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中秋 ...

  •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可就这么一个热闹团圆的日子,对于陵苏来说却是一种伤害。这日团圆饭后,柳十娘近日接待的一位贵客派了帖子请她出府赏灯,陵苏趁机借口跛了脚留在了和平街胡同。红袖小雪儿跟着去了,府上两个粗使婆子一个厨娘,都是有家在京郊的,老早就告了假回家团圆,陵苏一个人面对黑漆漆的院子,冷锅冷灶的渡过了重生以来的第一个中秋。
      她在屋子里给遥远的千年以后的家人上了一炷香,祈求她们安康。此时月挂树枝头,惨白的月光照得庭院一片雪亮,本来一个人就有点承受不住了,偏偏这时又响起了拍门声……陵苏那一声尖叫好不容易吞到嗓子里,她举着灯笼头皮发麻的小心翼翼跨过院子去开门,等她颤抖着把门打开看到门外那个人,压到嗓子里的尖叫终于不受控制了……

      “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把中秋节过得像中元节。”是一个陌生的人,可是虎背熊腰烙腮胡子,一手提着一小盒东西,一手牵着高头大马。他把手里的东西往陵苏怀里一塞,瞪着她说道:“你是陵苏姑娘。都指使送来的月饼。”然后头也不回的上马走了。
      陵苏嘴唇哆嗦手脚麻木的爬回到屋里,蹲在墙角灌了壶凉水才敢打开小盒子,这一开就愣住了,是两块小月饼。

      那边虎背熊腰的烙腮胡子进了热热闹闹的中将府,在花厅赏月的崔绍斌身后一站,低声说:“大哥,见到人了。柳十娘等人并不在府里,这丫鬟有点意思她一人把中秋节过得像中元节的。”
      崔绍斌一愣:“就她一人?”
      “是,阖府就她一人。”
      崔绍斌端着酒盅微微一抬:“老四这趟辛苦了,下去喝杯酒吧。”
      老四连忙行礼:“大哥客气,卑职应该的。”便退下去了院里的酒席入座。
      这崔绍斌一人坐在上首,旁边却围坐着四五位莺莺燕燕,方才都竖着耳朵听,面不露声色心中却千回百转,原来竟有人能引得这爷差人专程跑一趟,该不会又是要抬进府里做姐妹吧?
      看着老四退下,赶忙的一翁而上,又是倒酒又是锤肩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一旁候着的一个老嬷嬷沉着脸重重的咳了一声,这才散开,只听那嬷嬷说:“大爷好兴致,眼下也酒过三巡,正是放灯的时候,不如就阖府放了孔明灯求个平乐安康吧。”
      崔绍斌起身理了理衣摆,朝那嬷嬷笑道:“还是嬷嬷最周到。”转身大手一挥:“来人,赏封,掌灯!”
      院子里一片欢呼。
      这中将府十分有意思,除了各进院门轮值的小厮外,低至浆洗的丫鬟、厨房的厨娘、马厩的马倌高至管事、家将、妾室,此时都聚在二进的院子里,六七张十几人的大桌围着坐下用一顿团圆饭。
      此时崔绍斌一喊“赏封”,人群立刻爆出一阵欢呼,大伙儿手脚麻利的将桌子一收,满院的人喜气洋洋排着队等着崔公子赏封。
      钟韦几个将案几抬出,两个酸枝大盒摆上,一旁一个青布衫胡须老头搬了小札坐下,拿出一本册子一支笔笑眯眯的瞅着众人。
      崔绍斌大马金刀往那一坐,开始训话:“今个儿爷心情好,赏封与往年不同,咱们自个儿挑,一人一个。每个红封钱两不同,多少大爷我不知道,就看谁的运气好!开始吧!”
      众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上来一个那胡须老头便在册子的名字上勾一笔,竟一人不错。拿到红封下去的,就尖叫的有大喊哎哟的,一时间气氛炒到了最高。六十来号人也轮了三刻钟,等到胡须老头拿了最后一个红封,那边老四连同其他兄弟早已将十几个孔明灯备在院子里了。
      那孔明灯早已被人写好了吉祥话,崔绍斌亲自来点,放一个念一句:“愿我崔府风调雨顺。”“愿我崔府五谷丰登”“愿钱银多多”“愿阖家幸福”“愿早日生儿子”“……”
      众人一边听着一边大笑起来。
      这等良辰美景时,什么愿望都不过分。
      放了灯宴已散,那五个妾室卯足了劲要请崔绍斌去自个儿的院子,何奈那嬷嬷往厅中一站开口便是:“大爷多喝了几杯,这回歇在青衫院。想要尽心意的不妨明日早点起。”这才不甘心的散去。
      看着莺莺燕燕回了后罩房,这厢嬷嬷转头便扎进青衫院,看着崔绍斌坐在桌前喝解酒汤,老嬷嬷扑过去便是抹眼睛:“大爷啊,老奴这般陪着您已是好几个团圆佳节夜了,何时您枕边能添个人老奴怀中能多个娃啊!”
      崔绍斌无可奈何的扶她站起来,拍拍她的手道:“枕边人收了五个,崔嬷嬷不是看过了?还满意么?”
      崔嬷嬷黑了老脸啐道:“就那五个也好意思说是妾?一看就是探子线人心怀叵测,老奴说的是能替您分忧诞下嫡子的女子!咱们这一房好歹是清河崔氏正经的嫡系,为了延续血脉大爷您得加紧啊!”
      崔绍斌哭笑不得,只得连声说好。
      这崔嬷嬷便是当年清河崔氏大房派来教养崔绍斌的奶嬷嬷,如今五十有余。崔嬷嬷一生未嫁,带着几个心腹丫鬟二十几年如一日将崔绍斌拉扯大。她一个大字不识的下人带孩子除了吃饱穿暖不辱没清河崔氏的姓氏,其他的根本谈不上教养,全赖这位崔大爷自个儿争气入了陈府陈荥荣的眼,这才将他接入家中教导。待崔绍斌建功立业独自开府后,崔嬷嬷便同那位已故崔老爷留下来的的胡须老头崔管事,一人管了内宅琐事一人管了钱银调度,二人将中将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只是这府中一直没有主母主持却是不行的,如今崔绍斌二十有七又位列四品殿前司,朝堂行走与内宅交际毕竟不同,如若没有主母来周旋必定吃亏不小。
      崔嬷嬷越发觉得力不从心了,这夜服侍崔绍斌睡下,她又一人在自个儿屋内给已过世的老爷太太上了一炷香,喃喃念着:“求老爷太太保佑大爷,早日大婚生个大胖儿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