,而且道的很诚恳,对方也当真算了,这让我惊讶不已——平日里,别说她道歉,就是她当真做错了,也是从来不承认的。这人嘴硬,但真的道歉了,又让人觉得手足无措,于是没多长时间,我也找个借口离开了那个圈子。
      然而现在想来,有点对不住她了。半年前,我与朋友谈起来,说起纳兰,全都想不起她往日的跋扈(这个词有点欠斟酌,一时想不起太准确的),当时与她相交,有个什么要求,莫不是一口应下,无论手边有多少坑,要她的文当真不难。《狂飙》是送燕窝的,《重楼》是送她大哥的,《翩若》是送她家老十的,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短篇,有的甚至不见于网络,却是我们一要就到手,那时反而不甚珍惜,甚至觉得能者多劳,她打字快,才思敏捷,想来写这万把字是很容易的,殊不知再容易也是一字一字打出来,而我却无以为报,只是一年前受她之邀,给她明智家翻译过一点东西,她那开心转圈的样子,好像欠了我们多大的情义,让我们惭愧不已。
      她说,我们要的文章,包括给别人写的那些,说起来虽然是别人想看,但莫不是她自己想写,所以肯写,因此不要我们感激,甚至连个读后感也从没问我要过,那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现在看到荷叶杯里的痕天青,眼眶就忍不住有点热了。
      她真如弹剑冷笑的男人般,看似不易接近,实则相交之后,却是挚友。当年不仅要文容易,若是坛子里哪个朋友出了事,莫不看到她的身影,对错不论,是非不论,只是护短,这性儿也的确算的上跋扈,然而她自己三次拍砖,也是在荷叶杯的后记里方才知晓,她没有拉一个朋友帮忙,或者是对自己辩才的自信,更多的大概只是想独揽是非吧!结合着这些事情,一个作者的性格决定了文章的风格,且看——

      1:长夜狂歌

      纳兰最早发于网络且一战成名的武侠作品是《狂飙》,然而最早的是这篇,也是后来在她专栏潜水时偶尔看到的。那时方初中,文笔自然稚嫩,在文案里再三强调,大家最好不要看,不推荐看,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越是这样,越是好奇的看了。
      的确,文章虽然勉强算是流畅,主线也很分明,文笔却与现在差的很远,也亏她敢发出来,虽然她说是凭吊一下当时的情怀,但若是我,我不敢,怕人笑。然而这里面已经显出她日后两样功力,一个是起名字很美,一个是很会写人。
      花独楼、叶白孤等等这些美丽的名字,以及独特的个性,支撑起一部很俗的武侠剧,那时她笔下的女儿便十分烈性,这些人物如果以她如今的笔力来写,应是很吸引人的。可惜这一部作品确实是稚了一些,中间穿插了很多奇怪的语句,有些不伦不类,人物的设定也偏激,真的犯了很多武侠书里的通病——出手阔绰,杀人如麻。虽不至于三观不正,也出了很多让人喜爱的配角,然而主角却有很多让人争议的做法。但是这时的作者还是年轻,最后的诗句显示出了一种年少轻狂的气概——

      动荡山河侠踪少,我辈岂是负手人?
      纵青锋,傲俗尘,但教碧血洗剑痕!

      2:狂飙

      《狂飙》是被很多朋友推崇的同人作品,甚至算的上是‘成名作’,在乃至后来的所有文章里,《狂飙》的格局与情节并不算是最出色的,但是写人,尤其是刻画主角,却是最成功的。这可能要归功于主角苏梦枕与无情都是作者所爱。偏偏有这样奇怪的事,一般来说,笔者的情况是,越是喜爱哪个角色,越是难以下笔。但是在《狂飙》一文里,这种情形却并不存在。
      我看过冷艳贵族大人为《狂飙》写的长评,那评论真是字字珠玑,让人汗颜。无奈勉强说几句,的确如果是温大书里的苏梦枕,虽然可敬,并不可爱,或者说不是不可爱,是敬而远之的不敢去爱。苏梦枕的病体与豪情,或者是女人眼中的男人,但绝不是男人眼中的男人,他的‘恢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梦想,只有在‘江湖闲话’里提及,说英雄正文里,反而更多的是帮派斗争,甚至很多方面他并不如雷损,所以这个人物尽管是正面的,却有很大的争议。
      《狂飙》书里的苏梦枕,比原文更残忍,而且作者明白的说了,他就是要以杀止杀,而且和无情虽然是很亲密的朋友,彼此却对对方的作法有很大的不满。虽然笔者并不看耽美,当时去看《狂飙》一是不知耽美何物,二是被朋友拐骗,但掠过那些暧昧情节不谈,这里面的男人,个个都是男人。
      少年无情的淡定救世,苏梦枕的时不我待,雷损的老辣自重,方应看的趁世成枭,加之原创人物唐燕和一叶枫的肝胆相照,这几个男人哪个不让人击节而叹,哪个不是性格丰满有血有肉?有的文章是情节造就人物,而《狂飙》却绝对的人物支撑情节,让人不由自主的想看这些人物会发生什么事件,会有怎样的举动,情节本身反而并不重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魅力,虽然有缺陷,却让人认了。
      这时的作者,还是很年轻。《狂飙》里面的人物,老谋深算如雷损者,都有‘天让我杀,我也不肯’的大义,方应看也是外表柔顺,内里惨烈,都还有一腔热血,都有忍不住的时候,所以看到狂飙的赌局时,当真是剑气纵横,青红狂飙,一种热血往喉头涌来,让人忍不住想要大碗喝酒,及至最后风流云散,都有一种酒意泛起的热烈,朋友一场,终不是一路而散,却丝毫不见悲伤,反而留下了余味和怀念。《狂飙》的结局虽然茫然,却还是暖的,因为里面的人物和作者本身都还年轻,于是就有了‘道不同,且尽一日欢’——
      事实上除了无情之外,他们确实都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回忆。
      雷损有的是‘心腹’。
      苏梦枕有的是‘兄弟’。
      方应看有的只能是‘棋子’。
      所以想起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里都涌起了一刹那的暖意。
      那是他们彼此关系最接近‘朋友’的时刻,也是纵横天下的枭雄人生中,非常温暖的回忆。

      3:翩若惊鸿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被朋友拐着看了狂飙之后,对暧昧向的文章就少了很多恐惧和反感,于是这才敢一路看下去。或者说,也就是能接受这样偶尔可以跳过去当没看到的桃色,大体上仍是‘武侠’的清水文章。
      这里面的杨无邪和狄飞惊,是一种很特别的交情。让人觉得不理解,却又理所当然。他们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却又丝毫不念这些情义,各为其主,用尽所有的智慧来打击对方,就像是互相出难题,看他怎么破解。这种观念在纳兰的笔下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比如雷损:亲家是亲家,地盘是地盘,这是不相干的两回事。
      这时的作者,已经有了一些独特的见解,所以文章里的豪情减了,意境却有提升。两个主角彼此争斗,甚至必要时可以刺杀对方,但是却又怀念着对方,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用争斗联系起来的交情,让人难免唏嘘,可是这两个人却很是看得开——既然负担不了,那就分开。非常干脆,当断则断。
      所以这两个人,杨无邪和狄飞惊,已经跳脱出了江湖的路数,境界和武功高下没有关系,反倒显得十分潇洒——
      铁口李摆卦摊多年,察言观色的功夫自然到家,他也一眼就看出这两人根本就不信什么命。
      或者说,这两人都有那样的自信:就算有什么命数,也得被我玩弄在股掌之间。
      温如美玉的人想了想,笑了笑,写的是‘翩若惊鸿’。
      暖如春风的人想了想,笑了笑,写的是‘婉若游龙’。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铁口李随便糊弄了两句,那两人也并没有在意,仍是好看的客气的笑笑,付帐就走了。
      他们根本不是为铁口李的解卦来测字的。他们不信。
      或许只是走过路过,突然想到了什么人,借测字来缅怀一下寄托一下罢了。
      可是铁口李却呆掉了。
      因为这两人写的字,分明就是对方的写照。
      他觉得这是东京府今年发生的最奇怪的事了。

      4:重楼飞雪

      《狂飙》是写人,尤其是主角刻画的极品,相对而言,《重楼飞雪》的架构比狂飙要好。
      《重楼飞雪》说长篇却不够,说中篇却又要长,本来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但是由于作者的架构设定的好,一场乱世江湖的人性之争便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忘了这篇幅的尴尬。
      《重楼飞雪》里最奇特的一点便是没有主角,甚至拿出某一章某一段来,每个人都能算得上独挑大梁。然而这乱糟糟的一群人却写的错落有致,面面俱到,作者写人,的确一流。
      写到《重楼飞雪》的时候,作者的笔已经不再年轻,她写了人性,写了阴谋,写了智斗和刻骨的悲。雷艳是一个公认出色的角色,不论性情还是武功都属于人中龙凤,在他身上体现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悲剧,他随时都会被‘自己人’吃掉,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腹中食,每个人都想得到他,说起来这样的人注定是悲剧英雄,但是在纳兰的笔下,他活的仍旧潇洒,他还是那个杀人者,脾气火爆动辄雷霆一剑,依然自在跋扈,根本不见一点悲剧性格,他是一个奇迹。所以性格阴沉消极的元十三限被他感染,很难得的做了善事,也很难得的与他结交,保了他一命。这不怪元限,我们哪个读者不被他所感染,希望他能够一直这样潇洒快意的活下去?
      无情和顾惜朝设计元限那几幕也很绝,起伏跌宕目不暇接,几句话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对着跳下去的元限,逼过来的六合,无情说‘二师弟,可不要手软’,铁手说‘大师兄,手下留情’,莞尔,几个字,性格就出来了。
      有人说,《重楼》不如《狂飙》。但是就艺术价值和深度来说,我认为《重楼》是作者超越自我的一部。局面的掌控,情节的骤变,人性的刻画,都要胜过《狂飙》。如果说《狂飙》是人物支撑起来情节,那《重楼》就是人物引导了情节、掌控了情节,而情节也更加烘托了人物,真正达到了一种互动。
      这个时候,在《翩若惊鸿》里渐渐消失的豪情又回来了,四大名捕说‘我不允许’,便是要管到底,雷艳救了元限说‘你若还要杀他们,就在这里与我决生死’,铁手说‘大师兄,这件事你担不起!’,顾惜朝说‘放心吧,没有人会怎么样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倒戈一箭的元十三限,于是我们看到了老实人发飙的铁手,于是我们看到了情急落泪的无情,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一场肆意绽放的烟花。
      那一夜小楼旁纷纷扬扬的花雨,与天空绽放的烟花交错,就好像下了一场大雪。
      北宋末年,风起云涌,那一夜之后,又是各奔东西,各有责任。
      只是人生从此——
      寂寞如雪。

      5:从蝶恋花到岚命

      《蝶恋花》和《岚命》,这两个都是比较短的中篇,题材迥然不同。
      《蝶恋花》是一篇适合疗伤的文,江湖奇趣,让人忍不住大笑展演。《岚命》却尽述了巅峰的寂寞,以及抛弃一切的悲哀,是纳兰笔下很少见的文风。
      《蝶恋花》伊始,还是很悲惨的,年轻的贵族碧羽君一剑平定边疆后,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下了大牢不日问斩,于是有了唐燕冲冠一怒犯天条的报仇。但到后来,一叶枫奉命斩了仇家首级,与花妖、唐燕相交,就闹出了很多笑话,直到第二篇《剑器行》时,完全成了嬉笑怒骂的形式,乍看没有什么深度,但是可贵的友情却在这样的形式里表现出来,与《狂飙》里两人的结局成为呼应。
      《岚命》则不同。《岚命》的形式,有点像后来的《荷叶杯》,两个风华绝代的人,前面时不时会有很温馨搞笑的片段,让人觉得这个江湖其实很好玩,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两个坐在巅峰的人,两个不知道怎么相爱的人,两个没办法知道对方真心的人,在种种巧合下,一个送了性命,一个站到他昔日的位置上,君临天下却寂寞如雪,亲手埋葬了一切的过去。
      《岚命》我为写这篇东西匆匆看了一遍,到最后却忍不住又重头翻看,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那就是,纳兰这个人,其实是很消极悲观的。除去尚未形成自己风格的处女作,以及本是疗伤文的《蝶恋花》,她其余的武侠文,无论《狂飙》、《重楼》也好,《翩若惊鸿》也罢,每一篇文章的结局,都可谓‘茫然若失’,要么曲终人散,要么相忘于江湖,压根就没有一个圆满的、大团圆的结局,只是杀人不见血,我们以为这样的结局已经蛮好,其实在《岚命》里却暴露出来她的本性——

      或许真的到了只有一个人离开的时候,
      才会突然发现,没有了彼此的江湖,
      会变得非常非常的寂寞。

      于是,就有了《荷叶杯》

      6:荷叶杯

      《荷叶杯》是一部登峰之作,也是一部让人爱恨难说的文章。前面因为是连载,出一章看一章,所以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这其实是很甜的文来着。但是后面数万字一气发出来,看完后让人犹有种不可置信的恍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全灭啊,几乎全灭啊,前面是多么甜蜜啊,纳兰你受什么刺激了?
      然而返回头来细细看一遍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悲文的伏线埋在了每一章的字里行间,因为我们以为很甜,所以选择了无视。
      在头一章,就写的很明白——顾惜朝知道,有些东西必须刻意的错过。
      之后花斩笑诅咒他被戚少商骂一辈子笨蛋的时候,也有一句‘一辈子真的是,太久太久’。
      ‘错过’两个字,几乎每一章都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却不以为然,因为只有这两个字而已,淡淡的,就好像如果无视它就不存在。
      于是我们都犯了一个错,一个和文中青岚公子与顾惜朝相同的错。
      如果说‘错过’二字是全文永远的伏笔,那么‘荷叶杯’便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主线。
      白莲公子的眼里,荷叶杯是‘荷叶捧成杯’的江湖游弋,悠然自得。
      到了顾惜朝的眼里,他看不到荷叶杯,只看到了杯子里那可以忘情的荣华酒。
      最后一阕《荷叶杯》的纳兰词‘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让我一时也分辨不出,这个文章的题目,到底是哪个荷叶杯?是荷叶?是杯?还是词?
      就如这文章最后揭露的真相一样,真相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不尽相同。更让人称绝的是,这个真相直到最后一幕才揭露,原来天下本无忘情之法,强行逆天而行,果真是要遭到报应的。
      情节的巧妙和曲折,最后一幕使这篇文有了一个升华,好像一篇悬疑,然而前面的却古井无波,让我们都以为自己知道真相——我们以为知道青岚和顾惜朝喝下忘情酒,我们以为知道白莲和戚少商是被人忘掉的可怜人,我们以为知道了所有的真相,结果到最后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青岚公子和白莲公子这一对配角实在很妙——从前几幕开始,青岚的大名便不断在文中出现,然而到了书尾,才现了真身,吊足了胃口,却一点不让人失望。如果说青岚公子是顾惜朝的前世,那白莲便是他的镜子,一个和他完全相反,时刻照着他内心的镜子。也正是因为认识了白莲,顾惜朝心境的转变才显得合理。连云寨后,认清了傅宗书真面目固然心灰意懒,被戚少商饶了一命也只是转变的诱因,真正让他转变的,是因为他有了肝胆相照的朋友,而这个朋友处处照顾他,指点他,有了朋友之后,不再是孤身一人,不能继续凉薄下去,所以心境有了转变。

      白莲公子为什么要那么照应顾惜朝?或许也是因为从顾惜朝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好友的影子,希望自己与青岚之间的误会,不要在顾惜朝和戚少商身上重演。不过显然青岚公子当时的境界要比顾惜朝高,他不是追求天下无敌,武林至尊,而是自我的突破,所以邪道在他手里才能变得如此有情有义,尽管他自己不承认。可惜顾惜朝一意孤行,追求的是功名荣华,被白莲这个远离王庭的贵族映照之下,他自己也说自欺欺人是如此的‘可笑’。
      《荷叶杯》里,除了被青岚公子一怒之下灭掉的那千把人外,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随意听风阁的那几个魔头固然邪的可爱,就连狡诈阴毒的耶律炫妤,都未必是坏人。
      耶律炫妤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是顾惜朝追求的目标。她位高权重,心机深沉,甚至凭借杀掉白莲的功劳,连兵权也能染指,如果是男儿的话,便是盖世枭雄,书里说‘荣登大统也不在话下’,这一点也没有假。而顾惜朝一直以为自己追求的也是这样的,所以他才狠下心来灭了连云寨,想登青云梯,但是他真的能做到这样吗?耶律炫妤杀掉白莲后那一段心理描写很恰到好处的点醒了我,看样子,这掌权公主对江上雪是很有好感的,甚至‘如果他是自己的亲兄,当全力助他登上龙庭’,这样喜欢一个人,耶律炫妤都可以用那么毒辣的计策逼死他,甚至要亲眼看到他灰飞烟灭,也只是微叹一声,泪也不流一滴,他顾惜朝又做得到吗?
      书里说,顾惜朝并非智谋不及耶律炫妤,而是耶律的狠毒和狡诈,玩弄权术的本事已经可以算得上天下第一,她甚至连老奸巨猾的傅宗书都敢算计,顾惜朝如果真的是这么狠心毒辣的人,或许成功也不是难事,可惜他看错了他自己,所以结果很可悲的是,本来武功不高,以智谋折人的顾惜朝练成了绝世武功,为好友报仇,而如他一般武功不高,甚至更差劲的耶律炫妤,以毒计杀了当世数位顶尖高手,却还是命丧在顾惜朝的手中,这不能不说很是讽刺,到底智谋杀人厉害,还是自己练好武功厉害,我等读者当有分晓了——毒计也罢,武功也罢,天下再大也大不过人心,大不过情义,为情义而出手,才是无匹无对,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吾亦去得。
      顾惜朝人在局中,连自己都可以欺骗,看不清对戚少商的情义,强迫忘情,然而他却从白莲青岚的交情中勒破——人是否都是看得清别人,看不清自身呢?所以那一刻他扔了玉杯,所谓宁为玉碎,而青岚和白莲却阻止他,双双赴死。如果青岚与白莲在误会的拼杀下身死,算是可惜,如今一切说开,反倒让人觉得死得其所,并不感到如何悲伤,只是为他们不值。
      《荷叶杯》里的配角,都是很招人喜欢的,尽管被全灭了……
      清肃正直的洛千风,豪爽快意的花斩笑,风流狂士雷拒月,邪魔妖道痕天青,甚至那个圆滑却不失正气的小道士引书,都让人喜爱。说起来全真教的人运气都很好,引书不但得到了洛千风的剑诀,甚至还没死,真让人意外。
      唐染死的最无辜,连过程都没有,想必是以为青岚公子与耶律炫妤是联手的,所以遇上了没有防备,被萧婆子暗算死了。
      雷拒月死的最惨烈,眼见痕天青为救自己而死,耳听唐染身亡的消息,好友和喜欢的女人都死了,他也不想独活,于是发动了雷家的禁诀而亡。
      花斩笑死的最可怜,笑得那么开心的女子,最忠心的部下,却为了不让主上后悔而死在他的剑下。
      洛千风死的最冷静。因剑而生,因剑而亡,死得其所,是谓不悔。但他不悔,却让读者心疼。
      痕天青死的最难得。因昔日一诺,生死轻掷,从此邪道正名,让人不可轻视。
      “请陪我,一起死。”
      青岚与白莲高歌赴死,那一唱一答,名士风流,让人倾慕之极。这两人境界之高,不是凡间人物。
      一把上邪仍是传到了顾惜朝的手里,但仍是‘与君决’,为什么?因为顾惜朝纵然不悔,戚少商却不能不悔。
      身为侠客,枉有侠名,却眼睁睁看着那些人死在自己眼前而无法去救,到头来,怎能再让人为自己死。何况大仇未报,肩负重任,必须有人活下来做这件事。所以要了他一个誓言,让他活下来报仇,也是还债。
      洛千风是绝世的剑客,戚少商的剑法剑意虽然高于他,却是九现神龙,不单单只是剑客。他是大侠,总习惯担负责任,虽然总能笑着等着顾惜朝回头,坚定的信着他,然而这两人当真生还,却很难想象真能成为一路。就如戚少商说的‘昔日你答应我数次,今后再不骗人害人,终是未能做到’,顾惜朝只有碰到戚少商才会做傻事,几时会为人考虑,行侠仗义?所以他虽然变了,性情到底还是没有变,在四大名捕面前,仍是一言不发的撕碎了那密卷,不能平心静气的解释。如果两人一起生还,戚少商的大侠作风他必定看不惯,两人真能走在一路走完这一辈子吗?
      一个秘密,一段自欺欺人的骗局,一个散落的真相,一卷不忍复看的文章。从荷叶杯里,何尝没有看到自己,人活在世,又有谁能完全看清自己。
      所以一个错过,一个转身,一次背道,就是一辈子。
      洛千风说,悔不得,到底,还是有人悔了,只是那是在真正失去了所有之后,不得不悔。
      《荷叶杯》写尽了人,写尽了事,写尽了江湖庙堂,一场勾心斗角的险恶人心。白莲公子那临终吟唱,何尝不是在说世上芸芸众生相‘萧瑟尘寰皆是梦,寂寞!可厌人心总难平!’
      所以顾惜朝登凌绝顶后,幡然发现那巅峰的寂寞与情义的珍贵,一个人站在江湖顶点,那又如何?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后悔,这生不如死的日子,早知如此……
      于是他强笑着,对那疑似柳五的少年说——
      “所以在传你功夫之前,我要你记住一点,对天下人都可以狠毒,但对这个人却不可以。可以骗天下人,都不可以骗他。可以怀疑天下人,都不可以怀疑他。如果骗他一次,错过一次,你只能用一生的时间来后悔。”

      7:这个江湖

      佩紫的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开头都很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很不负责任的开头。《狂飙》里啰里八嗦的心理活动,直到雷苏相遇,内容才渐渐展开,若是第一章有人看不耐烦,就失去了读者。《重楼》里更是如此,直到第八章雷艳出现,才渐入佳境。《翩若惊鸿》的开头干脆就像金庸的小说一样,以孩童时期入笔,不熟悉原著的,连那三儿是谁怕是都猜不出来,《荷叶杯》的开头虽然要好一些,但前面几段也是有点废话,这是风格还是毛病我不好说,但我并不喜欢。
      但是同样一点是,开头之后,越写越好,且结尾极妙,不但妙,而且全文结的恰到好处,且每次都能拔高了深度,让人回味无穷。《狂飙》里引用的那四句非常贴切的诗,《重楼》里寂寞如雪的感慨,《翩若惊鸿》里简直就是画龙点睛的引出主旨,还有《荷叶杯》更是技高一筹的开放式结局,如诅咒般命运的轮回,让人感叹之余,免不了就浮想联翩。
      虎头蛇尾和蛇头虎尾哪个比较好暂且不说,我倒是衷心希望能看到佩紫的下一篇文有个如结尾那样水准的开头,这是建议,不同意的人不必较真。
      从看完《狂飙》开始,就想要写点什么,到《翩若惊鸿》时,已经被女友催了数次,如今时隔数年,终于磨出了这篇东西,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贻笑大方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